編著者序
本書是編著者個人踏入智慧財產法領域將近20年的成果結晶,收錄歷年來發表作品立論內容較為成熟完整,於今仍然不失參考價值的中英文學術著作共16篇。經歷了這麼長的時間,在智財領域終於交出一張像樣的成績單,對於相關學術發展或多或少能夠有些階段性貢獻,功不唐捐,個人自己感到相當欣喜。這本書的書名體顯了一直以來編著者對於法學研究所抱持的自我期許。當代任何法律規範事實上都不是也不應該是單獨存在,而是彼此構成體系,進而在交互作用下形成一整套達成特定目標的制度。因此每當分析評論特定法律議題之際,就不應單純僅就個別法律規範本身加以評斷,而應當從該規範身處的整體制度角度,有機地瞭解該規範與其他法律規範間如何交互運作而達成所屬制度所要達成的目標,從而體悟到該規範在制度中所發揮的功能,正確掌握其於實存法律體系中所扮演的角色定位。個人相信透過這種方式淬鍊出來的洞察力與穿透力,足以讓法學研究能夠深中肯棨。以此觀點進行的法制分析評估,以及在此基礎上提出的批判與法制建議,能夠真正做得到不為表象所惑,可以通觀全局,既見樹又見林。必須承認的是,本書各章或許力有未逮,未必完全都能達到此一水準,有些章節可能還在半路上踽踽獨行,但是全都以此觀點作為出發點,則無二致。
在領域分布上,專利法一向是編著者個人較為專注投入的智慧財產權利類型。第16章針對著作權法上科技保護措施的國際立法源流與5國法制框架比較,是書中唯一未處理專利議題的一章。第三篇的國際智慧財產法是國內討論較少的領域。其實國際間有許多與我國迥然不同的智財權實施景象及法制議題,建議讀者們如果有機會,可以打開眼界,多多瞭解發生在世界上其他地方的重要智財課題。本篇收錄的4篇文章中,有3篇係以國際間最為重要、也是我國唯一簽署的國際智財條約WTO TRIPS協定作為討論對象,就國際智財法現今發展而言還不算走得太遠,希望藉此能夠為讀者們打開另一扇窗。
在鼓吹跨領域整合的國內思潮下,本書各章的研究方法具有一定程度的多元性。第3、4、9章結合了敘述統計,對於國內外實務判決進行量化調查分析,成為法理論述的重要基礎。第7、16章對於多國法制進行客觀平行的比較分析,與國內常見引用外國法作為本國法制參考借鏡的比較法學研究有所不同。第9章則是對於單一議題法院判決態度演變發展的全面性歷史分期研究。在實體論點方面,競爭法乃是除了智財法以外,編著者另一擅長領域。本書反映了此一研究興趣,有多篇文章以國內外強制授權法制或是專利權濫用控制作為探討主題,在其他各章中也經常強調市場競爭的價值與重要性,這是本書相對於其他智慧財產論述的一大特色。
本書作者們相信學術論文乃是和發表當時法律環境與專業社群對話的結果,全都是鑲篏在特定的時空背景之中。為了保留各篇文章原始發表當時的時空脈絡,本書並未進行全面性的各章資料更新及格式統一。因此書中各章引用的法條號碼與內容都還保持首次發表當時的狀態,因為發表在不同期刊所造成的不同註腳格式,也都繼續保留下來,不予更動。不過對於閱讀上可能形成障礙或造成明顯誤導之處,本書還是加以調整。像是作為第8章討論對象的專利法修正草案,收錄時在標題及文章中都加上當時提出的年份,以資識別。第11章的討論核心:特許實施,目前專利法已經依照一般稱呼方式,更名為強制授權,在文章中亦予註明。部分作者見解因為研究的進展而有所改變,對此也都保留下來,並以註腳說明,記錄其間演變的軌跡。本書第2章與早幾年發表的第3章之間,就有數個註腳,述說著這樣的觀點變化。對於英文著作則全面加上中文摘要,方便讀者快速瞭解該章內容梗概。
本書各章之中完成時間最早的是第13章(發表於2004年),發表時間最近的是第1、2兩章(分別在2020年與2021年),其間跨越了編著者出國留學(第12、16章),以及返國任教之後至今的各段時期。回首來時路,這些文章進行研究與撰寫過程雖然有些艱辛,碰到困難的時候經常有腸枯思竭、難以為繼之感,但是沒有想到假以時日之後,竟然也累積出一定的成績,可以告慰一直關心著編著者的師長及親友們。在此感謝家人長年以來的包容與支持,政治大學法學院與合校前交通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同事們的相互照顧,以及編著者先後任教的這兩個教研單位與歷屆學生們所營造的專業成長環境。
王立達 謹誌
西元2022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