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徐復觀晚年的著作,一共三大卷。以不同時期論文,相繼雜纂而成,他於1972年出版的《周秦漢政治社會結構之研究》作為我們現在看到的完整版《兩漢思想史》的第一卷。之后陸續出版的《兩漢思想史》的第二卷、第三卷,分章節研究了漢代的主要思想家的思想和重要的文獻,完整架構了兩漢的思想大廈。他對《淮南子》、《呂氏春秋》、《史記》、《漢書》、《韓詩外傳》、《鹽鐵論》這些著作進行了細密的分析,陸賈、賈誼、董仲舒、揚雄、王充、劉向的思想光芒躍於紙上。值得注意的是,徐復觀先生在本書中深厚的考據功底。
徐復觀(1903--1982),原名秉常,字佛觀,后由熊十力更名為復觀。湖北浠水人。 徐復觀在抗戰時期曾師事熊十力,接受熊十力「欲救中國,必須先救學術」的思想,從此下決心去正從學。其為學不喜行而上學的哲學,以為探討中國文化不能離開具體平實的現實世界,着重於歷史時空中展現的具體世界。徐復觀在先秦兩漢思想史研究方面頗有建樹。主張要在中國文化中找出可以和民主銜接的內容,力圖揭示歷史上個人主義與專制政體、道德與政治的對立和沖突。強調對中國封建專制主義與傳統思想文化應加以區分,認為儒家思想在長期專制壓迫下必然回歪曲和變形,說明專制政體壓歪和阻遏了儒家思想的正常發展,卻不能說儒學就是專制的「護符」。認為中國傳統思想始於殷周之際,以人性論為其主干,而孔、孟、老、庄及宋明理學家的人性論就是中國人性思想的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