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兒童的發展(1921) 1
第二章 青春期的壓抑和困難(1922) 53
第三章 學校在兒童力比多發展中的角色(1923) 58
第四章 早期分析(1923) 77
第五章 論抽搐的心理成因(1925) 105
第六章 早期分析的心理學原則(1926) 126
第七章 兒童分析研討(1927) 136
第八章 正常兒童的犯罪傾向(1927) 165
第九章 俄狄浦斯衝突的早期階段(1928) 181
第十章 兒童遊戲中的擬人化(1929) 193
第十一章 在藝術作品和創作衝動中的嬰兒期焦慮(1929) 204
第十二章 象徵形成在自我發展中的重要性(1930) 213
第十三章 對精神病的心理治療(1930) 227
第十四章 論智力抑制理論(1931) 230
第十五章 兒童良知的早期發展(1933) 242
第十六章 論犯罪(1934) 252
第十七章 論躁郁狀態的心理成因(1935) 256
第十八章 斷奶(1936) 282
第十九章 愛、罪疚與修復(1937) 297
第二十章 哀悼及其與躁鬱狀態的關係(1940) 333
第二十一章 早期焦慮中的俄狄浦斯情結(1945) 359
附錄一 批註 406
附錄二 參考文獻 429
附錄三 克萊茵生平年表 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