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情感真摯的文圖,一覽臺語文學落土開花的堅毅之旅。
~熱情推薦(依姓氏筆畫順序)~
兒童文學作家.畫家 王金選
臺灣文學作家與教育工作者 吳晟
李天祿布袋戲文教基金會執行長 李俊寬
臺灣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教授兼所長 黃美娥
作家 鄭順聰
※內附延伸學習單、臺語朗讀影音檔QR碼,一起用臺語讀臺灣的故事。※
阿文轉去阿公ê舊厝,tī阿公ê冊房內,看著一首用羅馬字寫ê詩,對阿文來講,彼就親像是「天書」仝款。紲落,阿文透過tī社團母語老師ê教學、布袋戲社ê搬演、臺語文學營ê開破,最後看bat阿公寫ê彼首詩。
榮獲多項文學獎的傑出作家鄭若珣,與創作揚名海外書展、深受國內讀者喜愛的知名畫家周見信,以母語文學中的臺語文學為題,共同揮灑出這本精彩作品。鄭若珣將布袋戲文化轉化為故事主線,串起主角阿文與阿公跨越時空的情感連繫,在阿文一邊參與布袋戲演出、一邊探索阿公生命故事的過程裡,介紹了臺語文學發展歷程的基本概念。而畫家周見信清爽且細膩的筆觸與用色,呈現了臺灣的人情溫暖、日常的步調,讀者更能從圖像中體會到臺語文學含苞待放的那股力量,正如夏日早晨陽光般明亮、充滿希望。
跟著阿文從臺灣獨有的布袋戲文化中,看見臺語文的書寫方式和臺語文作品的多元面貌,學習到臺語文學史的基礎脈絡,啟蒙大眾對「母語文學」的認識;此外,從臺文版的翻譯文句和影音念讀,更將使我們體會到母語獨有的優雅和韻味,並為此深深感動不已。
作者簡介:
鄭若珣
國立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碩士畢業,現從事文字創作、圖像創作與視覺設計。曾獲九歌現代少兒文學獎、國語日報兒童文學牧笛獎。時報文學獎優選、砂城文學小說與散文獎等獎項。小說出版作品有《剪紙少女翩翩》。
繪者簡介
周見信
畢業於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造形研究所。在圖像創作、美術教育與兒童文學之間遊走。2016年以《小白》獲得信誼幼兒文學獎圖畫書創作首獎,出版作品有《尋貓啟事》、《小小的大冒險》、《小松鼠與老榕樹》、《雞蛋花》、《小朱鸝》、《壹號月臺》等圖畫書。
作者序
文/國立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副教授兼任所長 游珮芸
2017年初,國立臺灣文學館開始策劃共已經編撰出版ê「臺灣文學史長編」轉化作繪本形式ê兒少讀物,《阿公kah我:認bat母語文學ê熱--lâng》是這个系列推出ê第三本繪本;源自長編第33冊廖瑞銘教授tsip-pit ê《舌尖與筆尖──臺灣母語文學的發展》,嘛是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團隊第二次參與這个策劃ê成果。
阮ê任務是共長編ê專題研究一理通萬理徹,khîng出當中ê核心概念kah重點,用簡單好捌ê方式傳達予兒少讀者。學術論文形式ê內容,一般較捷被轉化作小百科形式ê智識性讀物。毋過阮希望會當透過好讀 koh吸引人ê故事,帶領兒少讀者入去議題ê情境,tī圖文故事ê鋪排當中,自然引起對母語文學ê興頭。甚至大人讀者tī翻看這本繪本ê時,嘛看甲真有意神,有食koh有掠。
《舌尖與筆尖──臺灣母語文學的發展》ê內容主要是tshiau-tshuē母語運動ê過程、運動當中爭議ê議題,tshián-su̍t母語文學社群ê形成,以及母語文學作家kap作品ê總況。當中講著1980年代以後才出現「母語文學」ê特定意識,其中以臺語文學投入ê人較濟,爭議嘛濟,文學成果嘛siong-tuì豐富;因此,論文大部分ê phian-hok,tsū-Tsiau tī臺語文學ê演進歷程。所以,阮創作ê故事,嘛以「臺語文學」為範圍。
為著倚近小讀者ê生活情境,阮共故事設定tī現代。主角是小學五年級ê阿文,伊因為參加學校ê布袋戲社團,開始學習用臺語搬布袋戲,紲落thàm-soh「臺語」書寫ê形式以及背後ê文化。此外,koh設定阿文ê阿公有參加過1980年代ê母語運動,是一位教臺語文學書寫ê老師,而且阿文ê屘姨tī臺語文出版社上班。
故事對阿公ê追思會起鼓。阿文轉去阿公ê舊厝,tī阿公ê冊房內,看著一首用羅馬字寫ê詩,對阿文來講,彼就親像是「天書」仝款。透過tī社團母語老師ê教學,阿文才知影臺語有三種書寫方式:「全漢文」、「漢羅文」kah「全羅文」。嘛對屘姨送ê字典、教育部ê線頂辭典、布袋戲社ê搬演、臺語文學營ê開破,阿文最後看bat彼首詩——原來彼是阿公tī伊出世ê時,為伊寫ê一首詩。
情節ê主軸,是一个解謎ê歷程。最後一个畫面,本成是阿公舊厝門口埕徛黃ê土檨仔樹,發葉矣,頂面有鳥仔岫,鳥母當咧飼鳥仔囝。拄好siōng-ting這段thàm-soh ê旅程,帶來再生kah傳承。文字主筆鄭若珣巧妙tī情節當中穿插了臺語運動ê歷史,並且編寫了暗喻往過語言政策ê「筆劍大儒俠」劇本 ; 繪者周見信自細漢是布袋戲迷,他畫出了艷色ê戲臺kah戲尪仔,設計了予人文文仔笑ê前後蝴蝶頁。
繪本內,有兩首臺語詩。Tī臺語出版社上班ê林杏娥,協助創作了弔念阿公ê「siàu 念」,鏗硿有力。我提供了「Huann-hí tú-tio̍h lí」ê初稿。彼是我第一个囡仔出世ê時,為伊所寫ê詩。彼當時我人tī日本,四周遭攏是日文。不而過怪奇ê是,彼陣,我用臺語——我ê「母語」,寫了真濟育囡仔詩。彼是源自身軀kah情感,自然liû-lōo ê詩句。
Tī遮,愛感謝國立臺灣文學館ê審查委員,提供真濟意見kah臺語文相關修改ê建議,予這本創作更加完善。期盼《阿公kah我:認bat母語文學ê熱--lâng》會當激發小讀者ê thàm-soh母語文學ê興趣,引起廣大讀者ê kiōng-bîng。予咱同齊為母語文學ê傳承,盡淡薄仔心力。
文/國立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副教授兼任所長 游珮芸
2017年初,國立臺灣文學館開始策劃共已經編撰出版ê「臺灣文學史長編」轉化作繪本形式ê兒少讀物,《阿公kah我:認bat母語文學ê熱--lâng》是這个系列推出ê第三本繪本;源自長編第33冊廖瑞銘教授tsip-pit ê《舌尖與筆尖──臺灣母語文學的發展》,嘛是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團隊第二次參與這个策劃ê成果。
阮ê任務是共長編ê專題研究一理通萬理徹,khîng出當中ê核心概念kah重點,用簡單好捌ê方式傳達予兒少讀者。學術論文形式ê內容,一般較捷被轉化作小百科形式ê智識性讀物。毋過阮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