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友談記》,宋李廌著。一卷。此書記蘇軾、范祖禹、黃庭堅、秦觀、晁說之、張耒等所談,故名書《師友談記》。書中所載,多名言格論,非小說瑣錄所比。又書中稱哲宗為今上,可知作於元佑中;書末記蘇軾為兵部尚書及帥定州事,蘇軾到定州不久即貶謫南遷,則此書之成當在元佑人盡貶斥之後。主要有《四庫全書》、《百川學海》、《學津討源》諸本。
李廌(1059-1109),字方叔,號濟南先生。華州(今陝西華縣)人,六歲而孤,從叔父居,稍長以學問稱鄉里。元豐中以文謁蘇軾,大受嘆賞。元豐三年(1080)試禮部,蘇軾典貢舉,意在擢為高等,不意落第。後再應試失利,遂絕意功名,歸耕潁川,定居於長社。建中靖國初蘇軾卒,李廌走赴許汝間,相地卜兆,作文以祭之。大觀三年卒,年五十一。李廌為「蘇門六君子」之一,詩詞文俱佳。文集宋代有《濟南集》二十卷,至清初已佚,清四庫館臣自《永樂大典》輯出詩文編為八卷。另有《德隅齋畫品》一卷、《師友談記》一卷。(以上按《中國文學大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00年及《中國文學家大辭典·宋代卷》,中華書局,2004年)是次錄文,據孔凡禮點校之《師友談記》(中華書局,2002年)。該書是以《學津討源》為底本,校以宋刻《百川學海》本(宋本)、《四庫全書》本(《庫》本),並參校《苕溪漁隱叢話》、《續資治通鑒長編》、《皇朝仕學規范》諸書及《說郛》卷九十錄《師友談記》二十八條。孔氏原於書中每條擬題,網絡版恢復舊觀不擬題,但加上編號以便檢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