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勝鬘寶窟》是漢傳佛教般若中觀三論學派大師嘉祥吉藏(549—623)說解《勝鬘師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廣經》文句意義暨旨趣的著作。
對於掌握《勝鬘經》引導學人趣入「一乘」、證得「法身」的教說意旨,能夠發揮解難釋疑、擴展見識的助道法益,因此非常值得想要窺見大乘佛教「如來藏——佛性」思想點滴的學人深入研究。
本書做為點校、注釋《勝鬘寶窟》文義的現代讀本,旨在協助讀者通達經論的文句意義以及其思想旨趣;期望讀者藉由吉藏解經論著的指點,得以更深入佛教義海,探得生命旅程中的智燈慧炬。
作者簡介:
作者:吉藏大師(549—623)
攝山(今南京棲霞山)三論學派一代大師,曾住錫於古會稽(今紹興)嘉祥寺,世稱「嘉祥大師」。祖籍安息,七歲出家,師從興皇寺法朗(507—581)。吉藏勤習佛法,學識淵博,一生講經、說法、著述不輟,名揚陳隋兩代,惠及中外各國。
根據僧傳,吉藏畢生講說《大品般若經》、《大智度論》、《華嚴經》、《維摩經》等經論,各有數十次;開闡《中論》、《百論》、《十二門論》等「三論」法義,則有一百餘遍;解釋《法華經》,更高達三百多遍。現存《大乘玄論》、《三論玄義》、《大品經義疏》、《淨名玄論》、《勝鬘寶窟》、《法華玄論》、《中觀論疏》、《十二門論疏》、《百論疏》等專著或經論注疏作品,共計有二十六部之多。
校釋:陳平坤
臺灣.彰化縣伸港鄉人。國立臺灣大學哲學博士,現為國立臺灣大學哲學系副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般若中觀經論、中華禪學、三論宗學、天台宗學。
著有《僧肇與吉藏的實相哲學》、《慧能禪法之般若與佛性》、《佛門推敲——禪.三論.天台哲學論著集》、《《大乘玄論》點校》以及相關學術論文三十多篇。
推薦序
我讀陳平坤教授的《《勝鬘寶窟》校釋》——楊惠南
大乘佛法,隨著時間和空間的流傳,又細分為性空唯名系、虛妄唯識系和真常唯心系。《勝鬘經》屬最後的真常唯心系經典。經中說到的一乘、如來藏、自性清淨等,都是真常唯心系的主要教義。在華人世界中,大乘三系以真常唯心系流傳最廣。不管是天台、華嚴或禪宗、密宗(唐密),都是隸屬這一系的宗派。這一現象,愈是後期的中國佛教,愈是明顯。即使是淨土宗,也是一方面強調極樂世界確實存在於我人身心之外的西方,另一方面卻又有許多淨土宗師,力倡﹁唯心淨土,自性彌陀﹂的教理。因此,隸屬真常唯心系的《勝鬘經》,實是理解中國佛教的必讀之經。另外,《勝鬘經》的宣說者—勝鬘夫人,是位女性菩薩,這在佛教界實屬絕無僅有的例子。現今,女權意識抬頭,這部佛經可謂是佛教女權運動的代表經典。
目前,《勝鬘經》似乎少有佛教徒知道,但在古代,卻是一部流傳甚廣的經典。古來注疏甚多,甚至連南北朝時的梁武帝,也以帝王之尊,注釋了一本《勝鬘經別釋》。而隋朝吉藏大師的《勝鬘寶窟》可以說是諸多古代注疏當中的佼佼者。吉藏大師是三論宗的集大成者,被許多當代日本佛教學者,視為古代最有學問的高僧。他從三論宗的立場,注釋這部佛經,因此,從他的注釋中,我們可以看出吉藏對《中論》、《十二門論》、《百論》這三部論典的理解。這三部論典,屬大乘佛教初期—性空唯名系的作品,以這三部論典為圭臬的三論宗,理應遵循「性空唯名」的立場,但也許是因為不免受到中國佛教真常唯心傾向的影響,三論宗大師吉藏的思想,也隱含了真常唯心的見解。他在《大乘玄論》卷三當中曾說:
經中有明佛性、法性、真如、實際等,並是佛性之異名。……故於《涅槃經》中名為佛性,則於《華嚴》名為法界。於《勝鬘》中名為如來藏自性清淨心。……《大品》名為般若……。
在這裡,吉藏把隸屬性空唯名系的早期大乘經典《大品般若經》中的「般若」和《勝鬘經》中的「如來藏自性清淨心」,視為同義。顯然,那是性空唯名的真常唯心化。而在《勝鬘寶窟》裡,也有類似的問答,明顯地有真常唯心的傾向:
問:「既有自性清淨心,何不立自性清淨色?」答:「色從心變起,以心為本,所以云心。又,色是形礙,心法不爾,故不立色也。」(見:本書頁八五二八五三)
因此,《勝鬘寶窟》不但是理解真常唯心系的重要典籍,也是了解吉藏大師之三論宗思想的必讀要典。陳平坤教授的《《勝鬘寶窟》校釋》,和古人、現代人(如印順、演培、智諭等人)的注釋不同。古人和印順等現代高僧大德的注釋,是就經中的哲理而演義。其中有不少注釋,加入了許多個人的宗派之見。而陳教授的校釋,卻忠實於原經的義理,不做個人意見的發揮。謹慎、嚴肅地站在學術的角度,來校釋吉藏的《勝鬘寶窟》。
陳教授的《《勝鬘寶窟》校釋》,對《勝鬘寶窟》的作者—吉藏的生平,有所介紹,而對《勝鬘經》的傳譯、注疏、主旨及其各章要義,也有詳盡的說明。至於吉藏《勝鬘寶窟》的宗義、各章旨要,乃至所引經論的出處等,書中也都有忠實的說明和注釋,實是一部了解《勝鬘寶窟》的重要著作,值得佛學界注意。
——楊惠南(國立臺灣大學哲學系榮退教授)二○一八年八月二十九日於臺大寓所
我讀陳平坤教授的《《勝鬘寶窟》校釋》——楊惠南
大乘佛法,隨著時間和空間的流傳,又細分為性空唯名系、虛妄唯識系和真常唯心系。《勝鬘經》屬最後的真常唯心系經典。經中說到的一乘、如來藏、自性清淨等,都是真常唯心系的主要教義。在華人世界中,大乘三系以真常唯心系流傳最廣。不管是天台、華嚴或禪宗、密宗(唐密),都是隸屬這一系的宗派。這一現象,愈是後期的中國佛教,愈是明顯。即使是淨土宗,也是一方面強調極樂世界確實存在於我人身心之外的西方,另一方面卻又有許多淨土宗師,力倡﹁唯心淨土,自性彌陀﹂的教理。因此,隸...
作者序
二○一六年《《大乘玄論》點校》出版,全面整理吉藏(五四九~六二三)論著的計畫,真正邁出第一步。從發心到完成點校計畫的首部作品,歷時超過六年。匆匆兩年逝去,終於再有一本吉藏論著點校作品問世;期間從事的辛勞,早已被欣悅心情沖散。爾今,似乎也稍感不負竊向嘉祥大師所許下的繼學諾言。
八年來,三次遠赴南京市攝山棲霞禪寺發表三論宗學專題論文,兩度前往紹興市平水鎮秦望山麓尋找隱沒不知實際下落的嘉祥寺遺址,也到西安訪視過鳩摩羅什(Kumārajīva,三四四~四一三)所駐錫的草堂寺,同時探看了坐落於西北大學校園內的實際寺遺址。面對中華般若中觀三論學派的種種,每每滿懷莫名嚮往之思古幽情。今秋,即將三赴紹興平水,鳩集學友於傳說為嘉祥寺遺址的荒煙蔓草處,試辦一場名為「嘉祥雲集」的佛法研習會。
對於吉藏疏解《勝鬘經》文義的《勝鬘寶窟》,原本只是計畫做些分章斷句、點校字詞的簡單工作,誰知《勝鬘寶窟》點校完成不久,卻發現坊間已有《勝鬘寶窟》釋讀本流通。驚喜之餘,在「後出轉精」之學術要求下,除點校《勝鬘寶窟》文句外,便不得不思有所增善。於是決心著手全面注釋其文義,歷時數月,才有眼前這本《《勝鬘寶窟》校釋》專書出現於世。
點校、注釋古籍文義,著實不易盡善,蓋只能勉強為之。幸值資訊傳播迅疾之現代,若是真想取得參考資料,一般都已相當便利。單就佛學而言,電子佛典資料庫對於佛法教學研究者的幫助尤其巨大。平坤稟受諸方既有貢獻,校釋吉藏論著時的種種辛勞得以減輕,則又何「苦」之有!
平坤資質魯鈍,但卻承恩深厚,為佛法、為佛學,總想做些無愧於心的努力。然而,努力不必皆能有得,若真見笑於大方,則災禍梨棗之罪咎,固不敢或辭。唯願本書稍有益於初學入門者進探三論宗學,援彼指點而得愈益深入佛教義海。
凡有賜正之教言,尚祈不吝來函:chenpingkun@ntu.edu.tw。
——陳平坤於臺灣大學永吉寓所.詣禪居 二○一八年七月二十五日
二○一六年《《大乘玄論》點校》出版,全面整理吉藏(五四九~六二三)論著的計畫,真正邁出第一步。從發心到完成點校計畫的首部作品,歷時超過六年。匆匆兩年逝去,終於再有一本吉藏論著點校作品問世;期間從事的辛勞,早已被欣悅心情沖散。爾今,似乎也稍感不負竊向嘉祥大師所許下的繼學諾言。
八年來,三次遠赴南京市攝山棲霞禪寺發表三論宗學專題論文,兩度前往紹興市平水鎮秦望山麓尋找隱沒不知實際下落的嘉祥寺遺址,也到西安訪視過鳩摩羅什(Kumārajīva,三四四~四一三)所駐錫的草堂寺,同時探看了坐落於西北大學校園內的實際寺遺...
目錄
總序:漢傳佛教典籍叢刊——釋果鏡
推薦序:我讀陳平坤教授的《《勝鬘寶窟》校釋》——楊惠南
校釋序
《勝鬘寶窟》校釋說明
【壹】導讀
【貳】《勝鬘寶窟》卷上
雕《勝鬘寶窟》敘 道空
《勝鬘經》玄意
第一節 釋名題
第二節 敘緣起
第三節 辨宗旨
第四節 明教不同
第五節 論經分齊
《勝鬘經》章義
第一節證信序
第二節發起序
第一章 歎如來真實第一義功德
第一節 正說章旨
第二節 解釋文義
第三節 歎佛功德
第四節 明請護
第二章 受十大受
第一節 分齊門
第二節 受戒門
第三章 三大願
第一節 釋章門
第二節 勝鬘發三大願
第三節 如來述贊
【參】《勝鬘寶窟》卷中
第四章 攝受正法
章
第一節 釋章門
第二節 略說攝受正法
第三節 廣明攝受正法
第五章 一乘
第一節 釋章門
第二節 佛命勝鬘說法
第三節 勝鬘受命說法
【肆】《勝鬘寶窟》卷下
第六章 無邊聖諦
第一節 釋章門
第二節 明「有聖」、「無聖」
第三節 明「有諦」、「無諦」
第四節 歎「聖諦」甚深
第七章 法身
第八章 如來藏
第九章 空義隱覆真實
第一節 釋章門
第二節 佛有智故不為「空」所覆
第三節 餘人無智故為「空」所覆
第十章 一諦
第一節 釋章門
第二節 對「虛」明「實」
第三節 對「妄情」顯深
第十一章 一依
第十二章 顛倒真實
第十三章 自性清淨隱覆
第十四章 真子
第十五章 勝鬘師子吼
【伍】附錄
《大寶積經》卷第一百一十九〈勝鬘夫人會〉第四十八 唐.菩提流志譯
總序:漢傳佛教典籍叢刊——釋果鏡
推薦序:我讀陳平坤教授的《《勝鬘寶窟》校釋》——楊惠南
校釋序
《勝鬘寶窟》校釋說明
【壹】導讀
【貳】《勝鬘寶窟》卷上
雕《勝鬘寶窟》敘 道空
《勝鬘經》玄意
第一節 釋名題
第二節 敘緣起
第三節 辨宗旨
第四節 明教不同
第五節 論經分齊
《勝鬘經》章義
第一節證信序
第二節發起序
第一章 歎如來真實第一義功德
第一節 正說章旨
第二節 解釋文義
第三節 歎佛功德
第四節 明請護
第二章 受十大受
第一節 分齊門
第二節 受戒門
第三章 三大願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