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比價找書網找車網
FindBook
排序:
 
 有 1 項符合

《周易》鄭解

的圖書
周易
周易

《易經》是中國漢族最古老的文獻之一,並被儒家尊為「五經」之始;一般說上古三大奇書包括《黃帝內經》、《易經》、《山海經》,但它們成書都較晚。《易經》以一套符號系統來描述狀態的簡易、變易、不易,表現了中國古典文化的哲學和宇宙觀。它的中心思想,是以演譯自然運行的內在特徵與規律,解讀陰陽的交替變化描述世間萬物。《易經》最初用於占卜和預報天氣,但它的影響遍及中國的哲學、宗教、政治、經濟、醫學、天文、算術、文學、音樂、藝術、軍事和武術等各方面,是一部無所不包的巨著。在四庫全書中為經部,十三經中未經秦始皇焚書之害,它是最早哲學書。自從十七世紀開始,《易經》也被介紹到西方。

《易》原有三種版本:《連山》、《歸藏》和《周易》。《連山》和《歸藏》已經失傳,《周易》是唯一有傳至後世的經文。而《周易》相傳是依循周文王主編《易》的著述而來,成書大約在西周時期。不過1993年湖北江陵荊州鎮出土的王家台秦簡《易占》與輯本《歸藏》相符,被認為《歸藏》古文再現。

《易》也叫《易經》,經字特指原文內容。由於三易之中唯周易有幸傳世,因此《易經》通常便泛指《周易》。後人對《周易》再作註解的版本眾多,其中最早期的也是最著名的作品就是《易傳》。所以,不要混淆《易經》跟《易傳》,這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易傳》的上半部為「經」的部分,是引用《周易》的原文;《易傳》的下半部為「傳」的部分,是由孔子及弟子們聯合撰寫,對周易進行主觀的個人見解注釋,其實並不等同《周易》原文的真正內涵。「傳」的內容包含〈彖辭〉上下、〈象辭〉上下、〈繫辭〉上下、〈文言〉、〈序卦〉、〈說卦〉、〈雜卦〉共十篇,舊稱《十翼》。
  維基百科

圖書介紹 - 資料來源:博客來   評分:
圖書名稱:《周易》鄭解

內容簡介

  本書彙輯作者鄭吉雄二十年所撰《易》學論文凡十八篇,以類相從︰上編「字義詮解」五篇、中編「義理象數」七篇、下編「歷史源流」六篇。書中總結十要旨︰重建經傳關係、一字多義暨語言哲學、檢討《周易》古史觀、《易》非占筮紀錄、象數分論重探、儒道同源於《易》、經傳作者疑義、《易》道主剛與天文星曆、《易》卦人體取象、《周易》寰宇視野,並由三大法則的兩個層次與太極之二儀歸一談起,總論傳注傳統及東西《易》學範疇,思考知幾其神、境界相融、詮釋循環之義。作者治學,珍重自得,治《易》持論,亦多異於流行學說,故書名「鄭解」,以示一家之言。
 
名家推薦
 
  傑出的學者鄭吉雄以二十載光陰燃燒生命著成此書,揭示《易經》變動不居、周流六虛之理,在綿密的文獻考證上展示高度敏銳的詮釋啟示,勾稽史實,騞然奏刀,解疑釋難,深邃哲理因得以展示無遺。此書最具突破性之處,更在於作者以活潑的洞見為源頭活水,啟發讀者縱目游心全局,日新又新地思考《易》理的多樣性與活潑性。——安樂哲(Roger T. Ames, 夏威夷大學榮休教授、北京大學榮譽教授)
 
  這是近年來《易》學領域難得一見的好書,自成一家之言,充滿真知灼見,指出《周易》是周民族尚陽、尚剛、主變精神的宣示,也是周人封建、宗法、服術制度背後的基礎。作者詳細論證經傳源流,在象數、校勘、文字釋讀、國際易學等各方面作深入紮實研究,取得令人矚目的成績。提出《周易》哲理實為「不對稱二元論」更是對《周易》陰陽哲學理論認識的重大突破,在《易》學史上意義非凡。——廖名春(北京清華大學歷史系暨出土文獻中心雙聘教授)
 
  這是一部矗立於二十一世紀劃時代的《易》學著作。作者透過大量文獻考察,從義理、象數、圖象、語言、歷史源流等多層面重探《周易》本經和傳注,指出新觀念、方法與方向,宣示結束一百年前古史辨浪潮下形成的《易》學舊典範,將《易》學推至新境界、新高度。未來東西方的《周易》研究者無論是否贊同其中論點,都注定無法繞過這部專著。——韓子奇(Tze-ki Hon, Professor Emeritus of History, SUNY Geneseo, 北京師範大學—香港浸會大學聯合國際學院人文社科學院院長)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鄭吉雄
 
  國立臺灣大學文學博士,曾任臺大中文系教授、荷蘭萊頓大學國際亞洲研究院(IIAS)歐洲漢學講座、香港教育大學協理副校長,並曾任職於Asia Research Institute, NUS。現任香港教育大學文學及文化學系文化歷史講座教授。研究領域為《易》學、清代儒學、中國思想史、詮釋學、東亞研究、國際漢學,著有《戴東原經典詮釋的思想史探索》、《浙東學術研究》、《周易階梯》、《漢學論衡》、《睿哲含章:鄭吉雄教授自選集》等十一種專書,主編論文集十餘種,於各種期刊發表論文數十篇。
 

目錄

序論
一、重建經傳關係
二、從卦爻辭一字多義探討語言哲學
三、《周易》古史觀檢討
四、《易》非占筮紀錄
五、象、數分論重探
六、儒、道同源於《易》
七、經、傳作者疑義
八、《易》道主剛與天文星曆
九、《易》卦的人體取象
十、《周易》的寰宇視野
十一、結語

上編:字義詮解
壹、從卦爻辭字義的演繹論《易傳》對《易經》的詮釋

一、問題的提出
二、「經傳分離」說難以成立的三點理由
三、卦爻辭字義演繹二十二例
四、《易傳》對《易經》字義的演繹
五、結語

貳、《易》學與校勘學—異文與一字多義
一、兩類「校讎╱校勘」
二、《周易》版本校勘、異文到「一字多義」
三、引起困擾的異文
四、引發更多新意義的異文
五、〈革〉卦「己日乃孚」的四個版本
六、結語

叁、試從詮釋觀點論易、陰、陽、乾、坤字義
一、前言
二、「易」字義探源
三、「陰」、「陽」字義探源
四、「乾」、「坤」字義探源
五、結語

肆、《周易》〈屯〉卦音義辨正
一、緣起
二、「屯」字兩種音義紀錄
三、從爻辭內容證明〈屯〉讀為屯難之「屯」
四、從《彖傳》辭例證明〈屯〉讀為屯難之「屯」
五、從歷代《易》注證明〈屯〉讀為屯難之「屯」
六、結語

伍、《周易》身體、語言、義理的開展—兼論《易》為士大夫之學
一、問題的提出
二、《周易》以「人」為中心的宇宙觀
三、卦爻辭語義的二重性
四、從身體到語言︰論《易》為士大夫之學
五、結語

中編:義理象數
壹、論《易》道主剛—《周易》的不對稱二元論

一、前言
二、從自然原理說明
三、從卦爻辭證明
四、從《易傳》的詮釋證明
五、從後儒詮《易》證明
六、《易》哲學的不對稱二元論
七、結語

貳、《易》象新議—試以禮說《易》
一、前言
二、韓宣子所見之「易象」
三、周代禮制中的陰陽之義
四、《歸藏》的啟示與禮制中陰陽之象的遺留
五、春秋時期《易》象施用與《易》道盛衰
六、結語

叁、《易》學與天文星曆
一、發生於北半球的《易》哲學
二、南半球如何用《易》
三、《易》學是天文學嗎?
四、卦氣與曆法
五、陰、陽在歷史文化中的展現
六、結語

肆、《易》數與早期中國數字觀念
一、數字觀念的文化初源
二、《周易》的四種「數」
三、數字世界的虛與實︰政教秩序的寄託
四、數字世界的虛與實︰「元」與「一」
五、劉牧《易數鉤隱圖》的數字世界
六、結語
伍、論《易》中的飲食與婚配之道
一、問題的提出
二、飲食之道及其教化引申
三、婚配之道及陰陽交泰思想
四、結語

陸、論《易傳》對《易經》哲理的詮釋—辭例、易數、終始觀念
一、前言
二、辭例︰《彖傳》本義引申義之分判
三、《易》數︰龜數、筮數與天地之數
四、終始觀念︰初終、終始、死生
五、結語

柒、從乾坤之德論「一致而百慮」
一、前言
二、對〈乾〉、〈坤〉二卦特殊性的三種理解
三、論〈乾〉、〈坤〉二卦的內在關係
四、論「一致而百慮」
五、結語

下編:歷史源流
壹、《周易》全球化:回顧與前瞻

一、傳教士與心理學家︰歐洲《易》學基礎
二、日本︰近代疑古思潮下的《周易》研究
三、朝鮮的《周易》研究︰從心性到事功
四、瑰麗多姿的北美《周易》研究
五、《易》學前瞻︰翻譯、宗教、歷史、文化
六、後記

貳、論二十世紀初《周易》「經傳分離」說的形成
一、問題緣起與典範轉移
二、《易傳》的懷疑及影響︰由崔述到錢穆
三、疑古思潮和「經傳分離」說
四、章太炎《易》學對古史辨學者的啟示
五、結語

叁、《歸藏》平議
一、問題的提出
二、《歸藏》的真偽問題
三、《歸藏》與《周易》的連續與斷裂
四、結語

肆、論卦爻辭非占筮紀錄
一、問題的提出
二、九項證據
三、結語

伍、《易》儒道同源分流論
一、緒論
二、殷周遞嬗︰文化與理念的巨變
三、老子其人其書綜述
四、老子對《易》理的新詮︰「道」與「無不為」
五、老子對《易》理的新詮︰「道」與「無名」
六、老子哲學︰《易》理的調整與進化
七、《易》理體現︰西周禮樂中的《易》哲學
八、《易》理消融︰《論語》所記孔子的《周易》語彙
九、《易》理轉化︰戰國《易》學與儒學的交融
十、結語

陸、《易傳》作者問題檢討
一、前言
二、《易傳》與孔子之關係
三、宋代學者的懷疑
四、清代學者的考辨
五、古史辨學者的論難
六、當代學者的探析
七、結語

結論 《周易》的精神傳統與詮釋視界
人物姓名字號生卒年
引用文獻
附錄 《周易》卦爻辭附彖、象、文言傳
索引
 

序論(節錄)
 
  本書收錄 2002 年至 2021 年個人研究《周易》的主要成果,為上、中、下編,凡十八章。年齒漸長,我愈來愈不耐煩讀太厚的書,沒想到自己觀象玩辭,觀變玩占,經歷二十寒暑,不知不覺間也積累了五十萬字,誠屬意料之外。
 
  我在 2012 年由中央研究院出版的《周易玄義詮解》各章,經修訂後也收入本書,不再單獨刊行。〈《周易》全球化︰回顧與展望〉原已列入《周易階梯》第十二章,因近年我在香港籌劃「寰宇《易經》」系列演講,遂略作補充,成為新修訂版,收入本書下編〈壹〉。2002 年問世的《易圖象與易詮釋》、以及分別在 2018 和 2019 年付梓的《周易階梯》和《周易答問》,其中論點,均可與本書互參。去年(2021)春天定稿,我又將本書各章大幅修訂。像〈《易》儒道同源分流論〉一章,原發表於 2008 年,近來重籀《老子》,有靈光乍現之感,不得不將全篇重寫。
 
  筆者治《易》,持論多與流行學說不同。輯成之後,書名擬定,頗費躊躇。內子敏慧說︰「既是你的一家之言,以為正解,可逕題為《周易鄭解》。」是為本書定名的緣起。
 
  筆者於個人觀點,敝帚自珍,固有自信,但我所樹立的理論是否算得上「新典範」則難言,孔恩(Thomas Kuhn)「典範轉移」(paradigm shift)之說,未必適用於人文學。人文學不比自然科學,難以像廣義相對論或量子力學的原理,提出後即讓人無法迴避。人文學是主觀之學,近於藝術,永遠可以迴避,再碻不可移的觀點也常被忽視,也很難有實證方法定奪誰對誰錯,最後就是眾聲喧嘩,橫看成嶺側成峰。但站在作者的角度,面對真理,必須有睥睨古今的氣魄,擇善固執,不能妄為調和之論。面對二十世紀初科學主義和疑古運動浪潮下,綿延百年之久的《易》學觀點,研究者沒有打破全局的勇氣,將難以從舊說泥淖中自拔。
 
  本書十八章編次,頗費思量,雖劃分為上編「字義詮解」、中編「義理象數」、下編「歷史源流」,但三者既高度相關,怎麼分割都很勉強。因字義校勘剖析,必定涉及義理分判;考察歷史源流,也躲不開訓詁哲理的研討。例如下編〈伍〉,探討的是《周易》與儒、道思想軌跡糾纏的技經肯綮,雖謂考察源流,但要是手上沒有奏砉義理的遊刃,焉能謋然解牛而躊躇滿志?就課題形成次序而言,我最初讀《易》,返本溯源,對流行一世紀的「經傳分離說」於《易》學的破壞,感到痛心,不吐不快。故本書最早撰寫的,是下編〈貳、論二十世紀初《周易》「經傳分離」說的形成〉,藉由解構古史辨運動興起的隱曲,披露舊說謬誤。先破而後立,繼而撰成上編〈壹、從卦爻辭字義的演繹論《易傳》對《易經》的詮釋〉,循訓詁入手,析論經文,嘗試重建經傳義理發展體系。故上述二篇,實為全書基礎。主幹確立,枝葉花實,循序而繁茂,漸次對經義、字義、校勘、象數、禮制、歷史、玄理,一一梳析,而有最後的規模。
 
  為提綱絜領,謹說明本書十個主要論點如下。
 
  一 重建經傳關係
 
  本書的構思,肇始於 2002 年我立意重探《周易》經傳關係,以求總結一個世紀以前古史辨運動《易》家所建立的舊典範—經傳分離,為它劃下句點。
 
  「經傳分離」是過去一世紀《易》學的主流意見,亦是不被懷疑的典範性觀點。高亨、戴君仁、屈萬里、朱伯崑、余敦康等前輩大師,無不持守此一立場。遺憾的是,似乎沒有學者注意到它是「目的論」(teleology)的論述,倡議者最終目的是摧毀《周易》經傳系統—「經」沒有了義理解釋則無異於歷史糟粕,「傳」失去「經」義的支撐,其主體性也隨之崩解。這滿足了古史辨運動反傳統文化的目的,卻誤導了學界數十年,讓學者費盡唇舌爭論《易傳》究竟屬於儒家抑或道家,渾忘了《易傳》的詮釋主體原本就是「經」—六十四卦卦爻辭。經傳分離典範一旦成形,即為《周易》的解釋與研究設下了無法消除的障礙。即使研究義理的學者,也必先承認其原本為純粹占筮之書,義理屬於後起的內容。
 
  「經傳分離」之說,單就中國傳注傳統方法論考察,已知其無稽。《五經》的解釋,無不依賴後世的傳、箋、注等。沒有傳、注的支撐,經文意義根本無從說起。將「傳」與「經」一刀兩斷,經文被孤立了,一切所謂研究,皆無異於射覆猜謎,連帶整個學術體統也失衡。這種謬誤,就像近二十年若干漢學家未經經典文本訓詁校勘的訓練,即自恃考古出土文物而暢論中國上古文明。上一世紀也曾有學者試圖依恃出土文獻和古文字探索「經」義,雖不能說全無貢獻,終究與經文及史實大相逕庭。衡諸世界各文化系統的經典傳統,一切經典在經典化(canonization)的過程中,也不可能將經文與後來的解釋傳統切割。「經」的解釋不能捨「傳」而為,是閱讀經典的常識。就「傳」而論,《易傳》是天壤之間最早專門解《易》的著作,縱使並非孔子親撰,眾多作者的意見,價值難以估量。《易傳》年代上距經文撰著僅數百年,近現代研究者則在二千年以上,縱使近人有洞見,豈能反過來傲然否定《易傳》作者的智慧財產,動輒指控解經為無效?事實上,「經、傳」關係,有如父母子女,父母的個性習氣,常因遺傳而影響子女。「經」之基因遺留予「傳」,「傳」之血緣則承繼自「經」。研究者固然不應視「經、傳」為一體,但亦不宜認「經、傳」為毫無關係的兩種文獻;正如今天我們不會將子女視為父母的分身,亦不會視父母子女為毫無關係的陌路人。
 
  終結了二十世紀初奠立的「經傳分離」舊典範,並不表示我們要走回二十世紀以前「經傳一體」的舊路,也不代表新典範就能建立。典範轉移,從來是多重因素促成,至為複雜。一種論點能影響一兩個世代,風行一時,很少是出於一、二人的主觀設計。倘若本書的論點有幸獲得《易》學界接受,為《周易》研究開拓出另一時代的新猷,這絕對是我的榮幸。但卑之毋甚高論,我寧可將一切研究奠基於文獻。
 
  二 從卦爻辭一字多義探討語言哲學
 
  「一字多義」(polysemy)本屬語言通性現象,拉丁語、梵文皆然,漢語亦不例外,例子不勝枚舉。本書上編〈壹、從卦爻辭字義的演繹論《易傳》對《易經》的詮釋〉提出二十多例討論卦名的多義性,並說明卦爻辭作者早已有「字義演繹」的實踐,前年(2021)就有最新研究成果刊布,延續了我的思路,探討「清華簡」卦名音義的關聯問題,說明了吾道不孤。錢鍾書《管錐編》「論易之三名︰一字多意之同時合用」條,對「一字多義」所論至詳。因漢字是「形、音、義」的結合,有時同一字形有不同音韻而表述不同意義(如「樂」有動、名不同而有音、義之區別,又或上古「巳」字亦借為「已」);有時字形不同,讀音意義卻毫無分別(如「毓」之與「育」、「身」之與「娠」),又或因古代字少,而出現「假借」(說詳上編〈貳、《易》學與校勘學—異文與「一字多義」〉),或因增添偏旁,轉成新字(即六書中之「轉注」)。這也是戴震區分「字之體、字之用」的用意。卦爻辭古奧,一字多義之情形至為複雜,研究者必先認識漢字形音義統一的本質,知三者不可分割,然後以傳統小學的方法分析探求其結構之義,同時以哲學思辨的方法,玄思冥索其抽象之義。但區分二者,最終也必然明白到︰結構、抽象二義,原本即統一於每一個字之中。傳統所謂「訓詁」、「義理」兩種進路,正是達致此二義的津梁。研究至於義理抉盡無遺之時,則必然發現二義實同出一源,孰為結構之義?孰為抽象之義?往往難以二分。此又緣於漢字形音義結合統一的本質,故雖不斷衍生新義成為「意義群」,亦始終有一根本理念作為其內核,統攝諸義。如何捕捉「字」的內核,則取決於研究者文獻訓詁的學養。
 

詳細資料

  • ISBN:9789570869330
  • 規格:精裝 / 768頁 / 17 x 23 x 4.8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贊助商廣告
 
金石堂 - 今日66折
人善被犬欺:如何得到尊重、畫下界線,贏得你應有的成功(附「人太好」檢測)
作者:馬丁.維爾勒
出版社:究竟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3-01-01
66折: $ 297 
金石堂 - 今日66折
教養不必糾結於最理想方式:放過自己,也放心讓孩子飛的解放之書
作者:陳其正(醜爸)
出版社:方智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0-03-01
66折: $ 198 
金石堂 - 今日66折
暗夜飛行者【喬治馬汀NETFLIX影集原著】
作者:喬治.馬汀
出版社:寂寞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11-01
66折: $ 277 
金石堂 - 今日66折
我決定刻薄地生活:在不受傷害的情況下,打動人心的關係心理學【隨書加贈「自信有理,刻薄無罪!」金句書籤】
作者:楊昌順(양창순)
出版社:圓神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3-02-01
66折: $ 238 
 
Taaze 讀冊生活 - 暢銷排行榜
你生而為山,何必是朵花?:不順從不內耗,外婆教我的人生課
作者:理微塵
出版社:圓神出版社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4-12-01
$ 264 
金石堂 - 暢銷排行榜
來自深淵01【首刷附錄版】(限制級)
作者:아이제
出版社:朧月書版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4-12-25
$ 300 
博客來 - 暢銷排行榜
活用技術分析寶典:飆股上校朱家泓40年實戰精華 從K線、均線到交易高手的養成祕笈 (上、下冊)
作者:朱家泓
出版社:金尉
出版日期:2024-11-21
$ 948 
金石堂 - 暢銷排行榜
縈繞耳際的愛之旋律(全)
作者:野白ぐり
出版社:東立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4-12-11
$ 119 
 
金石堂 - 新書排行榜
ONE PIECE航海王 110
作者:尾田榮一郎
出版社:東立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4-12-27
$ 98 
金石堂 - 新書排行榜
燃燒的西太平洋(3)(作者限量親簽版)
作者:梁紹先
出版社:燎原出版
出版日期:2024-12-11
$ 395 
Taaze 讀冊生活 - 新書排行榜
言論自由
作者:艾蒂安.巴禮巴
出版社:南方家園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4-12-30
$ 252 
博客來 - 新書排行榜
ONE PIECE航海王 110
出版日期:2024-12-27
$ 109 
 

©2025 FindBook.com.tw -  購物比價  找書網  找車網  服務條款  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