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僅是英雄,更是野心的化身!
曹操在權力頂峰如何撼動天下?
本書嚴謹尊重史料,透過層層剖析,試圖還原血肉豐滿的曹操。
剝離歷史歲月中塗在曹操面孔上的脂粉,讓曹操回歸本來面目。
▶壯志未酬,知音先亡
對曹操來說,鮑信應該是為數不多的知音之一。在曹操還籍籍無名時,鮑信就很看好他,當初關東諸侯會盟,鮑信是最積極支持曹操的;在滎陽之戰時,鮑信追隨曹操作戰。可以說,當曹操人生最低落的時候,是鮑信的鼓勵和支持,使得他最終堅持下來。
如今,曹操的事業才剛剛起步,鮑信卻提前走了,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回想起和鮑信交往的時光,曹操感慨萬千,悲從中來,不由得淚流滿面。
▶煮酒論英雄,曹操真意難揣測
曹操說:「反正閒著也是閒著,我們不如來討論一下當今誰是英雄。」於是,劉備掰著指頭說:「袁術你看怎麼樣?夠稱得上英雄不?」
曹操搖頭說:「不過是塚中枯骨耳!吾早晚必擒之。」
劉備又說:「河北袁紹,四世三公,門多故吏;今虎踞冀州之地,部下能事者極多,可為英雄?」
曹操輕蔑地說:「袁紹色厲膽薄,好謀無斷,幹大事而惜身,見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
劉備又接連列舉了劉表、劉璋、張魯、孫策等這些當時的割據諸侯,都被曹操一一否決。
劉備覺得無話可說了,他不知道曹操葫蘆裡賣什麼藥,便搖頭說:「那就恕我孤陋寡聞,實在想不出是誰了,還望明公不吝賜教。」
曹操用手指了一下劉備,又指了一下自己說:「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
▶敵眾我寡不礙事,作戰策兵技高一籌
這時,從白馬運送的輜重已經上路,將領們認為敵軍騎兵多,不如回去守衛營壘。荀攸說:「這正是要引敵上鉤,怎麼能離開?」曹操看著荀攸微微一笑。袁紹的騎兵將領文醜與劉備率領的五、六千騎兵先後趕到,將領們請示:「是否可以上馬了?」曹操說:「還沒到時候。」又過了一會兒,袁軍的騎兵更多了,有的已在攻擊曹軍的輜重車隊,曹操說:「時候到了。」
於是曹軍全體騎兵上馬。當時曹軍騎兵不到六百人,曹操揮軍猛擊,大破袁軍,斬殺文醜。文醜與顏良都是袁紹軍中有名的大將,兩次交戰,先後被曹軍殺死,沉重打擊了袁軍的士氣。
▶叱吒風雲一世,臨死仍智餘身後
一天晚上,他突然感到全身不適,頭痛得特別厲害。想起被自己殺害的華佗,不免有些後悔。第二天仍不見好轉。到了第三天,他知道自己來日無多,就召集心腹大臣等人來到榻前,對他們說:「我依法嚴厲治軍,這是我取得成績的基礎,這一點是正確的。至於我的那些失誤和過失,你們都應該盡量避免……」
不等他說完,華歆在一旁輕聲說:「大王一生以法治軍,說不上有什麼大過失。望大王靜心養病,別的不必憂慮……」
「不,讓我說完,要不然恐怕沒機會說了。」
▶求賢若渴,虛心自省
崔琰是第一個被曹操選中的掾屬。崔琰博通經學,秉性耿直。他先跟隨袁紹,袁紹死後託病不出來輔佐袁尚、袁譚,被關進監獄。曹操平定冀州後,任命崔琰為別駕從事。他揚揚得意地對崔琰說:「我昨天檢視了冀州的戶籍,猜想可得三十萬兵眾,真可算是個大州啊!」
崔琰聽後,沒有迎合曹操,而是痛心地說:「如今天下混亂,冀州百姓的屍骨還暴露在荒野。我沒聽到我軍士慰問百姓,解救生靈於塗炭,明公卻在這裡算計收穫,這難道是百姓所盼望的嗎?」曹操聽了,收斂起得意的面容,向崔琰表示歉意和感謝。
★本書特色:曹操,大家耳熟能詳的人物,讓多少人又敬又畏又愛又恨。在小說、遊戲與影視等媒材的傳播下,他已被渲染出各種不同的面貌,但在強烈突顯某一特質的同時,也掩去了其最真實的樣子。本書回歸史料,從不同事件、不同角度,縱觀曹操的一生,細細剖析其看似矛盾卻又緊密相融的各種人格特質。
作者簡介:
李金海,歷史學者、史學作家,大型史詩紀錄片《賀蘭山》同名書作者。著作有《鐵騎王者:成吉思汗傳》、《皇帝身邊人:東廠》等。
章節試閱
熟悉的陌生人
很多三國故事可謂家喻戶曉,婦孺皆知,關於三國的戲劇、繪畫、文學與影視等各種文藝形式的作品數不勝數。
每一個人都可以在三國中找到自己的偶像,比如聰慧多智、鞠躬盡瘁的諸葛亮,比如英姿威武、武藝超群的趙雲,比如忠厚老實、顧全大局的魯肅……但是在所有三國人物中,唯有一個人,人們對他的感情很複雜,可謂愛恨交加,關於對他的爭論,至今仍然沒有停止。
當你酒至半酣,壯志躊躇時,會吟出一句「何以解憂,唯有杜康」;當你處在兩難境界,很難抉擇時,會有一種感悟「味如雞肋,食之無肉,棄之可惜」;當你和朋友正在議論某人時,他冷不丁竄出來,大家立刻會意地大笑道:「說曹操,曹操到」。
對,我們要說的人物正是曹操。
關於曹操,我們很熟悉,卻又很陌生。
說熟悉,是因為我們從小就從戲劇舞臺、電視螢幕等開始接觸到他。提起他,我們就能想到舞臺上那個畫著白色臉譜的奸詐形象,還會想到語文課本中他的那些詩句,「老驥伏櫪,志在千里」、「東臨碣石,以觀滄海」等等。
奸臣與良將、陰謀家和政治家、屠夫和詩人,這些看似矛盾的關鍵詞,同時匯聚到一個人身上,會讓我們感到困惑,關於他,我們究竟了解多少呢?
由西晉文豪陸機所著、有關於曹操的檔案文書,尚有許多留存於世。陸機任著作郎,在整理曹操的遺令時,就覺得曹操此人性格比較矛盾,一方面英雄蓋世,建立了不朽功業;另一方面,臨死前長吁短嘆,交代後事與凡夫俗子無二致。
又過了數百年,在北宋文豪蘇軾筆下,曹操卻是一個功敗垂成的人物,縱然橫槊賦詩、釃酒臨江,英雄一世,但最終也是黯然收場。
到羅貫中的《三國演義》中,曹操已經淪為一個「寧教我負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負我」之人,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就算與整個天下作對,也在所不惜。
哪一個才是真正的曹操?
我們以往所知的曹操,真的是他本來的面目嗎?
曹操的多張面孔
古今中外,多重性格的人很多,但曹操的性格之複雜,絕對超出了我們的想像,他既大度又狹隘,既誠實又狡詐,既仁義又狠毒,既多情又寡義,多種性格集於一身,而又毫不違和。
那麼,讓我們不妨從幾件事,來看看曹操的多面人生。
一、忠臣與逆賊。
三國時期,東吳大將周瑜對曹操有一句評語:託名漢相,其實漢賊。就是說曹操此人表面是做漢朝的臣子,其實野心勃勃,想取而代之。
周瑜作為曹操的政治對手,肯定要抹黑敵人,其話的真實性要打個折扣,那麼曹操究竟是救世忠臣,還是腹黑逆賊?
A面:熱血青年。
董卓之亂,洛陽變成人間地獄,殺人墳場,曹操第一個站出來反對,為此不惜散盡家財,招募義師,討伐董卓。戰鬥中他衝在第一線,差點丟了性命,一心想扭轉乾坤,重整山河,但是後來發現,東漢王朝早已病入膏肓,無可救藥,心灰意懶後,只好另找出路。
B面:跋扈權臣。
曹操晚年,隨著權力的穩固,加上感到統一全國已無望,開始飛揚跋扈,公然不把朝廷放在眼裡,剷除政治對手,毫不手軟。董承衣帶詔事件後,牽連到漢獻帝、董貴人,當時董貴人已有身孕,曹操全然不顧漢獻帝的苦苦哀告,將其絞殺。獻帝皇后伏壽,在另外一次政變中,被從夾壁中拽出,披頭散髮,最終被幽禁至死,皇帝嚇得都不敢求情。其手段之殘暴,與董卓如出一轍。
二、寬容與狹隘。
曹操曾在詩中以「周公吐哺,天下歸心」自詡,實事求是地講,從某種程度來講,他也做到了。許多人才源源不斷投奔到他帳下,其中還有些人是敵對陣營的,這展現了他海納百川的胸襟。但同時,曹操是個報復心理極強的人。
A面:既往不咎,寬容待人。
古人交戰,講究個名正言順,為了壯大聲勢,瓦解敵方士氣,兩軍對壘時,往往要釋出一份檄文。曹操和袁紹開戰前,陳琳替袁紹寫了一篇檄文。陳琳是文章聖手,一篇文章寫得義正詞嚴,氣勢磅礴。檄文傳到許都時,曹操正在生病,看了一下檄文,但見文中將自己貶得一文不值,還把他祖宗八代問候了一遍,又氣又急之下,曹操出了一身冷汗,病也很快好了。
雖然陳琳的檄文寫得好,但戰場上還是要靠刀槍真功夫。官渡之戰,袁紹戰敗,陳琳也成了俘虜,曹操覺得陳琳是個人才,不但沒有殺他,還讓他做自己的幕僚。
B面:睚眥必報,陰狠毒辣。
如果認為曹操有顆菩薩心腸,對所有人都寬容以對,那只能說明你看錯了人。得罪了曹操的人,往往沒有好下場,可以說,曹操是個心腸歹毒、手腕狠毒之人。哪怕就是一點小問題,惹惱了他,都會被他毫不客氣地除掉。比如,有個叫桓邵的人,背後發牢騷,說了幾句壞話,傳到曹操耳中,就被曹操下令逮捕。
桓邵是典型的知識分子性格,別看一副嘴硬的樣子,一旦下獄,立刻嚇得魂飛魄散,他苦苦哀求,希望能給條活路。曹操一聽,更加來氣!現在才後悔了?害怕了?告訴你,晚了!拉出去,斬了!
三、自律和任性。
A面:嚴於律己,以身作則。
漢朝以來,奉行禮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曹操則不然,他推崇法家,無論理政還是治軍,均嚴格依法辦事,而且帶頭從自身做起。
東漢末年戰亂不休,嚴重破壞民生,故而,曹操對軍紀要求很嚴。有一次,曹操帶領大軍出征,路過一片莊稼地,曹操下令讓將士們都下馬,牽著馬小心穿過莊稼地,若有人膽敢踐踏莊稼,定斬不饒。
然而,誰也沒料到發生了意外事件,曹操自己的馬受驚了,踐踏了莊稼。毫無疑問,曹操給自己出了個難題。曹操當下叫來軍法官,要求執行軍法。曹操是帶軍統帥,誰敢執法。但要是不執行,等於曹操自己給自己搧嘴巴。最後,還是採取了一個變通的方式,曹操以髮代首,當場割了一綹頭髮,以示受到懲戒。
B面:濫殺無辜,肆意妄為。
與嚴於律己相對應的是,曹操在其征戰一生中,有過多次屠城行動。屠城指的是在戰爭中,對沒有任何戰鬥能力的平民進行大規模殺戮。初平四年(西元193年),曹操攻下徐州,為了洩憤,對城中老百姓展開屠殺,數十萬無辜生命成了枉死之鬼。屠城行動過後,徐州城內已是雞犬不留,堆積如山的屍體,堵塞了泗水,昔日繁華的徐州,成了荒無人煙之地。
每個人來到這個人間,都是一張白紙,是後天造就了形形色色、不同性格的人。
一個人的性格形成,與其家庭和所處的時代有直接關係,曹操如此複雜的性格,又是如何形成的?是否與他的成長環境有關?
熟悉的陌生人
很多三國故事可謂家喻戶曉,婦孺皆知,關於三國的戲劇、繪畫、文學與影視等各種文藝形式的作品數不勝數。
每一個人都可以在三國中找到自己的偶像,比如聰慧多智、鞠躬盡瘁的諸葛亮,比如英姿威武、武藝超群的趙雲,比如忠厚老實、顧全大局的魯肅……但是在所有三國人物中,唯有一個人,人們對他的感情很複雜,可謂愛恨交加,關於對他的爭論,至今仍然沒有停止。
當你酒至半酣,壯志躊躇時,會吟出一句「何以解憂,唯有杜康」;當你處在兩難境界,很難抉擇時,會有一種感悟「味如雞肋,食之無肉,棄之可惜」;當你和...
推薦序
序言
東漢末年,由於皇帝昏聵,無暇留意朝政,於是便出現外戚專權和宦官干政,政治腐敗,朝廷賣官鬻爵,官場汙濁不堪,貪官汙吏橫行,魚肉百姓,致使民不聊生。走投無路的民眾,只好揭竿而起,爆發了轟轟烈烈的黃巾大起義。
此時的東漢王朝,已是搖搖欲墜,在政權生死危亡之時,只好將中央權力下放給各地地方政府,授權自主募兵和籌集錢糧,用來鎮壓農民起義。
黃巾起義雖然被鎮壓下去,但也導致了各地軍閥的崛起,朝廷自此再也無力約束地方,從此,天下諸侯割據,東漢政府名存實亡,曹操正是在這場政治鉅變中應時而生。
可以說是歷史的大潮,將曹操推到了歷史舞臺的中央,同時,他也深刻改變了東漢後期及三國時期中國歷史的走向。正所謂時勢造英雄,亦是英雄創時勢。
在曹操去世之後的一千八百年來,關於他的爭議,從來就沒有停止過。縱觀歷史,曹操性格之複雜無人能出其右。他慷慨激昂,又陰險狡詐;他雍容大度,又睚眥必報;他招賢納士,又殺戮名士;他一諾千金,又反覆無常。總之很難以一句話形容曹操的性格。
一個人的性格形成,與成長環境有莫大關係,曹操出身宦官家庭,使他少了傳統士大夫子弟的循規蹈矩,做事處事「任俠放蕩」,不被傳統主流社會的觀念所約束。
曹操博覽群書,詩詞文章無論是當時,還是放眼整個中國古代文學史,皆是一流大家,與其子曹丕、曹植,世稱「建安三曹」,詩風蒼涼悲壯,冠絕一時。然而,終其一生,曹操最主要的身分還是政治家和軍事家,在長達三十年的軍政生涯中,無論是在政治權力鬥爭中,還是軍事戰場上,他幾乎戰勝了所有的對手。
曹操的權力博弈手段非常高明,善謀多斷,對敵我雙方力量分析拿捏十分到位,一步步從弱小到強大,直到剪除群雄,雄踞北方,為其子曹丕代漢奠定了有力的基礎。
曹操富有謀略,並善於用勢,能巧妙地借力,聯合和利用對自己有用的力量,精準打擊敵人,做到以弱搏強。董卓、袁紹、袁術與呂布等人,或兵力強盛,或地盤廣大,或人脈盤根錯節,或作戰勇猛無比,但最終都被曹操一一消滅。
本書寫作初衷,無意顛覆歷史,在嚴謹尊重史料的基礎上,透過層層剖析,試圖還原一個血肉豐滿的曹操,剝離歷史歲月中塗在曹操面孔上的脂粉,從中解析他的人格魅力、政治和軍事鬥爭藝術,讓曹操回歸本來面目。
曹操,其實從來就未曾遠離我們,關於他的故事,圍繞他的爭執和褒貶,一如既往地會持續下去。
李金海
序言
東漢末年,由於皇帝昏聵,無暇留意朝政,於是便出現外戚專權和宦官干政,政治腐敗,朝廷賣官鬻爵,官場汙濁不堪,貪官汙吏橫行,魚肉百姓,致使民不聊生。走投無路的民眾,只好揭竿而起,爆發了轟轟烈烈的黃巾大起義。
此時的東漢王朝,已是搖搖欲墜,在政權生死危亡之時,只好將中央權力下放給各地地方政府,授權自主募兵和籌集錢糧,用來鎮壓農民起義。
黃巾起義雖然被鎮壓下去,但也導致了各地軍閥的崛起,朝廷自此再也無力約束地方,從此,天下諸侯割據,東漢政府名存實亡,曹操正是在這場政治鉅變中應時而...
目錄
序言
第一章 身世迷霧
第二章 鋒芒乍露
第三章 亂世求存
第四章 風雲突變
第五章 首倡義師
第六章 順勢而為
第七章 紛亂又起
第八章 迎帝東歸
第九章 總攬朝綱
第十章 南征張繡
第十一章 東討袁術
第十二章 誰是英雄
第十三章 官渡賭局
第十四章 稱雄江北
第十五章 決戰赤壁
第十六章 一步之遙
第十七章 賞罰分明
第十八章 唯才是舉
第十九章 喜怒無常
第二十章 毀譽由人
序言
第一章 身世迷霧
第二章 鋒芒乍露
第三章 亂世求存
第四章 風雲突變
第五章 首倡義師
第六章 順勢而為
第七章 紛亂又起
第八章 迎帝東歸
第九章 總攬朝綱
第十章 南征張繡
第十一章 東討袁術
第十二章 誰是英雄
第十三章 官渡賭局
第十四章 稱雄江北
第十五章 決戰赤壁
第十六章 一步之遙
第十七章 賞罰分明
第十八章 唯才是舉
第十九章 喜怒無常
第二十章 毀譽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