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動、有趣且具深度的歷史書,
想一口氣看完的三千年中國史!
※新版更換版面設計+增修中國當代內容!
【輕鬆掌握中國史!好讀、好懂!】
本書內容文筆流利、研究扎實、不偏不倚,加上手繪歷史插畫、清晰圖表,帶你輕鬆一本就懂中國史。
【中國歷史浩瀚久遠,龐大駁雜,該怎麼閱讀理解?】
以主題式、講故事的方式敘述中國歷史,並歸納出清楚易懂的歷史表格、圖表,以一眼就能看懂的目的規劃編排,收羅中國史重要必知部分,以及添加許多有趣的歷史知識。不僅兼具深度和廣博性,且富嚴謹、準確的學術價值,以及活潑流暢的可讀性。
【不枯燥!不乏味!不讓人昏昏入睡的中國史!】
●哪個朝代窮到只會印鈔票?努爾哈赤竟然是外籍移工出身?
●雍正的血滴子是真是假?耶穌竟然有個中國弟弟?
●想當斷案如神的縣太爺,得考幾次試?誰是中國軍閥始祖?
●整個中國都升起了五星紅旗,為何台灣還是青天白日滿地紅?
●落後不用怕,看毛澤東施展何種手段「快轉時間」、「超英趕美」……
「在敘述的時候,我所關心的是國家與社會的關係,也就是政治力量和民間社會的互相影響。」──廖彥博
作者簡介:
廖彥博
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系、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系碩士,美國維吉尼亞大學歷史系博士班。
著有《一本就懂中國史》、《被誤解的三國》、《止痛療傷:白崇禧將軍與二二八》、《悲歡離合四十年:白崇禧與蔣介石》(與白先勇合著)、《決勝看八年:抗戰史新視界》等。
譯有《大清帝國的衰亡》、《中國將稱霸21世紀嗎?》、《謊言的年代:薩拉馬戈雜文集》、《OK正傳》、《驚悚大師希區考克:重返驚魂記》、《漫遊中古英格蘭:十四世紀生活風物誌》、《流離歲月:抗戰中的中國人民》、《紙的大歷史》、《社群.王朝:明代國家與社會》、《中國的靈魂:後毛澤東時代的宗教復興》、《世紀中國:近代中國百年圖像史》等書。
Ms.David陳爹米
我將我畫為千風,希望未來我能像風一樣,隨去隨來,不受拘束。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作家/白先勇
廖彥博對歷史有無比的熱情,也有傳播歷史的使命感。他的《一本就懂中國史》是中國史,也是台灣史。台灣史演變到今天的現況,溯其源頭,也就是從中國史轉變來的。今天台灣大、中學的課程,中國史課程極其薄弱,廖彥博的《一本就懂中國史》正好適合作為大、中學生的課外讀物,簡明易讀的參考書。
●東華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兼系主任/陳進金
《一本就懂中國史》,就是由一篇篇歷史故事所串成的史書,透過作者以洗鍊的文字呈現,無論讀者是否具備歷史學科知識,都可以很輕鬆地閱讀,可以說是一本「史普」(仿「科普」的說法)的優良讀物。
●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系助理教授/連啟元
讀者對歷史仍有著許多疑問或不解之處?那就一起來閱讀本書,一窺歷史的奧妙。
●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系副教授/周健
「一物不知,君子之恥」已成陳蹟,活在高度工業化社會中的工作奴隸,「快、狠、準」速食文化充斥,欲在有限的閱讀時光裡,一窺上下數千年的中國史巨流,本書當為首選。
名人推薦:●作家/白先勇
廖彥博對歷史有無比的熱情,也有傳播歷史的使命感。他的《一本就懂中國史》是中國史,也是台灣史。台灣史演變到今天的現況,溯其源頭,也就是從中國史轉變來的。今天台灣大、中學的課程,中國史課程極其薄弱,廖彥博的《一本就懂中國史》正好適合作為大、中學生的課外讀物,簡明易讀的參考書。
●東華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兼系主任/陳進金
《一本就懂中國史》,就是由一篇篇歷史故事所串成的史書,透過作者以洗鍊的文字呈現,無論讀者是否具備歷史學科知識,都可以很輕鬆地閱讀,可以說是一本「史普」(仿「...
章節試閱
第四篇:現代中國的坎坷路
【帝制一去兮不復返:滿清滅亡與民初軍閥交響曲】(節錄)
▎義和拳要扶大清
山東是這場旱災受害最嚴重的省分。先是在光緒二十四年(一八九八)八月,黃河潰堤,淹沒華北平原幾千平方公里的土地,山東全省好幾十個縣遭災;之後又發生滴雨不落的旱災。要命的是,人口過剩產生的治安問題恰好在這個時候浮現,許多不安分想惹事的人,紛紛冒了出來:被遣散的綠營丁勇、生意上門時保鑣、沒生意時劫鑣的武裝拳師、以及有白蓮教背景的民兵宗教組織「義和拳」。
據說,義和拳的領袖名叫朱紅燈,此人實際身分如何,沒人能說得清楚。有拳民說,就是朱紅燈創發了這種名叫「義和拳」的武術,宣揚練功可刀槍不入的道理;有人說,「朱」是明朝國姓,「紅燈」指的是女性拳民的組織「紅燈照」,朱紅燈實際的名字,應該是李文成(但李文成早在多年前就被官府處死了);更有人說,朱紅燈來自大刀會,他的職稱(或稱號)是「天龍」。不管上述說法是真是假,光緒二十五年十月二十二日,山東巡撫毓賢逮著了一個男子,聲稱他就是「朱紅燈」,並隨即將其處死。
朱紅燈的死,並不是義和拳運動的結束;毓賢本人相當排外,他和官府惹不起列強,於是把腦筋動到這批練功強身的拳民身上。接下來的兩個月裡,毓賢頻頻和拳民的領袖們接觸,挑起他們對洋人的仇恨情緒;更重要的是,他非常具有創造力的將拳民們承襲使用了兩百多年的口號「反清復明」,一舉改為「扶清滅洋」。在中國歷史上,民間祕密宗教組織不但不想顛覆現政府,居然還要「扶保」朝廷,這是有史以來的第一次。
義和拳現在獲得官方認證,成了合法的武裝民團,正式展開他們「扶清滅洋」的事業:看到穿西服的人便喊打喊殺,推倒鐵軌、拆除電線桿、並且燒毀洋教堂、殺害傳教士。山東此時是德國的勢力範圍,德國公使對於教案頻傳,非常憤怒,不斷遞送外交照會到北京總署,要求撤換山東巡撫,查辦民教糾紛的元兇,否則要派兵登陸,以保護僑民生命財產安全。朝廷既擔心德國真的派兵登陸,也對毓賢不斷惹事的做法不滿意,於是派袁世凱帶著手下新編練的新式軍隊前往山東,名為保護教民,實際上也防備德軍。袁本人則署理山東巡撫。
對於像袁世凱、劉坤一、李鴻章這類辦理自強運動、有洋務經歷的官員來說,不論這些拳民的口號是「反清復明」還是「扶清滅洋」,他們就是亂黨,就是匪徒。處理的辦法也只有一個,那就是嚴加痛剿。
袁世凱破解這些拳民「刀槍不入」神功的辦法,倒也簡單:請來拳民領袖站在毛瑟槍隊前面排成一列,「現身說法」,一陣排射點放過後,白煙冒處,七橫八倒,誰能夠擋得住子彈?既然神功護體全屬瞎扯,官府剿辦也無須客氣。於是,到了光緒二十六年,也是二十世紀開始的一九○○年初,義和拳在它的發源地山東宣告絕跡。
▎八國聯軍占北京
袁世凱將山東的義和拳民全當成亂黨,可是,京城裡的慈禧卻不這麼看。大清的天命,在歷經了一連串對外戰爭失敗、簽下屈辱條約以後,早已經千瘡百孔;之前光緒君臣想要變法維新,所「維新」的,正是大清立國所繫的天命,不幸卻也失敗了。
現在,透過若干排外親貴與大臣的稟報,慈禧驚訝的發現,義和團拳民想要「扶清滅洋」,原來民心仍站在朝廷這一邊!這實在是太重要了,儘管慈禧在政海裡飽經波濤沉浮,大風大浪全都見過;儘管她對「神功護體」這套說法不抱信心,這次她卻無法抗拒「民氣可用」的強大誘惑。
沒錯,洋槍洋砲確實厲害,所謂「神功」念咒,符水發功,也未必真能刀槍不入;但是,如果數十萬拳民都願意為朝廷而戰,那為什麼還要向洋人低頭?
一九○○年六月,大批拳民湧入直隸,在官府睜隻眼閉隻眼的暗縱下,開始殺害教民和傳教士、破壞電桿、鐵軌以及教堂。各國擔心,拳民的下一個攻擊目標,就是位在北京東交民巷的使館區,於是先行派出四百餘名海軍陸戰隊與水兵,在六月初搭火車抵達北京。英國海軍中將西摩爾(Edward Seymour)從天津率領兩千士兵(其中包括以華人組成的威海衛兵團)增援,但是沿途被拳民堵截,只能退回。
六月十一日,日本使館書記杉山彬遭到殺害,二十日,德國駐華公使克林德(Clemens Freiherr von Ketteler)被清軍神機營軍官開槍擊斃;十六日,清廷召開議政王大臣會議,六天前就任總署大臣的端王,在會上支持義和團的排外做法,壓制反對意見;隔天,端王偽造了一份列強的強硬照會,要求慈禧歸政光緒皇帝。這份假照會終於成功的促使一生支持洋務改革的慈禧,在六月二十一日做出畢生中最為愚昧的決定:向列強宣戰。
二十萬義和團拳民被編為官軍,和榮祿麾下的正規軍一道攻打使館區。各國使館對外聯絡斷絕,使館區裡有三千多人,其中有兩千多人是進來避難的中國人;使館區守軍大約才四百五十餘人,有三挺機關槍和四門火砲。但僅憑這點兵力,便能抵抗拳民這群烏合之眾的進攻。榮祿所部的正規軍並沒有盡全力作戰,甚至還向使館區遞送蔬菜飲水。
六月底、七月初,由俄、德、法、美、日、奧(匈)、義、英八國約三萬多名士兵組成的聯軍,分成兩批攻向京師。沿途防備的清軍加上拳民,共有十五萬人;但是清軍既要抵抗聯軍猛烈的砲火,還要分神防備拳民亂扯後腿。
分成幾千個小單位的義和拳民,現在已經淪為完全失去控制的暴徒,燒殺搶掠民宅,甚至偷襲清軍。七月九日,義和團與聯軍夾攻守備天津的武衛前軍聶士成部。武衛軍腹背受敵,聶士成中砲陣亡。十三日,天津被聯軍攻陷。八月十日,清軍在京師外圍的通州與聯軍決戰,大敗,統兵官李秉衡自殺。聯軍直驅北京,十四日上午十一時許,美軍第九步兵團將星條國旗插上北京外城的城牆。下午二時,英軍(印度錫克族兵團)由廣渠門攻入北京。四十年過去了,慈禧竟然步上她先夫咸豐的後塵,帶著光緒和若干親貴大臣倉皇出奔。
聯軍攻下北京之後繼續增兵,出兵攻打山海關、保定等地。上次英法聯軍攻占北京,為時十三天;這次八國聯軍占領京城,則長達十三個月;期間,聯軍採取報復性的燒殺搶擄。各國軍隊裡,俄、法、德三國最為殘暴:占領區內,寶物一車車運往天津港埠,女子一個個被姦淫,男丁則慘遭虐殺;若干傳教士甚至鼓吹「以(中國)人頭換(被殺害的西方)人頭」,暴虐缺德的程度,和他們要懲罰的義和團並沒有差別。
▎庚子新政很先進
慈禧帶著光緒逃往西安,以皇帝的名義下罪己詔;接著,命慶親王奕劻與兩廣總督李鴻章到北京,和聯軍談判停戰。光緒二十七年七月二十五日(一九○一年九月七日),雙方簽訂停戰協定,因為該年歲次辛丑,所以又稱為《辛丑和約》。
條約的主要內容是:一、懲辦中方主戰的禍首,如端王載漪等人;二、賠款四億五千萬兩(形式上,每個大清人民都要賠償一兩白銀),實際上連同利息在內,共達九億八千兩百二十三萬八千一百五十兩白銀;三、各國得在山海關到北京一帶駐紮軍隊;四、改總署為外務部,並按照西方政治制度,改革政府。
慈禧認為義和團「民氣可用」,想以此來修補大清的天命,結果證明是嚴重的誤判。現在,既然《辛丑和約》要求清廷從事改革,她正好順水推舟,彌補她與大清搖搖欲墜的統治合法性。
與光緒發動的戊戌變法不同,這次慈禧親自主持的新政(史稱「庚子後新政」),不但範圍廣泛,步履也很穩健,思想更是先進。範圍廣泛,指的是改革的層面廣,涵蓋了政治制度、軍事、教育、法律層面的改革;步履穩健,是指改革的步驟切實可行,考慮比較周詳,不流於口號,比如要改革商業金融秩序,不但有組織上的改造(內閣設立商部),更有法制上的配套(一九○二年訂立商法),不像戊戌變法,只是在舊組織上頭疊床架屋。
而所謂思想先進,指的是「君主立憲」的改革方向。乍看之下,戊戌變法和庚子新政都要立憲,但是康有為等人的百日維新,連根本大法的制定綱領都沒能產生出來;而庚子後新政則循序漸進的頒布了各項預備立憲的流程,包括派遣大臣出洋到各國考察、各省設立地方自治局、以及進行省諮議局、中央資政院的選舉等等。
這些舉措的最後一項,意義尤其重大;慈禧預備藉由立憲,將大清政權開放給各省仕紳參與,好彌補朝廷合法性的破損缺陷。這樣一來,權力在滿漢共組的內閣與國會(資政院),而光緒皇帝依然只是名義上的國家元首,慈禧仍然可以在其間發揮她的影響力。但是,歷史事實殘酷的證明,這還是慈禧的誤判。至於為何仍是誤判,稍後請聽我們道來。
為了談判《辛丑和約》,時年七十八歲的李鴻章拼著老命、頂著罵名,奉旨北上,為他的政治靠山慈禧盡了最後一份心力——將聖母皇太后從「懲辦名單」上移去。和約簽訂後不久,他就油盡燈枯、積勞去世了。
就在李中堂去世的同一天,被任命補上直隸總督、北洋大臣要缺,並成為慈禧太后得力重臣的,是在上個世紀末就已登場過的袁世凱(一八五九至一九一六)。
第四篇:現代中國的坎坷路
【帝制一去兮不復返:滿清滅亡與民初軍閥交響曲】(節錄)
▎義和拳要扶大清
山東是這場旱災受害最嚴重的省分。先是在光緒二十四年(一八九八)八月,黃河潰堤,淹沒華北平原幾千平方公里的土地,山東全省好幾十個縣遭災;之後又發生滴雨不落的旱災。要命的是,人口過剩產生的治安問題恰好在這個時候浮現,許多不安分想惹事的人,紛紛冒了出來:被遣散的綠營丁勇、生意上門時保鑣、沒生意時劫鑣的武裝拳師、以及有白蓮教背景的民兵宗教組織「義和拳」。
據說,義和拳的領袖名叫朱紅燈,此人實際身分如何...
作者序
在開始寫作之前,我知道坊間已經有不少中國通史類的書籍。這些中國史,大部分都是對岸作者的繁體字授權版,論點用語多有差異,大多也只到辛亥革命就終篇;少部分台灣自產的著作,似乎又在「可讀性」與「嚴肅學術著作」之間,選擇了後者。所以,我打算寫一本以二十一世紀初台灣角度出發的中國史,盡量兼採現有的國內外學術研究成果,也不放棄追求通順流暢、簡單好讀。在篇幅上則距離現代愈近的(明朝以後),說得愈詳細。敘述的終點,定在現代(二○二一年),好讓讀者在拉長時間的縱軸以後,可以接續到自己很熟悉的當代,明白中國歷史與在台灣的我們,當前生活的聯結關係。
這麼說,很容易。但是,一部中國史,上下三千年,該從何說起?說到中國歷史,相信有不少讀者會想起國中、高中(或者讀者這時正在就讀國、高中)時上歷史課的情景:有些時代政權輪替特別混亂,比如魏晉南北朝、五代十國;有些時代要記得的太多,每項都很困難,比如清末有那麼多的不平等條約。在這本《一本就懂中國史》裡,雖然我仍然注重時間細節和一些特定場景的重建(比如玄武門之變、斧聲燭影之謎),但是更想要告訴讀者的,是中國歷史的長期發展趨勢。
《一本就懂中國史》從三皇五帝的傳說時代開始,結束在人民共和國新執政核心上任。在敘述的時候,我所關心的是國家與社會的關係,也就是政治力量和民間社會的互相影響。換句話說,代表國家的政權力量,怎麼和基層人民產生聯結,而這樣的聯結,經過時間的進程,又發生了什麼改變,導致變形、斷裂?這是我最感興趣的地方。
所以,這本中國史,就以政治史為主要架構,經濟、社會、文化的發展趨勢做為輔助。可是,雖然我已經力求敘述周延,但是在這條歷史長河裡,還是有許多值得一提的歷史人物,在本書裡沒有登場的機會。這些人物,例如孟子、荀子、魯肅、玄奘、程頤、程顥、蘇軾、辛棄疾、陸九淵、于謙、章學誠、魯迅、以及朱德等人,不得不因為篇幅而忍痛捨棄;只有留到日後,再求敘事架構的擴大與補充。
《一本就懂中國史》引用了許多當代和近代歷史學者的觀點與解釋,不過,雖然「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書中如果出現資料引用上的錯誤,引述時的差池,仍然應該由我來承擔責任。這本書的寫作,正好是我人生最煎熬的時候;這二十四萬多字,算是對這段時光的一個紀念。
在開始寫作之前,我知道坊間已經有不少中國通史類的書籍。這些中國史,大部分都是對岸作者的繁體字授權版,論點用語多有差異,大多也只到辛亥革命就終篇;少部分台灣自產的著作,似乎又在「可讀性」與「嚴肅學術著作」之間,選擇了後者。所以,我打算寫一本以二十一世紀初台灣角度出發的中國史,盡量兼採現有的國內外學術研究成果,也不放棄追求通順流暢、簡單好讀。在篇幅上則距離現代愈近的(明朝以後),說得愈詳細。敘述的終點,定在現代(二○二一年),好讓讀者在拉長時間的縱軸以後,可以接續到自己很熟悉的當代,明白中國歷史與在...
目錄
第一篇 「天下」的形成與凝聚
●人文精神昂然抬頭:從遠古傳說到春秋戰國
●統一帝國初次興衰:秦漢帝國與魏晉的分裂
第二篇 中世王朝分合與社會重組
●胡漢之間相互同化:南北朝與隋王朝的統一
●「天可汗」到藩鎮割據:開闊的唐王朝與五代的崩解亂世
●積弱與先進的擺盪:兩宋與遼金西夏的和戰
第三篇 近世中華帝國的光輝與滄桑
●征服者的黑暗帝國:蒙古人與大元王朝
●近世中國的初興起:大明王朝的興盛與困局
●中國最後一次盛世:清初與盛清之世
第四篇 現代中國的坎坷路
●三千年未有之變局:從鴉片戰爭到甲午戰爭
●帝制一去兮不復返:滿清滅亡與民初軍閥交響曲
●中華民國二.○版:革命動盪中的國民黨中國
第五篇 當代中國的危機與展望
●戰端無分東南西北:八年抗日戰爭及其影響
●窮鄉僻壤翻天覆地:中共建國到文化大革命
●穩定與發展的競賽:改革開放後的新局與困境
第一篇 「天下」的形成與凝聚
●人文精神昂然抬頭:從遠古傳說到春秋戰國
●統一帝國初次興衰:秦漢帝國與魏晉的分裂
第二篇 中世王朝分合與社會重組
●胡漢之間相互同化:南北朝與隋王朝的統一
●「天可汗」到藩鎮割據:開闊的唐王朝與五代的崩解亂世
●積弱與先進的擺盪:兩宋與遼金西夏的和戰
第三篇 近世中華帝國的光輝與滄桑
●征服者的黑暗帝國:蒙古人與大元王朝
●近世中國的初興起:大明王朝的興盛與困局
●中國最後一次盛世:清初與盛清之世
第四篇 現代中國的坎坷路
●三千年未有之變局:從鴉片戰爭到甲午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