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因為藝術學校畢業的關係,我的身邊不乏從事設計行業的同學和朋友。有的在公司上班,有的自立門戶開工作室,也有人從事被我嘲笑有如「與世隔絕」的soho 一職。不論哪種工作型態或內容,我都十分以這些朋友為榮。
「設計」屬於文創產業的一環,對我來說是無比高尚的職業。因為有了這些人「看似不起眼」的默默耕耘,我們的生活才能因此被豐富。可惜在臺灣和國外截然不同的教育體制下,文創產業被視為不看好的前途(包括我自己就讀大學時,也不得不時常面對親戚的質疑)。當然不能說這些人的質疑是錯誤,只是因為現階段的文創環境尚未成熟,讓許多長輩為從事相關產業的後進青年擔憂;更因為不少人對「設計」一詞的錯誤理解,以我朋友的親身實例而言公司老闆總以為「設計」不過就是小畫家打開,信手拈來的隨意幾筆。這種不尊重雖然讓人心灰意冷,無奈之餘大家還是只能為了五斗米折腰,繼續悶頭用那些被誤以為是小畫家等級的美工軟體苦幹實幹。
但是請記得,當我們坐在電腦前飛快地打著字、慢條斯理地端起辦公桌上的馬克杯時,杯身上五彩的圖案或是黑白的圖騰,甚至包括身上穿的衣服、用的筆……「設計」其實早就融入你我的生活卻不自知。
而因為近來的個人意識抬頭,許多人的休閒周末不再把自己關在辦公室加班,轉而投入休閒娛樂;加上各大旅行社不定時的特別優惠,海外旅行成了眾人的首選。出國旅遊除了路線規劃,最為重要的便是荷包估算,除了吃甚麼買甚麼,住哪裡更是讓人頭痛的問題:既要擔心交通方不方便,還有設備新不新、住宿價位……等因素讓人煩惱不已。既然如此,歡迎入住時尚又新潮、而且絕對值回票價的「設計旅館」。
「旅館」與「設計」的結合,即是近代新興的「設計旅館」。相信很多人對旅館的概念,依然停留在實用的印象:有床可以睡、有熱水可以洗澡就好……除非你是背包客(或是背包客心態的觀光客),不然大部分的人都希望在預算可以接受的範圍內,入住品質有保證的好旅館。「設計旅館」,把提供基本住宿的旅館改頭換面--延攬世界各大知名設計師,將虛幻的創意落實,不只成為另類的賣點之一,也為旅客提供嶄新的住宿體驗。例如橫跨六O年代的搖滾天團The Beatles,在英國.利物浦Hard Days Night 的巧思中,我們看見歌迷對偶像的追思朝聖;或是位於義大利.米蘭的Maison Moschino,在旅客的一夜入眠中,發現時尚品牌那種「永不妥協」的精神堅持;更有西班牙.馬德里的Puerta America Madrid,集結揚名國際的12 位設計大師,開創「美洲之門」的設計標竿。
都有設計旅店的蹤跡,猶如商品販售讓消費者一樣眼花撩亂不知所措。所以在與出版社的合作下,我們透過各種不同的角度包括歷史(荷蘭.馬斯垂克的Kruisheren Hotel)、建築外貌(瑞典的Tree Hotel)、裝潢風格(義大利.米蘭的Byblos Art Hotel Villa Amista)……各種因素,從百家爭鳴的旅館中挑選出精選的50 間我們深信這些旅店具有絕對的標竿意義成就此書,並誠摯推薦給閱讀∕購買本書的讀者。
除了具備工具書的參考性質,更希望讀者們能從這本書體會關於「設計」的真正價值澳洲.布里斯本的Limes Hotel,其設計師Alexander Lotersztain 習慣用一本筆記本或一台筆記型電腦,在世界的大小街道遊走,尋求設計的靈感與啟發「設計」其實沒什麼了不起,充其量不過是一種來自生活的觀察入微。只是大多數的我們早就被被柴米油鹽醬醋茶搞得心煩意亂而遺漏了所謂的「生活」,但是還好世界上還有「設計師」這樣的職業:透過他們的觀察,加上一種對於「帶給人們美好生活」的使命驅使,以及不氣餒的實驗精神,創造出無中生有的幸福花火在西班牙.里奧哈的Marques de Riscal 中、在台灣的W Taipei 中、在香港的The Luxe Manor 中,以及本書收 錄的其他數十間設計旅館,帶你看見「設計」如何探索不可能的多元,才會無時無刻撼動著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