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990年年底我和摯友林忠勝吳君瑩伉儷成立了「台灣口述歷史研究室」,幾年來林先生奮發淬礪,不僅創辦了慧燈中學,還推出了《陳逸松回憶錄》《高玉樹回憶錄》等六本大作,不管創業著書都是成績斐然。我除了2000年和盧主義、莊秋雄先生等合作出版《自由的呼喚》一書外,也陸陸續續在美東自由時報、太平洋時報、台灣公論報等發表過零散文章,驚嘆時光飛逝,人生七十年馬上就要過去,遂決定把這些散篇搜編成《七十回顧》一書,一方面為自己人生七十做個紀念,也濫竽充數為「台灣口述歷史研究室」留個紀錄。
1996年我出席在台北新公園舉辦的「二二八紀念會」寫了「童年的回憶」一文經報刊登載以後,受到讀者朋友的讚賞及鼓勵,遂繼續寫了幾篇生平雜記。後來參加許多社團並擔任職務,如台灣同鄉會、美東夏令會、阿扁之友會、全僑民主聯盟等等,為了呼籲同鄉們的熱烈參與及支持,以期鼓動風潮、造成時勢,也試寫過幾篇政論性的文章。因為家父牽涉二二八事件,家母及全家人深受其苦,因此我也對二二八多所著墨。由於在台灣師大時主修史地,來美後讀社會學,到世界各地旅遊觀賞歷史地理,探訪民情風俗變成我人生一大喜好,遊罷歸來就寫些遊記隨筆感言留下紀錄。所以生平雜記、旅遊隨筆、社團活動、紀念二二八事件與政論短篇等就成了本書的主要內容。
1999年六月十二日我自紐約趕到洛杉磯參加由吳澧培先生召集的「美國阿扁後援會」籌備會,回來後我寫了「路遠迢迢到洛城」一文,對阿扁有相當感性的介紹,承蒙多家報紙及同鄉會會刊的刊登轉載,事後我陸續涉獵許多有關阿扁的求學經歷及從政事跡,自己感受良深,遂十分投入阿扁的選戰與政務,對扁嫂阿珍也十分珍惜。我的想法很簡單,台灣人想要「當家作主」,想要「獨立建國」,那麼擁戴一位有台灣意識的「台灣之子」出來當總統就是到達這個目標的最佳途徑,因此與其說是擁戴阿扁,勿寧說是擁戴台灣。既使在阿扁阿珍出事之後我乃一本初衷,疼惜他倆。唯對阿珍沒有發揮她的優勢投入殘障慈善事業,阿扁未能充分運用掌權良機,鞏固壯大綠營勢力,殊感惋惜!這不只是他們個人的損失,更是全體台灣人的損失。在六十年黨國體制下,做出像阿扁阿珍一類事端的政治人物所在多有,為何對別人輕輕放過,而獨宰扁家?對最近陸續上演的幾件羈押上銬事件,我深信司法不公,漠視基本人權,是泛藍復辟勢力針對綠營及扁家狠毒的政治追殺。
我自小來自窮鄉僻壤、出身寒微,在求學的過程中就受到多位師友的提攜與協助,才能順利完成二十年的教育。在美經營三十多年餐飲業及不動產業中,前後有過五十多位投資合作及合股共事者,大家對我愛護有加,與我合作無間,才得和氣生財,共享多年的榮景。在我參與多個社團的活動中,我也都得到了許多熱心無私的伙伴的鼎力相助,需要財力支援時也得到許多好友的慷慨解囊,因此有許多活動都得熱烈響應,轟動一時。我一向容易滿足,幸有今日,飲水思源,對這些提攜與協助過我的師長、親友、合伙共事者,我都心存感恩、沒齒難忘。
在家庭生活中我對家母李莊丙特別懷念,她一生刻苦耐勞、慈愛溫祥,在幾次二二八紀念會的演講中,我禁不住涕泗縱橫不能言語,實在都是想起當年家母的可憐無助。結果她卻在家道開始好轉不久、六十三歲時去世,沒給我稍盡孝道的機會。家父李鹿一生關愛台灣,參與幾次政治事件,落到繫獄逃亡,痛苦不堪。所幸他身體健朗,享年八十六,晚年祖孫三代,曾經一起渡過幾年美好時光。我家祖、父輩到我三代都是男子單傳,唯我有五個姐妹、李菊、雪華、碧紅、春花、素珍。大姐若母,她曾助家母支撐家裡多年困局,可惜姐夫早逝,她已寡居三十年,其他四個妹妹都有完美家庭,堪可告慰。
我在1964、大學畢業那一年結婚,當時和內人張阿雪都在高雄市教書,隔年我入新竹第二訓練中心服預官役一年,退伍三天後就到南港中研院近史所上班,工作兩年後回高雄停留一星期就到匹茲堡大學就讀,三年後、1971阿雪才來美相會。算算結婚的前七年中、有六年都在各奔前程,聚少離多,在美重聚後雖然照樣要辛勤工作,至少不再有兩地相思之苦。我有兩個男孩,老大李志豪,生於1965年底,是NYU的MBA,在銀行界服務九年後,克紹箕裘,現改幫我經理餐飲業。大媳婦余秀華是NYU畢業的執業律師,已育有一男一女,取名李建台及李幸怡。老二李志傑,生於1967年6月,是Hahnemann大學畢業的胸腔科醫師,二媳婦Sheela Solevilla,是復健護士,他們育有一男、今天又得一女,取名李弘台及李慶怡。他們都能獨立自足,不須倆老操心,倆老也不必向他們伸手。我和內人已擬定八月二十四、五、六三天回台灣爬玉山,人生貴在能知足,「知足常樂」,不是嗎?
世事滄桑、人海茫茫,回顧人生七十,一路走來也非平順。我猶如操著一葉扁舟,緊握風帆,在大海中冒著風雨前進,雖曾遭遇幾次駭浪,但幸能化險為夷,沒有翻舟,也沒迷失方向,終得漸漸駛向佳境。在經營元祿壽司的十三年間我天天在紐約帝國大廈旁走動,自己曾經這麼回想過,一個一直到小學二年級,要到校口才肯穿上褲子的鄉下孩子,居然也能跑到這象徵全世界人文發展最巔峰的帝國大廈旁經商,這完全是拜自由主義社會之賜,也印證著「肯努力就有機會」一語不虛。來美41年中不管讀書、交友、做事、僱用員工,我幾乎和各國各膚色人種,包括西裔、亞裔、美裔等都相處或共事過,我覺得我們完全有能力和他們並駕齊驅。我要呼喚台灣人要有信心,我們絕對可以昂首闊步,邁向國際。「愛拼才會嬴」,整個大世界在等待我們去闖盪。
再說,這一輩子,如果還有什麼堪可告慰之處,就是我沒有在近二三十年來台灣民主化、自由化與本土化的運動中缺席,2000年的政黨輪替是最具體的成果。但是此一成果正遭受無情地吞噬、侵蝕,如果不及時奮起捍衛,我們將前功盡棄。「獨立建國」是海內外絕大部份台灣人的追求的目標,我們有責任在這一代努力促其實現。
最後我要感謝陳素貞女士幫我排版、校稿,前衛出版社林文欽先生為我出版,郭正昭、林忠勝、黃再添、楊遠薰四位好友為我寫序。不過我這四位朋友都把我們寫得太好,我們實在不敢當,幾乎讓我不好意思將此雜記出版。
8/11/2009於紐澤西寓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