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比價 | 找書網 | 找車網 |
FindBook |
|
有 1 項符合
三國戰役選評(簡體書)的圖書 |
|
$ 360 ~ 380 | 三國戰役選評(簡體書)
作者:林宗達 出版社:晶典文化事業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2-08-01 語言:繁體書 ![]() |
|
東漢末年,漢廷因黃巾之亂、北宮伯玉之亂、黑山軍起義、王芬謀廢靈帝、張舉張純叛亂、外戚宦官火拼等一系列事件而動盪不安。184年漢靈帝時期,以張角三兄弟為首爆發黃巾之亂:1。為鎮壓黃巾,一方面放權到州牧、太守,一方面縱容地主組織私人武裝,對抗黃巾:1。董卓亂政並與關東諸勢力對抗後遷都長安,使得朝廷威信喪失,地方長官演變為獨立軍閥割據混戰。其中曹操擁護逃回洛陽的漢獻帝,遷都許昌。他擊敗多股勢力,最後在200年的官渡之戰擊敗北方最大勢力袁紹,大致掌控中國北方。曹操以優勢兵力南征荊州,但在208年冬天的赤壁之戰被孫權和劉備聯軍擊敗,形成三國鼎立的雛型。220年曹操病逝,其子曹丕迫漢獻帝禪讓稱帝,國號「魏」,史稱曹魏,至此東漢滅亡,正式進入三國時期。隔年以益州為主的劉備也以漢室宗親的身份稱帝,國號續為「漢」,史稱蜀漢。劉備與孫權在赤壁之戰後積極拓展勢力,為了荊州問題多次發生糾紛與戰爭,最後劉備在夷陵之戰戰敗,孫權獲得整個荊州南部。劉備病死後,輔佐其子劉禪的諸葛亮於同年再與孫權恢復同盟。據有揚州、荊州及交州等地的孫權遲至229年正式稱帝,國號「吳」,史稱孫吳:6-21。此後三國局勢主要為蜀吳同盟對抗曹魏,各國疆域變化不大。而曹魏朝廷漸漸地被司馬氏掌控。237年公孫淵反叛曹魏,于遼東一度建國,國號「燕」,但曇花一現,在238年魏滅燕之戰中滅亡。263年司馬昭為建立軍功準備篡位,出兵伐蜀,蜀漢亡。兩年後司馬昭病死,其子司馬炎廢魏元帝自立,國號為「晉」,史稱西晉,曹魏亡。西晉最後於280年發起晉滅吳之戰,滅亡孫吳,統一中國。至此三國時期結束,進入晉朝:22-27。
三國時期人才輩出,後世常常追思當時風雲人物。陳壽所著、裴松之作注的《三國志》,是二十四史中評價最高的「前四史」之一,成為研究三國歷史的重點書籍。而羅貫中結合歷史、民間故事,撰寫的《三國演義》章回小說,成為中國四大名著之一。三國豐富的內涵深入人心:391。
維基百科
1 三國戰役選評》是本社繼去年出版「三國研究評論叢書」之《三國第一名將一關羽》之後,又一本立足於《三國志》、《資治通鑑》與《後漢書》等正史資料之專門探究三國史實之著作。
三國時代是一個英雄、名將與謀士輩出的年代,在這個英才聚合與碰撞的年代中,產生出許多波瀾壯闊的戰役,至今仍令人津津樂道。
然為求讀者對三國史實擁有更為完整之認知,且亦有助於瞭解戰爭勝敗之因,以及一場重大戰役對歷史走向之影響。本書所論之三國戰役,多會先檢視戰局形勢,然後再論戰役過程,最後則是勝敗之因與戰役影響的探討與分析。至於本書探究的戰役,主要由以下七大章概括之。
〈第一章官渡之戰〉。官渡之戰是歷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更是袁紹與曹操爭奪掌控中原勢力之重大戰役。為能深入探究官渡之戰,本章共分成主觀形勢、客觀形勢、戰役序幕、主帥對決、袁紹敗逃、袁紹之敗、曹操之勝與影響評析等七大節論之。
〈第二章赤壁之戰〉。赤壁之戰也是歷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在此戰中,孫權與劉備之聯軍憑藉黃蓋火攻之謀,擊敗大軍壓境之曹操。關於赤壁之戰的論述,主要是從主觀形勢、客觀形勢、孫劉聯盟、赤壁對決、曹操之敗、孫劉之勝與影響評析等七大節探究之。
〈第三章漢中之戰〉。本章主要是探究劉備一生當中,獨自領軍與曹操對戰之唯一獲勝的戰役。然關於漢中之戰的探究,主要分成戰局形勢、宕渠之戰、戰役序幕、主帥對決與綜合評析等五節論之。
〈第四章襄樊之戰〉。襄樊之戰是三國第一名將關羽的巔峰之作,亦是其人生最具關鍵性之戰役。或有歷史學家認為襄樊之戰是關羽好大喜功,擅自作主之未經劉備允許而發動的戰役,但仔細檢視史書,實則不然。為
求能讓讀者對關羽發動襄樊之戰有更為正確與清楚之認知,本章分成北伐辨疑、北伐首捷、曹仁援樊、威震華夏、徐晃出擊與綜合評析等五大節探究之。
〈第五章夷陵之戰〉。夷陵之戰是劉備戎馬一生的最後一戰。然在此戰中,劉備卻敗於東吳陸遜之手,並因慘敗之憂憤而亡。關於夷陵之戰的論述,主要是從東吳襲荊、戰局形勢、漢軍東征、漢軍慘敗與綜合評析等五節論之。
〈第六章三路伐吳〉。三路伐吳是曹丕登基後之首戰,但在老將凋零與缺乏優良水軍之情況下,曹魏的三路大軍均以敗退而歸告終。對於曹丕三路伐吳之戰,本章將從戰局形勢、伐吳之戰與綜合評析等三大節探究之。
〈第七章滅蜀之戰〉。滅蜀之戰是曹魏在權臣司馬昭的主持下,發動三路大軍同時進攻蜀漢之大戰役,最終蜀漢為曹魏所滅。關於此戰,主要是以戰局形勢、蜀漢滅亡與綜合評析等三大節論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