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序
懂癌,才能防癌
「談癌色變」已經成為所有人的共同特點。一旦聽到親戚、朋友有人得癌,各種難以化解的心情就會同時湧上心頭:震驚、不敢相信、無奈、同情、沉重、窒息……百感交集之下,又會出現各種表現:嚎啕大哭、束手無策、徹夜難眠、東奔西跑……;最難過的還是患者本人,「癌症」二字簡直就是晴天霹靂,無論是誰,再堅強也會瞬間崩潰,然後打起精神輾轉於各個醫院,做過多番檢查,在不得不承認這個事實後,強裝笑臉或是面露愁容,聽從著命運的安排。
但現實卻不是這樣的,只有得良性腫瘤的患者才知道自己的真實情況,他在擔心害怕中通過手術治癒了;惡性腫瘤(癌症)患者在家人的善意謊言中,不明不白地離開了人世。
只要是腫瘤,良性也好,惡性也好,都會讓許多人經歷不平常的心理歷程,都足以改變一個家庭的命運,而這些變化是我們任何人都不願意看到的。
非當事人對於別人得癌總會說:他怎麼那麼倒楣啊?因為我們都認為得癌症的機率很小,誰要得了只能自認倒楣。其實對得癌的正確理解是:癌症發生在某個人身上的機率很小,但每個人卻都有得癌的機率。在目前的醫療水準之下,我們還太稚嫩去對付癌症了,這種情況之下,懂癌、防癌是不是變得至關重要了呢?
千萬不要懷疑,癌症的預防是完全有可能的。癌細胞並不是突然長出來的,它的形成至少要經歷3 到5 年,甚至10 年。最令人擔心和惋惜的就是你不知道這些防癌策略,即使知道了又遲遲不肯行動起來。
紀小龍是著名的腫瘤專家,中國抗癌協會淋巴瘤委員會委員。這本書凝聚了他多年的經驗和血汗,可做為我們抵抗癌症強而有力的工具。
書中涉及到了胃癌、肺癌、乳腺癌等常見癌症。認真閱讀完這本書,就可以解決你對癌症的所有疑雲。此外,這一份健康知識會讓你和家人的生命多一層防護衣。
作者寫此書時完全從讀者角度考慮。文中語言通俗易懂、生動形象,醫學門外漢也完全可以領悟作者想表達的內容,在醫院看病時你是不是經常有這種感覺:對醫生說的話似懂非懂。這本書的講解會讓你頓悟並不禁感慨:醫學原理原來如此簡單!此外,本書清晰明瞭的小標題能明示該小節的主要內容,讀者無需從頭到尾通讀就可找到自己最想要的知識。作者對癌症客觀評述,既不誇大也不縮小它的危害性,給讀者一個清晰的癌症面貌,這也是這本書的特點,是作者高度責任心的表現。為了幫助人們更有效地預防癌症,作者也概括了許多法則,例如他建議40 歲以上的人每5 年都去查一查胃鏡,這不是毫無根據地亂說的,胃內部的空間是很大的,裡面長腫瘤不會壓迫到神經,所以一般都不會痛,在悄無聲息中它可能就長大了;他還建議後腰痛的人要謹防腎癌;女性要經常摸一摸自己的乳房;孩子經常腿痛要小心骨癌……所有這些都是癌症的預防針,只要一個簡單的舉動就能換來不一樣的人生。
生、老、病、死是每個人都要面對的,對生的渴望給了我們勇氣和力量去克服一切困難。醫學哪天可以輕鬆應對癌症還是個未知數,但我們為了自己的健康可以做很多卻是已知的。我們一定要珍惜作者的一番心血,學會重視身體的每個信號,保護自己,愛惜自己,讓癌症無機可趁!
作者序
面對癌症,醫生永遠是無奈的。
生、老、病、死何時了,癌症知多少?
四季交替,萬物更新,生命在自然的變化中延續,人類、動物、植物等構成了一幅生命的自然畫卷。人類在這幅畫卷中完成了由原始向現代的轉變。但是,由於人類自身的因素,在這幅畫卷中添加了許多不和諧的音符,疾病由此產生了。伴隨科技的進步,自然環境平衡的日益破壞,人類疾病譜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癌症已逐步成為人類健康的主要殺手。無數的個體想過無數的「躲避」癌症的「高招」,遺憾的是至今沒有一個是理想的肯定效果。
我是做病理研究的。說到病理學,人們瞭解得不多。在國外叫doctor’s doctor,就是「醫生的醫生」。因為我們每天幹的活,都是給醫院裡每一個科的醫生回答問題。並不是我們有什麼特殊的才能,而是我們每人都有一台可以放大一千倍的顯微鏡,幫我們看到病人身體裡細胞的變化,從本質上來認識疾病。
我對癌症的興趣,從70 年代上醫學院時候就開始了,到現在已經40 多年了。開始的時候頭腦裡充滿了幻想和熱情。我認為,把所有的時間、精力都用來研究癌症,總能研究出名堂來吧! 1978 年國家招收第一屆研究生,我就直奔癌症研究去了。搞了半天,結果卻是竹籃打水一場空!每個新方法一出來,我就去研究一陣,最後一個個都失敗了。在征服癌症的道路上,人類的進步不大,至今沒有取得任何突破性的重大進展。
我感覺最悲慘的一個病例就是:一個十幾歲的國中學生,送到醫院時癌症已經全身轉移、擴散了。孩子不明病情,還想回去上學。
我去查房的時候,這個小朋友就問:爺爺,我什麼時候能夠上學啊?
我怎麼回答?我如實告訴他?面對這麼幼小的一個生命,我怎麼能說得出口?我如果隱瞞,等這個孩子到了最後階段,就會知道我是在說假話。我再去看他,他還能信任我嗎?任何惡性腫瘤,到了中晚期的時候,你還試圖把癌細胞殺死以控制抑或治癒癌症,這個思路本身就有問題。癌細胞是殺不死的!你不要指望透過醫學的辦法,來解決你的癌症問題。那麼要用什麼辦法呢?我打個比方:任何癌症,就像一個種子,你的身體就是一片土壤。這個種子冒芽不冒芽,長大不長大,完全取決於土壤,而不是取決於種子。種子再好,土壤不適合,它絕不會長出來。怎麼改善這個土壤?這是現在研究的課題。
我們提倡健康體檢。早期的腫瘤,要治好很簡單。問題是怎麼發現。傅彪最後也到我那裡去看病,他是肝癌。肝癌多數都經歷了B 肝或者C 肝,然後是肝硬化,第三步到肝癌。細胞變成癌要5 到10 年!肝臟受到攻擊,癌細胞1 個變2 個、2 個變4 個,像小芽冒出來一樣,然後一點一點地長大。你每過半年查一次的話,它絕不會長成兩三公分的腫瘤!只要提前治,在兩三公分以前,肝癌都可
以手到病除。
像傅彪這樣的案例,如果提前診治,不要老說工作忙,是完全有辦法挽回的。但是他找到我的時候,已經沒辦法控制了。他的肝臟切下來我也看到了,太晚了,不可能再活下去。那時別人還罵我說:人家手術以後不是好好的嘛!你怎麼說人家活不長?我可以肯定他活不長。他的癌細胞像撒芝麻一樣,在肝臟裡舖天蓋地到處都是,怎麼能活得長?有人說換肝就可以了。癌細胞很聰明,肝癌細胞最適合生長的環境是肝臟,肝臟裡面長滿了,它就跑別的地方去了,等你換了一個好肝,四面八方的肝癌細胞又會跑回來!沒有辦法的!
我們有責任早期發現腫瘤、早期治療。如果是晚期,我建議針對生存品質去努力,減輕痛苦,延長生命。針對晚期癌症的治療不需要做,因為沒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