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比價 | 找書網 | 找車網 |
FindBook |
|
有 1 項符合
中國海洋生態文化(上下卷)的圖書 |
|
在1935年英國的Tansley提出了生態系的概念之後,美國的年輕學者Lindeman在對Mondota湖生態系詳細考察之後提出了生態金字塔能量轉換的「十分之一定律」,也就是同一條食物鏈上各營養級之間能量的轉化效率平均大約為百分之十左右。由此,生態學成為一門有自己的研究對象、任務和方法的比較完整和獨立的學科。近年來,生態學已經創立了自己獨立研究的理論主體,即從生物個體與環境直接影響的小環境到生態系不同層級的有機體與環境關係的理論。它們的研究方法經過描述——實驗——物質定量三個過程。系統論、控制論、資訊理論的概念和方法的引入,促進了生態學理論的發展。如今,由於與人類生存與發展的緊密相關而產生了多個生態學的研究熱點,如生物多樣性的研究、全球氣候變遷的研究、受損生態系的恢復與重建研究、永續發展研究等。
生態學是生物學的一個分支,生物學的研究對象向微觀和宏觀兩個方面發展,微觀方面向分子生物學方向發展,生態學是向研究宏觀方向發展的分支,是以生物個體、族群、群集、生態系直到整個生物圈作為它的研究對象。生態學也是一個綜合性的學科,需要利用地質學、地理學、氣象學、土壤學、化學、物理學等各方面的研究方法和知識,是將生物群集和其生活的環境作為一個互相之間不斷地進行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的整體來進行研究。
維基百科
黨的十九大指出,堅持陸海統籌,加快建設海洋強國,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建設美麗中國。海洋生態文化是建設海洋強國的重要內容,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出版這本《中國海洋生態文化》可謂恰逢其時。 本書以中國海洋和海洋生態文化概述、中國海洋生態文化發展的傳統智慧、當代中國海洋生態文化發展局勢和中國海洋生態文化發展戰略四大篇22章的豐富內容,較為系統地闡述了中國海洋生態文化的起源、概念及內涵,指出古代先人在認識海洋和利用海洋生態資源方面所秉承的“天人合一”“物我共生”的觀念,詳細地介紹了中國的海洋生態系統和海洋生態文化、中國海洋生態文化的發展及中國海洋生態文化發展戰略。本書不既有對人與海洋共生的悠久歷史的回溯和豐富哲理思想的闡釋,也提出了發展中國海洋生態文化面臨的問題,如中國近岸海洋生態環境品質持續惡化,海水污染不斷加重,海洋生物數量、品質和多樣性嚴重受損,部分海域沉積環境品質顯著下降······這些問題的提出,在一定程度上對於提高國民對海洋資源與環境的保護意識,提升中華民族“藍色國土”意識、海洋生態文化自覺,很有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