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比價 | 找書網 | 找車網 |
FindBook |
|
有 1 項符合
中國資本市場研究報告(2019):現代金融體系:中國的探索(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系列發展報告)的圖書 |
$ 648 | 中國資本市場研究報告(2019):現代金融體系:中國的探索(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系列發展報告)
作者:吳曉求等 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07-01 語言:簡體書 共 2 筆 → 查價格、看圖書介紹 |
|
科學的源頭最早可追溯到約公元前3500年至前3000年的古埃及和兩河流域。這兩個文明在數學、天文、醫學方面的成就傳入並塑造了古典時代的希臘自然哲學,後者正式嘗試以自然原因來解釋物質世界中的事件。西羅馬帝國傾覆後,在中世紀的頭幾個世紀中,有關古希臘人的世界觀念的知識在西歐漸漸被遺忘,但卻在伊斯蘭黃金時代的穆斯林世界中得以保存下來。10世紀到13世紀,西歐找回了古希臘的著作並吸收了伊斯蘭學者的研究,自然哲學就此復活,並且接下來在始於16世紀的科學革命中轉型,其間的新觀念和新發現脫離了古希臘觀念和傳統之窠臼。科學方法迅速在獲取知識方面起到更大作用,不過科學的制度化和職業化還是要等到19世紀才開始成型。
科學原僅指對自然現象之規律的探索與總結,但人文學科也越來越多地被冠以「科學」之名。現代科學一般說來可劃分為三大分支:形式科學,研究抽象概念;自然科學,在最寬泛的意義上研究自然;以及社會科學,研究個體與社會。不過,對於形式科學能否確實算作一類科學存在不同意見,因為其並不依賴經驗證據。而運用既有科學知識以達成實用目的的學科,如工程學和醫學,則被歸為應用科學。
科學以研究為基礎,而研究通常是在學術和研究機構、以及政府機構和公司中進行。科學研究的實際影響使得科學政策被制訂出來,以求施影響於科學界,促使商業產品、武器、醫療衛生以及環境保護獲得優先發展。
維基百科
本研究報告是中國人民大學金融與證券研究所(Finance and Securities, FSI)所長吳曉求教授領銜、FSI研究團隊連續撰寫的第二十三個年份的《中國資本市場研究報告》,曾提交給2019年1月12日在中國人民大學舉行的“第二十三屆(2019年度)中國資本市場論壇”,並作為論壇的主題研究報告。本研究報告嘗試在回顧中國金融發展經驗、改革路徑和利弊得失的基礎上,總結中國金融變革與發展的歷史趨勢,刻畫中國未來所要構建的、與大國經濟相匹配的現代金融體系。本研究報告明確提出,現代金融體系是市場主導型的金融體系,具備高度市場化、高科技、開放性、風險分散性的基本特徵,能夠充分發揮融資與財富管理、支付清算、金融資源跨時空配置的功能,開放、透明、具有成長性預期的資本市場將成為現代金融體系的重要基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