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比價 | 找書網 | 找車網 |
FindBook |
|
有 1 項符合
中央社「文化+」採訪團隊的圖書 |
![]() |
$ 45 ~ 324 | 做戲的人:新台劇 在路上【金石堂、博客來熱銷】
作者:中央社「文化+」 出版社:印刻出版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2-04-01 ![]() |
|
對「文化」有各種各樣的定義,其中之一的意義是「相互通過學習人類思想與行為的精華來達到完美」;廣義的文化包括文字、語言、建築、飲食、工具、技能、技術、知識、習俗、藝術等。大致上可以用一個民族的生活形式來指稱它的文化。
在考古學上「文化」則指同一歷史時期的遺蹟、遺物的綜合體。同樣的工具、用具、製造技術等是同一種文化的特徵。文化和文明有時在用法上混淆不清。
現今中文裡文化一詞的意思,借自於日文和製漢語中「文化」之義,其所表達的概念、集合與意涵和華夏古籍的原義相差甚遠,應避免望文生義。
網際網路成熟的發展使原先相對疏離的個人或組織可以很容易經由社群網站,建立許多新的基於價值觀、理想、觀念、商業、友誼、血緣等等非常錯綜複雜的聯繫,由此發展出特定社群意識的網路文化,這種網路文化聯繫瞬間的爆發力,對特定議題及選舉所造成的影響已經是新興不可忽視的力量。
維基百科
話題是引信,聲量為燃料,百萬點閱率是燦爛的煙花,收視火紅的大戲更是如幻似真的4D體驗,點綴時代的日常,人們藉以談論藉以沉迷,瞬息萬變的大數據便是我們共同的記憶:
▸茶葉商戰劇《茶金》跑遍全台20處古蹟取景,為台劇美學翻出新境界
▸融合懸疑元素和條通文化的《華燈初上》,引爆全民緝凶潮
▸職人劇《火神的眼淚》,揭露消防員日常風險,促使大眾關注打火英雄職安問題
▸生活喜劇《俗女養成記2》,探索女性自我成長,打破華視戲劇節目18年來最佳收視紀錄
▸史詩大戲《斯卡羅》,斥資新台幣2.2億元,還原150年前台灣的壯闊風情
▸魔幻寫實劇《天橋上的魔術師》,拔地蓋回消失近30年的台北中華商場
▸刑偵懸疑劇《逆局》,挑戰暴力美學和影迷推理實力
這些台劇,你看了嗎?你的每次關注都讓劇中的人物與時代更加立體,因為你的在意,做戲的人都知道,你越在意,他們越努力,每個細節都是說故事一環,台詞、服裝、道具、場景、質感、特效……無數幕後工作的琢磨和考究,是螢光幕前看不見的,成千上萬劇組人員的刻苦奮戰。
《做戲的人》說的就是他們的故事,這群撐起台灣影視產業的幕後工作者,他們怎麼想,怎麼做,怎麼在艱困的環境中克服萬難,又怎麼尋求助力與資源開闢新局?透過中央社「文化+」採訪團隊長年的觀察與追蹤,專訪製作人、導演、編劇、場景、美術、服裝、特效等數十位資深影視工作者,深入探討編劇與大數據的關係,場景美術的苛求與堅持,新科技的導入與未來策略,以及台灣影視產業面對世界的布局。
這是做戲的人的故事,同時也預告好戲會持續上路。
中央社《文化+雙週報》
全方位關注文化藝術內容及動態 的網路平台,2018年創刊以來,持續針對台灣藝文影劇、信仰風俗、史蹟建物、時尚風潮等文化樣態,擷取新穎視野以及廣泛面向的報導,分享更多樣的生活面貌。
採訪團隊
王心妤、王寶兒、江佩凌、汪宜儒、邱祖胤、洪健倫、陳宣任、葉冠吟、趙靜瑜、鄭景雯(依筆畫順序)。
一群關心文化藝術的新聞尖兵,始終以一顆溫柔的心,直面文化藝術領域的創新能量與多元變貌,細膩傳達根植於這片土地的真誠感動。本書源於「文化+雙週報」過去有關台劇生態的報導,內容有他們的火熱用心與冷靜觀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