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比價找書網找車網
FindBook
排序:
 
 有 1 項符合

中央社「文化+」採訪團隊

的圖書
文化
文化文化是由古羅馬哲學家西塞羅首次使用拉丁文「cultura animi」定義,原意是「靈魂的培養」,由此衍生為生物在其發展過程中積累起跟自身生活相關的知識或經驗,使其適應自然或周圍的環境,是一群共同生活在相同自然環境及經濟生產方式所形成的一種約定俗成潛意識的外在表現。

對「文化」有各種各樣的定義,其中之一的意義是「相互通過學習人類思想與行為的精華來達到完美」;廣義的文化包括文字、語言、建築、飲食、工具、技能、技術、知識、習俗、藝術等。大致上可以用一個民族的生活形式來指稱它的文化。

在考古學上「文化」則指同一歷史時期的遺蹟、遺物的綜合體。同樣的工具、用具、製造技術等是同一種文化的特徵。文化和文明有時在用法上混淆不清。

現今中文裡文化一詞的意思,借自於日文和製漢語中「文化」之義,其所表達的概念、集合與意涵和華夏古籍的原義相差甚遠,應避免望文生義。

網際網路成熟的發展使原先相對疏離的個人或組織可以很容易經由社群網站,建立許多新的基於價值觀、理想、觀念、商業、友誼、血緣等等非常錯綜複雜的聯繫,由此發展出特定社群意識的網路文化,這種網路文化聯繫瞬間的爆發力,對特定議題及選舉所造成的影響已經是新興不可忽視的力量。
  維基百科

圖書介紹 - 資料來源:博客來   評分:
圖書名稱:做戲的人:新台劇 在路上

內容簡介

  台灣影視職人的奇幻旅程
  穿越古今的任意門 呼風喚雨的造夢術
  編劇、場景、服裝、道具、質感、特效、VR重裝上陣
 
  話題是引信,聲量為燃料,百萬點閱率是燦爛的煙花,收視火紅的大戲更是如幻似真的4D體驗,點綴時代的日常,人們藉以談論藉以沉迷,瞬息萬變的大數據便是我們共同的記憶:
 
  茶葉商戰劇《茶金》跑遍全台20處古蹟取景,為台劇美學翻出新境界
  融合懸疑元素和條通文化的《華燈初上》,引爆全民緝凶潮
  職人劇《火神的眼淚》,揭露消防員日常風險,促使大眾關注打火英雄職安問題
  生活喜劇《俗女養成記2》,探索女性自我成長,打破華視戲劇節目18年來最佳收視紀錄
  史詩大戲《斯卡羅》,斥資新台幣2.2億元,還原150年前台灣的壯闊風情
  魔幻寫實劇《天橋上的魔術師》,拔地蓋回消失近30年的台北中華商場
  刑偵懸疑劇《逆局》,挑戰暴力美學和影迷推理實力
 
  這些台劇,你看了嗎?你的每次關注都讓劇中的人物與時代更加立體,因為你的在意,做戲的人都知道,你越在意,他們越努力,每個細節都是說故事一環,台詞、服裝、道具、場景、質感、特效……無數幕後工作的琢磨和考究,是螢光幕前看不見的,成千上萬劇組人員的刻苦奮戰。
 
  《做戲的人》說的就是他們的故事,這群撐起台灣影視產業的幕後工作者,他們怎麼想,怎麼做,怎麼在艱困的環境中克服萬難,又怎麼尋求助力與資源開闢新局?透過中央社「文化+」採訪團隊長年的觀察與追蹤,專訪製作人、導演、編劇、場景、美術、服裝、特效等數十位資深影視工作者,深入探討編劇與大數據的關係,場景美術的苛求與堅持,新科技的導入與未來策略,以及台灣影視產業面對世界的布局。
 
  這是做戲的人的故事,同時也預告好戲會持續上路。
 
本書特色
 
  影視造夢者的呼風喚雨術,獻給每一個鍥而不捨的人
  收藏超過三十位影視職人行內話的綠光寶典
 
名人推薦
 
  李永得(文化部部長) 
  藍祖蔚(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董事長)
  劉克襄(中央社董事長)
  _______________專序推薦
 
好評推薦
 
  職人行內話:
  寫完才知道,演員與編劇面對創作,都是挖掘自己的經歷與感受。──吳可熙(演員、編劇)
 
  編劇要有堅強的心,作品從創作初期到成型,任何時刻都會被導演、製作人、觀眾檢視,都是要面對的心理挑戰。──何昕明(編劇)
 
  什麼是專業,就是一輩子努力做同一件事並達到高峰,不專精的話,看起來就是廉價的東西。──陳新發(質感師)
 
  越辛苦、越累的片,懷念與記憶比較深,工作人員的感情也越深。──許英光(美術指導)
 
  我喜歡解決問題的成就感。──賴勇坤(美術指導)
 
  種種細節若只看照片,沒有深入瞭解生活習慣,也僅能做有「有形無魂」的服裝。──姚君(造型指導)
 
  我了解它,知道它是怎麼樣,火是我兄弟,不會害我的,我已經跟它朝夕相處10多年了。──陳銘澤(爆破師)
 
  找景最大的困難,還是在人。──張一德(場景經理)
 
  搭景雖然對拍攝技術執行而言,是最好的選項,但對於製作層面而言,搭景一切得從零開始,花費動輒數百萬,永遠是最貴的選項。──林俞均(場景經理)
 
  我是殺人兇手,我自首,還有幫兇。──儲榢逸(特效化妝指導)
 
  這個產業推動要一個大團隊,我們需要大團隊,各種人才都有,不同專長進來,往前走,這才能形成一種工業化的體系。──湯昇榮(製作人)
 
  電影跟很多東西不一樣,即時是藝術片也不是孤芳自賞,它有一定的市場和受眾。與觀眾溝通也是影片創作的一部分。──姚經玉(電影發行)
 
  喜歡電影就把它做到極致,反正就這樣。──王鴻碩(電影發行)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中央社《文化+雙週報》
 
  全方位關注文化藝術內容及動態 的網路平台,2018年創刊以來,持續針對台灣藝文影劇、信仰風俗、史蹟建物、時尚風潮等文化樣態,擷取新穎視野以及廣泛面向的報導,分享更多樣的生活面貌。
 
採訪團隊/王心妤、王寶兒、江佩凌、汪宜儒、邱祖胤、洪健倫、陳宣任、葉冠吟、趙靜瑜、鄭景雯(依筆畫順序)。
 
  一群關心文化藝術的新聞尖兵,始終以一顆溫柔的心,直面文化藝術領域的創新能量與多元變貌,細膩傳達根植於這片土地的真誠感動。本書源於「文化+雙週報」過去有關台劇生態的報導,內容有他們的火熱用心與冷靜觀察。
 

目錄

(推薦序)
台灣影視國家隊成形中  /李永得
我愛做寫字的人  /藍祖蔚 
在主場看戲/劉克襄  
 
輯一  如何創造好故事?
帶著台劇激戰世界串流 打造30年不退流行的戲
大數據助攻 台劇創作掀開新頁
數據想買早知道 人性才是最重要
從焦慮與創傷衝出來的故事  專訪《灼人秘密》編劇吳可熙 
以一顆堅強的心走在鋼索上  專訪編劇何昕明
 
輯二  這一切都是真的! 
每一集電視都當成電影來拍  他們就是要台劇「好看」
從油漆工到奧斯卡導演愛用質感師 陳新發為電影妝點歲月
從《一把青》到《斯卡羅》 許英光巧手打造時光機
與火神同行 陳銘澤從爆破到控火的無悔人生
知人知面還要知心 姚君看透演員本色打造專屬造型
決定電影畫面的幕後關鍵人物  場景經理的責任
翠華中學神還原  《返校》場景解密
世界經驗走進來  台灣風貌走出去  
在21世紀重現400年前的台灣  打造「台灣三部曲」
 
輯三  五感體驗的未來
影視技術撐起的故事:《誰是被害者》 
詹家維向西方取回葵花寶典  Greenlight book開影視綠燈
VR浪潮 指引台灣電影新藍海
縱身躍入VR世界 楊雅喆樂於迎接挑戰與學習
有種連靈魂都要交出去的感覺  廖慶松談VR
 
輯四  讓世界看見臺灣影視
愈在地、愈國際 台劇起飛需要集體智慧
為影迷尋找終極感動 姚經玉:藝術電影就是我的主流電影
喜歡電影就把它做到極致 光年映畫總監王鴻碩的堅持
打造影視國家隊  前瞻計畫挹注第一桶金
 

推薦序
 
台灣影視國家隊成形中
文化部部長  李永得
  
  隨著日新月異的影視音及網路技術,影視內容的開發製作已然成為全新的兵家必爭之地,甚至演變成各國文化話語權的競爭。因此,打造本土原生的影視內容已經成為台灣國家級的政策。
  
  2017年,蔡英文總統全力推動「前瞻基礎建設」,文化部開始透過「超高畫質電視內容升級前瞻計畫」,攜手公廣集團、集合業界群力,組織台灣影視產業各界的能手,開發我國原生內容發展IP。迄今已產出如《火神的眼淚》、《四樓的天堂》、《斯卡羅》、《我們與惡的距離》、《我的婆婆怎麼那麼可愛》、《俗女養成記》、《天橋上的魔術師》、《忘川》與《茶金》等電視劇,廣受各界好評,同時榮獲國內、外多項大獎肯定,也受到Netflix、HBO Asia、CATCHPLAY等國內外影音串流平台的青睞,進一步促成國際合作或購買播映版權,開闢了多元行銷推廣通路,讓台灣文化登上國際舞台。
  
  前瞻計畫為台灣影視內容產業打了一劑強心針,但這還不夠。2021年金鐘獎典禮上,曹瑞原導演在台上語重心長地跟我說:「一定要讓願意留下來為台灣打拚的人看見希望。」這一句話深深地刻在我心底,蔡英文總統也對曹導演的話做出回應,指示文化部加強努力打造影視國家隊,支持台灣影視內容產業。
  
  因此,我們規劃從加強資金投入、拓展國際市場及人才培育等面向切入,整合既有的各項輔導金、補助方案及國發基金的投資等,期待解決台灣影視內容資金長期不足的問題;並加強人才與世界影視發展的交流接軌,從劇本題材的開發、製作成本的財務控管到開拍殺青後的行銷規劃,每一個製作階段的環節,都有妥善的專業人才培訓;讓留在台灣的人才不孤單,更讓台灣朝向世界華語文影劇中心的目標持續邁進。
  
  台灣影視內容產業近年來的發展,就跟台劇本身一樣精采。在《做戲的人──新台劇 在路上》這本書裡面,就記錄了台灣影視人才及台劇發展背後的故事,包含剖析台劇登上國際串流平台、串聯產業的重要環節;呈現影視幕後造型美術、場景質感、爆破特技的工作甘苦;探討視覺與聲光效果之產製流程,解析全球科技驅動五感體驗的未來;並研析政府與民間如何合作,讓台灣文化與國際接軌等精采內容。
  
  如果你是一位台劇影迷,那你一定得閱讀這本書,它將讓你對台灣的影視產業有更深一層的認識。
  
  最後,我要特別感謝所有留在台灣「做台劇的人」,因為你們的付出,台灣影視內容產業已蒸蒸日上,文化部將全力支持台劇,繼續與大家共同打拚,共組台灣影視國家隊,讓世界看見台灣多元優秀的影視作品。
 
我愛做寫字的人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董事長 藍祖蔚
                       
  我在媒體同業還時興「比報」的20世紀翻滾成長。
 
  1980年代做了電影記者,習慣天一亮就衝到信箱拿報紙,快速瀏覽三大報(聯合、中時、民生)重點,隨後若能倒頭補眠,就意味又攻克一城,否則就是漏了新聞,得趕快翻身上馬,在主管來電叨唸前,已有對策,不管是迎頭趕上或者另有更大獨家。我一直相信「比報」就是惕勵記者精進,發覺不足,不容自滿的必要修行。
 
  來到21世紀的第三個10年,「比報」早已褪了流行,一方面是網媒興起,看報的人少了,報紙影響力小了,紙媒陸續退場轉型 ; 另一方面是數位時代強調即時,又有便捷的複製貼上功能,改寫拼貼縱使道德有虧,媒體高層卻不再引以為恥,甚至變相鼓勵,獨家優勢撐不過三分鐘。「比報」鞭策記者的羞恥心,責任感頓成明日黃花。
 
  然而,中央社《文化+》雙週報依舊是我在《自由時報》主編「文化週報」時期必定比報的對象。因為我們同樣聚焦文化議題,浪頭上不盡衝快比新,在意的卻是同一事件的視野誰更寬廣?誰的鑽研更深入?為什麼想不到這個人?這個點?
 
  2017年6月文化部派劉克襄接任中央社董事長,我則忝附驥尾出任董事。隨即接到他電話致意。基於專業本位,基於「文化週報」即將登場,於是期勉加強文化新聞,彼此桴鼓呼應,他立時就在電話中分享了文化新聞藍圖。半年後,張瑞昌社長規畫帶領的《文化+》雙週報正式上線,我也再次恢復「比報」舊業:有時笑看輕舟渡重山,有時愕然坐歎馬蹄揚。
 
  我相信中央社亦是基於比報心得,在2022年推出集結《文化+》雙週報專文的專冊《做戲的人──新台劇 在路上》。主要是台劇復興確為近三年電視產業澎湃新潮,平台通路大開,各方資金湧進,好戲連台,人才活絡,高舉新台劇大旗,除了唱和浪頭風騷,更能凸顯敏銳嗅覺。
 
  更重要的是本書所收專文有極大比例是多數媒體忽略的幕後主力,例如《誰是被害者》的特效化妝指導儲榢逸、《茶金》美術設計尤稚儀、美術指導賴勇坤以及甫獲金馬獎肯定的質感師陳新發…我自信不是圈外人,然而這批菁英我卻都擦肩而過,沒能逐一細訪他們的工法與心路,反而是《文化+》團隊逐一補齊了我的盲漏,把光照進幕後,帶出不為人知卻攸關作品魅力的獨到心法,是記錄亦是傳承,點點滴滴都累積了耐人細看又重看的能量。在多數新聞報導或因太過輕薄抑或膚淺淡拙,都已難逃閱後即拋宿命的慘淡現實下,若非基於自信,又自傲於文章擲地有聲,《做戲的人──新台劇 在路上》如何能逆勢成書上市。
 
  最後,請容我引用書中受訪者陳新發的一句話向《文化+》團隊致意:「什麼是專業,就是一輩子努力做同一件事並達到高峰,不專精,看起來就是廉價的東西。」在多數媒體面對文化議題,縱使想做也不知從何做起的窒悶時刻,中央社持續關注文化,有膽識、肯投資;有方向、願深耕,從動念到執行都直如荒漠甘泉。珍惜這塊園地,探訪菁英、勤力筆耕,其實是記者人生千金難買的幸福,因為你們用鍵盤寫下的一字一句,都已經是當代台灣文化史的靈光見證。
 
  《做戲的人》應該只是第一步,我期待中央社日後能有更多的文化議題選集上市。別忘了《文化+》入選2021年卓越新聞獎藝術與文化新聞類的「台灣影像浮生錄」,就因為別出心裁從傳記小說、歷史傷痛和青春叛逆三個面向,帶出鄧南光、莊靈和黃子明三代攝影師的光影人生,贏得評審高聲讚譽,相信這類報導日後也非常適合冠上諸如《做夢的人》、《做書的人》抑或《做樂的人》之名以紙本上市,用文化刻印時代,就是我們這些寫字的人唯一會做,也最該做的事了。
 
在主場看戲
中央社董事長  劉克襄
 
  過去有一段漫長的時日裡,凡國人拍攝的電視劇,我變得有些漠然。原因或許繁雜,但總歸一句,平常觀看時,自己明顯較難入戲,久而久之,便抬不起勁了。
 
  像我這樣的觀眾,相信過去應該不少。最後日常看片的樂趣,逐漸轉移到日、韓劇,甚而是國外的各種影集。直到最近幾部新片出爐,媒體新聞增加了討論熱度,朋友間的閒談經常環繞著這些議題,不少人才逐漸將目光轉移回來。毋庸說,台劇因時地利,似乎有了一個新的契機,值得我們比以前,更為關注和期待。
 
  我重新追劇後,最認真觀看的應該是《斯卡羅》。每週六晚上9時,便盯著公視頻道不放。甚而在第一集結束時,興奮地在臉書發表感懷。
 
  此戲何以吸引我回到電視機前,主因在這段歷史的引爆點,剛巧是自己過去譯注外國人探訪描述的地方,同時也是自己踏查排灣族社群生活的重要位置。導演如何取材小說,又怎樣詮釋人物,還有布置安排各個族群居住的環境和生活器物,我都充滿高度興趣。
 
  戲結束了,自己繼續是歷史劇迷。繼續追看相關紀錄片,還親自走訪現場,從車城、大尖山,甚而從海上比對熱帶海岸環境。一路修補過去對一些地點認知的不足。突然間,南方之南的這塊環境,比以前更為熟稔、親近了。
 
  觀看《茶金》也如出一轍。北埔老街上那棟洋房別墅,半甲子前便熟悉。片子放映前,因緣際會還拜訪過三回。後來聽過幾番導覽後,房間的建築格局和物件,每個角落的格局,還有發生的故事,我也能說個一二。
 
  姜阿新家族過往生活的點滴,緊密地連結著早年此一內山的開墾。我自是好奇,導演和編劇如何合作,重新展現重要人物的內心掙扎,又如何以物件烘托那個時代的生活氛圍。
 
  幾位友人故居家園皆在此,過去的茶業採收和林木砍伐,透過山路古道的踏訪,我不曾缺席。戲劇一出,我更想細看故事的轉折起伏,了解整部戲如何詮釋彼一時拓墾的興衰。
 
  這一階段的台劇如是多樣,一部部從不同歷史位階,或當今社會議題出爐,演繹故事情節都能更成熟到位,且受到熱評關注。整體觀之,那是各種戲劇人才養成到了某一個階段,因為時空環境提供了機會,每一部大戲都有精采的內容,隨著饒富興味的話題一併爆發。我們討論的不只是戲劇本身,往往也透過戲劇,回顧一個時代,自己曾做過什麼,現今又如何檢視。
 
  台劇成為台灣文化的重要表徵,有可能正在隱隱成形。那不只是一個戲劇製作團隊,從導演、編劇、演員,乃至劇場工作人員的到位,還包括政府對影視產業的全力支持,片商願意加碼投資,甚至國人對國片的期許,可能都是重要推手。很難想像,若缺了其中一個環節,是否還會有這番豐碩的成績出爐。
 
  本書內容則是以本社《文化+》雙週報,長期系列戲劇採訪為基底,切入的角度相當多元。不只對整個外在拍片環境有整體探討,同時大比例著重在幕後工作者,爬梳其信念和理想,讓我們更全面了解台劇的近況。
 
  如今一連串台劇帶出的話題,和觀看興趣的蔚成熱潮,我也有強烈回到主場的感覺。這種情緒的養成,並非一時的,不是只喜歡一部片子,而是把每部戲視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跟它共同呼吸。
 
  這些戲反映了你在這個時代的視野和生活價值,甚而代表著整個家園文化。許多人都期待台劇能夠發揚光大,走到國際舞台。但我更期待,擁有這種戲劇情境的集體意識,以及拍出此等好戲的驕傲。
 
  如果連國人都無法喜歡,委實難以想像,如何推銷到國外。質言之,勢必要有這樣一個成熟的基礎。穩固了,才有對外的話語權。因為滿懷這種主場光榮,我們的下一步才能走得更加寬敞。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3875604
  • 叢書系列:印刻文學
  • 規格:平裝 / 248頁 / 14.8 x 21 x 1.5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贊助商廣告
 
 
博客來 - 暢銷排行榜
膽大黨 15
作者:龍幸伸
出版社:東立
出版日期:2024-11-22
$ 93 
Taaze 讀冊生活 - 暢銷排行榜
這次不遲到!有感筆電超激推100款ROBLOX絕讚遊戲
作者:有感筆電Daptoper
出版社:尖端出版
出版日期:2023-07-05
$ 315 
金石堂 - 暢銷排行榜
阿斯特莉亞回憶錄(02)正義失墜在地下城尋求邂逅是否搞錯了什麼英雄譚限定版
作者:大森藤ノ
出版社:青文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4-12-18
$ 213 
Taaze 讀冊生活 - 暢銷排行榜
自學日語 看完這本就能說:專為華人設計的日語教材,50音+筆順+單字+文法+會話一次學會!(附QR CODE音檔)
作者:許心瀠
出版社:語研學院
出版日期:2020-12-10
$ 374 
 
Taaze 讀冊生活 - 新書排行榜
【頭薦骨療癒系列套書】(二冊):《頭薦骨療法》、《頭薦骨療癒書(二版)》
作者:丹尼爾.阿古斯托尼、凱特.麥金農
出版社:橡實文化
出版日期:2024-12-11
$ 630 
博客來 - 新書排行榜
神奇柑仔店18:紅子與錢天堂的起點
作者:廣嶋玲子
出版社:親子天下
出版日期:2024-10-31
$ 284 
金石堂 - 新書排行榜
張忠謀自傳全集(上下冊)
作者:張忠謀
出版社:遠見天下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4-11-29
$ 869 
博客來 - 新書排行榜
有時幸,有時傷(首刷限定「閱讀逗點卡」)
出版日期:2024-12-27
$ 331 
 

©2024 FindBook.com.tw -  購物比價  找書網  找車網  服務條款  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