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的起源與發展
宋朝的詩歌是唐朝詩歌的延續、發展與突破。宋朝的詩人繁多、詩篇豐富,詩歌的種類、形式達到鼎盛的高峰。據《全宋詩》統計,宋詩所收作者不下九千人,為《全唐詩》的四倍。《全宋詞》輯錄,共收詞人一千三百餘家,詞章近兩萬首。孔凡禮的《全宋詞補輯》,又增收詞人百家,詞作四百多篇。
詞是古代詩歌藝術形式所衍生的詩體創作,因為是合樂的歌詞,又稱曲子詞、詩餘、長短句、樂府、樂章、琴趣等;始於南北朝的南朝梁代,發展於唐代,盛行於宋代。史載,南朝梁代的開國君主蕭衍精通音樂、愛好民歌,在其奪取帝位之前,曾被喻為「竟陵八友」之一。其詩作現存有九十餘首,多數為樂府,且多模仿民歌。最著名的詩作有<子夜四時歌>、<襄陽蹋銅蹄>、<江南上雲樂>、<江南弄>等。
由於蕭衍對詩歌的熱忱和做為帝王的特殊身分,梁代詩歌的演變開始向詞作發展。蕭衍是漢代相國蕭何的後代,在位四十八年,壽八十六歲,是秦始皇以來,歷史上第二個長壽的皇帝,僅次於清朝的乾隆皇。蕭衍是歷史上少見精專文武的帝王。《資治通鑑》一書提到梁武帝,形容道:「博學能文,陰陽、卜筮、騎射、聲律、草隸、圍棋無不精妙。」天生具備了文采和軍事才能,讓他七、八歲時就聲譽顯赫。
蕭衍少時聰明非凡,且喜歡讀書,是個博學多才的少年,尤其文學方面更具天賦。「竟陵八友」指的是他和另外七個好友,包括沈約、謝眺、範雲等。沈約後來寫了《宋書》、《齊紀》等書,而謝眺則是當時著名的詩人。八人當中,就屬蕭衍最有文膽。
梁武帝時代並沒有明確的關於「詞」的形式與論述,「詞」的稱名,始出唐代,初唐時期,伴隨當時「胡樂」傳入,「燕樂」大盛,詞逐漸脫離傳統的五言古詩、七言古詩,一開始是為了伴曲而唱,所以寫詞又稱作填詞、倚聲。後來逐漸獨立,成為專門的詩歌藝術。
遠從《詩經》、《楚辭》及漢魏六朝,以及唐代的詩歌中汲取養分,在古代文學的殿堂裡,宋詞被譬喻如皇冠上燦爛奪目的一顆巨鑽,她以奼紫嫣紅、千姿百態的神韻,與唐詩爭奇,與元曲鬥豔;文學發展史上,宋詞與唐詩並稱雙絕,代表唐代與宋代文學興盛之一斑。(奼,音ㄔㄚˋ。)
由三民書局出版,汪中注譯的《宋詞三百首》提及:關於詞的源頭,各家學說莫衷一是。其實,詞本身就包含多種源頭的特點,詞的源頭並不唯一。有說法是由於唐詩的發展已趨成熟,在當時也將一些歌詞,被之管弦,後來經轉移演化,因唐詩的歌唱,以及文人為增加創作的趣味性,將原本對偶工麗、句法型式規律的唐人詩歌,慢慢增損字句,再把整齊的句法攤破,詞因而正式產生,溯流其源應在盛唐與中唐之間。顧起綸曰:「唐人作長短句,乃古樂府之濫觴也。李太白首倡<憶秦娥>,悽惋流麗,頗臻其妙,世傳太白所作,尚有<桂殿秋>、<清平樂>等,亦有以太白時,尚無詞體,是後人依託者,或以菩薩蠻為溫飛卿作,然《湘山野錄》謂魏泰輔得《古風集》於曾子宣家,正以<菩薩蠻>是太白作,則流傳亦已久矣。」(被,音ㄆㄧ。)
詞的演化發展軌跡,總體而言,如劉毓盤在《詞史》所言:「勾萌於隋,發育於唐,敷舒於五代,茂盛於北宋,炫燦於南宋,剪伐於金,散漫於元,搖落於明,灌溉於清初,收穫於乾嘉之際。」
(一翦梅)紅藕香殘玉簟秋 李清照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作者】
李清照,自號易安居士,1084年出生於齊州章丘(今山東濟南章丘)的明水鎮。父親李格非進士出身,官至禮部員外郎,是當代極富盛名的文學家,深受當時文壇宗匠蘇軾賞識,常以文章相互往來。母親王氏系出名門,高祖王景圖、曾祖王贊,都榮登進士,祖父王準受封為漢國公,父親在宋神宗熙寧時任中書省平章事,元豐時為尚書左僕射,都是執掌國家樞要的丞相,受封為歧國公。
1101年,李清照時年一十八,與長她三歲的太學生諸城趙明誠結婚。趙為著名金石家,嫁入趙家,李清照前期的生活安定優裕,詞作多描寫閨閣之怨或是對遠行丈夫的思念,如<漁家傲>:「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瓏地。共賞金樽沉綠蟻,莫辭醉,此話不予群花比。」1107年移居青州。1127年金兵攻陷青州,李清照與丈夫南渡江寧,行至鎮江時,張遇攻陷鎮江府,鎮江守臣錢伯言棄城逃逸。建炎二年(1128)春,夫婦二人始抵江寧府。趙明誠婚後曾做過地方長吏,山東的曾知、萊淄兩州及浙江湖州太守(未到任),家境原本富有,加上數服官位,收入可觀,但趙明誠卻把錢財都花在搜集金石書畫,編著及刻印《金石錄》一書,即耗掉大半財產。(淄,音ㄗ。)
南渡後,李清照的生活陷入困境,1129年8月丈夫卒於建康,李清照為文祭夫:「白日正中,嘆龐翁之機捷;堅城自墮,憐杞婦之悲深。」紹興元年(1131)三月,赴越(今浙江紹興),在土民鍾氏之家,一夕之間,書畫全被盜空,當年與丈夫收集的金石古卷,散佚無蹤,令她飽受打擊,其寫作內容開始轉為對現實的憂患。(杞,音ㄑㄧˇ。)
歷經國破家亡、暮年飄零之後,李清照的感情轉為悽愴沉鬱,從詞作可見一斑,如<聲聲慢>:「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淒淒慘慘戚戚。」顯見淒楚之情。紹興二年(1132),至杭州,再嫁張汝舟,婚姻並不幸福,數月後離異。晚景淒涼,卒年不詳,但至少是在1151年之後。
李清照生前著有《易安居士文集》七卷、《易安詞》八卷,但都已遺失。現存《漱玉詞》輯本,約五十首左右。著名的詞作有:<武陵春>、<醉花陰>、<一翦梅‧紅藕香殘玉簟秋>、<小重山‧春到長門草青青>、<憶秦娥‧臨高閣>、<多麗‧小樓寒>、<好事近‧風定落花深>、<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聲聲慢‧尋尋覓覓>、<念奴嬌‧蕭條庭院>、<轉調滿庭芳‧芳草池塘>、<清平樂‧年年雪裡>、<菩薩蠻‧風柔日薄春尤早>、<減字木蘭花‧浪淘沙簾外五更風>、<孤雁兒‧藤床紙帳朝眠起>等,篇篇膾炙人口。
【譯文】
紅色的蓮花謝了,連竹蓆也已感受到秋天的涼意。輕輕地解下夏天的衣裳,換上秋衣,獨自登上木蘭小舟。誰從遠方寄來我久盼未得的書信呢?舉目遠望,只見萬里碧空中一行南飛的大雁。清亮的月光悄然灑滿西樓。
青春像花兒一樣空自凋殘,寶貴的年華似河水那樣匆匆流逝。二人身處兩地,卻有著同樣的相思,愁緒綿生。這種相思憂苦無法消除,皺著的眉頭才剛剛紓解下來,心裡卻又湧起了一陣新愁。
【賞析】
這首詞是作者的思夫之作。寓情入景,以描繪景色,洩漏出作者心裡最深的思念情懷。上闋寫詞人獨自泛舟,面對寂寥的秋景,陣陣涼意,顯示出作者內心的孤獨感傷。下闋首句與開頭呼應,暗喻年華易逝的悲哀,深知這種相思是雙方的,雖則距離遙遠、音信未到,他還是信任丈夫。最後以情之「思」轉成「愁」,作者從詞中的表情變化,將內心的思念表露無遺。
(烏夜啼)無言獨上西樓 李煜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
【作者】
李煜即南唐後主,字重光,初名從嘉,號鍾山隱士、蓮峰居士、鍾峰白蓮居士,徐州(今江蘇徐州)人。他是南唐中主李璟的第六個兒子,宋建隆二(961)金陵即位,在位十五年,史稱南唐後主,祖父是南唐開國皇帝李弁。(弁,音ㄅㄧㄢˋ。)
李煜即位後對宋稱臣納貢,以求偏安一方,生活上窮奢極欲。宋開寶七(974),宋太祖屢次遣人詔其北上,均辭不去。同年十月,宋兵南下攻打金陵,次年十一月,金陵被侵,他肉袒出降,雖封作違侯命,實已淪為階下囚。太平興國三年七月卒。據宋人王至<默記>,蓋為宋太宗賜牽機藥所毒斃。追封吳王,葬洛陽邙山。(肉袒:表示請罪或投降。牽機藥:一種毒性極強的毒藥。服後腹中劇痛,致身體蜷縮,頭腳相就,如牽機狀。相傳南唐後主李煜即死於此藥。
袒,音ㄊㄢˇ。邙,音ㄇㄤˊ。)
他精於書畫,諳於音律,工於詩文,詞尤為五代之冠。前期詞多寫宮廷享樂生活,風格柔靡;後期的詞作反映亡國之痛,題材擴大,意境深遠,感情真摯,語言清新,極富藝術感染力。後人將他與李璟的作品合輯為《南唐二主詞》,被譽為詞中之帝,作品流千古。
李後主前期詞作風格綺麗柔靡,不脫「花間」習氣。亡國後,在「日夕只以眼淚洗面」的軟禁生涯中,以一首首泣血般的絕唱,使亡國之君成為千古詞壇的「南面王」。後期詞作,淒涼悲壯,意境深遠,已為蘇辛所謂的「豪放」派立下伏筆,為詞史上承先啟後的大宗師,王國維《人間詞話》云:「詞至李後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
【譯文】
獨自默默無語登上西樓,只見一彎殘月,清冷如鉤。清涼的秋天,深深庭院裡,只有我和寂寞的梧桐樹相互廝守。那無奈的離愁,剪不斷,理還是亂,更有一番亡國之君的悔恨感受,出現在我的心頭。
【賞析】
詞名一說為<烏夜啼>,又有稱<相見歡>,吟詠的卻是離別愁緒。此詞寫作時期難定,若為李煜早年之作,詞中繚亂離愁不過屬於宮庭生活的插曲,如係作於歸宋以後,此詞所表現的應當是他離鄉去國的錐心愴痛。
首句「無言獨上西樓」,寫盡凄惋神情,作者「無言」、「獨上」的滯重步履和凝重神情,可見孤獨之甚、哀愁之悲。可見他對故國(或故人)懷念和眷戀之深。「月如鉤」,為作者西樓憑欄所見,一彎殘月映照作者孑然一身,也映照他多少遐想、多少回憶?俯視樓下,但見深院為蕭颯秋色所籠罩。「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寂寞」者究竟是指梧桐還是作者,已無法、無須分辨,因為情與景已妙合無垠。(垠,音ㄧ ㄣˊ。)
下闋「剪不斷」三句,以麻絲喻離愁,將抽象的情感加以具象化,歷來為人們所稱道,然而更見作者文字造詣深沉者,卻是結句:「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藉助鮮明生動的形象表現離愁傷悲。李煜此句寫法,讀後使人產生同感,無疑有其深至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