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推薦:
王德威(美國哈佛大學東亞語言與文明系講座教授)
王潤華(馬來西亞南方大學中華語言文化學院院長)
汪暉(中國清華大學文科資深教授)
程光煒(中國人民大學首批傑出人文學者)
黃英哲(日本愛知大學大學院中國研究科教授)
黃美娥(臺灣大學台文所教授)
鈴木將久(日本東京大學人文社會系研究科教授)
劉宏(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陳六使講席教授)
購物比價 | 找書網 | 找車網 |
FindBook |
|
有 1 項符合
亞洲冷戰與文學想像(平裝)的圖書 |
$ 458 | 亞洲冷戰與文學想像(平裝)
作者:張松建 出版社:秀威資訊 出版日期:2025-02-10 語言:繁體書 TAAZE 讀冊生活 - 中文書 - 來源網頁   看圖書介紹 |
|
它的拉丁詞根literatura/litteratura被用來指代所有的書面記錄,儘管當代定義將術語擴展到包括口頭或唱歌的文本。文學可以根據是虛構作品還是非虛構作品進行分類,也可以根據是韻文還是散文進行分類;可以根據長篇小說、中篇小說、短篇小說等主要形式進一步區分;作品往往根據歷史時期或者遵守某些美學特徵或期望進行分類。
以語言文字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現實的藝術,包括韻文、散文、劇本、小說等,是文化的重要表現形式,以不同的流派表現內心情感和再現一定時期和一定地域的生活。
這個概念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改變了意義:現在它可以擴大到非書面的口頭藝術形式,可以與語言或文字本身配合,因此很難就其起源達成一致。
印刷技術的發展使得書面作品的分布和擴散成為可能,最終導致了網絡文學。
文學並不一定是客觀的,一名成功的文學家能在自己的文學作品中,展現自己對於文學的主觀看法,抒發自己的情緒和感觸,但藉由嘗試建立一個「客觀的標準」,有時對能幫助作家了解「讀者的感受」以求將內心之情感與藝術表現完整的體現在讀者心中。
有時也能藉作家主觀想法帶給社會不同面相去省思現況,例如女性文學的興起。
維基百科
《亞洲冷戰與文學想像》縱論冷戰時期的南洋文學政治,以及其與中國大陸、香港千絲萬縷的關係。張松建教授是南洋華語文學研究的佼佼者,新著勾勒20世紀中期南洋文壇風雲變幻,以及政治、倫理及審美影響,發微鉤沉,極富史料意義,理論建構自成一家之言。從左翼的金枝芒到右翼的燕歸來,從回歸中國的黑嬰、王嘯平到南來香港再南下的力匡,冷戰南洋的文學版圖縱橫交錯,在在顯示世變之際、海外華人辯證民族家國之情的複雜多端。
──王德威(美國哈佛大學東亞語言與文明系講座教授)
無論是在冷戰史的領域,還是在文學史的領域,張松建的這部著作都是一個重要的貢獻。作者對十位華裔背景的作家的經歷和創作進行勾稽和細讀,在豐富的區域網絡和全球關係中展示了他們之間的重疊、歧異和不同的聲音和命運。這是一部在多重網絡中重疊穿梭而始終把握時代脈絡的著作,一部將中國、亞洲區域和全球命運編織在不同個體的人生旅程和文字世界中的著作,一部直面冷戰時代的多重衝突、綜合同情之理解與歷史之審視的著作。
──汪暉(中國清華大學文科資深教授)
本書將亞洲華文文學置於文化冷戰的大脈絡之下,分析跨國網絡、重疊語境、跨文類閱讀、多元化聲音之間的相互關聯及其變遷,從選題、觀點到方法論均有重要創新,是為華文文學與亞洲冷戰史研究的佳作。
──劉宏(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陳六使講席教授)
亞洲冷戰集中體現了意識形態、民族主義、建國運動和去殖民化等諸多問題。張松建教授從亞洲視角出發,通過十個案例研究,探討了亞洲冷戰複雜而豐富的內涵。這既是歷史研究,也對亞洲的現在和未來具有啟迪意義。
──鈴木將久(日本東京大學人文社會系研究科教授)
作者簡介:
張松建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中文系副教授,終身教職,博士生導師,新加坡作家協會理事。新加坡國立大學博士,北京清華大學博士後,美國哈佛大學、荷蘭萊頓大學、臺灣漢學研究中心、臺灣大學訪問學者。
研究領域
中國現當代文學、海外華語文學、比較文學、批評理論。
在海內外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八十餘篇。
出版著作
《華語文學十五家:審美、政治與文化》(秀威出版,2020)
《重見家國:海外漢語文學新論》(北京大學出版社,2019)
《抒情主義與中國現代詩學》(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等六部專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