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比價 | 找書網 | 找車網 |
FindBook |
|
有 1 項符合
伴同式診斷於藥物開發之發展模式及商機探討的圖書 |
$ 4500 | 伴同式診斷於藥物開發之發展模式及商機探討
作者:賴瓊雅 出版社:生物技術 出版日期:2016-10-01 規格:29.5*21*1.3cm / 初版 / 平裝 / 174頁 三民網路書店 - 科學‧科普 - 來源網頁   看圖書介紹 |
|
全球人口高齡化使得慢性病罹患率提高,將使醫療支出越趨沉重,更是各國財政的重大負擔。為解決因用藥無效造成的醫療資源浪費,以減輕高齡化社會的財政支出負擔,美國歐巴馬總統於2015年1月20日提出「精準醫療計畫」,投入大量經費進行精準醫療研究及發展,掀起全球發展精準醫療的熱潮。伴同式診斷(Companion Diagnostics, CDx)能夠對所對應之治療藥品使用的安全性與有效性提供必要資訊,是達到精準醫療的關鍵,伴同式診斷結合藥品開發為跨產業之合作模式,本報告透過探討伴同式診斷於藥物開發之發展模式及商機,協助我國快速掌握商機,並跨領域整合各產業發展能量,發展精準醫療。
生物標記在疾病預測、藥品開發、診斷、臨床評估、治療及預後皆扮演重要角色,更是發展伴同式診斷的關鍵要素。依其標的對象可分為基因體、蛋白體、代謝體及其他類等生物標記,各有其檢測技術。雖然目前已開發出許多生物標記,可應用於藥物開發、臨床檢測,但能成功運用於臨床的主要挑戰在於轉譯醫學,因此現今已應用於伴同式診斷的生物標記約有11項。目前已上巿的伴同式診斷之常見檢測技術可分為聚合酶鏈鎖反應(PCR)、原位雜交(ISH)及免疫組織化學染色法(IHC)等,現在新興開發中的伴同式診斷技術為分子影像及次世代定序(NGS)等,而為改善檢體取得不易之挑戰,液態生物檢體如循環腫瘤細胞(CTC)或循環游離DNA(cfDNA)等檢測相關技術的開發備受矚目。
伴同式診斷巿場發展仍屬新興階段,2015年全球伴同式診斷巿場規模約達60.8億美元,2015~2020年CAGR約為35%,由於美國及歐洲法規已較明確,並且在政策的推波助瀾下,伴同式診斷巿場仍以歐美地區為主。從癌症標靶治療開啟伴同式診斷的發展,至2016年8月美國FDA共核准了29項伴同式診斷產品上巿,其主要應用之疾病領域仍以癌症為主,其中以乳癌檢測最多,其次為非小細胞肺癌(NSCLC)。在美國已核准的29項伴同式診斷產品分別由12家檢測公司所開發,其中以Aglient旗下Dako A/S產品數量最多,其次為Roche Molecular Systems、Ventana Medical Systems、Abbott Molecular及Qiagen Manchester等公司。我國已於2016年BTC會議提出投入未來精準醫療之發展建議,其中鎖定伴同式診斷產業,未來在政策、法規、研發及商品化發展將持續支持,目前我國投入於伴同式診斷之廠商尚不多,近兩年因精準醫療熱潮而有投入較多的產業布局活動,包括募集資金、策略合作、實驗室認證、產品代理/技術授權、併購及技術開發等,期許在產、官、學、研、醫合作之下,漸能形成我國以伴同式診斷為起點之精準醫療產業發展。
由全球巿場發展趨勢、商業交易動向、利益關係者、定價及支付方式等面向進行影響巿場發展方向之各方助力及阻力,可以窺見伴同式診斷巿場發展的動因。由於各國政府面臨財政壓力、經濟成長停滯及人口老化、數位化發展等驅動力,將持續推動伴同式診斷成為精準醫療發展的關鍵,但對於體系變革的陌生及抗拒將阻礙巿場未來發展。在整個精準醫療生態系中的各利益關係人包括病患、支付方、供應方、製藥及生技公司、檢測公司等對伴同式診斷的供需、接受或顧慮等因素,將影響伴同式診斷於藥物開發的發展。此外,支付系統、藥品及伴同式診斷的定價方式將影響巿場進入,亦關乎產品上巿後之獲利表現,皆是伴同式診斷及藥品開發者需要考量之未來巿場發展動因。
因全球大部份國家在伴同式診斷與藥品開發上分屬不同法規架構,角度不同造成考量相異,使得產品合作發展平添更多困難,從開發的協調性、法規操作手段、合作關係、進入巿場的方式、如何達到最大巿場滲透等合作議題需一一釐清。本報告分別由藥品開發、IVD及數位診斷等公司挑選案例進行合作模式探討,歸納出5種藥廠與伴同式診斷合作發展之模式,並且從藥廠的巿場定位角度,提出4種商業策略;亦從檢測公司於產業價值鏈之定位,提出4種商業策略。
從PEST分析並探討伴同式診斷於藥物開發之發展商機,目前在政治面、經濟面及社會面皆對伴同式診斷之藥品開發具有高度需求,科技面則已漸趨發展出更為全面性及應用廣的技術,包括檢體取得、生物資訊及大數據分析的導入、創新生物標記之開發與應用。此外,由應用領域及技術發展機會進行商機剖析,目前癌症藥品仍是伴同式診斷發展數量最多的疾病領域,感染疾病、心血管疾病、免疫及發炎疾病則是潛力領域。癌症、心血管及中樞神經系統疾病相對技術風險較低,但癌症的競爭度亦最高,中樞神經系統疾病、糖尿病及生長因子藥品則為利基領域。技術發展趨勢則分別是朝非侵入式檢測、循環系統取樣、高靈敏性、多功能或多重檢測、多體學、創新檢測標的六大方向發展,分別從NGS、液態生物檢體、數位科技檢測技術及其他檢測技術等進行趨勢特性評估,企業可依發展及趨勢需求選擇適合自行發展或合作開發的檢測技術。
展望未來,因為伴同式診斷於藥物開發中的利益關係者眾多,其發展仍於政策/法規、經濟條件、社會觀感或需求、科技發展等驅動因素影響,亦存在諸多挑戰,包括政策推動力度不足及各國法規不一;轉變為精準醫療的系統模式改變不易,包括支付及定價方法未明,並且投入資金需求高;對藥品及伴同式診斷的價值評估要求趨嚴,數位化之資訊隱私保護要求,學習新興科技難度增力;新興技術仍待突破,法規對新興技術的規範仍未明確,生物標記、檢測方法之開發因腫瘤變化廣泛且複雜而挑戰度高,資訊整合技術方法待建立、標準化方法之法規建置等。在檢測及藥品開發者間,亦存在研發、驗證及給付、巿場面等挑戰,都需於合作過程分別討論並一一克服,方能成功取得產品上巿並共享利潤。
我國伴同式診斷與藥品開發在關鍵能量掌握、產品開發及營運布局仍待努力,因此在綜整商機及開發模式與商業策略後,本報告從政策/法規面、產業面、企業面分別提出發展建議供各界酌為參考,期許能夠在精準醫療發展浪潮上創造多贏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