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比價 | 找書網 | 找車網 |
FindBook |
|
有 1 項符合
何時才能撥雲見日,陽光普照?的圖書 |
$ 225 | 何時才能撥雲見日,陽光普照?
作者:李根道 出版社:松慧文化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2-12-01 三民網路書店 - 社會人文 - 來源網頁   看圖書介紹 |
|
當太陽輻射沒有被雲遮蔽,直接照射時通常被稱為陽光,是明亮的光線和輻射熱的組合。世界氣象組織定義「日照時間」是指一個地區直接接收到的陽光輻照度在每平方公尺120瓦特以上。
陽光照射的時間可以使用陽光錄影機、全天空輻射計或日射強度計來記錄。陽光需要8.3分鐘才能從太陽抵達地球。
直接照射的陽光亮度效能約有每瓦特93流明的輻射通量,其中包括紅外線、可見光和紫外線。明亮的陽光對地球表面上提供的照度大約是每平方米100,000流明或 100,000勒克司。陽光是光合作用的關鍵因素,對於地球上的生命至關重要。
維基百科
作者1982年投奔自由到臺灣,在臺中逢甲大學數學系任教。他在大陸成長,深知共產黨不得人心,對中華民國與國民黨懷抱深切的期望。本書是他投奔來台後積極接觸朝野各方的所見所聞,是自由鬥士嘔心瀝血的力作,也是大時代歷史的鮮活見證。
我所認識的李根道先生──代序
劉源俊
李根道先生是何許人?他是前中興大學校長、前中央研究院副院長李崇道及1957年諾貝爾物理奬得主李政道的同父異母(親姐妹)的兄弟。他的祖父李仲覃博士曾是基督教監理會中國地區會督 (Bishop),創辦了蘇州博習書院 (Buffington School),是乃東吳大學的前身。1939年生於上海的基督教世家,1961年畢業於復旦大學數學系,後在北京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任副教授,經歷過中國大陸「文化大革命」的種種荒謬。
「改革開放」後,李根道獲得宏博 ( Humbolt) 獎學金,1980年攜妻眷到西德研究。1982年2月,他投奔自由到臺灣,在臺中逢甲大學數學系任副教授、教授。
他在大陸成長,深知共產黨不得人心,對中華民國與國民黨則懷抱深切的期望。初到臺灣時,對當時社會的祥和與富足,有很深的感觸。由於憂心於海峽兩岸對峙的緊張局勢,於是他積極接觸臺灣朝野各方面,希望說服當局放棄「不接觸、不談判、不妥協」的「三不政策」,而爭取大陸民心。
但很快的,李教授就發現,當時中國國民黨口口聲聲所說的「三民主義統一中國」不過是幌子,實際上並沒有積極有效的作為;國民黨人似乎已經失去了懷抱中國大陸的胸懷,一心只想鞏固在台灣的政權。
李教授於是結識了時任中國青年黨青年委員會主委的謝學賢,兩人觀念一拍即合。1986年,他受青年黨延攬,在臺中市參選國民大會代表。在政見裡他大聲說:「對國民黨失望,但是對臺灣同胞有信心,對大陸同胞有信心,對中國前途有信心。」他主張「政府應積極恢復與大陸同胞的實質關係,讓他們嚮往中華民國政府,愛護臺灣同胞,成為牽制中共,保護臺灣的主力。」「應誠實公布反共真相,…檢討真相,並從中汲取教訓。」應「將光復大陸設計委員會的工作轉移到設計如何以民主、和平方式統一中國,研擬促進海峽兩岸民間接觸,如貿易、通訊、探親、傳教、觀光、學術交流等方案及利用大陸市場、人力與資源的計畫。」
在二十多年後的今天看來,李教授確有遠見;只是當時政府還沒開放到大陸探親、觀光,國民黨更不會料到2000年會遭到政黨輪替,這些話許多人當然聽不進去。選舉結果他得了兩萬多票,落選。
不幸的悲劇接著發生在次年。1987年的6月29日,報載青年黨中央決議將要委任李教授為台中市黨部主委逢甲大學基於政治因素,自8月起不續聘李教授。他向法院提出告訴,經三審程序,1988年8月4日最高法院判決他敗訴。當時還沒有〈教師法〉,教育部也還沒有設置教師申訴評議委員會,一般教師──特別是私立學校的教師申訴無門。法院的判決是依照學校「聘教會議」的決議;但誰都知道,「聘教會議」是橡皮圖章,簽到開會的系主任們都是「被借的刀」。
我與謝學賢為此事憤憤不平,乃於1988年的9月2日結合學界共十五人,公開發表〈為李根道爭公道〉一文,歷述其中荒謬。我又到教育部向當時的毛高文部長與趙金祁次長強烈抗議,請他們務必協調解決。趙次長最後至多能做的事,是引介李教授到中興大學台北校區夜間部兼課,但完全不能彌補他所受的傷害。不久李教授辭去了兼課,自是失業;當時還不滿五十五歲,至今他已年屆七十。
總的而言,共產黨在統治初期及文革期間所犯的冤案、假案,大多已受平反。在台灣「二二八事件」及「白色恐怖時期」,乃至「台大哲學系事件」裡的受害者也基本上獲得了平反;然而李教授在逢甲大學所受的政治迫害,如今沒有人還他公道。是因為李教授所採用的方式溫和而理性,當局欺軟怕硬嗎?是因為李教授案只是單獨個案,因而不受重視嗎?是因為他是大陸來台,不算本地人嗎?是因為他的朋友不多,有也都只是單純的知識分子嗎?一位優秀的數學家──真心愛中華民國、愛臺灣、希望國民黨成功的來歸知識分子,只因為堅持說真話、表達愛國良知,竟要受到如此的艱難與痛苦,真是一件荒唐事!值得在台灣歷史上書寫一章。
李崇道先生雖在台灣相當知名,但他不是黨員,也無能為力。1996年,他遷居到了美國德州。李崇道先生在2003年耶誕節當天寫給李教授的信上寫:「你我都是在大時代中經過翻滾的一代,遭遇雖各異,其背景則一。在苦難中成長的青年,其堅韌有加,不同於溫室中培養的!你我年歲雖有一段距離,對人生感觸該是同多異寡。你與曼玲目前查經信主,原是李家的家傳,…。」
我與李家的三兄弟各在不同機會結緣,也算是一件奇事!當年我到哥倫比亞大學攻讀物理,1968~9年間曾修過李政道的統計力學與基本粒子兩門課,還曾陪林孝信到他研究室去為《科學月刊》在台的創刊募款得五十美元。與李教授初識,約在1985年間,則是因為謝學賢的介紹;當時謝擔任僑選的青年黨立法委員。至於認識李崇道先生,則是因1988年2月參加第六次全國教育會議,分到被稱為「疑難雜症組」的第九組,當時李崇道先生任召集人,我曾協助他擬議題、寫報告。到了1989年6月,毛高文部長邀李崇道組大學入學考試中心,李先生於是邀我共事,我終在翌年10月加入,兼任副主任近兩年。
我深知李教授是位有良知、有理想、觀察力敏銳的純真知識分子;他對中華民國滿懷感恩與希望,恨鐵不成鋼;他一貫衷誠,最看不得的是虛情假意的敷衍(滑頭);他雖受到冤枉與迫害,憂國憂民的誠心則不稍懈怠。能與他深談的朋友很少;在多年的苦難中,是基督與劉大嫂陪伴他度過的。
多年前,李教授就要我協助一起寫出多年來思考中華民國前途的心得;我因公務羈絆,沒能深入。2008年,我卸下行政的重責,重回教書老本行,他又與我聯絡。我們在臺北YMCA的咖啡廳深談多次。我一方面認為他的良知灼見,值得所有臺灣的有識分子認真思考,另方面為他的熱情與純真打動,於是幫他整理〈臺灣面臨一場沈痛的 嚴肅的憲政辯論〉一文,配上自己與謝政諭兄的兩文,集成《憲政與良知》小冊。
他為追求理想,多年來曾主動接觸許許多多各方面的政治人物與社會賢達;這樣的經驗絕無僅有。李教授多次對我訴說他的見聞與感想;我總鼓勵他將自己獨特的經歷、認真的體會與審問慎思的見解寫出來,作為大時代歷史的鮮活見證。他起初懷疑自己的寫作能力,猶豫多年;終於在2011年底發憤完成了,也就是現在這本小書──這是一篇嘔心瀝血之力作。他的文字生動感人,正因為出自衷誠。他的觀點與針砭或有見仁見智的異議,但無疑都基於對國家的摯愛。他經歷的實事,反映六十多年來臺灣海峽兩岸的悲劇。
序 我所認識的李根道先生 3
楔子 11
第一章 迷惘、委屈與日俱增 19
第二章 水草纏滿了手腳 35
第三章 「三民統中」是惡劣的史篇 45
第四章 花拳繡腿的菁英 55
第五章 危險臨頭的忠諫 65
第六章 逢甲大學的冤案 79
第七章 令人扼腕的糟糕事例 95
第八章 民國的掘墓人──假藍與爛藍 111
第九章 瓶頸結構──積欠下來的沈澱物 127
第十章 願景 憧憬 幻境 139
附錄一 臺灣面臨一場沈痛的 嚴肅的憲政辯論 155
附錄二 轉型期中的痛苦 171
附錄三 讓我訴一訴衷腸 18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