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比價找書網找車網
FindBook
排序:
 
 有 1 項符合

保羅.索魯「跨境巡禮」套書(老巴塔哥尼亞快車/赫丘力士之柱)

的圖書
圖書介紹 - 資料來源:博客來   評分:
圖書名稱:保羅.索魯「跨境巡禮」套書(老巴塔哥尼亞快車/赫丘力士之柱)

內容簡介

  《老巴塔哥尼亞快車 》

  「我生命中有很長一段時間是住在不屬於我的地方,
  我一直是個不折不扣的異鄉人。」
 
─保羅‧索魯

  「我感興趣的是在晨光清醒後的故事:從熟悉到有點陌生、到頗為新奇、到全然不識,最後到置身於奇鄉異地。重要的是旅程,而非抵達;是旅行,而非降落……。我於是決定做個實驗,隻身隨著火車,從麻薩諸塞州的梅德福向南奔到不能再遠的地方……。」

  單是為了一個再單純不過的「實驗」的念頭,作者保羅‧索魯不設定旅行目的,也不預期行旅的心情,只帶著一副沾沾自喜的如逃犯般落魄的模樣,展開一場從北美到南美別出心裁的漫長旅程。

  在旅程的起點,保羅‧索魯選擇湖岸快車與他一同登場。平穩前行的列車上,他讓別人的終點站成為自己的起始,晃晃盪盪地揭開與空間的對話之旅。整個旅程由二十二種火車接力式地串聯而成,且以不同風貌呈現奇麗多變的旅行情味。如橫跨美國六州的孤星號,像櫥窗般透視出墨西哥的衰頹與肉慾的阿茲提克之鷹,橫越重山駛往秘魯的山脈列車;還有穿行國界、路程長達一千哩以上的泛美特快車……最後,為旅程畫下句點的,則是有百年歷史、速度也如年邁老牛的老巴塔哥尼亞「特快」車。

  一場孤獨的旅程,二十二種不同風情的火車,隨著悠長的汽笛鳴聲,讓一幕幕真實上演的旅遊過程,有情有味地在《老巴塔哥尼亞快車》一書中重現。

  《赫丘力士之柱 》

  「我生命中有很長一段時間是住在不屬於我的地方,
  我一直是個不折不扣的異鄉人。」

─保羅‧索魯

  詹宏志:保羅‧索魯是一位想像力最奇詭的旅行作家。

  索魯的風格是那種穿透世俗虛偽的銳利,毫不留情,也絕不隨俗。如果你願意冒著自己的自尊也受一點點傷害的風險,讀到的確實是極其敏銳的觀察以及冷面笑匠式的幽默。

  大部分時間都扮演著「異鄉人」角色的保羅‧索魯,雖然已遊歷無數國家,但總是因為太慎重其事而不曾到過地中海,這回,他終於決定要從直布羅陀展開他的環地中海旅程,由直布羅陀岩的「赫丘力士之柱」為起點,環遊整個地中海區,抵達僅有數哩之距的另一根「赫丘力士之柱」──摩洛哥的休達。

  這段旅程行經17個國家。索魯不搭乘飛機,只借助市井小民乘坐的火車、公車、渡輪,偶而也搭計程車或騎腳踏車。有時是特意、有時則臨時起意在一處逗留,參與當地活動,和他們一起看鬥牛、逛市集、參觀古村落及遺跡神廟。他眼中所見的地中海區是平民化的……

  書中索魯娓娓道來各色各樣的小故事,並且穿插引述曾經寫過的作家與作品,諸如海明威、勞倫斯‧杜雷爾、T.E.勞倫斯等人;旅途中,他特意前往開羅拜訪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馬富茲,當時他正因遇刺受傷在家休息,他同時拜訪已經八十多歲、旅居摩洛哥丹吉爾的美國知名作家保羅‧鮑爾斯。保羅‧索魯與這些老前輩的智慧對話,為這次的環地中海旅程劃下了完美句點。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保羅‧索魯Paul Theroux


  保羅.索魯出生於美國。大學畢業後,投身旅行工作,先到義大利、非洲,於馬拉威的叢林學校擔任和平團教師,並在烏干達的大學擔任講師。1968年,應聘前往新加坡大學,任教於英文系。這段時間,將短篇故事及為報章雜誌撰寫的文章結集成冊,並著手數篇小說,包括〈方與印地安人〉、〈嬉戲的女孩〉、〈叢林戀人〉等,這些小說收錄於《大裂谷的邊緣》(The Edge of the Great Rift, 1996)。1970年代早期,索魯與家人移居英格蘭,隨後遷往倫敦,在英國居住了十多年。這段時期,寫了幾部評價甚高的小說及多篇廣受歡迎的旅遊文章,《漫遊世界》(Travelling the World, 1992)一書即由這些旅遊文章精選編纂而成。他目前在美國定居,仍前往各處旅行。保羅.索魯著作甚豐,包括:《瓦爾多》(Waldo)、《黑屋》(The Black House),《映象宮殿》(Picture Palace)贏得1978年英國惠特布雷德文學獎;《蚊子海岸》(The Mosquito Coast)被《約克郡郵報》選為1981年年度小說,並改編成電影;《騎乘鐵公雞:搭火車橫越中國》(Riding the Iron Rooster: By Train Through China)贏得1988年湯瑪士.庫克旅行文學獎。最近的著作有《我的另一種生活:一部小說》(My Other Life: A Novel)、《九龍塘》(Kowloon Tong);《旅行上癮者》(Fresh-Air Friend)集合了他1985至2000年的旅行文學作品;另有一部廣受好評的小說《檀香山飯店》(Hotel Honolulu)。其他著作:《赫丘力士之柱 》、《維迪亞爵士的影子》、《到英國的理由》、《暗星薩伐旅》 (以上中文版均由馬可孛羅出版) 等。

  相關著作
  《騎乘鐵公雞:搭火車橫越中國》
  《赫丘力士之柱》
  《老巴塔哥尼亞快車》
 

目錄

《老巴塔哥尼亞快車 》

導讀 只有旅程,沒有目的地 / 詹宏志
楔子
第1章 湖岸快車
第2章 孤星號
第3章 阿茲提克之鷹
第4章 搭莽夫號前往韋拉克魯斯
第5章 通往塔帕丘拉的客車
第6章 往瓜地馬拉城的七點半班車
第7章 往薩卡帕的七點整班車
第8章 往聖薩爾瓦多的單節小火車
第9章 往庫圖克的慢車
第10章 大西洋線:往利蒙的十二點班車
第11章 太平洋線:往蓬塔雷納斯的十點班車
第12章 到科隆的巴波亞子彈列車
第13章 到波哥大的太陽號特快車
第14章 卡利馬特快車
第15章 往瓜亞基爾的自動火車
第16章 山脈列車
第17章 開往麻丘比丘的火車
第18章 泛美號
第19章 往布宜諾賽利斯的北極星號
第20章 布宜諾賽利斯地下鐵
第21章 南湖特快車
第22章 老巴塔哥尼亞特快車

《赫丘力士之柱 》

導讀 地中海的小宇宙:我讀保.索魯的《赫丘力士之柱》∕詹宏志 
第一章 前往直布羅陀岩的纜車 
第二章 往阿利坎特的「吾儕之海號」快車 
第三章 搭「歐羅巴岬號」往馬荷卡島 
第四章 乘「瓜達魯普聖母號」快車往巴塞隆納及其北境 
第五章 乘「大南號」往尼斯 
第六章 乘「美麗島號」往科西嘉島 
第七章 搭「義克努薩號」往薩丁尼亞島 
第八章 乘「塔爾號」往西西里島 
第九章 搭「維拉號」往卡拉布里亞 
第十章 搭「克羅迪亞號」往基奧佳出發
第十一章 乘「利柏尼雅號」前往扎達爾 
第十二章 乘「威尼斯號」往阿爾巴尼亞 
第十三章 乘「海上精神號」往伊斯坦堡 
第十四章 乘「白海號」遊過黎凡特 
第十五章 七點二十分快車前往拉塔基亞 
第十六章 乘「海諧號」往希臘 
第十七章 乘「勞德三世號」往克肯納群島 
第十八章 乘「海峽號」抵達摩洛哥
 
 

推薦序

只有旅程,沒有目的地──我讀索魯的《老巴塔哥尼亞快車》


  把地圖打開來,你會看到密密麻麻的交通網路,有很多路途是相通的,只是真實生活上你不一定用得到或想到要用,譬如說,理論上你可以從香港搭乘火車一路(經過許許多多奇怪的目的地)通往倫敦,但很少人實際上這麼做,他3.們多數是選擇搭乘一趟毫無風景也毫無過程的飛機,睡眼惺忪地到達了地球的另一端。

  有一位旅行作家卻在他新英格蘭的家中看著牆上地圖,看出了從他家通往波士頓城裡的通勤火車可以接上開往芝加哥的火車,而芝加哥又有長途火車可以抵達德州,在德州你又能找到火車通過邊境前往墨西哥,這個時候你已經離開北美洲了;墨西哥又有火車前往瓜地馬拉和宏都拉斯,然後再通向薩爾瓦多和尼加拉瓜,如果還要繼續往南,那火車還能帶你再通往哥斯大黎加和巴拿馬,然後你離開中美洲進入了南美;這火車線繼續接往哥倫比亞再進厄瓜多,還可以通往秘魯,從秘魯往南你可以 選擇往狹長的智利,還是東折經玻利維亞前往阿根廷,阿根廷一路向南,我們就來到阿根廷南部高地,也就是所謂的巴塔哥尼亞(Patagonia);火車的終點在高原上一個小鎮叫伊斯奎(Esquel),按照阿根廷大作家波赫士(Jorge Luis Borges)的說法,「那裡雖不是撒哈拉,但卻是阿根廷最像撒哈拉的地方,那裡什麼都沒有。」

  打開地圖用放大鏡仔細看,的確有一條代表鐵路的彎曲綿延細線,讓你可以從波士頓一路搭乘火車,直到這「什麼都沒有」的阿根廷南部高地,穿過十三個國家和無數個城鎮,穿過一萬公里和各形各色的地景地理以及無數種文化歷史。是的,你從波士頓出發,最後終將到達老巴塔哥尼亞,問題是,你會瘋狂到想要這樣做嗎?

  有一位旅行作家確實想到這麼做,也真的做了。否則我們將如何有今天這本奇書可茲閱讀討論?

  保羅.索魯(Paul Theroux,1941- )是當今文壇一位特立獨行的作家,寫小說與旅行文學,兩者都舉世矚目。他的小說也充滿了旅行,代表作《蚊子海岸》(The Mosquito Coast, 1981)曾拍攝成電影,描寫的就是一位美國作家棄絕文明,攜家帶眷前往南美洲宏都拉斯,想在叢林蠻荒建造理想家園的故事。《蚊子海岸》的故事描寫的不是浪漫詩意,而是大自然的殘酷,滿懷理想的作家真正面對的是人類孤獨自賴的艱難,甚至連累他的親人紛紛受難;這是一個自我發現與理想幻滅的故事,可說是另種角度的《黑暗之心》(Heart of Darkness, 1899),也因此他的作品常常被拿來和康拉德(Joseph Conrad, 1857-1926)作比較。

  保羅.索魯自己則是另一個瘋狂的旅行者,在他另一部有意思的旅行作品《大洋洲的快樂島嶼》(The Happy Isles of Oceania, 1992)中,他本來只是要應邀到紐西蘭作一個幾天的新書宣傳,但他的行李包括了一張帳篷、一個睡袋,以及一艘可折疊的獨木舟,結果他流浪在太平洋裡,一共划遊了五十一個島,最後停在夏威夷,直到書本結束時還沒有回家。

  索魯的旅行作品常常發人深省,但不一定是來自旅程中的觀察;事實上他對旅行過程中的地方與人物的觀察有時尖銳得令人不快。有一次我甚至看到一篇書評說:「如果他這麼不喜歡他在路上所看到的人與事,他又何必勞煩去寫一本旅行作品。」保羅.索魯也許是太世故也太犬儒了,他常常一下子視破許多人間的虛偽,對凡夫俗子的愚言愚行尤其有敏感的了解與記錄,我們不要忘了他的另一個身分是小說家,日常生活的荒謬有時是比壯麗景觀更值得記錄的事。

  索魯最銳不可當的反省在於他對「旅行書寫」的觀察,譬如說多數的旅遊作品的「美滿結局」是回家,他就寫下了一本「旅行者沒回家」的奇特旅行書(《大洋洲的快樂島嶼》);又譬如說,多數的旅行作品的重心在一個獨特的「旅遊地」,索魯就刻意創造一個沒有旅遊地的旅程,也就是我們即將要閱讀的這部《老巴塔哥尼亞快車》(The Old Patagonian Express, 1979),這本書從一開始就乘坐火車,一直坐到鐵路的盡頭,從波士頓郊外社區坐到阿根廷南部高原,走到無路可走,旅行就結束了,這場旅行沒有目的地,只有旅程。

  在《大洋洲的快樂島嶼》裡,作者離家時忍受不住離婚的痛苦(「當我獨自一人,基於習慣,我只睡在床的左側,醒來時看到旁邊的空曠,加倍覺得孤單。」),書本結束時他親吻著身旁的女孩,並寫道:「當你快樂時就像是回家了。」索魯不是不知道旅行作品是要回家的,只是他自覺地用了另一種回家的概念,一場旅行連結了兩個婚姻(或關係),一個人在旅行中變身並且治療,以另一個新的自己出現,旅行就該結束了。

  在《老巴塔哥尼亞快車》裡,索魯一開始就短暫提到另一本旅行經典《察沃的食人魔》(The Man-eaters of Tsavo, 1907),抱怨作者沒有提到離家時的細節,書本一開始人已經來到非洲,彷彿一切為英雄事蹟作準備,但你總得離開家呀,也總得和行李作一番狼狽的搏鬥。可是沒有,多數的旅行書不寫這些瑣事。《察沃的食人魔》其實是一本「狩獵旅行」經典,記錄的是上個世紀末,英國政府計畫從肯亞海港蒙巴薩(Mombasa)建造一條鐵路直入烏干達境內,更從印度運來三萬五千名建築工人,結果有兩頭獅子「做到了德國人做不到的事」,把整個大英帝國鐵路建築工程完全停擺了下來,因為這兩頭神出鬼沒的獅子一共吃了(或咬死了)超過一百個工人,引發工人們的恐慌性罷工。一位工程師、業餘的獵人帕特森(J. H. Patterson, 1867-1947)以他的謹慎和毅力,和兩隻「察沃的食人魔」周旋,最後獵殺了這兩頭獅子,也寫下這部史上最驚險的狩獵傳奇,最近才被拍成好萊塢電影,而那兩頭獅子的標本也還放在芝加哥的博物館裡。

  《老巴塔哥尼亞快車》則有意識地把離家作為起點,作者索魯搭上郊區前往市區的通勤火車,車內多數人是要去上班的,人群中只有一個人的終點在遙遠得無法想像的地方,到了市區換上長途火車,但這「長途」比起旅行者的旅途還微不足道,車上也沒有其他旅客了解或相信他的終點在更遠的地方。火車更迭,景觀變換,熟悉的場景逐漸陌生,終究完全陌生;最後你走到盡頭,那裡空曠無涯,大片草原滿布野花,對很多執意的旅行者也許旅行才要開始,但索魯卻說:「這是我的終點。」

  因為他是反省「旅行」本身的旅行者。

詹宏志

推薦序

地中海的小宇宙──我讀保羅.索魯的《赫丘力士之柱》


  寫出原創性旅行文學的第一個門檻,應該是一條具有獨特想像力的「旅行路線」。因為真正的「空白之地」(Empty Quarer)或「未測之地」(Uncharted Land)早已隨古典探險時代一去不復返了;從前,探險家們來到又一個全新之地,大言不慚地宣稱:「我們正進入一個從未被血肉之軀注視過的新地域。」(We were now getting into areas never viewed by mortal eyes.)這種偉大的句型現在只能搬上火星去用,吾生也晚的小輩旅行者,再也沒有資格使用這樣不合時宜的修辭。那麼,現在的旅行者從那裡可以去尋求一種真正的「新經驗」,供我們內思反省,進而產生文學呢?

  地域不新,途徑卻是新的;道路不新,理由卻是新的。這是新一代旅行者仍可以源源不絕找到新經驗,更不斷創作出耐人尋味的旅行作品的原因。美國作家保羅.索魯(Paul Theroux, 1941-)就是其中一位想像力最奇詭的旅行作家,他的其他幾本旅行文學作品,都包含了某一個匪夷所思的旅行路線,譬如在《老巴搭哥尼亞快車》(The Old Patagonian Express, 1979)裡,作家索魯從波士頓的自家門口出發,搭乘平日上族通勤的火車,一路接駁換乘,景色更替變化,一站換過另一站,他竟這樣一路穿越整個北美洲,再穿過中美洲,垂直而下數千公里,一直走到阿根廷境內的巴塔哥尼亞高原,直到鐵路戛然而止,那幾乎是道路的盡頭,無人的所在,作家才說:路途已盡,我可以回家了。想想看,這是何等獨特、何等不凡的「旅行路線」。

  十五年後出版的《赫丘力士之柱》(The Pillars of Hercules, 1995)一書裡,保羅.索魯再接再厲,想像那不可想像的路線,這一次,他看上歐洲文明起源的地中海海岸,如同約翰生博士曾經說的:「我們所有的宗教、幾乎所有的律法、幾乎所有的藝術,以及幾乎一切使我們脫離野蠻的東西,都來自地中海海岸。」(All our religion, almost all our law, almost all our arts, almost all that sets us above savages, has come to us from the shores of the Mediterranean)衝著這句名言,索魯因而決定沿著海岸把地中海繞一圈。

  地中海不算大,只有將近二百五十萬平方公里,約等於七十個台灣的大小,比新疆則略大三分之一;但它沿岸的民族與文化卻既多元又多彩,上方是歐洲,下方是非洲,東邊則是亞洲,而西邊露出一個極狹的開口:也就是歐非兩洲遙遙相望的直布羅陀海峽。穿過它,你就進入了更浩瀚的大西洋,往北可至英倫三島或北歐,往南可繞過好望角,找到往印度與香料群島的另一條航道;而繼續再往西航行呢,再往西你就和哥倫布一樣準備要發現新大陸了。只是古代歐洲人並無意穿過直布羅陀海峽,他們相信出了海峽,不過是一片空漠汪洋,沒有任何有價值的東西;一直要等到「大發現時代」,歐洲人才走出海峽,看見全新的世界。

  直布羅陀海峽最窄的兩端,一邊是位於西班牙半島卻歸英國管轄的直布羅陀(Gibraltar),另一邊則是位於摩洛哥的休達(Ceuta),兩個地方正是希臘神話中赫丘力士第十件苦勞(捕捉格里奧尼斯的紅牛)時所立的兩根石柱,這也是本書書名《赫丘力士之柱》的由來。作者並不想直接從海峽此岸到達彼岸,他繞了個大遠路,從直布羅陀出發,沿地中海岸向東,經過西班牙的東海岸,然後是法國的蔚藍海岸,你緊接著就遇見義大利,往南你還得看看西西里,然後過義大利的鞋跟來到南歐,包括四分五裂的前南斯拉夫和文明搖籃的希臘各島,再向東,你先遇見的會是既歐洲且亞洲的土耳其,然後你就來到所謂的「東方」(The Levant),包括敘利亞、黎巴嫩、和以色列,再轉了個彎,別管蘇伊士運河的誘惑,你就來到埃及,這時方向已經轉回向西,你現在正沿著北非的海岸,將經過利比亞、突尼西亞、和阿爾及利亞,最後來到摩洛哥,回到直布羅陀海峽對面的另一根「赫丘力士之柱」,這樣,你已經環繞了地中海一周,周長約三千六百公里,不同的國家民族,不同的歷史地理,不同的語言飲食。這就是作家保羅.索魯從此柱到彼柱的「環地中海之旅」的路線計畫。

  旅行文學的第二個門檻是「文學」,但這幾乎沒有方法,也沒有規則,只有文學家自己的體驗和創造。保羅.索魯出了名的是一個尖刻犬儒的旅行作者,他對路上所見所聞的鋒利言詞有時也讓某些忠厚的讀者無法忍受,他自己也知道他的遊記並不是受到所有人的歡迎,所以他開宗明義就調侃自己說:剛剛讀到這裡就喃喃自語:「他又來了。」的讀者們,您可以放棄了。

  但文學有百種面貌,索魯的風格是那種穿透世俗虛偽的銳利,毫不留情,也絕不隨俗。他讓你看見的不是表皮,而是進入皮下組織的顯微鏡;而如果你願意冒著自己的自尊也受一點點傷害的風險,讀到的確實是極其敏銳的觀察以及冷面笑匠式的幽默。索魯的旅行一向別出心裁,但卻深入人群,他流連在觀光客不到的偏城小鎮,繞行到難得邂逅的僻路,與當地人談天辯論,記錄荒謬卻真實的人生面向。他不是美麗景點的描述者,更不是奇風異俗的採擷者,他書中記錄的多半是人物,以及與人的對話;但奇怪的,似乎這種平凡的事物在他的筆下,卻產生比虛構想像更驚人的戲劇性。

  我曾說索魯是「反省『旅行』本身的旅行者」,因而他的旅行有時顯得有點「反旅行」;而他的旅行文學也常常反旅行文學,刻意與習見的旅行文學背反。索魯似乎是一位深怕落入「俗套」陷阱的作者,尤其害怕俗套的「結局」。所有的旅行文學都隱藏一場「治療」或「救贖」,旅行者出發是一個人,回來是另一個人(通常是變得更有智慧或更悲天憫人);但索魯絕不掉入這個陷阱,他讓地中海之旅變成一個循環無解的儀式,他在結語時說,中國、秘魯之旅治癒我的中國病、秘魯病,但地中海之旅並沒有治好我的地中海病,他似乎沒有因此完成一個通過儀式,旅程完成,經驗卻未完。他說:「我知道我將像重回博物館一樣重回地中海,去看或去想。」地中海之旅,彷彿是靈魂故鄉的追尋,是祖先崇拜的加強。《赫丘力士之柱》一書止於他去拜訪住在摩洛哥的美國前輩作家保羅.鮑爾斯(Paul Bowles, 1910-),鮑爾斯也像索魯一樣是位追尋者,他的小說《遮蔽的天空》(The Sheltering Sky, 1949)正是一個世代以前流浪追尋的代表之作,保羅.索魯,看似與其他事物斷裂隔絕,這場拜訪行動卻是傳統的接續。是呀,不要錯看言詞尖銳的人,他們只是需要保護他們脆弱柔軟的內心而已。
 
詹宏志
 

詳細資料

  • ISBN:4717702093655
  • 叢書系列: 探險與旅行經典文庫
  • 規格:平裝 / 1120頁 / 15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贊助商廣告
 
金石堂 - 今日66折
10 種洞察:洞察,認清世界的真實面目,當個聰明人。直觀真相,裝糊塗也別真糊塗。
作者:王可越
出版社:大是文化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4-01-30
66折: $ 263 
TAAZE 讀冊生活 - 今日66折
全年度塊根植物栽培基礎書
作者:長田研
出版社:噴泉文化館
出版日期:2023-06-16
66折: $ 316 
博客來 - 今日66折
感覺是秘密:你的感覺會決定你是什麼人,並且創造你的真實世界!
作者:內維爾.高達德 (Neville Goddard)
出版社:柿子文化
出版日期:2024-03-28
66折: $ 184 
金石堂 - 今日66折
FBI教你讀心術 2:老闆、同事、客戶不說,但你一定要看穿的非言語行為,讓你的職涯從平凡變卓越。
作者:喬.納瓦羅
出版社:大是文化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2-08-30
66折: $ 263 
 
Taaze 讀冊生活 - 暢銷排行榜
Money錢 11月號/2024 第206期
出版社:創新書報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4-10-30
$ 115 
博客來 - 暢銷排行榜
膽大黨 1
作者:龍幸伸
出版社:東立
出版日期:2022-06-09
$ 93 
金石堂 - 暢銷排行榜
你願意,人生就會值得:蔡康永的情商課3
作者:蔡康永
出版社:如何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4-08-01
$ 316 
Taaze 讀冊生活 - 暢銷排行榜
建築師雜誌 11月號/2024 第599期
出版社:聯華書報社
出版日期:2024-11-05
$ 216 
 
Taaze 讀冊生活 - 新書排行榜
重點:99%的訊息都是雜訊!瞬間獲取注意力的最強溝通法則
作者:史帝夫.伍德拉夫
出版社: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4-11-14
$ 266 
金石堂 - 新書排行榜
霰草忍法帖(07)
$ 111 
Taaze 讀冊生活 - 新書排行榜
死過一次才學會守護自己:共感人的「小我」練習
作者:艾妮塔.穆札尼
出版社:橡實文化
出版日期:2024-11-11
$ 294 
金石堂 - 新書排行榜
活用技術分析寶典:飆股上校朱家泓40年實戰精華 從K線、均線到交易高手的養成祕笈(上、下冊)
作者:朱家泓
出版社:金尉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4-11-21
$ 948 
 

©2024 FindBook.com.tw -  購物比價  找書網  找車網  服務條款  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