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序
已有之事將再出現,已做之事將再發生;太陽底下無新鮮事。─《傳道書》1:9(Ecclesiastes 1:9)
無疑地,上市櫃公司的資深管理階層都渴望能提報正面的消息和出色的財務績效,以討好投資人而後進一步推升股價。雖然多數企業在提報財務績效時都按照道德倫理行事,遵循會計規範,但有些卻會利用規則當中的灰色地帶(或者,會完全忽略這些規則),以誤導的方式來描述自家的財務績效。
企業財務醜聞存在的歷史,和企業及投資人的歷史一樣長久。不老實的管理階層一直都在剝削不會起疑的投資人,而且,他們不太可能金盆洗手。就像所羅門王(King Solomon)在《傳道書》中說過的:「已有之事將再出現,已做之事將再發生;太陽底下無新鮮事。」
因為這種想要討好投資人的需求永無停歇,對管理接階層來說,透過財務騙術來誇大正面績效的誘惑也就永遠存在。對那些費盡千辛萬苦才能達成投資人期待,或追上競爭對手表現的公司而言,玩弄會計花招的誘惑尤其強烈。而且,隨著這些年來投資大眾愈來愈精於察覺這些招數,不老實的企業也不斷尋找新方法(或回頭使用舊方法)來愚弄投資人。
原文書第一版於1993 年出版,透過7 大操弄盈餘騙術的形式,為讀者介紹了一個企業巧取豪奪的詐騙世界。2002 年的第2 版(中文版為《識破財務騙局的第一本書》)以初版的架構為基礎繼續發展,揪出1990 年代的新招數以及最惡劣的犯行者。
因應過去10 年來這一波會計詐欺、重編財報以及其他財務報告方面的不當作為,這次推出的第3 版,再找出許多企業用來誤導投資人的新技巧。本書擴充操弄盈餘騙術的討論,介紹了新類型的騙術(現金流騙術及重要指標騙術),並探究了遭受財務騙局衝擊的新產業(銀行業及保險公司)以及新地區(歐洲及亞洲)。
新版比前面兩版更進一步深入探究企業的巧計錦囊,以便讓讀者全面地看到現今到處流竄的各式各樣騙局花招。我們將這些財務報告騙術聚集後分成3 大類:
操弄盈餘騙術:揭露企業如何操弄損益表以提報更高的營收、膨脹的利潤,或是以不當手法調整後的平順營收模式。
現金流騙術:討論企業用來提報充滿誤導意味的亮麗現金流指標,包括營業現金流及自由現金流。
重要指標騙術:揭發企業如何操弄被認為是衡量企業績效或體質健全度的重要指標,展現誤導的統計數字以愚弄投資人。
從失敗的財務報告中學得教訓
我們相信,針對編製、審計或評估財務報告的相關專業人士,最佳的訓練就是讓他們專心沉浸在案例研究當中,以從真實世界的失敗財務報告中學得教訓。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的執行處前任會計長羅伯.薩克就非常強調這一點,他建議應該像訓練醫學院學生從大體來了解健康史一樣,用同樣的方法來訓練會計師。他說:醫學解剖的目標,是要知道到底出了什麼問題,並判斷下次可以有哪些不同的作為。醫學專業人士試著從失敗中學習,以拓展答案的選項。不幸的是,財務報告流程有時候也會失敗……我們必須替會計師找到方法來善用這些失敗的財務報告,以拓展我們的知識基礎。
本書採用的就是這種作法,從讓人震撼不已的騙局,及提報虛偽或誤導財務績效的企業身上獲得啟發。我們使用的案例範例,選自證交會執行的查核行動、證券集體訴訟以及財務研究與分析中心〔(Center for Financial Research and Analysis,現隸屬於風險指標集團(RiskMetrics Group)〕所做的會計犯罪學研究,呈現最相關、最有指標意義的企業祕辛,看他們如何借用財務騙術以隱藏業務惡化跡象。
這些小故事提供了寶貴的教訓,教會投資人偵測方法,在企業提報的結果無法代表經濟實質面時,得以窺見端倪。
哪些人可因閱讀本書受惠?
雖然我們在本書中和讀者對話時經常都提到投資人,但我們認為有很多人也可以從這門嚴謹的課程中獲益。比方說,任何有相關經濟利益(例如商業銀行從業人員、債券持有人、保險承保人以及其他信貸供應商)的機構;他們需要能傳達基本經濟實質面的精準財報,才能針對特定企業做出周延的決策。
此外,獨立的審計人也必須了解管理階層使用的會計花招,才能針對財務報告的公平性表達合理的意見。董事會的成員若未謹慎搜尋財務騙術的徵兆,也就無法為投資人擔起有效的信託責任。而政府監理人員必須了解會計騙術花樣,也才能適切地施行規則。影響層面深遠的信用評等機構,在評估發行機構的財務報表時若不精準嚴密,則無法保障債券持有人以及其他利害關係人。至於企業高階主管本身,他們必須監督自家公司以及競爭對手的表現,也會因本書的諸多教訓受益匪淺。
雖然多數企業都誠實對投資人提報營運績效,但也有為數甚多的公司使用會計或財務報告花招來隱瞞真相。投資人多半不清楚管理階層的誠信標準為何,因此,就財務報表來說,聰明的投資人要自求多福,抱持健康的懷疑態度,並進行嚴謹認真的實質審查(due diligence)。此外,每一個產業都會出現財務騙術,更沒有地理疆界的限制。因此,就算投資人追蹤的是總部位在中國的公司,也會從有興趣分析位在美國、巴西或任何其他國家企業的人身上獲益。
我們要傳遞且放諸四海皆準的訊息是──這種企業誇大正面消息、隱藏負面消息的不當需求永遠不會消失;而只要有誘惑存在,騙術通常就會隨之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