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揭開催眠術的神秘面紗
催眠術是一門古老而又神秘的心理治療技術,它在國外已經被廣泛應用於臨床實踐。但是長期以來,在我國由於種種原因,這項科研治療技術沒有獲得它應有的地位,甚至有人把它當做巫術看待,有的人把它吹得神乎其神,有的人則對它持否定態度,還有一部分就是半信半疑,於是將催眠術蒙上了層層神秘的面紗。
催眠術究竟是什麼?
催眠術究竟是什麼?一九八六年出版的《簡明大不列顛百科全書》對催眠是這樣定義的:「類似於睡眠,但對刺激尚保持多種形式反應的心理狀態。被催眠者似乎只與催眠師保持聯繫,自動地、不加批判地按照暗示來感知刺激,甚至引起記憶、自我意識的變化。暗示的效果還延續到催眠後的覺醒活動中。」
事實上,直到現在,有關催眠的定義,學術界還沒有統一的答案。不同的研究者對催眠的定義不同。日本學者成瀨氏的定義是「用稱作催眠法或催眠術等一定的辦法,有意圖地、人為地引起人的有機體特殊狀態,以及在其基礎上產生心理、生理的一系列現象。」
臺灣學者王金石認為,催眠是從意識掉入潛意識狀態,是一種深度的感官轉化。心理學者張春興認為,催眠是一種類似睡眠而實非睡眠的意識恍惚狀態,這種恍惚的意識狀態,是在一種特殊情境之下,經由催眠師的誘導而形成的。
催眠是以人為誘導(如放鬆、單調刺激、集中注意、想像等)引起的一種特殊心理狀態,其特點是被催眠者自主判斷、自主意願活動減弱或喪失,感覺、知覺發生歪曲或喪失。在催眠過程中,被催眠者遵從催眠師的暗示或指示,並做出反應。以一定程式實施暗示,使接受暗示者進入催眠狀態的方法就稱為催眠術。
催眠開始於一種暗示感應,它是改變意識控制水準的一組最初的活動。借助它,能使受暗示者對外部的注意力分散減到最小,並只集中在暗示的刺激上,相信自己正進入一種特殊的意識狀態。這裡,暗示感應包括想像特定的經驗,或對事件的反應進行視覺化。重複地進行這種暗示感應活動,會使感應程式暫時固定下來,就像個人生活習慣一樣,使受暗示者很快進入催眠狀態。典型的暗示感應程式會使人進入深度放鬆狀態。例如,催眠表演給人留下的深刻印象,實際上不在於催眠師的力量,而在於被催眠者的可暗示性。個體之間存在可暗示性上的差異,從根本沒有反應到完全有反應。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是不是經常有這樣的事發生呢?當我們聚精會神地看一部電視劇時,會不知不覺地沉浸於劇中情節,心情隨主人翁的悲歡離合而時喜時悲;有時清晨來到辦公室,本來精神颯爽、心情愉悅,過了一會兒卻變得煩躁不安;到商場逛街購物,回家一看,有很多東西都是可有可無的,連自己也不知道為什麼買了這麼多沒用的東西,浪費了很多錢……我們對這些現象無不感到莫名其妙。然而,從心理學角度來看,這是人們受到暗示作用的結果。
的確,在現實生活中,當我們被某些東西連續、反覆地刺激,尤其是言語的誘導,會使你從平常的意識狀態轉移到另一種特殊的意識狀態,而在這種特殊的意識狀態下,將比平常更容易接受暗示。
也有人認為,催眠狀態猶如聚精會神做某件事的情景。正如哈佛醫學院催眠專家弗雷德•弗蘭克所說,催眠術只是將人們分散在各處的精力和思想聚集起來,這並不是處於昏迷狀態,也不是處於睡眠狀態,而只是像當你聚精會神地沉浸在一項工作中或閱讀一本小說時,幾乎難以聽見別人對你所說的話一樣。
催眠術的特徵和種類是什麼?
美國心理學家西爾格德認為,催眠有以下七個方面的特徵:
一、注意力高度集中——被催眠者注意力全部集中於催眠師,對他人的任何干擾都不作反應。
二、角色扮演行為——被催眠者會接納並扮演催眠者所暗示的角色,例如暗示被催眠者現在是嬰兒,被催眠者會表現出嬰兒的模樣和語氣。
三、催眠後的失憶——當催眠師暗示被催眠者在醒來後會記不起催眠時的情形時,被催眠者醒後會忘記催眠時的內容。
四、現實分析能力的減低——催眠狀態下,現實性將減低而造成現實扭曲,例如記憶錯誤、知覺曲解、人格轉變等。
五、受暗示性增高——催眠誘導的主要基礎是暗示,被催眠者的行為大部分是經由催眠者的暗示去行動的。
六、自主意識降低——被催眠後,自主性的意識降低,缺乏自己去擬訂計畫並訴諸實現的意念。
七、過去視覺記憶的獲得及生產性幻覺的提升——催眠狀態下,想像活動會更活躍,過去的記憶可以用視覺的想像重現出來,催眠狀態下的記憶是再生的,視覺記憶的喚起和視覺想像的活動比覺醒狀態時更清楚明瞭。
誘發催眠的方法各異,命名繁多,至今仍無統一的分類。現根據不同的施術方式、時間和條件,把催眠術的種類劃分為以下幾種: 一、按進入催眠的深淺程度來分
(一)淺度催眠,即通過催眠誘導,使被催眠者進入寧靜和肌肉鬆弛的淺層催眠狀態,主要特徵是運動支配。
(二)中度催眠,即通過適當的強化性催眠誘導,使被催眠者進入無力和迷茫的中層催眠狀態,主要特徵是感知覺支配。
(三)深度催眠,通過連續不斷地強化性催眠誘導,使被催眠者進入絕對服從和無抵抗的深層催眠狀態,主要特徵是記憶支配。
二、按被催眠者的人數來分
(一)個別催眠,即催眠師對單一被催眠者進行催眠。
(二)集體催眠,又稱小組催眠,即對一個群體的所有被催眠者同時進行催眠。
三、按施術主體來分
(一)自我催眠,即自己為自己進行催眠的方法。
(二)他人催眠,即由催眠師負責施行的催眠方法。 四、按暗示方式來分
(一)言語催眠,即運用語言進行暗示的催眠活動。
(二)非言語性的催眠法,即運用行為、動作、音樂或電流等作為暗示性刺激將被催眠者導入催眠狀態。 五、按客觀因素來分
(一)自然催眠,即受客觀自然條件的影響產生的自然的催眠現象,如汽車駕駛員出現的公路催眠等。
(二)人工催眠,由催眠師來進行的催眠,即他人催眠。
六、按配合情況來分
(一)合作性催眠,即對自願接受催眠的人進行催眠。
(二)反抗性催眠,即對對催眠有反抗意識的人進行催眠。
七、按意識狀態來分
(一)覺醒時催眠,即對處於意識清醒狀態下的被催眠者進行催眠誘導,在被催眠者的積極配合下逐漸進入催眠狀態。
(二)睡眠時催眠,即被催眠者在睡眠狀態下,催眠者用手心接近其前額部使之感受手心暖氣而做出眨眼、轉頭、翻身或口角蠕動等反應,然後用催眠誘導性言語使被催眠者逐漸由睡眠狀態轉入催眠狀態。
八、按催眠手段來分
(一)麻醉藥物催眠,即應用麻醉藥物,如阿米妥鈉、硫噴妥鈉等,使人進入催眠狀態。
(二)非麻醉藥物催眠,即用無麻醉作用的藥物作為暗示性刺激,以達到催眠的方法,如使用葡萄糖酸鈣等藥物。
九、按進入催眠的速度來分
(一)快速催眠,即在瞬間進行催眠狀態的方法。
(二)慢速催眠,即逐漸使被催眠者進入催眠狀態的方法。
十、按距離來分
(一)近體催眠,即面對面地為被催眠者催眠。
(二)遠離催眠,即催眠師與被催眠者相距甚遠進行催眠,如電話催眠、書信催眠和遙控催眠等。
什麼是自我催眠術?
自我催眠術是指當事人自己對自己實施催眠的技術,它可起到促進睡眠、消除疲勞、養身益智的作用。自我催眠現象在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例如,「明天早晨我要六點起床」,睡的時候你這樣盤算著,一般到了這個時候自然會醒來。這是因為睡前的決心成了暗示,在睡眠中仍然無意識地在大腦中繼續起作用。
一道數學題,百思不得其解,只好放下睡覺,可是在第二天早晨醒來時躺在床上想起來了,這樣的事也是經常發生的。如果睡前先認真地思考問題,則思考的目標便反應在大腦的活動中。睡眠時大腦中的全部知識和經驗都會被動員起來攻克這一目標,醒來時問題就解決了。
上述這種程度的暗示是誰都有所體驗的。將這一事實進一步擴展下去,對自我暗示加以積極的利用,這種做法就是自我催眠。催眠是被暗示性得到提高的精神狀態,在這種狀態下施加自我暗示就能牢牢地紮根於大腦中,充分發揮作用。在催眠似的狀態中利用自我暗示的方法,自古以來很多人對它就進行了各種各樣的研究,通過祈禱、坐禪而引起的精神統一便是其中一例。這種狀態的精神活動潛藏在內心深處而不外露,對現實漠不關心,充分地顯示了自我暗示的效果。
自我暗示分負性自我暗示和良性自我暗示。從某種意義上講,好多人的煩惱或一些心理疾病都是負性自我暗示所致。通俗地說,也叫「疑神疑鬼」。懂得了這個道理,我們就應該盡可能地避免負性自我暗示,而充分發揮積極的自我暗示。所謂的「心病還需心藥醫」,其本質就是自我暗示和自我調整,抑或是將他人暗示轉化為自我暗示。他人暗示不轉化為自我暗示和自我調整,心病是無法醫治的。
我們許多人都有睡午覺的習慣,俗話說習慣成自然,如果突然有哪一天不睡午覺,下午上班就會感覺疲乏、睏頓、無精打采。但是我們若加一個良性暗示,情況就大不一樣了。比如,我們知道中午有事睡不成午覺,我們就提前或者在下午上班時,進行自我暗示:「今天中午沒時間睡覺了,一個中午不睡沒有關係,下午上班一定會精神很好……」多次反覆地暗示,一定會收到良好的效果。
還有,上班族,尤其是從事腦力工作的上班族或學生,最怕的是中午睡覺醒不來而下午上班、上課遲到。這也無妨,也可以通過暗示解決這一難題,怎麼暗示呢?在此教兩種自我暗示的方法。
一種是相對暗示。即午休前,呈坐姿或者臥姿,閉眼後自我暗示:「下午兩點我一定會醒來,不會耽誤上班。」如此經常練習,一定會準時醒來。
另一種是絕對暗示。即午休前,呈坐姿或臥姿,閉眼後自我暗示:「現在是中午十一點三十,一個小時後我一定會醒來,不會影響下午上班。」到時候真的會醒來。當然,這要反覆多練,才能修成「正果」。不僅如此,趕車、趕船、趕飛機,如果是在早晨,人們也很擔心醒不來,同樣可以按上面的方法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