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比價 | 找書網 | 找車網 |
FindBook |
|
有 1 項符合
儒家生態意識與中國古代環境保護研究‧中的圖書 |
![]() |
$ 270 ~ 324 | 儒家生態意識與中國古代環境保護研究.中【金石堂、博客來熱銷】
作者:陳業新 出版社:昌明文化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6-04-01 語言:繁體中文 規格:260頁/17*23cm ![]() |
|
在1935年英國的Tansley提出了生態系的概念之後,美國的年輕學者Lindeman在對Mondota湖生態系詳細考察之後提出了生態金字塔能量轉換的「十分之一定律」,也就是同一條食物鏈上各營養級之間能量的轉化效率平均大約為百分之十左右。由此,生態學成為一門有自己的研究對象、任務和方法的比較完整和獨立的學科。近年來,生態學已經創立了自己獨立研究的理論主體,即從生物個體與環境直接影響的小環境到生態系不同層級的有機體與環境關係的理論。它們的研究方法經過描述——實驗——物質定量三個過程。系統論、控制論、資訊理論的概念和方法的引入,促進了生態學理論的發展。如今,由於與人類生存與發展的緊密相關而產生了多個生態學的研究熱點,如生物多樣性的研究、全球氣候變遷的研究、受損生態系的恢復與重建研究、永續發展研究等。
生態學是生物學的一個分支,生物學的研究對象向微觀和宏觀兩個方面發展,微觀方面向分子生物學方向發展,生態學是向研究宏觀方向發展的分支,是以生物個體、族群、群集、生態系直到整個生物圈作為它的研究對象。生態學也是一個綜合性的學科,需要利用地質學、地理學、氣象學、土壤學、化學、物理學等各方面的研究方法和知識,是將生物群集和其生活的環境作為一個互相之間不斷地進行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的整體來進行研究。
維基百科
本書以儒家生態意識為對象,結合理論與實踐,對傳統環境意識和中國古代的生態保護進行研究。包括儒家生態意識、歷史上的環境保護兩方面內容。儒家生態意識則由其發生的哲學基礎(「天人合一」論)、生態學知識基礎(生態系統論)、儒家合理利用與保護生態資源的主張、《周易》「三驅」禮的生態保護意義等內容構成;環保實踐的考察,主要以先秦、秦漢時期為對象,在勾勒其基本生態狀況的基礎上,試圖通過國家制度層面,如生態法律、生態職官等具體內容的研究,展現儒家生態意識在古代生態保護方面的作用,進而討論儒學於當代「人與自然和諧」關係的建構。
作者簡介:
陳業新
一九六七年生,安徽霍邱人。二○○一年畢業於華中師範大學中國歷史文獻學研究所(歷史文獻學專業),獲歷史學博士學位;二○○一至二○○三年,為復旦大學歷史地理研究中心博士後研究人員。曾任中學教師、出版社編輯,現為上海交通大學歷史系教授、博士生導師(科學技術史專業),入選教育部「新世紀人才支持計劃」(2010年)。主要從事歷史時期環境變遷、災害史研究,先後發表論文五十餘篇,著有《災害與兩漢社會研究》(2004年)、《明至民國時期皖北地區災害環境與社會應對研究》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