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的研究物件為先秦漢語的情態動詞。本書的研究目的在於探討這些情態動詞的語義、用法及情態演變路徑,同時描繪先秦情態動詞系統的整體面貌,並與跨語言的研究成果做比較,指出先秦情態動詞與之相較下的共性與特性。
本書共分為七章。在第一章中首先說明“情態動詞”的名義,接著探討“情態”一詞在語言學研究中的定義及中外學者的研究概況,並從跨語言的情態研究成果入手,尋求適應於先秦漢語實際情況的情態界定方式,最後說明本書的研究範圍及方法。
在第二章中,回顧了漢語情態動詞的相關研究文獻,並在各家的研究基礎上,從動詞語義及語法表現兩方面對先秦漢語的情態動詞做出新的界定,同時將先秦情態動詞所表達的情態類型分為認識、道義、動力及條件四類,並列出先秦漢語中所有可表達這四類情態類型的動詞成員。在劃定出本書研究物件的範圍後,根據情態乃以表達說話者觀點或態度為中心語義的特徵,將先秦情態動詞分為典型情態動詞及非典型情態動詞兩類。典型情態動詞指的是可表達說話者觀點或態度的動詞,非典型動詞則為上述成員以外的動詞。非典型成員另,依是否表主語能力或意願分為非典型情態動詞(一)及非典型情態動詞(二),前者主要包括傳統助動詞或能願動詞研究中可表主語指向情態的成員,後者則包括上述兩類情態動詞以外的其他成員。
在第三到第五章中,分別對上述三類情態動詞的語義及發展做較為深入的分析與探討,包括個別情態動詞的形成、語義的演變以及在先秦漢語中的情態表達類型與方式,必要時亦對情態動詞在句中的語法表現做簡單的分析。
在第六章中,我們首先對情態動詞進行分類,接著分析情態動詞不同的形成方式及演變機制,再以情態語義地圖的方式呈現先秦情態動詞的演變路徑,並與跨語言情態研究成果做比較,最後根據情態動詞的類型及形成方式,分析情態動詞不同演變途徑的決定條件。
在結語中,指出本書的研究成果及檢討,並提出未來可能的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