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教,讓孩子更愛你
管教,不是懲罰的同義字。
身為父母,你不用擔心孩子因為衝突而疏離,
適當的教導,反而是與孩子更貼近的大好時機。
天下沒有完美的父母,透過5個正念管教元素,15個正念覺察練習,讓你在失去冷靜或教養挫折的時刻,跟孩子一起邁向成熟。
本書跳脫嚴苛命令的權威專制教養方式,也非百依百順的寬容溺愛取向,心理學家暨正念專家蕭娜夏比洛、小兒科醫師克里斯懷特,結合東方古老智慧、科學,以及心理學,提出「權威開明」管教新概念:
5個切實可做的正念管教元素
‧理解、回應需求,給予無條件的愛(unconditional love)
‧保留選擇與思考的空間(space)
‧由上而下引導孩子的啟導關係(mentorship)
‧規範行為準則的健康界限(healthy boundaries)
‧允許過失並修正的失誤反應(mistakes)
15個體現當下的正念覺察練習
當教養挫折與崩潰的情緒襲來,全然覺知當下的正念,能帶你穿越風暴。
帶著愛設立教養的界限、允許孩子犯錯、處理困難情緒,不僅幫助孩子發展EQ、自律與復原情緒的能力,你也能在養育中,圓滿自己。
傳統年代的父母,多半會管、不會愛,造就一群帶著內傷長大的乖孩子。新世代的父母深受會愛、不會管所苦,面對任性乖張的孩子不知所措,孩子也無法健全成長。這本書用最先進的知識,闡明最核心的教養智慧,助讀者成為會愛、也會管的父母,教出高EQ的優秀孩子。——楊俐容(親職教育專家)
《聖經》說,「趁有指望,管教你的孩子,你的心不可任他死亡。」可見得管教是必須的,但什麼才是愛的管教?我相信所有父母都嚮往的是讓孩子不逾矩,成為正直、快樂、充滿愛的人。這本書正呼應了這種需求,不但引我深思,甚至我立刻用在孫子女身上,效果還不錯呢!——溫小平(兒童文學作家、佳音電台主持人)
這是一份指引你如何培養快樂、復原力強且情緒健康的孩子的最佳地圖——安德魯‧威爾(Andrew Weil)醫學博士
蕭娜‧夏比洛與克里斯‧懷特創造出完美的結合,將正念覺察的力量與兒童發展和腦的研究所得到的洞察相互搭配,以此親切地指引我們如何成為更有益且有效的父母。——丹尼爾‧席格(Daniel J. Siegel)醫學博士
作者簡介:
蕭娜‧夏比洛(Shauna Shapiro, PhD)
臨床心理學家、教授,也是受國際認可的正念專家。她的研究曾發表在《連線(Wired)》、《今日美國(USA Today)》、《氧氣(Oxygen)》、《瑜伽雜誌(The Yoga Journal)》,以及《美國心理學家(American Psychologist)》。
克里斯‧懷特(Chris White, MD)
小兒科專科醫師、親職教育者以及生活教練。他也是「本質父母教養(Essential Parenting)」的創立者與負責人,這是個支持兒童及父母的心理與情緒發展的組織。
譯者簡介:
李明芝
台灣大學心理學研究所畢業,曾就讀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家庭與兒童生態學系博士班。熱愛閱讀、興趣廣泛,愛好自由與文學創作。
目前專職翻譯、寫作並享受旅行、生活。譯有《疼痛是你最好的心理醫生:好萊塢明星都風靡的正念自癒法》等,涉獵心理、親子、社會、身心健康等書籍與文章。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臺灣正念發展協會理事、和信治癌中心醫院臨床心理師 石世明
兒童文學作家、佳音電台主持人 溫小平
親職教育專家 楊俐容
親子財經專家、節目主持人 趙婷
整合醫學權威 安德魯‧威爾(Andrew Weil)
腦神經科學與兒童發展領域先驅 丹尼爾.席格(Daniel J. Siegel)
美國社會學家及快樂教養專家 克莉絲汀.卡特(Christine Carter)
美國心臟病權威 狄恩.歐寧胥(Dean Ornish)
名人推薦:臺灣正念發展協會理事、和信治癌中心醫院臨床心理師 石世明
兒童文學作家、佳音電台主持人 溫小平
親職教育專家 楊俐容
親子財經專家、節目主持人 趙婷
整合醫學權威 安德魯‧威爾(Andrew Weil)
腦神經科學與兒童發展領域先驅 丹尼爾.席格(Daniel J. Siegel)
美國社會學家及快樂教養專家 克莉絲汀.卡特(Christine Carter)
美國心臟病權威 狄恩.歐寧胥(Dean Ornish)
章節試閱
教養或許是我們生命中最深刻、最有意義的努力。我們一天又一天地被推離自己原有的舒適圈,接受各式各樣的挑戰,而且還以各種未曾想像的方式感到不自在。然而,我們多數人都毫不猶疑地願意再來一次,因為我們的孩子,值得我們為他付出每一滴血淚與汗。
不過,沒有一個人希望這個工作永不停歇。我們雖盼望能一直不斷地擁有為人父母的樂趣,但教養工作是完全另外一回事。小孩有時可能會相當麻煩,就連最基本的要求都不願意配合,像是「請把自己的外套掛起來」或是「你能不能對弟弟好一點?」我們盡力地保持冷靜,理解他們的觀點,並且尊重他們的自主權,但結果卻可能令人相當沮喪。
在我們跟父母的對談中,有兩個主題一再浮現。首先,父母親告訴我們,他們希望能創造一個和諧的家庭,家中的氣氛融洽而且寧靜。我們都希望自己的家庭環境充滿培育意義、又能彼此親密,讓家中的每一份子都可以發揮所長。
第二,父母表達他們對自己的孩子能長成成熟個體的渴望,希望孩子愈來愈有能力為自己的未來掌舵。我們希望他們對自己的生活及周遭的人們能慎守承諾,我們也希望幫助他們發展出必要的技巧,用負責且尊重的方式行事。我們期盼能透過健康自律的發展,讓他們成為有能力享受充滿意義且快樂、真誠生活的人。
創造家庭和諧並協助孩子成長茁壯的關鍵,便是實踐管教。過去五十年來,已有許多關於教養與管教的文章著作。有些「父母中心」的取向將重點擺在控制兒童,而不是將以培養健康、自律的孩子為長期目標。另外,有些親子教養的書籍(或稱為「兒童中心」取向)跟權威專制與控制方法有關。這些取向可能讓父母覺得孩子很脆弱,無法處理事與願違的情況,所以他們必須安撫或悉心照料孩子才能防止「創傷(trauma)」。這是對情緒智商與復原力實際發展上的一種誤解。
研究清楚顯示,若能做到健全而且平衡,「管教」其實在培育高情緒智商(EQ)又自律的兒童過程中,扮演至關重大的角色(Grolnick 2009)。我們覺得有必要清楚說明「關係中心」這個新的取向,以便增強你為人父母的能力,並且可以支持你的孩子有一天能用智慧與誠信引導自己的生活。
「管教」這一名詞往往會激起強烈的情緒反應,特別是因為它常常被當作「懲罰」的同義詞使用。然而,「管教」的原意其實是「教導」。「正念管教」取向引導你有意識地朝著「教導」孩子,並找到自己的天生的智慧前進,同時還能將家轉化成更寧靜、和諧的家庭。
創造和諧的家庭並支持孩子的自律,需要為人父母的我們先擁抱自律。透過刻意的練習,父母的自我覺察、自我調整和自律會共同演化,將這些特性互相支持在孩子身上。
若把管教當作為了理想發展而需要的一個愛的容器,為人父母的我們便能與孩子一起成長、學習。誠如作家暨教師法蘭克‧馬雷羅(Frank Marrero)所說:「管教是關係的責任義務。(個人通訊,2010)」
我們透過家中團隊合作的經驗,學習尊重與合作的價值。在家裡,我們可以最直接地瞭解如何讓一個人有能力擔起責任,同時領會如何創造出有助於讓所有家庭成員都能夠興盛茁壯的安全、寧靜處所。正是「關係」(以愛與尊重為情境背景),讓我們有動機超越個人的需求和衝動,同時還能夠激起自律的發展。
│自然的計劃
有個好消息是:培育孩子並非全靠我們自己。「自然」也站在我們這邊。自律、情緒智商與復原力,先天早已寫進人類的成長與發展之中。
某種程度來說,你的孩子就像一棵植物。他從一顆種子開始:潛力無限,但尚未發展。如果種子得到所需的營養,就會生根、發芽,努力扎根土壤,經過各個發展階段:萌發嫩芽、長成幼苗,最後完全生長成一棵結出成熟果子的樹。
作為父母的你,就像個園丁。你的角色是提供需要的養分,好讓植物能夠存活並且欣欣向榮地生長。如果植物的生長看起來陷入僵局,那你必須先試著瞭解缺少了什麼養分?更多的水嗎?還是哪一種營養?需要施加保護以免受到其他物種侵擾嗎?園丁知道,自己不可能只是對著植物大吼,它就可以長得更快。強拉硬扯也無法在時辰未到前,就讓樹成熟結果(Neufeld & Mate 2004)。
「自然」會以自己的方式,根據自己的時間開展。我們在孩子的發展過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然而這一切並非全都取決於我們。我們的工作只是讀懂孩子的需求,儘我們所能地提供養分,同時還要保持耐性。我們必須信賴自己與孩子,以及自然發展的歷程。
│父母的角色
身為父母的我們,必須提供某些類型的養分來支持孩子的自然成長。兒童達成自律所需的營養可分為五大類經驗,我們將這些稱作為「正念管教」的五個要素:
‧無條件的愛(unconditional love)
‧空間(space)
‧啟導關係(mentorship)
‧設定健康界限(healthy boundaries)
‧失誤反應(mistakes)
一方面,讓兒童明瞭他們原本的模樣已經夠好。當我們無條件地愛孩子,讓他們有空間做自己時,他們就可以保持對世界的基本信賴,以及了解自己的天賦價值。若孩子擁有某種程度的自主,他們就能夠繼續好奇、投入,並且為自己的人生發展出更高的責任感。
然而,孩子也需要啟導關係和健康界限。這兩個元素是要讓孩子知道:儘管你原本的模樣就很完美,但你眼前的人生確實仍有段漫漫長路。孩子關於我們生長的世界如何運作,還有很多的東西得學,而這項學習需要大量的時間、指導與練習,才能發展出內含健康自律的技巧。啟導關係和健康界限有助於孩子發展衝動控制、情緒智商(EQ),並在面對逆境時有能力適應。
最後,或許也是最令人訝異的是,我們的失誤反應最終竟也能滋養我們的孩子。我們用「失誤反應」代替「過失錯誤」來表達這些「錯失的作為」──我們錯失標的而需要修正路線的時刻或場合。若以這樣的角度,失誤反應就能被視為具有潛在益處和滋養的成分,而非完全不良或是過錯。
當我們理解到自己的過失,進而重新連結與修復,孩子與父母雙方都可以從中學習和成長。關係是件錯綜複雜的事,孩子會從親見父母在自律上的真實掙扎中學習。我們失去冷靜或行為笨拙的時刻,其實是製造謙卑、寬恕和慈悲的大好時機,讓我們能與孩子更貼近,並且讓彼此在過程中都能成長。我們自身的陰暗面,往往讓我們有機會通往最深層的療癒和親密前行,蓮花出生自最泥濘的沼澤之中,誠如佛教諺語說的,「沒有淤泥、哪有蓮花」。
為了提供孩子所需的養分,我們必須先確保自己與孩子體現正確的關係。「自然」本來就打算讓親子關係是種愛的階層(Neufeld & Mate 2004)。柔弱的年幼孩子在我們愛的懷抱中出生,我們有責任保護、照顧和引導他們。
先說清楚,我們談論的並不是病態或權威、破壞式的階層,在那樣的形式中,父母不理解孩子的需要,還可能以自我為中心地利用和傷害他們。這種「優勢階層(dominance hierarchy)」的特徵,是用不健康的「威權專制(authoritarian)」取向來執行管教。然而,幼童的邊緣腦會本能地尋求愛的權威來主導對他們的照顧(邊緣腦是我們與所有社會性哺乳動物都有的一個腦部區域,負責像是照顧後代,以及社會情緒的學習和運作)。「寬容溺愛(permissive)」取向的教養方式會讓孩子感到不安全。孩子不是生來要掌管父母;而自然天性也沒有打算讓孩子管理我們的家。將來會有時間讓他們練習領導,也有機會做民主的決策判斷,然而愛的階層對年幼兒童的發展是最健康的安排。
愛的階層提供結構與界限,讓孩子感到安全:知道更有經驗的某人握有大權。如果我們在這項責任前猶豫畏縮,孩子和家庭都會受苦。本書第二章將會討論更多有關權威專制和寬容溺愛的教養風格,另外也會談到更具滋養的「權威開明(authoritative)」風格。
│正念管教如何幫助你為人父母?
「正念管教」是種有意、卻彈性地培育各年紀孩子的取向。雖然本書提出的建議主要是針對一到十歲的兒童,但書中的概念可應用到任一個發展階段。
我們發現,最有效的是把焦點放在原則,而非僅僅試著運用沒有深入理解的技巧。因此,我們在此提供了理論的模型,並且附上設計來幫助孩子長成健康、高EQ且有自律個體的具體練習。
前提是,我們為人父母的角色必須辨明各個時刻孩子所需的養分,並且適當提供天性所需的養分,讓孩子得以充分地發揮他們的潛能。這本書的目的,希望能支持你盡其所能地成為最值得孩子信賴、最有彈性,而且最有直覺能力的園丁父母。
父母管教子女,通常會透過一致的懲罰和獎勵,試圖訓練小孩。這種做法用來訓練狗和其他動物相當有效,但我們後續會討論到,當你把這一套用在孩子的身上時,對他們的發展和你們之間的關係卻是弊大於利。
正念管教的關鍵在於,把自己的焦點從孩子的「行為」轉向成「辨認孩子的潛在需要」,並加以反應。有時孩子需要的是空間,有時則是堅定的界限。關注這些需要,就是供應養分,有助於孩子發展成快樂、自主又有責任的年輕人。
清楚理解,是提供孩子所需的決定性第一步,也是正念為何是此一取向的關鍵要素。「正念(mindfulness)」可以簡單地定義為「帶著仁慈、好奇的態度關注此時此刻」。它可幫助我們清楚地理解,此時此刻在這裡實際上發生了什麼事,並邀請我們全然地與孩子同在、與他們合拍,完完整整地看清楚他們的主權與脆弱。
當我們開始定期將注意力傾注於現在真正發生了什麼,而不是以自動駕駛的狀態來行動和反應,我們就能開始清楚地理解任一時刻最巧妙、最滋養的反應該是什麼。與現實保持連結、也與我們的心保持聯繫,我們將從中學會如何找到適用於孩子與家人的適當回應。找出適當回應是終其一生要做的練習,無法簡化為一個公式或技巧。若想適當地回應,我們必須練習處於當下。因此,「正念管教」請我們時時刻刻全心全意地滿足我們的孩子、我們自己,以及我們的生活。
除了幫助你更清楚地理解現實,我們在本書裡不斷提到的「正念覺察練習(MAP,mindfulness awareness practice)」,也有助於讓你的教養方式變得更加具體,而非紙上談兵的概念(Siegel 2007)。
兒童對我們意識狀態的反應,比對我們說出口的話語反應還大。當我們以「處於當下」為基礎、立基於此而明白清楚時,孩子就會傾聽。當我們生氣而且展開抨擊時,孩子就會停機或宣洩更多。正念覺察練習能在我們發現自己偏狹、挫敗、暴怒或不知所措時,幫助我們調整自我。在你快要失控時做做練習來轉化,能讓你的家庭免於陷入罪惡、羞愧、憤恨與大爆發的惡性循環。
意向是在管教我們的孩子前,先好好地管教自己。在我們能照顧孩子以前,我們需要先學習調整並且照顧自己。我們可以將身體的智慧視為模範:心臟在把血液打到身體的其他部位以前,會先把血液打進自己裡面。如果不這麼做,心臟就會死去,然後身體的其他器官也無法存活。為人父母的我們,必須先學習如何在自己的生活中,做好自我調適與自我照顧,如此一來,才能幫助孩子建立起這些滋養豐富的能力。
最後,我們想承認為父母寫書是一種挑戰。我們不希望這本書也是狹隘地提供你應該做些什麼的說詞,當然更不希望增加你任何的罪惡感。我們知道當父母很難,因為我們自己就為人父母。對我們而言,教養子女一直都是我們經歷過最具挑戰性的旅程,所以我們跟你一樣地積極投入。我們謙卑地獻上此書,知道混亂與挑戰都是過程。有時,你有著無與倫比的耐性;但有些時候,你會被逼得瀕臨極限。請將我們的建議當成一組最佳的練習,知道我們跟你一樣,自己也是跌跌撞撞、一團混亂地走過來。我們發現,最重要的並不是努力做到完美,而是要留有混亂與不完美的空間,並且練習在自我慈悲的背景下掌握它們。要能覺察自己的教養模式和反應可能十分痛苦,然而這對我們儘量時常帶有開放、客觀的心卻相當必要。
當我們心懷慈悲地握著艱困的感受,甚至是幾乎難以饒恕的感受時,我們就是在為療癒和成長打下基礎。為人父母,我們必須學習信賴自己。誠如傑克‧康菲爾德的提醒:「不要懷疑自己初始的良善美德。儘管總是有許多的恐懼與困惑,但你的心生來就知道什麼是正義、鍾愛與美好(2002, 9)。」
我們身為父母的最深渴望,就是看到自己的孩子興盛茁壯,看著他們長成健康、快樂,且擁有高EQ的個體。我們最大的抱負,就是在這個過程中支持他們。停一停,感受一下這意向的健全與自然美好,你在乎、你深愛孩子、你可以信賴這點。然而,生活經驗往往會將你帶離這自然且深刻的健全的愛。我們迷失在混亂與困惑的荒野中,我們在尋找著返回的道路。「正念管教」這種養育子女的取向,能有效地引導我們返回到天生的愛與智慧的路上。
│本書如何編排?
這本書包含三大部份。前五章,我們概述一種名為「正念管教」的教養新取向。正念管教是一種整合的取向,將管教視為健康、明智且親愛關係的範疇之一。另外,我們也會介紹何謂「正念」,一種強而有力、能轉換我們如何看待與感受孩子的練習。正念有助於我們為處在特別環境的特別孩子,有技巧地提供最適當的反應。將正念帶入教養,能轉換你為人父母的做法,也會改造你自己的生活方式。
我們重新建構了「管教」的概念,幫助你用新的眼光來看待這點。這些新的理解,有助於你真正懂得與現今文化信奉的管教背道而馳的取向。以這樣重構且凝聚的宏觀視野,讓為人父母的我們能體認到,孩子們需要各式各樣的經驗來健全成長,並充分發揮潛能:不只是愛與尊重、不只是自主與空間、不只是教導與情緒指導,也不只是限制他們的行為。
本書的第二部份,我們把焦點放在正念管教的五個要素,以及這些要素如何導引出自律、高EQ且有復原力的孩子。從第六章到第十章分別描述一種核心元素:無條件的愛、空間、啟導關係、健康界限和失誤反應,以及提供這些元素會發展孩子的哪些特性。我們實際舉例,說明如何將各個元素融入日常的生活,我們也提供明確的練習,讓你更能體現帶有愛的權威。最後兩章描述的是這五種元素如何用健康的方式影響腦部的神經串連,讓我們的孩子能享受快樂、充實且有意義的人生。
本書的最後提供附錄和參考資料,以及一系列建議的延伸閱讀,列舉一些資源,讓你在教養子女的這一路上能有所依靠。
在內心的最深處,為人父母的我們其實都已經知道書中詳述的原則。我們撰寫《允許犯錯的正念管教》的目的,只是想幫助你引出自己天生的內在智慧。這本書就像個提醒,讓你記起「孩子需要的養分,早已在你天生的智慧與慈愛的心中」。生命已然決定,你就是讓孩子充分發揮潛能的那個人。是的,為人父母的我們雖然遠遠不及完美,但我們的愛與承諾卻很深刻。請信賴自己,信賴你的孩子與他的過程。好好地享受這一趟旅程!
教養或許是我們生命中最深刻、最有意義的努力。我們一天又一天地被推離自己原有的舒適圈,接受各式各樣的挑戰,而且還以各種未曾想像的方式感到不自在。然而,我們多數人都毫不猶疑地願意再來一次,因為我們的孩子,值得我們為他付出每一滴血淚與汗。
不過,沒有一個人希望這個工作永不停歇。我們雖盼望能一直不斷地擁有為人父母的樂趣,但教養工作是完全另外一回事。小孩有時可能會相當麻煩,就連最基本的要求都不願意配合,像是「請把自己的外套掛起來」或是「你能不能對弟弟好一點?」我們盡力地保持冷靜,理解他們的觀點,並且尊重他...
推薦序
讓父母在不完美的時刻與孩子一起成長
克莉絲汀‧卡特 博士(Christine Carter, PhD)
「你一直都很快樂嗎?」「你有沒有吼過小孩?」因為我的工作就是撰寫與演講有關如何培育快樂的孩子,所以經常有父母問我這些問題。我的答案是:不,我甚至連試都沒試過要隨時保持快樂。我的目標只有儘可能在多數時間保持「正念」。當然,偶爾我也會吼我的小孩,但那只有在我忘記用「正念」管教他們的時候。
心理學家暨正念專家蕭娜‧夏比洛(Shauna Shapiro)與小兒科醫師克里斯‧懷特(Chris White)結合東方的古老智慧,以及現代的科學與心理學知識,創造出清晰、完整又實用的絕妙指南,引導你進行我建議父母實行的「正念管教」型態,而我自己也也正試著執行。
《允許犯錯的正念管教》內含偉大的智慧與慈悲,並逐步指導你如何教養孩子。你可以把這本書想成是在邀請你關注自己的心智狀態和釋放心中的慈悲關愛,用來養育出快樂的孩子,並從中找到更棒的教養樂趣。
身為父母,我們最希望的無非是幫助孩子成長茁壯和發揮潛能,能夠堅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夢想,成為一個能讓世界更美好的正派人士。但是,倘若希望他們做到這點,我們該怎麼引導他們呢?
生活中教導如何成為最佳父母的資訊堆積如山,有些認為管教至為重要,因而信奉用嚴厲、威迫和控制的方式,來確保孩子謹守規矩。相較於前面這種權威專制的方法,也有人聲稱完全不需要設限孩子,也無須在孩子身邊大聲嚷嚷,甚至認為「管教」一詞是個不雅的字彙,這種寬容寵愛的方法,主張我們應該讓孩子順勢成長,他們自然會長成仁慈又負責的人。然而,權威專制與寬容寵愛這兩種取向,全都誤解了教養或管教的真諦及其發展。本書將會清楚地闡明,什麼是健康的自律以及自律為什麼重要,並概述協助孩子發展自律的必要養分。
夏比洛與懷特憑藉著現代科學,揭示出兒童需要的愛與限制的組合,讓我們清楚瞭解,管教是讓兒童發展出自我規範、衝動控制和社會能力等重大才能的必要成分。他們邀請身為父母的我們重新思考管教的定義,提醒我們管教(discipline)一詞來自於希臘字根disciplinare,本意是教導。若想教導另一個人,我們需要跟管教對象或願意接受教導的人有協同合作的關係。
夏比洛與懷特在管教的概念中增添一個開創性的範疇,提出以「正念」作基礎,讓我們用愛的方式教養我們的孩子。《允許犯錯的正念管教》幫助為人父母的我們培育最重要的教養特性:正念臨在(mindful presence)的特性。在面對不確定、脆弱,以及猛烈狂暴的情緒時,沒有什麼比全心在此、全意體現、全然處於當下更有力量。正念,是種全然處於當下的藝術,是我們最直覺、最聰慧、最通達的教養源頭。
本書還提供十五種正念覺察的練習,幫助我們在為孩子設立教養界線的同時,能提高自己處於當下、心智清明以及衷心誠摯的能力。我在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的至善科學中心(Greater Good Science Center)的研究,以及其他許多學術研究都證明,這些練習能幫助我們養育出高EQ且健康快樂的孩子。此外,我發現除了讓自己成為更好的父母,這些練習還能夠支持父母親自己的發展。
我們不需要成為完美的父母或管教者,誠如夏比洛與懷特所寫,「我們失去冷靜或行為笨拙的時刻,其實是製造謙卑、寬恕和慈悲的大好時機,讓我們能與孩子更貼近,並讓彼此在過程中一起成長。」既然如此,我們該如何在不完美的時刻,找到樂趣以及更熟練的教養法?發掘並實踐本書所提的正念練習,將幫助你和全家人一同成長。
│克莉絲汀.卡特
美國社會學家及快樂教養專家,以提供科學研究為基礎的教養建言聞名,現為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造福大眾科學中心執行董事。著有《培養快樂而強韌的孩子:快樂教養的智慧與十大祕訣(Raising Happiness:Ten Simple Steps for More Joyful Kids and Happier Parents)》,晴天出版。
健康幸福的人生,都以愛為基礎
狄恩‧歐寧胥 博士(Dean Ornish , MD)
我好愛這一本書,我希望這本書可以融入每次的產檢。
我們常常要面對選擇。對我來說,這是有趣、還是很棒呢?嗯,或許可以說兩者兼具?我應該當個虎媽,嚴格地管教我的孩子,抑或自在地寵愛他呢?嗯,兩者皆否。
在《允許犯錯的正念管教》中,蕭娜‧夏比洛博士與克里斯‧懷特博士明確堅定地告訴我們有第三種選擇,一條中庸的道路:以關係為中心的取向,結合無條件的愛與設定健康界限,並在充滿滋養的環境中提供引導與空間,讓犯錯成為通往智慧的一條道路。
這本絕佳的著作,內容交織著古老智慧的教導與現代的科學知識,為管教一事提出了新的觀點,讓我們對如何培育出開心、健康、高EQ的孩子,有了新的看法。
管教可能是限制重重或自由解放,端看背後潛藏著什麼意向與覺察。當我們有意識地選擇要限制孩子什麼時,事實上反倒是放自己自由。
如果是出於讓孩子有選擇機會的狀況下,管教其實會提供自由,而自由會驅使孩子行事並表達自我,反之或許行不通。舉例來說,音樂家在練習音階時偶爾可能會感到乏味,但當能自由使用音階組合時,反而能讓他們更無拘束地用彈奏美妙的音樂來表達自我。
近四十年來,我指導了一系列的臨床研究,證實了全方位改變生活型態可逆轉冠狀動脈心臟病、初期攝護腺癌、第二型糖尿病和其他慢性疾病的進展。改變生活型態的內容,包括健康營養的飲食、增加運動、瑜伽和冥想,並擁有更多的愛與社會支持。
最近我們更發現,當改變生活型態時,許多基因會在短短數個月間隨之改變,打開讓我們保持健康的基因,關掉促成各種慢性疾病的基因。我們也發現到,這些生活型態的改變會使端粒(telomere),一種控制我們能活多久的染色體的尾端開始增長,也就是從細胞的層次開始逆轉老化。改變生活型態十分強而有力,但需要真正的管教,才能夠付諸實踐。
多年來,我瞭解到除了改變生活型態帶來的益處外,接受管教且選擇不去做某些事,會使行為因充滿深刻的意義和目的,而變得神聖莊重。換句話說,這些都將是最愉悅、最有意義的行為。如果覺得有意義,就能夠維持下去。不會因為「我不能吃這些食物而感到被剝奪」所以無法繼續,反而會因為「我選擇不吃這些食物,因為這樣做,得到的比放棄的多更多」而能夠持續下去。這就是數千年來,最開悟的精神導師一直在教導我們的:如果想過著喜悅的人生,就是活在當下。
《允許犯錯的正念管教》一書對父母教養提出革命性的觀點,讓我們重新理解「管教」的意義,再一次認識到幸福安康不可或缺的健康面向是,從孩提時期就學習自我調整和衝動控制,到成年時方能選擇出明智的生活型態。
書中的每一章都誠摯地引導並邀請所有父母跟著孩子一起自我成長,學會信任自己與孩子與生俱來的智慧。作者同時也分享了自己為人父母的歷程,以此說明他們論述的「管教」,彰顯愛與正念管教的培育如何適用在整個家庭。
社會連結始於親子關係,是健康和快樂的基礎。一項又一項的研究再再顯示,社會支持(愛與親密研究的委婉用語)或許是決定我們健康和幸福的最重要因素。相較於強烈感到愛與社群意識的人,寂寞、憂鬱又孤立的人,生病和早夭的可能提高了三到十倍。
我們用什麼方式養育孩子,是決定他們擁有愛與親密能力的主要因素。夏比洛博士與懷特博士認知到,深刻的愛、理解、勇敢與慈悲的教養,會增進孩子的健康、幸福,以及自律的能力。
練習正念,或發展時時刻刻地覺知與臨在,對於這樣的教養方式最有幫助。而在專心致志與情緒澄澈的境界中,父母可以學會選擇做出最能促進親子關係的「管教」,同時也能夠促進孩子的健康發展 。冥想能幫助為人父母的你靜下心來,傾聽內在但清楚說出那溫和、小小的聲音。我們要學習信任自己的內在智慧,以此幫助引導和精煉我們任一時刻的教養方式。
從最深的層次來說,一切的健康都是以愛為基礎──從我們的孩子、到整個家庭、再到全世界,也因為愛,平靜與核心的管教才能因應而生。《允許犯錯的正念管教》將讓我們見證這一切如何發生。
│狄恩‧歐寧胥
預防醫學研究所創辦人暨所長、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臨床醫學教授,著有《愛與生存:愛與親密關係的治療力量(Love & Survival : the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healing power of intimacy)》,天下生活出版;《歐寧胥光譜保健法讓你的基因變得更好(The Spectrum: A Scientifically Proven Program to Feel Better, Live Longer, Lose Weight, and Gain Health)》,聯經出版。
管教,是一條愛與關懷的路
溫小平(兒童文學作家、佳音電台主持人)
爸爸在我甫出生就過世,媽媽擔心我無法光宗耀祖,致使我在媽媽打+罵的嚴厲管教下長大,我知道她愛我,我卻體會不到,《聖經》說,「在愛裡沒有懼怕」,而我卻怕她怕得要命。
當我做了媽媽後,擔心過於嚴厲把兒女逼遠,遂採取民主教育,結果孩子經常跟我沒大沒小,無數次傷了我的心。直到孫子、孫女出世,我終於有機會彌補過去所犯的錯誤,可是,到底鬆緊之間要如何拿揑?
《聖經》說,「趁有指望,管教你的孩子,你的心不可任他死亡。」可見得管教是必須的,但什麼管教,才是愛的管教?我相信所有父母都嚮往的一種管教是,讓孩子不逾矩,成為正直、快樂、充滿愛的人。這本書正呼應了這種需求,不但引我深思,甚至我立刻用在一歲半的孫子女身上,效果還不錯呢!
這本書肯定「管教」的重要,當我們憂心孩子成為社會問題,傷人害己時,它可以讓孩子擁有健康的心智。同時,也讓我們鬆了一口氣,原來,世上沒有完美的教養、也沒有完美的父母,當父母情緒脫韁時,不要因此自責,抓住當下的正念,重新調整自己,讓我們穿越風暴,才不致傷了孩子,破壞親子關係。
同時,也提醒我們,給孩子的愛應該是無條件的,而不是要求他做到這、做到那,要有好成績、要聽話才愛他們,即使他表現不佳、對我們發了脾氣,我們依然要愛他們。
當然,還要給他們發展自我的空間,讓他們充分發揮潛能。更重要的是,父母也要以身作則,隨年齡而成熟成長,學習彼此相愛,成為孩子值得信賴的導師。
會愛、也會管的教養智慧
楊俐容(親職教育專家)
愛與管教兼備的「開明權威式教養」最能培育出優秀健全的孩子,一直是親職教育的金科玉律。近年來,EQ概念、大腦科學、正念研究不斷有新的發現,有些過去被奉為圭臬的知識已不合時宜,但「愛與管教」缺一不可的理念仍屹立不搖,甚至獲得更強而有力的支持。
本書的兩位作者,彙整發展心理學與大腦科學的研究成果,讓讀者得以清楚完整地瞭解管教的理性基礎。此外,作者以「正念覺察」的方法,鼓勵讀者體驗養兒育女的每一個當下,接納自己、接納孩子,也接納箇中的酸甜苦辣。這種自在開放的態度,為親子關注入一股溫暖深刻的愛,也是高EQ的極致表現。
為人父母是一項重大的任務、一段豐富的旅程,也是充滿驚奇與歡喜、困惑和煩惱的生命經驗。沒有人是在準備萬全下成為父母的,但透過知識積累、技巧學習,以及最關鍵的自我覺察,就可以大幅降低為人父母的焦慮感,提升親職效能與樂在其中的成就感。
在過去的傳統年代,父母多半「會管、不會愛」,因此造就一群帶著內傷長大的乖孩子。然而,新世代的父母則深受「會愛、不會管」所苦,面對任性乖張的孩子不知所措,孩子也無法健全成長,白白辜負了上天賜予的美好生命。這本書用最先進的知識,闡明最核心的教養智慧,助讀者成為「會愛、也會管」的父母,教出高EQ的優秀孩子。
讓父母在不完美的時刻與孩子一起成長
克莉絲汀‧卡特 博士(Christine Carter, PhD)
「你一直都很快樂嗎?」「你有沒有吼過小孩?」因為我的工作就是撰寫與演講有關如何培育快樂的孩子,所以經常有父母問我這些問題。我的答案是:不,我甚至連試都沒試過要隨時保持快樂。我的目標只有儘可能在多數時間保持「正念」。當然,偶爾我也會吼我的小孩,但那只有在我忘記用「正念」管教他們的時候。
心理學家暨正念專家蕭娜‧夏比洛(Shauna Shapiro)與小兒科醫師克里斯‧懷特(Chris White)結合東方的古老智慧,以及現代的科學與心理學知識,...
目錄
序
正念管教,讓父母在不完美的時刻與孩子一起成長/克莉絲汀‧卡特
健康幸福的人生,都以愛為基礎/狄恩‧歐寧胥
管教,是一條愛與關懷的路 /溫小平
會愛、也會管的教養智慧/楊俐容
導讀
Part 1讓我們引以為傲的管教
第一章 管教為何重要?──成就健康心智與充實人生的關鍵
第二章 如何發展自律?──由衝動長成判斷、再到本真
第三章 正念──對父母與子女的雙重滋養
第四章 正念管教取向──體現孩子的自律
第五章 關係──親子教養的源頭
Part 2正念管教的五大要素
第六章 無條件的愛──保有孩子的信賴感與天賦價值
第七章 空間──維護自主、能力與責任感
第八章 啟導關係──增進健康習慣、強健價值觀與情緒智商
第九章 健康界限──促進適應能力與衝動控制
第十章 失誤反應──領悟慈悲、謙卑與寬恕的禮物
第十一章 成熟的心──培育情緒智商與復原力
結語
附錄
A.管教與腦
B.依附的基本原理
C.健康、自律個體的特性與能力
D.讚美的前景與危機
建議書目
參考文獻
序
正念管教,讓父母在不完美的時刻與孩子一起成長/克莉絲汀‧卡特
健康幸福的人生,都以愛為基礎/狄恩‧歐寧胥
管教,是一條愛與關懷的路 /溫小平
會愛、也會管的教養智慧/楊俐容
導讀
Part 1讓我們引以為傲的管教
第一章 管教為何重要?──成就健康心智與充實人生的關鍵
第二章 如何發展自律?──由衝動長成判斷、再到本真
第三章 正念──對父母與子女的雙重滋養
第四章 正念管教取向──體現孩子的自律
第五章 關係──親子教養的源頭
Part 2正念管教的五大要素
第六章 無條件的愛──保有孩子的信賴感與天賦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