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比價 | 找書網 | 找車網 |
FindBook |
|
有 1 項符合
全球傳播與國際焦點的圖書 |
![]() |
$ 285 ~ 342 | 全球傳播與國際焦點
作者:吳非、胡逢瑛 出版社: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09-08-31 語言:繁體/中文 ![]() |
|
傑里米·邊沁於1789年首次使用了國際這個詞。今天這個詞主要有以下三個意義: 涉及到多個國家或者其公民的事物,比如國際條約。 作為形容詞國際也常用來表示超出一個國家的國界的事物,比如國際水域。 國際與超國家這兩個詞之間的邊界不很清楚。比如歐洲聯盟不是一個國際組織,而是一個超國家組織,而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則是一個國際組織。
最近國際與「洲際」和「全球」等概念之間的差別逐漸減小。
另一個容易與國際混淆的概念是跨國。跨國是指一個同時在亞國家、國家和國際範疇內存在的事物,比如跨國公司或者跨國民間組織等。
維基百科
美國在發生百年罕見金融危機後,在國際間的地緣政治霸主地位迅速被挑戰,並且開始在全世界範圍內退縮。俄羅斯與中國大陸快速崛起,在國際間扮演重要角色,此時,同樣作為金磚四國的印度和巴西在國際間的戰略規劃卻十分模糊。在中國大陸日益崛起的今天,中國與周邊國家的關係成為世界各國關注的焦點,與此同時,國際問題中的中國因素日益明顯,其中中國在處理問題中也出現了若干問題。筆者一直試圖在國際關係、國際新聞和國際傳播學科上的融合上找出規律,如果在具體的國際事務中闡明國際新聞和國際傳播,似乎更有利於整體學科的融合。國際新聞主要是指國際間發生的重大新聞,國際傳播則更加傾向於按照國際傳播理論將國際新聞進行整理和研究。這樣國際新聞和國際傳播就整體配合了國際關係的學科研究。
作者簡介:
吳非國立莫斯科大學社會傳播學博士、復旦大學新聞傳播學博士後、廣州暨南大學副教授、廈門大學兼職副教授廣東省政府國際問題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發展中心特聘研究員、香港《大公報》「傳媒睇傳媒」專欄作者、《南方週末》網路「孰是孰非」專欄作者。曾參與復旦大學新聞學院童兵教授主持國家211工程傳媒體制創新,和華東師範大學國際關係與地區研究院馮紹雷教授主持教育部重大攻關課題中俄非傳統戰略安全,2009年還參與清華大學崔保國教授主持《2009傳媒藍皮書》課題組。Email:wuf205@gmail.com胡逢瑛俄羅斯外交部莫斯科國立國際關係學院博士,現任元智大學通識教學部全球在地文化中心籌備處助理教授、《元智全球在地文化報》執行編輯,香港《大公報》兩岸國際評論版「傳媒睇傳媒」專欄作者,與吳非合著有《蘇俄新聞傳播史論》、《透視蘇俄傳媒轉型變局》、《政治傳播與新聞體制》、《反恐年代中的國際新聞與危機傳播》、《俄羅斯傳媒體制創新》、《轉型中的俄羅斯傳媒》、《國際傳媒英語》、《全球化下的俄中傳媒在地化變局》、《俄羅斯傳媒新戰略─從普京到梅普共治的時代》等書。Email:fengyunghu@yahoo.com.t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