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行是現實發生的案件,小說是道出真實的謊言,人性隱藏在其中,難以定罪?
三位同性戀人共住一幢豪宅,某天一位朋友前來借住客房卻慘遭殺害。究竟是這三個嫌疑犯共謀殺人?亦或是他們在玩危險性遊戲時發生意外?罪行的真相就在三人保持緘默而未說出口的話語中,需要檢察官各別擊破心防……
且看唐傑利檢察官如何運用智謀巧計瓦解三人關係,抽絲剝繭地掌握破案的證據,使被害者的冤情得以昭雪。
再看陶龍生律師怎麼用平實冷靜的敘事,細膩鋪陳犯罪、律法與人性交織而成的故事,讀來耐人尋味、扣人心弦。
作者簡介:
陶龍生,國立臺灣大學、哈佛法學院畢業,康乃爾大學法學博士與哲學博士。有二十多年的執業經驗,曾任國立臺灣大學、紐約州立大學法學教授,哈佛大學、康乃爾大學研究員,美國司法部訓練所主任。現為美國華府主流事務所(1400位律師)資深合夥人。亦任美國高科技公司法律主管。
業務範圍主要在為高科技公司(許多是亞洲公司)於聯邦法院、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和美國商務部(有關反傾銷)的訴訟中提供防禦辯護,協助美國公司在亞洲的業務(主要是美國的上市公司,如「時代華納」、「花旗銀行」、「米高梅電影公司」和大型賭場娛樂公司等),並為美國公司提供法律諮詢。
曾於美國、英國、德國和臺灣發表多篇學術論文,目前已出版九本中文著作。論著經常出現於法學課本中,美國最高法院亦於格萊葛對喬治亞州(Gregg v. Georgia)一案中援引了他的著述。曾獲「十大傑出美國青年」、「傑出亞裔美國人五十強」、「千禧名人」(Who’s who in Millennium)、最佳文藝著作獎等多項殊榮。近年來陶龍生結合其專業法律素養,撰寫一系列精采推理小說《證據》、《拉斯維加斯的春天》、《轉捩點》、《沉冤》、《合理的懷疑》、《判決》等書。小說中塑造多位成功的華裔年輕男女,在美國法庭內破解各類法律案件,呈現不平凡案例中貼近人生的平凡現實。
章節試閱
去年曾發生一件離奇命案,地方警察始終無法偵破,前幾天內華達州的檢察長前來拜訪聯邦檢察署,請求主任檢察官指揮團隊、發動聯邦調查局(FBI)協助偵查。
在賭城西郊叫「桑默林」(Summerlin亦譯為沙漠林)的地區,是本地豪闊的住宅區。有三位男士共有一幢兩層樓的位宅。這三位白人都從事專業––––一位是執業律師,第二位是會計師、第三位是投資商人,主要靠買賣股票賺錢。三位是公開的同性戀人。
執業律師名叫卜萊斯(Pleise);會計師叫尤金(Eugene);股票投資人叫柯曼卡(Komenka)。卜萊斯和尤金是一對同志愛的戀人,兩人同住二樓主卧室。股票投資人柯曼卡單獨住在樓下。
有一天,一位朋友從東岸華盛頓來到賭城,他是卜萊斯在大學讀書時的舊時同學。這人叫羅伯陳(Robert Chen),是位華裔青年,當時在華府一家廣播公司工作,任職那家公司的律師。公司名叫「歐亞廣播電台」(Euro Asia Radio, Inc.),從事對歐洲和亞洲的廣播。
羅伯陳暫住在三位朋友設在一樓的客房中,客房與一樓另一間柯曼卡住的卧房是緊鄰,兩間的房門相鄰,共用門前的走道。
這幢住宅的廚房和飯廰和客廰都設在一樓。大門裡是門洞;飯廰後方有法國式玻璃後門。住宅有個小型後院,用六呎高的木欄杆圍繞。木欄杆設有木門,門上裝鐵栓。
羅伯陳住到第二天晚上,突然被人用利刀刺死。殺人罪屬於地方警察局管轄。警探和救護人員抵達現場時,發現死者躺在客房的沙發床上,上身穿汗衫,下身著黑色西褲,左胸留有刀口,已氣絕身亡。床旁檯上放有一把小刀。胸口流血不多,床單、毛毯和附近,沒有血漬。
警探單獨訊問同住的三個男人。住在樓上的一對––––卜萊斯和尤金,都說不知發生何事,半夜聽到樓下朋友柯曼卡的呼叫,下樓梯到一樓才知借住的羅伯陳已被刺死。
住在鄰房的柯曼卡,告訴警探,在睡夢中被隔室一聲悶響所驚醒,起床出房查看,發現客房的房門大開,裡面沒有燈光。進房開燈,發現羅伯陳已被殺死在床上。柯曼卡便呼叫樓上的兩位,三人決定打電話給呼救臺。
這是發生在一年前的離奇凶案。
「啊,楊格,我記得這件殺人案。」傑利想起去年冬天,媒體曾大幅報導,相當受注意。
「我以為警察早已找到兇手呢!這不是很明顯嗎?必定是那三個同性戀者幹的。」
「看來簡單,但地方警探始終在三人之中,不能鎖定哪一位是真兇。」楊格回答。
「可是檢驗血漬和基因這類科學證據,應可確定兇手?」
「好像地方警探也沒有掌握科學證據。你知道,這三個人很快便各自聘請到辯護律師,他們有緘默權,不肯回答問題,拒絕合作,警探無法突破他們的心防。」楊格無奈地攤開兩手。
兩人正在討論,聽到有人輕敲楊格的辦公室木門。原來是傑利的女祕書。
「助理檢察官,」她細聲說:「法庭書記官電話通知,陪審團已達成判決,法官很快會開庭。」
唐傑利匆忙走出楊格的辦公室,出門時回頭對他同事說:「建議你指揮調查局,要求地方警局把全部案卷和證物,一齊收集過來,我們再研究。」
7警探
查理警探覺得窩囊。
坐在聯邦調查局的會議室大圓桌的一方,對面坐有兩位調查局探員,夾在中間是位年輕的白男人,戴著深度近視眼鏡,比他兩旁的探員要矮小許多。
他竟然是個有權威的聯邦檢察官,名叫楊格。
「我查理,堂堂警探,在拉斯維加斯警察局的『殺人案調查組』工作,已有二十年的經歷,今天竟然被這幾個『聯邦佬』(Feds)追問,好像受審,真是不服氣。」查理內心厭煩,但不得不合作。
他的老闆警察局長、和地方的檢察官,前幾天指示他前來聯邦調查局作簡報。
查理相信早已偵破去年發生的那件三個同性戀者殺死羅伯陳的凶案。明明是他們幾個人玩「死亡遊戲」,把羅伯陳弄死。若不是三個嫌疑犯共同殺人,不然便是過失致人於死,至少算是誤殺。
但那地方檢察官不肯起訴,堅持要重新調查,說什麼不能一口氣指控三個人都犯殺人罪,必須找到直接證據,證明是哪一個人下手刺死羅伯陳。
而那三個嫌犯,狡獪之極,各自聘請精明的律師,都保持緘默,拒絕回答警探的問題。
今天卻要我到聯邦調查局,向他們報告當時偵查的過程,讓這幾個年輕人來評鑑我的工作。真是窩囊。
「警探,」查理被那個戴眼鏡的檢察官驚醒。「請你簡單地敍述調查過程和結果。好嗎?」
查理坐直上身,清清喉嚨,正要開始述說。
會議室的玻璃門忽然被推開,走進一位衣著整齊、身材高昂的男子,悄悄地坐在圓桌尖端的皮椅中。查理感覺見過這位亞裔男子。
「這位是我同事、助理檢察官唐傑利。」對座的楊格出言介紹。
「原來是他。」查理警探心中更覺反感。幾個月前在法院審理那個被告丹尼斯時,這傢伙在法庭中曾經詰問我,令我難堪。」
「大家都已到齊。警探,請……」楊格在催他。
去年冬天,夜間巡邏警察接到呼救塔臺的指示,趕到桑默林社區一間相當講究的樓房,有人在其中發生問題。警員巡邏車抵達的同時,救護車也已趕到。
屋內共有四個男子,其中一人睡在樓下客房的沙發床上。醫務士檢查,已無生命跡象。
死者仰卧床上,兩眼半睜,上身穿白色汗衫,下身穿黑色西褲,腹部蓋有毛毯一角。
死者汗衫左胸口有少量鮮血。床頭櫃上放罝一把尖刀。
同屋的三人,都說自己在睡眠中。隔室的男子,名叫柯曼卡,告訴警察,睡夢中聽到一聲悶響,起來查看,發現死者已經被刺。
樓上大卧房中的兩位男子,一位名叫尤金,另一位名叫卜萊斯。他們稱是被樓下的柯曼卡所驚醒。
死者名叫羅伯陳,從東岸華府來賭城,與卜萊斯曾經大學同學,前一天抵達賭城,借住兩晚。羅伯陳是律師,任職於華府「歐亞廣播公司」。
另三個男子,都堅持自己毫不知情。他們承認都是同性戀者,三人有「家庭關係」。
查理警探檢查大門,沒有被外人突破入侵的痕跡。樓房有後院和圍牆。圍牆上有一道木門,裏面裝有鐵栓。查理用手電筒照射,鐵栓雖沒有上鎖,但栓住而沒有被破壞或打開。
查理警探心裡有數。殺人犯不太可能是外來入侵者;只有兩項可能––––屋內三人幹的,或者入侵者是持有大門鑰匙的熟人。
醫務人員告訴他,死者胸前的刀傷,看來直達心臟,是致命傷。
同屋的三個男子,兩人緘默不言,只有卜萊斯肯講話,看來像是領導人。他指認床頭櫃上的那把尖刀,是廚房中使用的切肉刀。
其餘的問題,一問三不知。尤金曾經想插嘴,被卜萊斯的眼色所阻止。
當天晚上,查理警探試圖分別訊問他們,沒有進展。第二天上午再來調查,三個嫌疑犯已經各自聘請律師,主張緘默權,不再回答問題。
查理警探確定,這三人是殺人的共犯,便結案,提送給地方的檢察官,希望他及時起訴。不料一年之後,仍然未起訴,竟然要求聯邦檢察署協助。
查理內心不服的情緒,在敍述過程中,溢於言表。
8疑問
「搜索過他們房屋嗎?」楊格問警探。
「有,這裡是搜索的清單。有些物件都留置在檢察官室。」查理從面前的檔卷夾中拿出一疊紙張,遞給楊格。
「他們三人還同住那幢房屋中嗎?」
「不久之後,他們賣掉那幢樓房,分開居住。」查理回答。
「這樣看來,犯罪現場已被破壞。」坐在旁邊的一位調查局探員插嘴。
「警察有沒有使用科學儀器,檢驗屋內的血漬反應或基因痕跡?」男一位調查員發問。
「這裡有檢驗的結果報告。死者床旁的一張小型長方地毯上,有血漬反應。那把尖刀上有死者血漬,但沒有指紋或死者以外的基因遺痕。」查理從檔卷夾中又拿出一份實驗室報告。
「還有其他證物,例如毛髮或精液?」
「清理現場和死者遺體時,採到一些物件,都收藏在證物盒中,我們會送來。我記得,死者的內褲中留有精液。所以我判斷他們當時在進行性遊戲。」
「知道三個人目前的住址嗎?」楊格問。
「知道的,三個人已分開住。但在律師保護下,他們拒絕回答問題。」
查理無奈地說。
「查出有沒有外人持有大門鑰匙?」一位探員問查理。
「卜萊斯的弟弟,叫麥可,持有大門鑰匙,但那天晚上,麥可和別人在一處,有『不在場』證據。」查理回答。
會議室中的幾人靜默幾秒鐘。
「為什麼尖刀刺死羅伯陳,死者的胸口却沒有噴出大量的鮮血呢?通常應該到處是血漬?」一位探員表示。
「驗屍官也有同樣的疑問,但三個嫌犯雇有一位專家,主張胸口插刀,血往內流,留在體內,所以沒有大量噴出在衣服或床上。」查理回憶。
坐在圓桌尖端的皮椅中的唐傑利,靜聽他們的問答,久未發言。
楊格轉頭看看傑利。
「查理警探,」唐傑利忽然開口:「如果死者被刺之後是內出血,那麼尖刀必定還留在他胸口上一段時間,對嗎?」
查理不回答,不想理會這位不友善的亞裔檢察官。
「這樣看來,那把尖刀,是羅伯陳已經死亡、心跳已經停止之後,才被拔出放在床頭櫃上,不是嗎?」傑利又問。
查理心想,唐傑利正在使用在法庭那套詰問證人的那一套方法。
「你們不覺得犯罪現場已被清理或重新佈置嗎?」傑利再問。
「或許如此,但我們沒有直接證據。」查理勉強地回答。
「另外,」助理檢察官唐傑利再問:「那天晚上或第二天早晨,你們有沒有到後門的木製圍牆和鐵栓上去採集指紋?」
「沒有。我們認為不可能有外人從後院入侵。」查理心頭開始冒火,覺得唐傑利在置疑他的偵查方式。
傑利不看查理,轉頭對坐在左側會議桌長邊的兩位調查局探員解釋:
「在法庭中辯護律師可以指出,警方的偵查不夠週詳,因為外人可能從後面翻牆進來、潛入房屋殺人。警方未採集指紋,所以留有『合理的懷疑』,也就是,三個嫌犯指稱羅伯陳遭外來入侵者刺死,並非不可能。」
「那是強詞奪理,法官不會接交的。」查理抗議。
「最後一個問題,」不理會他的抗議,唐傑利繼續發問:
「查理警探,你既然判斷三個人共同殺人或者誤殺,是誰把尖刀插進羅伯陳的胸口?」
查理沉默不答。
楊格知道,這是關鍵。這就是為什麼現階段還不適合用殺人罪將這三位嫌疑犯一齊起訴。
「三個人共同幹的,三個人應該共同負責。」查理警探終於開口。
「我想我們的觀點不同。地方檢察官的決定,是正確的。證據不足,在法庭中無法證明,當時究竟發生何事。所以這件凶案,還需繼續偵查。」傑利對大家說。
查理整理面前的文件,正準備起身離去,忽然又聽到唐傑利的聲音:「警探,你們收集到那把凶刀嗎?」
「當然。還有柯曼卡房間裡的一些物件,包括一套珍貴的十把精製鋼刀。啊,只有九把,其中缺少一把刀,而全套都還沒有還給他。他的律師在催討呢!」
「請將所有的證物儘快送到聯邦調查局,好嗎?」楊格要求。
送走查理警探之後,楊格與唐傑利兩位助理檢察官,和兩位聯邦調查局探員,留在會議廳中。
「犯罪現場已遭破壞,怎樣重新調查?」一位探員發問。
「不但如此,連那住屋已被賣給別人,更無從重新檢驗其中可能的物理證據。」另一位探員感嘆地應和。
大家都感到一籌莫展。
去年曾發生一件離奇命案,地方警察始終無法偵破,前幾天內華達州的檢察長前來拜訪聯邦檢察署,請求主任檢察官指揮團隊、發動聯邦調查局(FBI)協助偵查。
在賭城西郊叫「桑默林」(Summerlin亦譯為沙漠林)的地區,是本地豪闊的住宅區。有三位男士共有一幢兩層樓的位宅。這三位白人都從事專業––––一位是執業律師,第二位是會計師、第三位是投資商人,主要靠買賣股票賺錢。三位是公開的同性戀人。
執業律師名叫卜萊斯(Pleise);會計師叫尤金(Eugene);股票投資人叫柯曼卡(Komenka)。卜萊斯和尤金是一對同志愛的戀人,兩人同住二...
作者序
威廉莎士比亞的經典悲劇,好幾部描寫背叛和不忠。《哈姆雷特》(Hamlet)裡,國王被篡位的兄弟謀害;《凱撒大帝》(Julius Caesar)中,摯友布魯特斯給凱撒致命的一刀;《馬克白》(The Tragedy of MacBeth)描寫蘇格蘭國王鄧肯在睡夢中被大將軍馬克白刺胸而死。
權位、嫉妒、仇恨、背叛和不忠,展現於莎翁豐富生動的筆下。
今日美國與中古帝王時代的英國不同,是以金錢為電源的資本社會。但嫉妒、仇恨、背叛和不忠仍然活躍於人們的互動中。貪婪和自私依然是背叛和不忠的動力。
「兩人或多人合意犯法,便是共謀。」這是美國最高法院的判詞(Crawford v. Washington, 541 U.S. 36 (2004))。看來莎翁的經典戲劇,帶有法律的意味。
海明威曾說:「小說是道出真實的謊言。」本書的故事以美國賭城拉斯維加斯為背景,道出戲劇化的真實。
和前幾本小說一樣,我提供注釋供讀者參考,並增加故事的真實感。所有的人物均為虛構;任何相似均是巧合。
寫於美國華府
威廉莎士比亞的經典悲劇,好幾部描寫背叛和不忠。《哈姆雷特》(Hamlet)裡,國王被篡位的兄弟謀害;《凱撒大帝》(Julius Caesar)中,摯友布魯特斯給凱撒致命的一刀;《馬克白》(The Tragedy of MacBeth)描寫蘇格蘭國王鄧肯在睡夢中被大將軍馬克白刺胸而死。
權位、嫉妒、仇恨、背叛和不忠,展現於莎翁豐富生動的筆下。
今日美國與中古帝王時代的英國不同,是以金錢為電源的資本社會。但嫉妒、仇恨、背叛和不忠仍然活躍於人們的互動中。貪婪和自私依然是背叛和不忠的動力。
「兩人或多人合意犯法,便是共謀。」這是美國最高法院的判...
目錄
自序
1賭城
2辯論
3舊案
4判決
5思考
6聯想
7警探
8疑問
9動機
10工作
11蹊蹺
12照片
13法醫
14鋼刀
15逛街
16馬克白
17回憶
18嫌疑
19傷口
20著作
21談判
22口供
23驚奇
24悲劇
25密碼
26自白
27過堂
28接辦
29懊惱
30尤金
31觀點
32合作
33佈線
34郊遊
35旁證
36纖維
37衣褲
38羈押
39柯恩
40等待
41開審
42抗辯
43證人
44準備
45探員
46布料
47錄音
48出賣
49反駁
50結語
51判決
52死亡谷
53俄諜
陶龍生著作表
自序
1賭城
2辯論
3舊案
4判決
5思考
6聯想
7警探
8疑問
9動機
10工作
11蹊蹺
12照片
13法醫
14鋼刀
15逛街
16馬克白
17回憶
18嫌疑
19傷口
20著作
21談判
22口供
23驚奇
24悲劇
25密碼
26自白
27過堂
28接辦
29懊惱
30尤金
31觀點
32合作
33佈線
34郊遊
35旁證
36纖維
37衣褲
38羈押
39柯恩
40等待
41開審
42抗辯
43證人
44準備
45探員
46布料
47錄音
48出賣
49反駁
50結語
51判決
52死亡谷
53俄諜
陶龍生著作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