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是位於東亞、太平洋西北側的島嶼,地處琉球群島與菲律賓群島之間,西隔臺灣海峽與中國大陸相望,周圍海域從3點鐘方向以順時鐘排序分別為太平洋、巴士海峽、南海、臺灣海峽、東海所環繞,為東亞島弧中一島。面積約3.6萬平方公里,為世界第38大島嶼,其中七成為山地與丘陵,平原則主要集中於西部沿海,地形海拔變化大。因北回歸線貫穿,氣候介於熱帶與亞熱帶地帶之間,北回歸線以北為副熱帶季風氣候、以南為熱帶季風氣候,自然景觀與生態系資源相當豐富而多元。人口約2千3百萬人,超過七成集中於西部的五大都會區,其中以行政中心臺北為核心的臺北都會區最大,總人口達700萬。族群構成以漢族、原住民族為兩大民族:原住民族由多個屬於南島民族的部族組成,漢族則依民系及移民年代的不同而分為閩南、客家與外省族群,其中閩南為臺灣最大族群。
臺灣自古為原住民族世居之地,原住民族在17世紀中葉以前一直居於主體民族地位;隨著漢族不斷從中國本土移入與墾殖、以及與平埔族原住民通婚,漢族遂取代原住民族成為臺灣的最大民族。自有信史記錄以來,臺灣歷史上曾經歷大肚王國、荷西時期、明鄭時期、清治時期、日治時期等多次政權遞嬗,最近一次為1945年10月後由中華民國統治。1949年兩岸分治後,中華民國的有效統治範圍限縮至臺澎金馬與部分南海島礁,臺灣自此實質上成為中華民國的主要領土,並延續至今。
歷經1860年臺灣開港以來至日治時期所打下的現代化基礎,以及中華民國政府遷臺後運用美援所進行的一系列的經濟建設,加上國際上冷戰對峙的格局,使臺灣自1960年代起在經濟與社會發展上突飛猛進,締造舉世聞名的「臺灣奇蹟」,名列亞洲四小龍之一;之後在1990年代躋身已開發國家之列,目前無論人均所得或人類發展指數均具世界先進國家水準。臺灣擁有蓬勃的製造業及尖端科技,在半導體、資訊科技、通訊、電子精密製造等領域執牛耳。貿易方面主要透過高科技產業賺取外匯,經濟發展上以高科技產業與服務業為中心,亦朝向文化產業及觀光業發展。隨著1987年戒嚴時代結束以來政治上的自由化與民主化,以國民兩黨為首的政黨政治、統獨議題、以及公民社會的形成,臺灣逐漸淡化過往戒嚴時代形塑的中國史觀,發展出臺灣主體意識與多元文化主義,使得臺灣文化呈現多元並立的面貌。
維基百科
圖書名稱:冷眼看台灣
李敖其十四歲來台灣,因舊蔣時代遭到列管,而後雖政權輪替解禁可以出境,卻也忽焉老矣,而懶得出境,故過去五十年來,他沒離開台灣一步。
李敖表示身在台灣本是時代與地方的交錯,既然陰錯陽差的浮海而至,也就隨緣入化的凌雲而活。對大陸,他並沒有鄉愁;對台灣,也不曾寄旅。台灣只是其工作的所在,是他的戰場,但卻不是其敵人。因為台灣還太小了,不夠格是他的敵人。
或許很多人覺得李敖太驕傲,然而,正因有如此傲氣,故過去五十年來他江東獨步、他高視闊步、他毫不讓步,是故他才能冷眼看台灣。
本書雖然重新出版,其中所論的事件或許已逐漸被生長在台灣的人們所淡忘,而書中所提的黨外人士,也在政黨輪替、政局變天的今日,紛入主中央,獲得執政權並擔任要職,他們當時所主張的政治意識型態也從非主流跨入主流之列。例如今日的交通部長葉菊蘭女士,書中她當時的身份是鄭南榕先生未亡人與擔任聯廣公司業務處長等職,兩相比較昔時和今日的差異性,箇中有許多值得耐人尋味之處。
相信李敖先生決定將這本《冷眼看台灣》重新出版,必有其時代的意義。
作者簡介:
李敖
一九三五年生於哈爾濱,一九四九年來到台灣。 李氏文筆自成一家,被喻為百年來中國人寫白話文之翹楚。發表著作上百餘種,以評論性文章最膾炙人口。《胡適評傳》、《蔣介石研究集》為其代表作。西方傳媒更奉為「中國近代最傑出的批評家」。
一九九七年出版的《李敖回憶錄》,獲選為金石堂書店當年度最具影響力的書、聯合報讀書人專刊當年度非文學類之十大好書。其續作《李敖快意恩仇錄》亦擠身暢銷書榜。
一九九九年五月,來台五十週年,出版《李敖禍台五十年慶祝十書》。一九九九年八月,獲新黨提名參選二○○○年中華民國總統。二○○一年五月新作《上山‧上山‧愛》甫一推出即引起讀者熱烈迴響。
二○○四年以無黨籍身份再度進軍政壇,當選中華民國第六屆立法委員,並於二○○五年赴中國大陸展開「神州文化之旅」。
二○○七年出版《李敖議壇哀思錄》,同時宣佈退出政壇開始專心寫作。
商品資料
-
作者: 李敖
-
出版社: 李敖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0-08-01
ISBN/ISSN:9575100840
-
語言:繁體中文
裝訂方式:平裝
- 類別: 中文書> 傳記> 文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