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進雨林》弁言
台灣有沒有熱帶雨林?
2009年1 ~ 2月筆者走訪一趟印尼的蘇門答臘,由海拔千餘公尺地域以迄海岸紅樹林,特別是閃電村的山地雨林之旅,乃至赤道附近的植群勘查之後,長年來的疑慮終得解開,也敢面對此一命題,告慰自己內心的底定。
台灣沒有東南亞典型的龍腦香科熱帶雨林,但的確存在赤道雨林類型之一的「茄冬—白榕優勢社會」。印尼的茄冬可以是樹幹通直而超越30公尺高,台灣所見通常矮於20公尺,甚或十餘公尺的純林,然而這只是我30餘年樣區調查的經驗。台灣的茄冬林不僅矮,且多分幹,以平展為獲取陽光策略,我認為這是在多季風、颱風的長期天擇之所致。即令如此,耆老的口訪敘述,一甲子之前,全台上可見超過30公尺高的大茄冬。推測在局部蔽風地形條件下,原始台灣低地的茄冬林可以與熱帶地區相媲美。
茄冬與白榕或榕屬喬木不必然共組社會,許多共存狀況只是偶然,此乃因榕屬植物由鳥類空投傳播,頻常在岩塊、岩礫地纏勒而茁壯,而茄冬則嗜濕潤溪谷地。
日治時代如佐佐木舜一將台灣海拔600公尺以下地區稱為「熱帶林」,亦即「榕樹帶」或榕屬植物盛行的林帶,有時他也使用「熱帶降雨林」(i.e熱帶雨林)一辭,但他的發表年代是在1920年代,似乎不是史欽伯1898;1903年對「熱帶雨林」的定義內涵,亦非後來理查(1952年)「熱帶雨林」的典範;1931年工藤祐舜指稱的「熱帶降雨林」則是海岸林;1930年代鈴木時夫只說是「熱帶性群落」,避開台灣有無熱帶雨林的問題;金平亮三以及其後的1940年代,日本在台學者或使用「熱帶雨林(tropical rain forest)」、「亞熱帶雨林」、「季風林或季風型(monsoon type)」指稱台灣低海拔闊葉林(如正宗嚴敬、山本由松等等),事實上,從未真正比較、調查東南亞及台灣熱帶或亞熱帶的異同。
台灣改朝換代之後,植被研究的代表性人物柳榗(1970等),使用「熱帶雨林群系(tropical rain forest formation)」、「海岸林群系(littoral forest formation)」及「熱帶疏林群系(tropical savanna formation)」指稱低海拔植被。他提出的植物社會單位大部分是次生單位,包括「白榕、茄冬過渡群叢」,凡此,筆者已回溯整理台灣百年研究史(陳玉?,1995)。
可以說,幾乎過往所有台灣的研究報告在資訊不足、未經比較調查的情況下,只模糊提及「熱帶雨林」的名相,而未能否定或肯定具體的內容,恰如台灣的地理位置,本來就是熱帶的上部界或過渡帶的地位。
筆者贊同以「亞熱帶雨林」指稱台灣低海拔植群,「季風雨林」則與之重疊,至於此等系列名辭、定義並無重大意義,毋寧兼顧植物組成與形相,從而以植物社會的基本單位來釐定。不過,本書不擬站在所謂學術角度來申論,只以科普立場,簡介熱帶雨林概況。
台灣的低海拔次生植物在人為引介,且全球暖化的推波助瀾下,與之熱帶地區雷同,且不斷往中海拔地區推進。而原始植群,海岸地區的台灣大致為熱帶元素,至於低地熱帶雨林,台灣只以少部分區域之茄冬、白榕等,相當於東南亞小部分的熱帶雨林。而發源於非洲的龍腦香科樹種,約在5千萬年前以降來到東南亞地區,並發展出全球獨一無二的最高大的熱帶雨林,顯然的,台灣闕如。
近年來欣見如張子見教授等,將台灣的保育運動向全球推展,筆者樂於相偕而行,這本小書代表具體關懷行動普及化的開始,向國人淺說台灣角度的熱帶雨林。
陳玉? 2009年10月於大肚台地
推薦序
【雨林交響曲】
從2006年,陳教授卸下靜宜大學副校長的重職,接著辭去一手創立的生態學系,最後選擇退隱山林,閉關家門至今。但其實陳教授心中所念念不忘的,還是他奉獻畢生研究心力的最愛 – 山林世界!為時兩年多的閉關沉潛,陸續走過美國紐約、德國、荷蘭阿姆斯特丹、日本、印度,一直到今年印尼的「前進雨林」之行。
從書本裡的描述當中,可以看出存在於陳教授心中的「佛法思考」,與生態環境、人文故事,巧妙的融為一體,給人的感受就好比一首精彩絕倫的交響曲,有別於以往描寫台灣的特殊「變奏曲」,這一首雨林交響曲,就如同這高達6、70公尺的巨大喬木,生長在赤道的熱帶雨林裡,筆直、均勻且統一,那種磅礡的氣勢,可媲美馬勒場景浩大的第一號交響曲 – 巨人。陳教授對印尼雨林巨細靡遺的形容,搭配當地人文故事的情節,相互交織之下,仿若一場大型的戶外演奏會,透過陳教授的文字,讓人們得以窺見這大自然得天獨厚的珍貴資產 – 呈現熱帶雨林最原始的面貌!
書中尤可以感受到教授對山林世界的極度關懷,其放眼世界的開闊心胸可見一般,教授一趟印尼之行,看出熱帶雨林已經面臨了存亡之際,益發嚴重的溫室效應,早已是全球各國所關注的首要議題,所以若能將台灣2、30年的保育經驗推展到印尼雨林,不僅是好事一樁,也算善盡地球公民的責任!不過,世事的因緣變化,並非那麼簡單可以實現的,當中的錯綜複雜程度會因為人文風俗、地理環境的不同,而讓因緣的成就更顯困難!就如同書中所提到的「阿吉仔」或者是「大舅」,藉由這些人物反向省思,可以發現到「人性」才是大自然最大的變數。在此,唯有期待下一次因緣更成熟之實,能像六祖慧能一聞金剛經一樣,即刻開悟,一切水到渠成。
天佑台灣 !
地球公民協會理事長 蘇振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