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神聖典禮,重新連結生命本源和靈魂的沃土
李育青(Apuchin﹝飛翔的山或禿鷹﹞,執業牙醫師,臼井靈氣治療師,城市薩滿。)
我感覺到,有某種靈明的存在,
以崇高肅穆的歡欣,驚動我的心;
我也感受到,某種滲入一切,流貫深遠的浩瀚素質,
棲居在,落日的光華,渾圓的碧海,生機盎然的大氣,蔚藍的天空,
以及人的心靈之中;
彷彿是動力,也是精神,驅策著一切思維的主體,思維的對象,
並在萬象萬物之中運行不息。
~華茲華斯,丁騰修道院,1798~
倉促攪擾的世界使我們與較好的自己分離太久,而逐漸萎靡,厭倦世事,膩煩歡樂。此時,孤獨顯得多麼從容,多麼溫和。然而,因之而生「生命是孤絕的」,這樣的領會卻是種幻象。不論是否意識到,有許多存在的向度交織並滲透在我們所熟知的這個世界,它們是我們的一部份,我們也同時是它們的一部份。我們並不孤獨,因為萬物皆無二致。
在這價值觀混淆、情緒紛擾混亂的時代,廣受歡迎的心理學家與宗教導師們、帶著唯美傷感的樂觀主義者與善心人士,紛紛提出許多滿懷希望、撫慰人心的話語。他們要我們只關心當下,要我們不計一切的被啟蒙,平凡的心靈與靈性能被揚升。他們總能看到事物的光明面,覺得我們幹麼庸人自擾,老是憂心現代生活的黑暗面。一切不過是存乎一念之間,心念一轉,我們的處境不都越來越好?於是我們漸漸擺盪在大眾心理學、宗教順從與新時代思潮之間,適應用不著奮鬥、奉獻或付出的空虛生活。而這些樂於助人的生活顧問,努力恢復我們的信心,想盡辦法讓我們在這瘋狂的社會中感到自在,並奇妙的化痛苦為歡樂、化悲傷為喜悅。但這種極度缺乏精神朝聖——「神聖典禮與靜心冥思」——的生活,要說能夠很容易找到平安、喜樂和幸福,無疑是緣木求魚。
史蒂芬‧法莫博士的《創造自己的神聖典禮:療癒、轉化並榮耀你生命中的每一個重要時刻》一書,藉由看似尋常典禮中的神聖經驗,讓我們由外在「自動化」層次的機械性生活,轉換到精神意識甦醒,與神聖母體連結的「內在生命」,進而得以觸及靈魂深處的核心本質。當我們過著自動作用的生活時,是由潛意識引導著思想與行動,機械式的服從周遭的標準與偏見,或機械式與強迫性的反抗它們。我們的慣常習性,有能力以一種虛假的自發性、自然性來滿足自己。
對我們來說,虛假與非自發已成了第二本性,那些看來是出於我們意願的事,實際上是怯懦的逃避,看起來的自由與啟蒙不過是一種強迫行為。書中藉由清晰簡明的指引,幫助我們重新審視「平常」與「古老」典禮中的創造性意義與神聖內涵,並喚醒我們內在奧祕的感官與存在的恩寵,使我們的心智與靈魂結構化,從而帶來療癒的力量。但這精神上的體驗未必就永遠留在心靈上,凡俗生活的循環幻象,常使我們偶而「醒」了過來,但隨後又墮入虛無的牢籠之中。因此,隨著季節流轉與生命歷程的冉冉前行,各種若符時節的典禮,一次次讓我們連結與親近生命本源和靈魂的沃土,進而穿透世俗的「假象」。這假象的悲劇全然是因為它逃離生命與經驗,逃離所有在我們內在最真實、最直接與最真誠的部分。
美洲原住民有非常豐富、多元的典禮與儀式生活,其中的「靈境追尋」或「靈視探尋」這種精神鍛鍊最令人印象深刻。年輕的男子不跟隨大家共有的成見,只聽從個人自發的靈感,藉由祈禱與儀式進行身心準備,然後離開族人,在山上獨自生活一段時間,尋求來自大靈的「啟示」與內在的「甦醒」。這種儀式與大靈的恩賜不僅是象徵性的,還帶來照亮心靈之眼的恩典,使得個體得以擁有一個圓滿的生命。也讓我們明白對待生命真正神聖的態度,在於覺察奧祕,並以敬畏與尊敬深入其中。
法莫博士探究當代世俗典禮與古老原民儀式的真正面貌,揭露隱含其中的核心元素,並以親身生活經驗的分享,一步一步引領我們在日漸疏離的生活、庸俗與形式化的慶典與儀式中,找回失落已久品味精神事物的感官。也讓本書成為在生命的重要時刻,創造屬於個人的神聖典禮,顯化靈魂光華的絕佳案頭參考書。
現代人比以前的人更尋求解放與自由,可悲的是,我們尋求所用的方法,把我們帶進更大的奴役與束縛中。生命需要一種簡單純粹的勇氣,創造性的神聖典禮,讓我們內在變得安靜,學習在自己的貧乏深度與孤寂中看見萬物的本源,並與之共譜心靈之歌。
前言
親近神的不同方式
幾年前,我與朋友羅拉在聖誕夜參加一場午夜彌撒。牧師佈道時的傲慢與囂張的氣燄,讓我不禁對他產生了批判。我憑著過去的經驗,認為他在強行灌輸沒有知識的人必須要有宗教信仰,並且承認自己的罪。
我想問羅拉對於這場彌撒的看法。然而當我轉頭看她,卻發現她眼睛腫了,淚水不斷滑下臉龐。我馬上覺察,她經驗了與我完全不同的感受。我抒發完自己對於這位牧師的不滿之後,她回應說:「喔,不是這樣的。我非常感動。牧師說了什麼,其實沒那麼重要,但我總是被人類用各種不同方法親近上帝的事情吸引。」
我起初對於她不同意我的看法有點訝異,但當我完全理解她話中的意涵,就非常欣賞她的觀點。我開始能超越自己的批判,去明白這位牧師其實也是試著用自己的方式去「親近神」—─與我以及其他參加彌撒的人所做的事情是一樣的。
於是我看出聖誕彌撒這件事當中最基本的部分,也就是我們稱為「聖誕」的這個季節,既是宗教上的節日,也是文化上的節日,這使我日後更能從這些聖誕儀式和典禮去體會其豐富的象徵與意涵。這些儀式、典禮已被人類以某種形式實行了將近兩千年,然而其基礎卻源自年代更久遠的古代慶典,它們共同的主題就是慶祝光的回歸。
於是我回到家中,點燃蠟燭線香,開始祈禱。
典禮是座連結不同世界的橋樑
是的,人們確實透過各式各樣的方法「想更親近神」,我們唯一能將神聖的感受帶回家的方法,就是透過儀式。另外還有一種更普遍的方式,就是舉行神聖典禮,你會在接下來的篇章看到,儘管和儀式很相近,但某些重要的作法卻是不同的。
如前文所述,幾年前的聖誕夜事件只是其中的一小塊拼圖;在持續不斷的追尋過程中,我們試著透過各種方式與力量與神性溝通、榮耀神性。我們與許多出生於二十世紀後半期的人一樣,嘗試過各式各樣的宗教體驗與靈性修鍊;而我就像一個靈性美食家,也嚐遍了各種與我口味相符的靈性教導。
我經歷過非常多不同的靈性體驗,包括各種宗教與靈性上的追求,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薩滿的途徑。另外,我也融合了基督教、佛教與道家哲學。就和許多人一樣,我並不屬於任何傳統宗教或靈性團體,而是自己整合了各種不同宗教中的共同元素。
我是一位作家、專業演說家、牧師,也曾是心理諮商師。而我剛才提到,對我最有吸引力的靈性教導來自薩滿。部分原因在於薩滿的傳承沒有寺廟、沒有上師與體制。在古代的原住民文化中,薩滿巫士是部落的醫生、祭司與神諭的傳達者,集多重角色於一身。他們是連結人類社會與靈性世界的中介者。透過將意識投射進入非尋常的時空,進行靈性溝通,就能夠療癒生病的人,為獵人們找到獵物出沒的地點,並在必要時呼求聖靈的協助,拯救整個部落。
薩滿最具力量的方法之一,就是舉行典禮。它可能只是一個簡單的吟唱與舞蹈,向神靈祈雨;也可能是更為複雜的,透過草藥、咒語與祈願,來治療罹患重病的人,透過「靈性祓除」(spiritual extraction),去除導致疾病的靈性因素。還有些典禮只是純粹表達感謝,崇敬大自然對生命的無私奉獻。
典禮,不論它是否屬於薩滿,都具有神奇的創造力和療癒力,能夠為物質世界與靈性世界搭起溝通的橋樑。它是一種絕佳的方式,讓我們去體會宇宙力量是如何運作的,去榮耀生命中所有我們想要加以聖化的事件。參與神聖的典禮,能夠幫助我們與大自然的流動與生命節奏和諧共振。
我的朋友賈德.格列哥里(Jade Wah’oo Grigori),一位來自亞利桑那州喜多納鎮的薩滿巫士與典禮專家做了極好的詮釋:「典禮是一座意圖的橋樑,使我們可以跨越自己在靈性與世俗生活之間製造出來的障礙。透過典禮的創造,我們可以使自己的靈魂自由進入物質世界,也能使意識進入靈性世界,這是一座雙向的橋樑。」
用簡單的儀式就能創造神聖經驗
從婚禮到葬禮,從齋戒禁食到狂喜舞蹈,綜觀歷史,人們透過不同的典禮儀式,想要嘗試與神聖接觸。當我們藉由典禮向生命的重要事件致敬,便能提醒我們與神、與大自然之間的連結多麼緊密,幫助我們平靜面對生命中難以避免的改變。這些時候我們需要的,就只是舉行一個簡單的典禮,以意念與誠意感謝生命本身令人讚歎的神奇。
舉行神聖典禮,還有一些其他的目的,譬如幫助我們釋放與某些人、事、情境間不再有意義的牽扯與連結,使自己敞開心門,歡迎新機緣與經驗的到來。比方說,我最近和妻子朵琳開車沿著奧塔加公路—一條環繞橘郡的山路,蜿蜒而上,駛往愛西諾湖。我們來到公路外兩英里處一個最喜歡的地點,沿著長滿加州灰色鼠尾草的泥濘小道一路走去。離這條小道約五十碼隱藏在山坳處的地方,有一棵布滿瘤節的巨大老橡樹,我曾來過幾次,這一天,我和朵琳打算在這裡進行釋放的儀式。
我那陣子剛結束了心理諮商的工作,帶著一些工作上使用的名片與表格。朵琳則把她過往生命一些還沒放下的人與情境全寫在一張紙上。對我倆來說,這些紙張代表著我們想要釋放的事。
準備工作完成之後,就開始進行典禮。我們先將這些紙張放進老橡樹旁挖掘的小洞中。
我點燃紙張,看著它們燃燒,然後我們大聲宣告,與這些過往的人生告別。等紙張化為灰燼之後,我們把它埋進土裡,開始祈禱,感謝神、感謝老橡樹、感謝大地母親、感謝我們的守護靈與天使。
整個過程結束之後,我的心敞開了,不禁笑逐顏開。一切都非常完美,我與最心愛的人分享這神聖的一刻。我全身充滿活力,感覺一股對生命全然的感謝。當我與朵琳擊鼓搖沙鈴結束儀式時,都進入了一種寧靜的狂喜。
在參與這樣的典禮時,人們往往會發現自己處於一種狂喜的狀態,經驗到靈魂層次中一種深刻又古老的感受。透過神聖典禮當中經常出現的神話元素—大量的種族記憶從各種符號、歌曲、舞蹈、故事中滲透出來,全具有跨文化的共同主題,我們於是在這裡找到了所有人類所共有的基礎。
所有的典禮都是療癒
無論目的是什麼,神聖典禮一開始都是為了協助人們療癒最根本的靈魂創傷—─我們與造物主及萬物分離的幻覺。藉由參與神聖典禮,我們知道自己並不孤單,在物質與精神上從來不曾與創造我們的源頭分離,提醒我們在生命龐大錯綜複雜的網絡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典禮也許是為了進行某種特定的療癒,比方說釋放某人在情緒、肉體或精神上的創傷。
或者,也可以透過典禮尋求靈性存有的協助,修復人際關係,或解決群體的某些情勢。某些特定典禮是為了轉化與慶祝。想要慶祝重大的事件,譬如結婚、個人成就或特定紀念日,有__什麼是比歡樂慶典更好的方式?又譬如四季更迭的大自然節奏,或每個月的滿月,也都是舉行典禮的好時機。雖然宗教、文化與國家的假日可以用一般的方式慶祝,但若結合其他的元素,不但可以擴大效果,還能創造更豐富的內涵與意義。
在步調匆忙的現代社會,接近靈性這件事比過去更為重要。典禮將靈性的本質帶入我們的頭腦與心靈,所以無論你的宗教信仰或靈性皈依為何,它們都應該是每個人日常作息的一部分。雖然神聖典禮時常披著不同宗教、種族、文化、語言、習俗的外衣,但事實上它們應不受限於傳統的習俗。你不妨以敞開的心與清晰的意圖,為自己、家人、群體創造有意義的典禮。
在本書中,你可以找到一些方法,為個人生命旅程的重要事件與經歷,創造一些簡單可行的神聖典禮。不必拘泥於特定儀式或步驟,一旦懂了一些基本原理與程序,在創造的過程中就會有靈性力量帶領你。待實際運用這些概念與建議後,你將會對靈性的指引更加信任,對自己帶領典禮的能力更有自信,並與生命巨大神祕的力量更密切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