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前言
南師懷瑾先生一生講學著作不輟,所講內容貫通儒、釋、道三家,輔以深厚人生智慧及獨特歷史經驗,縱橫揮灑,留下的多是經典式的詮釋和警句名言。南師的講學紀錄及所著書稿,數十年來陸續由老古文化整理、增補並彙編成冊,而在諸如《論語別裁》《金剛經說甚麼》《我說參同契》等膾炙人口的長篇講記外,亦還有許多針對不同對象講述或撰寫的精采短篇文章,其中有些曾刊登於「十方雜誌」等刊物,但未曾選編成冊。
本書以「修定、學佛與人生」為題,編集、完善南師自一九七○年至一九八五年赴美之前,曾發表過的文章及單篇講話,共收錄有:
〈帶業往生與消業往生〉為南師應出家法師之邀,指定講述之專題課程。針對「帶業往生」與「消業往生」這個諍論多年的議題,南師首先申明,此問題應由真修實證者詳加參究、自求解答;接著從修持淨土勤念「阿彌陀佛」的法門切入,簡略介紹觀想念佛的方法。南師認為,佛法修行在求轉業,而各種善知識觀機設教的方便說法,都不可執著,也無諍論的必要。
〈修定與念佛的方法〉中,南師由事理到實務,講解修定與念佛法門。佛教的基本,就是戒、定、慧,由戒得定,由定生慧,一切修佛法門都不離此;在此原則下,南師講述了何謂定、為何要求定、定的方法,以及不能得定的原因等等,接著提出瑜伽念佛、微聲念佛、大聲念佛三種念佛方法,作為念佛修定之參考範例。
〈觀音法門另一章〉是一九七九年二月廿二日南師閉關時,應學人所請,以對答方式所做的開示。南師以淺顯明白的答問,解說觀音法門的修行方法;由音聲入清淨法性之流,觀心以找出心性本體之能,參透動靜二相而不執著,此心是活活潑潑的,不要被任何境界牽住,「動靜二相,了然不生」。
〈念佛如何得到一心不亂〉是南師於一九八四年四月廿四日為十方念佛會會員所進行的講演。「一心不亂」可說是所有修行方法的基本目標,求的是初步的精神集中。相較於口誦阿彌陀佛的細節,南師反覆提醒一項重點:念佛是全心全意的想念,不只是口宣佛號。「一念萬年,萬年一念」,偶現妄念、空靈,皆無須煩惱驚懼,只要好好提起一句阿彌陀佛聖號,念頭一現,已是一心不亂了。
〈佛教的孝道思想〉與〈漫談佛教的經濟思想〉兩篇,南師從佛教由古至今為人誤解詬病的「無君無父」「不事生產」角度,加以解說其緣由,列舉佛教中與孝道、經濟兩議題有關的經典、紀錄、人物行跡等,再與佛教進入中國後流變至今日的狀態結合,以「濟度一切眾生」的大孝、大布施作為結語,闡明佛教的大愛精神。
〈研究佛學的基本認識〉是南師在國立師範大學中道學社的講演,簡短而精要地講述了佛法的人生及宇宙觀、大小乘佛道的宗派及修證方法等,以「聞」「思」「修」「慧」的步驟,強調研究佛學對於求證佛法的重要性,指引學人一窺佛門堂奧。
〈與緣社談緣〉是南師在一九八二年十二月十七日於東西精華協會,對學佛社團「緣社」的講話紀錄。循「緣社」之名,南師信手拈來,旁徵博引,由男女夫婦之緣說起,講到人生各種因緣,舉例分析,提點學佛的人該如何對待處理生命中的緣分生聚,而得解脫與平安。
〈答中大覺聲社學生問〉是一九八三年元月九日在十方叢林書院,南師為中央大學佛學社社長王同學等一行解答學佛疑義的問答要點,提問如:何為正知正見、有我與無我、吃素與學佛的關係、佛教的宗派演變等問題。南師與青年學子往來詢答間,氣氛輕鬆,又不時有智慧火花迸現,盡顯南師一貫說法風格。
〈考工對話〉是南師針對學生信函中所述之悟道與知的關係、有八個機會可見性等心得,邀其親往面談的簡略開示紀錄。對話間,南師快語釐清其學佛途中的偏誤認知,並以唯識及陽明學說作為資料,提點學生多加參考研究。
〈人生與宇宙問題答客問〉〈真理與人性答客問〉〈答美籍學人皇甫瑞專函〉三篇,是南師為讀者來函提出的問題所作的答覆,提問內容包含宗教哲學、生死問題、六道輪迴、真理與人性的矛盾、密宗觀想修持等等。
〈佛教不是無神論〉是南師有感於當時部分宗教批評佛教為無神論,而做的簡短講話紀錄。真正佛法是「無主宰」,才會招致無神論的誤會;然而佛法中承認各種神的存在,只是這些「神」均是眾生的一種,並無權能去主宰任何所有的生命。
〈為影印指月錄感言〉〈荷蘭文初譯禪宗馬祖語錄記言〉〈敘印普庵禪師咒及記傳〉三篇,是南師為佛經重印本及外文譯本所作之感言及序介。
附錄〈太極拳與道功〉,本篇是南師在一九六六年於立法院之講演,由學生們當場筆記整理而成。雖是隨意而談,但述及許多太極拳的拳理原則,頗有益於習拳人士參考。
老古文化編輯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