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比價 | 找書網 | 找車網 |
FindBook |
|
有 5 項符合
博物館與文化第10期的圖書 |
![]() |
$ 220 | 博物館與文化第10期
出版社:中華民國博物館學會 出版日期:2015-12-01 規格:24*17*0.7cm ![]() ![]() |
|
$ 237 | 博物館與文化 第10期-2015.12
作者:中華民國博物館學會 出版社:中華民國博物館學會 出版日期:2015-12-01 語言:繁體書 ![]() |
![]() |
$ 238 | 博物館與文化 第10期-2015.12
作者:中華民國博物館學會 出版社:中華民國博物館學會 出版日期:2015-12-01 語言:繁體中文 規格:平裝 / 118頁 / 16.5 x 23.5 cm / 普通級/ 單色印刷 / 初版 ![]() |
![]() |
$ 238 | 博物館與文化 第10期-2015.12
作者:中華民國博物館學會 出版社:中華民國博物館學會 出版日期:2015-12-01 語言:繁體/中文 ![]() |
![]() |
$ 238 | 博物館與文化 第10期-2015.12
作者:中華民國博物館學會 出版社:中華民國博物館學會 ![]() |
|
電影與博物館,兩個原本似乎壁壘分明的創作與場域,近年來在國內外都有逐漸地越走越近的趨勢。這不僅僅是因爲博物館成爲電影拍攝的場景,或是電影進入博物館展覽的範疇,而是這兩者的趨近,令我們不得不去思考電影的博物館性與博物館的電影性。電影不再僅是一個博物館展示的對象,而是一種當前博物館加以反思的作品類型與經驗。相對地,博物館也並非一個電影可以運用的場所或一個建築的框架,而是代表一種發生於可以稱之為「博物館」的各類型態的空之功能與操作的整體。特別是影像被引入現當代美術館中的呈現也與其在電影院中有所不同,電影與博物館之間形成新的夥伴關係,顛覆博物館與美術館原本的物質存在與敘事邏輯,也因此爲彼此帶出更為豐沛的創作能量與博物館功能概念。有鑑於此,第十期《博物館與文化》希望能將電影在博物館的存在延伸至所有博物館的活動與使命;不僅是展覽,也包括蒐藏、保存、知識的演繹、論述與傳遞。
本期收錄一篇專題論文與兩篇專題評論。何重誼與林志明之〈蔡明亮電影《臉》:初探在美術館創作的電影藝術〉透過《臉》此部蔡明亮導演之長片的深度分析探討電影和其自身以及電影史的關係,乃及於這個關係如何反映出電影製作的性質和特點。王萬睿的〈數位時代下的影像歸屬:《來美術館郊遊一蔡明亮大展》〉則係分析蔡導演在北師美術館、以其第一部以數位攝製的劇情長片《郊遊》爲本擴充演釋的展覽,如何融合電影與美術館不同媒體的特性,將電影的場景布局轉譯為美術館的裝置藝術,並同時延長了電影的生命。最後,黃郁倫的〈評第38屆瑪格麗特•米德影展〉則書寫了博物館如何透過持續舉辦影展以突出博物館在文化詮釋與知識傳遞的路線,也足令我們反思影像作為一種文化資產,在進入博物館場域所面臨的與傳統博物館概念的差距與挑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