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紀最偉大的考古發現!
揭祕你所不知道的耶穌、猶太人和基督宗教,
是基督徒與研究者一生必讀的死海古卷。兩千多年前,猶太人中出現了一位聖徒。他以神與以色列所立的「新約」為本,創立了一個團體。要加入這個團體必須接受一種水洗儀式,藉此聖靈會赦免人的罪。這位聖徒過世後,成員們依舊持守吃喝餅和酒的慣例,等候神國降臨。
聽起來是不是很熟悉?有意思的是,這裡說的不是耶穌和教會,而是一個居住於死海西北岸昆蘭的神祕團體。後來,人們在這裡發現了這個團體遺留下來的大量書卷,也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死海古卷」。
在幾乎同一時代,這個神祕團體跟初代基督徒怎麼會如此相似?兩者之間有什麼關連?耶穌和那位昆蘭聖徒又是什麼關係?
伯格斯瑪博士研究死海古卷長達20年,也是少數親身鑽研古卷「本尊」的美國學者之一。他將在本書中提供這些問題的答案,並且揭露留下死海古卷的昆蘭神祕團體──愛色尼派,包括他們的生活、信念,以及他們與耶穌、使徒之間的淵源,幫助我們加了解初代猶太基督徒如何理解他們的信仰與儀式。
本書就像一個時光機,把我們送回古代,體驗那個孕育出人類史上最大宗教的文化與社會的色彩和深度,是死海古卷相關書籍中的必讀經典。
【內容特色】
★鑽研原始古卷20年的專家深度解析
★化繁為簡、化難為易,第一次接觸古卷也無障礙
★全新視角,揭開死海古卷與初代教會的驚人關連性
★綜合語言學、考古學、歷史文獻學,有堅實的學術基礎
★有助於瞭解早期基督宗教文獻中的事蹟和宗教概念
【專家推薦】
陳南州/前玉山神學院副院長
蒲慕州/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教授
鄭忠信/基督教論壇基金會執行長
謝哲青/作家、知名節目主持人
簡鴻模/輔仁大學宗教系副教授
作者簡介:
約翰.伯格斯瑪John Bergsma
美國著名的宗教學者,研究舊約聖經與死海古卷的專家。他是俄亥俄州天主教方濟大學(Franciscan University of Steubenville)神學教授,聖保羅聖經神學中心(St. Paul Center for Biblical Theology)資深研究員。他兩次被方濟大學的研究生票選為「年度傑出教授」。
他從加爾文學院暨神學院(Calvin College and Seminary)取得古代語言學及神學領域的三種學位,在聖母大學(University of Notre Dame)取得古代基督宗教和猶太教的博士學位。
他出版了許多關於聖經和信仰的著作,內容極富知識性與教育性,廣受讀者歡迎。他在頗具聲望的「聖經文學協會」年度會議擔任講師,發表過數十篇相關論文,刊登在同儕審閱的期刊和頂級的學術論文合集中。目前與妻兒定居於俄亥俄州斯托本維爾市。
譯者簡介:
劉卉立
政治大學資管系畢業,曾任職於出版社,目前為自由工作者。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約翰.伯格斯瑪博士的視角雖然不是解讀聖經和教會的唯一視角,卻是帶給我們新知的視角,甚至啟發我們開啟自己的新視角,來解讀聖經。──陳南州,前玉山神學院副院長
作者探究死海手卷社群的宗教信仰及生活,將之與傳世的猶太聖典(即舊約聖經)以及早期基督教聖典(即新約聖經)作詳細的比較和考證,以求建立新舊約聖經中所描述的耶穌生平事蹟和早期教會活動和儀式的歷史背景。──蒲慕州,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教授
死海古卷的相關書籍不計其數,但沒有一本比得上這本書的成就!如果你對基督宗教的猶太根源有興趣,一定要買這本書,它會徹底改變你對耶穌、猶太教和基督宗教根源的觀點。──布蘭特‧皮特雷(Brant Pitre),美國著名聖經專家、奧古斯丁學院教授
如果你只要讀一本關於第一世紀猶太教的書,那就是這本了。本書提供了新舊約教會之間失落的鏈結,閱讀本書會讓你更加鮮活地看到福音書和基督宗教的聖事禮儀。──邁可‧阿奎利納(Mike Aquilina),聖保羅聖經神學中心副總裁
死海古卷專家伯格斯瑪博士告訴我們,昆蘭出土的文獻與其禮儀如何闡釋新約中的聖事和我們今天所知道的基督宗教儀式。他以深入淺出的方式探討一個引人入勝的主題!強力推薦!──史考特‧韓(Scott Hahn),美國著名神學家、作家、教授"
名人推薦:約翰.伯格斯瑪博士的視角雖然不是解讀聖經和教會的唯一視角,卻是帶給我們新知的視角,甚至啟發我們開啟自己的新視角,來解讀聖經。──陳南州,前玉山神學院副院長
作者探究死海手卷社群的宗教信仰及生活,將之與傳世的猶太聖典(即舊約聖經)以及早期基督教聖典(即新約聖經)作詳細的比較和考證,以求建立新舊約聖經中所描述的耶穌生平事蹟和早期教會活動和儀式的歷史背景。──蒲慕州,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教授
死海古卷的相關書籍不計其數,但沒有一本比得上這本書的成就!如果你對基督宗教的猶太根源有興趣,一定要買這...
章節試閱
「無神論者聖經研究」是近期的西方文明現象。這種說法看似是一種矛盾修辭法,但你想想看,連無神論者當中,都要有懂得如何利用聖經來推翻聖經主張的學者,他們必須能夠對聖經所記載的各種事件與天啟,提出非超自然的解釋。
這個運動目前最受歡迎的天之驕子,就是學者巴特.葉爾曼(Bart Ehrman)。葉爾曼成長於一個保守的基督宗教環境,他進入穆迪聖經學院(Moody Bible Institute)就讀,這所神學院是傳統的美國新教的堡壘,該校的聖經研究方法結合了三個強有力、卻缺乏彈性的信念:「唯獨聖經」是信心和生命的源頭;聖經是神的啟示;以及字面解經法。
葉爾曼在校表現卓越,從穆迪畢業後,在一所頂尖大學繼續他的聖經博士研究。他在這裡研究古代聖經抄本(現代聖經英文譯本的原始文本),但碰到了從事聖經研究都會面臨到的一些棘手處境,像是古代抄寫員抄寫錯誤,甚至會故意竄改內容。如果抄寫員會犯下抄寫錯誤,與原文不相符,我們要怎麼相信聖經呢? 葉爾曼脆弱的聖經研究方法在壓力下變得不堪一擊,最後甚至連自己的信仰也放棄了。
我定期會在聖經學者的年度全國大會上碰到葉爾曼。他一身耳釘、深色T恤、運動外套打扮,不用說,非常上鏡,他這身裝扮完全不同於穿著粗花呢衣服和毛衣背心的典型沉悶學者形象,使他看起來更像是要上脫口秀的好萊塢名流。自從放棄信仰後,他已經為自己打響了知名度—當然,也讓他財源廣進—他寫了幾本暢銷書,書中指出聖經明顯的錯誤和不一致,動搖了基督徒對聖經的信心。葉爾曼最喜歡舉的例子,就是福音書中所記載的最後晚餐和耶穌受難的日期彼此出現不一致。許多讀者可能連有這樣的問題都不知道,所以我要花點篇幅來解釋這個問題。
在讀不同的福音書對於受難週的敘述時,我們會發現,對於同一件事,會出現〈馬太福音〉(瑪竇福音)、〈馬可福音)(馬爾谷福音)和〈路加福音〉抱持一種說法,而〈約翰福音〉(若望福音)卻是另一種說法的奇怪現象。舉例而言,根據〈馬可福音〉記載,馬利亞在伯大尼(伯達尼)用香膏塗抹耶穌這個著名的事件,是發生在「逾越節前兩天」(馬可福音14:1-3),然而約翰似乎認為是發生在「逾越節前六天」(約翰福音12:1-3)。
接下來,馬可描述說,在「除酵節的第一天,就是宰逾越羊羔的那一天」(馬可福音14:12),耶穌指示彼得(伯多祿)和約翰(若望)前往耶路撒冷(路加福音22:8),為十二個使徒預備「逾越節的晚餐」,兩人在當天晚上就預備好了(馬可福音14:17),顯然,這就是為了慶祝逾越節的最後的晚餐。
但是,約翰卻描述最後的晚餐是發生在「逾越節以前」(約翰福音13:1),所以不可能是在逾越節當天。此外,約翰有提到,在受難週期間,猶太人的當權者們不願意進到彼拉多的官邸,唯恐沾染了汙穢而不能吃「逾越節的晚餐」(18:28),這暗示了聖週五(Good Friday,即耶穌受難日)是在逾越節晚餐的前一天。
最後,約翰提到耶穌被釘十字架是發生在「逾越節的預備日」(19:14),似乎再次暗示了那是在逾越節之前發生的。所以,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為什麼馬太、馬可和路加都堅持最後的晚餐是發生在逾越節當天,而約翰似乎堅持耶穌是在逾越節前一天被釘十字架? 難道福音書的作者不能把他們的故事記錄得更清楚明確嗎? 還是他們當中有一位或幾位搞糊塗了,或者更糟,是有人說謊?
一塊麻布的涵義
無論如何,我們要更仔細地來檢視不同福音書中所記載的細節,先讓我們從一個可能解開這個謎團的方法開始。我們來看幾件有些蹊蹺的事情,它們大都被讀者和解經家所忽略,因為若沒有研究死海古卷,它們所具有的特殊意涵就無法被理解。
舉例來說,路加記載了耶穌對彼得和約翰說:「你們進城,會遇見一個人拿著一瓶水,你們就跟著他,到他進去的那座房子,問那家的主人說:﹃老師問,他和門徒吃逾越節晚餐的那間客房在哪裡?﹄」(路加福音22:10-11,重點標示是我加上去的)一個人拿著水瓶有什麼重要意涵呢? 許多讀者認為那只是湊巧而已,或認為那是耶穌的神聖預知事件中奇特的一例。但熟知古代近東文化的人一眼就看出事有蹊蹺:在當時,提水是女人的工作。
聖經裡就記載了許多例子,說明這項工作多麼具有性別的針對性。如果男人一定要提水,譬如是在長途旅行中,他們會使用皮製的長頸壺,而不是水瓶。主人可能會叫僕人去提水,但耶穌不是說「一個僕人」(希臘文doulos)而是「一個(男)人」(希臘文anthrôpos),指出那是一個提水的自由身男人—另外,也可以從一個人的穿著來分辨他是奴僕或是自由人。
所以,為什麼一個有著自由身的男人會提著一瓶水走在耶路撒冷城呢? 我們恰好知道有一支猶太人所在的社區,裡面住的既不是女人也不是奴僕,所以裡面的男人必須工作,而這些工作通常是由女人或奴僕在做。有一個愛色尼人社群就定居在耶路撒冷。由於他們人數夠多,耶路撒冷有一道防禦牆的牆門專供他們使用,牆門就取名「愛色尼門」(the Essene gate)。
考古學家們已經挖掘出這座牆門,其中一位考古學家暨聖經學者,是聖本篤修會的修士巴吉爾.皮士拿(Bargil Pixner)。他們在牆門附近發現了潔淨池和一個茅坑,這類設施可以讓當地愛色尼人遵守聖城所祭出的一項嚴格規定:禁止在城區內大小便,萬一內急,只得立即離開解決並用水洗淨。另外,不論從哪方面來看,住在耶路撒冷的愛色尼人都必須保持獨身,因為他們嚴禁夫妻在這個聖殿所在的城市裡有任何性行為。
因此,住在耶路撒冷的愛色尼人大部分(或說全部)都是獨身的男人,斐洛(Philo)也強調他們不蓄奴,而是要彼此服事、分擔僕人的工作。這些都使我們強烈懷疑,這個提著一瓶水(一般是女性或奴僕的工作)的男人,是個愛色尼人,而他帶領彼得和約翰前往的房子,就位在耶路撒冷的愛色尼人社區。
但這個故事不是只有這樣而已,還有更多後續。我們會在〈馬可福音〉後面所描寫的最後晚餐的記事中,看到耶穌去了客西馬尼園(革責瑪尼園),他就是在這裡被逮捕的。門徒這時全都如鳥獸散,而馬可記下了有個年輕男子跟著他們:「有一個青年,身上只披著一塊麻布,跟在耶穌背後。他們抓他,可是他丟下那塊布,赤著身子逃跑了。」(馬可福音14:51-52)
披著一塊麻布有什麼特殊意涵呢? 出土的考古文物告訴我們,亞麻織品在當時的猶大地區不是普通衣物,它們只占所有成衣的百分之三十。亞麻織品既貴重又昂貴,所以很稀有:亞麻布的原料亞麻只生長在加利利(加里肋亞),必須高價出口到猶大。相比之下,羊毛就便宜多了,而且很容易取得,所以羊毛織品占了所有成衣的百分之七十。如此看來,這個年輕人的衣著有些矛盾。一方面,亞麻布是富有奢華的象徵;另一方面,只穿一件衣服是貧窮或奴僕的象徵。這很像一個人全身上下只穿著一件亞曼尼的正裝長褲,就沒有其他衣服了。
這種集奢華與貧窮的奇異組合,只出現在愛色尼人身上。所有在昆蘭出土的衣物都是亞麻衣。約瑟夫也告訴我們,愛色尼人只穿一件衣服,而且會穿到破舊不堪為止,「他們也不能隨意更換衣服或鞋子,除非被穿爛到不能再穿」(戰史2:126)。
誰是那位穿得像愛色尼人的年輕人? 一個非常古老的基督宗教傳統指出,他就是馬可(John Mark)本人,也就是〈馬可福音〉的作者。
就像畫家在自己傑出畫作的小角落畫了一個不起眼的迷你自畫像,凝視著所有看畫的人,馬可也在〈馬可福音〉十四章五十一至五十二節為自己畫了一個不起眼的迷你自畫像。我們稍後會看到,馬可的母親提供了自己的房子作為門徒們和初代教會的運作中心(參見使徒行傳/宗徒大事錄12:12),顯然,門徒們在五旬節前聚集的「樓房」(使徒行傳1:13)也是同一棟房子,甚至在更早之前,最後的晚餐也是在這裡舉行(路加福音22:12)。
關於日期的爭論
在這一條環環相扣的長鏈上,只要每個環節的鏈結夠牢固,我們就足以下結論說:馬可與愛色尼人有關聯,他家的房子招待了耶穌最後的逾越節。這一切似乎都表明了,耶穌是在耶路撒冷的愛色尼人住宅區或附近,舉行了最後的晚餐。
但我們怎麼知道愛色尼人在耶路撒冷有個住宅區,而不是分布於耶路撒冷各處? 這是因為他們嚴格的禮儀潔淨條例—也就是他們的潔食(kosher)規範—要求他們緊密地凝聚在一起,並遠離其他族群。
這與最後晚餐的日期爭論有什麼關係呢? 事實證明,關係可大了。無巧不巧,學者在研究死海古卷的過程中,有一件事變得很明顯,就是昆蘭社群(以及大部分愛色尼人)採行一個不同於法利賽人所實行的禮儀曆法,法利賽人有權決定耶路撒冷聖殿的律例規章。法利賽人採行的曆法是一種陰陽曆,包含了十二個陰曆月份,一年有三百五十四天,每三年就要增加第十三個月(設置閏月)以補足與太陽年(或稱回歸年)之間所產生的天數落差。
但愛色尼人採行的是一年三百六十四天整的陽曆,這是相當古老的傳統以色列宗教曆法,而且很可能曾通行於全以色列境內,直到馬加比(瑪加伯)諸王於西元前一五○年繼任大祭司。馬加比王朝支持採行陰陽曆的法利賽人,後來在聖殿施行這種曆法。但許多較傳統和宗教傾向的猶太人都忠於舊曆法,一些當時的暢銷書,像是《禧年書》和《以諾一書》都支持並捍衛舊曆法。這些作品後來被翻譯成希臘文,廣被羅馬帝國統治下的猶太人閱讀,也被後來的初代基督徒所閱讀。
在死海古卷中也發現了這兩部作品的許多抄本。昆蘭人當然把《禧年書》視為聖經書卷之一,而且他們的文獻都反映出他們奉行一年三百六十四天的禮儀曆法。在死海古卷中看到類似以下的描述,其實並不罕見:
挪亞(諾厄)出方舟那日,是在一年三百六十四天整的年末。(4Q252 2:2-3)
(那月的第二十八天是)安息日。這月在安息日(星期日)之後還有一天、第二天,再加一個(第三天)。今年圓滿結束:三百六十四天。(4Q394 1:1)
這種曆法有一個很大的優點,就是一年剛好就是五十二個星期整,不多不少,此每年的聖日和節慶都落在相同的星期數。舉例來說,逾越節永遠落在星期三,這意謂逾越節的晚餐是在星期二晚上,因為猶太人的一天是從落日開始,到隔天落日結束(參見創世記1:5)。
這種曆法每年會比實際的太陽年落後一天多一點,因此使用這種曆法,每隔幾年就要多新增一個星期整,來補足落差。我們無法得知他們實際的置潤時程表(藉增加天數來調整曆法),但他們一定有一個曆法,他們不但確實加以採行,而且還能符合大自然節氣的運轉。
因此,我們可以百分之百確信,在耶穌基督在世期間,猶太人至少採行兩種禮儀曆法:一種是法利賽人在聖殿所採用的陰陽曆,一種是其他猶太人(包含愛色尼人)所採行的一年三百六十四天整的陽曆。可能還有其他曆法:撒馬利亞人(撒瑪黎雅人)當然採用他們自己的曆法,其他猶太教派可能也有自己的曆法變體。所以,耶穌時代的猶太教情況與今天的基督宗教實際情況類似,因為採行多種宗教禮儀曆法(有天主教、東正教和一些較不知名的宗教禮儀年曆)而出現相同節日(例如復活節)出現在不同一天的現象。
「無神論者聖經研究」是近期的西方文明現象。這種說法看似是一種矛盾修辭法,但你想想看,連無神論者當中,都要有懂得如何利用聖經來推翻聖經主張的學者,他們必須能夠對聖經所記載的各種事件與天啟,提出非超自然的解釋。
這個運動目前最受歡迎的天之驕子,就是學者巴特.葉爾曼(Bart Ehrman)。葉爾曼成長於一個保守的基督宗教環境,他進入穆迪聖經學院(Moody Bible Institute)就讀,這所神學院是傳統的美國新教的堡壘,該校的聖經研究方法結合了三個強有力、卻缺乏彈性的信念:「唯獨聖經」是信心和生命的源頭;聖經是神的啟示;以...
目錄
導論 一個共同的起點
第一部 死海古卷簡介
第1章 二十世紀的考古大發現
第2章 等候彌賽亞(默西亞)
第二部 洗禮(聖洗聖事)與死海古卷
第3章 死海古卷、施洗約翰(洗者若翰)與洗禮
第4章 死海古卷、使徒約翰(若望宗徒)與洗禮
第5章 洗禮在今日
第三部 聖餐禮(聖體聖事)與死海古卷
第6章 昆蘭有聖餐禮嗎?
第7章 最後的晚餐究竟在哪一天?
第8章 整合:從死海古卷解讀最後的晚餐
第四部 婚姻、獨身與死海古卷
第9章 死海古卷論獨身
第10章 死海古卷中的婚姻制度
第五部 聖秩與死海古卷
第11章 祭司與死海古卷
第12章 福音書中的祭司職分
第13章 初代教會中的祭司職分
第六部 教會與死海古卷
第14章 保羅(保祿)寫過任何關於教會的信息嗎?
第15章 死海古卷、宗教改革與教會合一
第16章 愛色尼人和初代教會:兩者有什麼關係?
導論 一個共同的起點
第一部 死海古卷簡介
第1章 二十世紀的考古大發現
第2章 等候彌賽亞(默西亞)
第二部 洗禮(聖洗聖事)與死海古卷
第3章 死海古卷、施洗約翰(洗者若翰)與洗禮
第4章 死海古卷、使徒約翰(若望宗徒)與洗禮
第5章 洗禮在今日
第三部 聖餐禮(聖體聖事)與死海古卷
第6章 昆蘭有聖餐禮嗎?
第7章 最後的晚餐究竟在哪一天?
第8章 整合:從死海古卷解讀最後的晚餐
第四部 婚姻、獨身與死海古卷
第9章 死海古卷論獨身
第10章 死海古卷中的婚姻制度
第五部 聖秩與死海古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