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DEO 萊特出色的想像力與他的真誠相匹配。《十月終結戰》不但有先見之明,且成果令人驚嘆。
──湯姆.漢克斯
普立茲獎得主 勞倫斯.萊特 震撼全美之作
《紐約時報》暢銷榜、公衛醫學界一致肯定的知識驚悚小說
「如果這場病毒戰像1918年西班牙大流感,真正的大傳染會在十月……」
國際影星湯姆.漢克斯、驚悚作家史蒂芬.金 推薦
《異形》導演雷利.史考特 改編籌備
成英姝、李桐豪、張國立、臥斧、賀景濱、詹宏志、鄭國威 強力推薦
《紐約郵報》、《柯克斯書評》、《出版者周刊》、《紐約時報書評》、《華爾街日報》、CNN、《紐約客》報導推薦
恐怖的病毒從哪裡來?
為何而來?
又是誰將它帶到這個世界?
故事從日內瓦一場世界衛生代表會開始…
印尼一個難民營出現47人死於急性出血熱,僅被當作小事提出,出席會議的美國CDC副主任、流行病學家亨利.帕森斯(Henry Parsons)卻認為情況並不單純。
亨利受託,親入險境尋找病原體,卻先受政治阻撓、後遭神秘病毒困住,同時,令人擔心的事正要發生:一名感染者正前往每年有數百萬信徒聚集的聖城麥加,參與朝聖之旅。
感染果然一觸即發,沙烏地阿拉伯官方下令封城,但300萬朝聖者能一個人都不離開?疫情入侵美國,國土安全部副主任對可能發生的生物戰能做出正確回應?全球旅行頻仍的時代,一場大流行挑戰了裂痕重重的全球關係,病毒侵襲的不只是生命,還有支持文明的各種體制。
亨利為了挽救疫情擴散困在非洲,而他所惦記的妻兒能躲過美國本土的疫情?他自己能回得了家嗎?這一切最終還有一個問題:到底病毒從何而來?為何而來?
關於這本書
▌最初,它是一部電影的構思
1998年,勞倫斯.萊特為電影《緊急動員》(The Siege)寫出令人震撼的故事,預言了基地組織對美國本土的致命攻擊,2006年,萊特又以深入中東訪問超過500 人的911精彩報導,並以此獲得普立茲報導寫作獎。之後他還寫過山達基組織的深度報導,並為其拍攝紀錄影片。他為《紐約客》寫的報導也曾讓他榮獲大獎。
2010年,大導演雷利.史考特邀請他編劇,兩人想為一部浩劫電影找到文明危機的起源,當時萊特就認為一場像1918年西班牙大流感那樣的全球疫情可能是答案。
電影雖延宕未啟動,2017年萊特卻決定開筆寫病毒衝擊全球的醫療驚悚故事,2019年夏天他交出完稿,準備翌年春天出版,結果出版前一個月,中國的病毒擴散全球,美國也有了案例,等四月萊特的新書出版時,美國染疫確診人數已經超過8萬,小說所談的各種問題一一浮現,媒體紛紛問他:你為什麼能預言這樣一場災難?他的答案是所有醫療公衛的學者都知道這件事情早晚會發生。
▌這是本會讓人瘋狂追讀之書,故事力道宛如巨砲
小說從日內瓦國際公共衛生會議揭開印尼難民營有一宗47人集體死亡的消息開始,主角亨利.派特森也就是書中美國CDC的感染科副主任被派前往當地調查。
到了西爪哇的恐溝里,亨利發現除了47名死者,還有三名帶著理想在當地駐站的無國界醫生也已身亡,死者們全身因缺氧而皮膚發青、眼口鼻出血、肺溶成血沫。更糟的是,其中一名染疫者正前往沙烏地阿拉伯加入每年數百萬的麥加朝聖行列中。
萊特對醫學病毒知識有著深入掌握,又能用明快節奏說完故事,接下來的信徒染疫、病毒傳播、政局的動盪、公衛困境、社會失序;學校、機關、股市關閉,經濟陷入30年代以來最嚴重的蕭條……人們開始追問病毒從哪裡來?它們的真實面目為何?世界各國要如何才能終結它?
▌以新聞紀實手法融合現實與虛構
曾獲普立茲非虛構寫作獎的萊特,擅長耐心地蒐集材料,並以透徹的角度細膩的手法寫出普通讀者愛看的故事。寫作《十月終結戰》之初,他採訪美國許多第一線的公衛學家和流行病學家,這些人給予他珍貴的洞見,也讓他看到醫療公衛界充滿傑出的人才,他們早就預料到會有新冠病毒大流行這樣的災難。
萊特在受訪時談到他為什麼要用小說寫這個題材,因為寫傳染病大流行的歷史只能談發生了什麼,但透過與專業人士的訪談,他知道大家最憂心的是未來。他決心將虛構故事建立於扎實的知識上。
他筆下的主角微生物學家、流行病學家亨利.帕森斯(Henry Parsons)在發現了可怕的流行病毒後,不惜親身歷險,尋找解決讓世界陷入困局的神秘病毒起源和治癒方法,萊特透過小說對所有第一線醫護專業人員致敬,在這個圍繞醫學、政治、科學與人性的故事中,我們更得以知道他們存在的重要性。
▌病毒摧毀的不僅是生命
湯姆.漢克斯讀完小說讚賞的不僅是勞倫斯萊特的出色想像力,他還指出寫作者的真誠讓他敬佩。《十月終結戰》的寫作企圖並非娛樂而已,萊特在故事中融入歷史上的幾次病毒大流行、國際政治角力、生物戰、全球暖化、公衛議題,乃至人性的善與惡,再加上解謎般的懸疑感,他想提醒人們注意的,除了病毒的危險,也希望透過一部節奏疾速、引人深思的驚悚作品讓人們重新思考自己習以為常的文明社會,是靠著哪些力量支持。
作者簡介:
勞倫斯.萊特(Lawrence Wright) 1947年生,普立茲獎(Pulitzer Prize)得主、暢銷作家、電影編劇、劇作家,於《紐約客》(New Yorker)雜誌擔任撰稿人,同時在「WhoDo」藍調樂團擔任鍵盤手。著有多本非小說作品,其中《織機塔:基地組織與通往9/11之路》(The Looming Tower: Al-Qaeda and the Road to 9/11,暫譯)獲得2006年安東尼.盧卡斯圖書獎(J. Anthony Lukas Book Prize)、2007年普立茲獎。 萊特與獲獎紀錄片導演艾力士.吉伯尼(Alex Gibney)合作,吉伯尼執導了萊特的單人秀《我的基地組織之旅》(My Trip to Qaeda,暫譯)與他的著作《通向清晰》(Going Clear,暫譯)紀錄片版本。 現與妻子定居於美國德州奧斯汀。 個人網站:www.lawrencewright.com
譯者簡介:
王道還 生物人類學者、科普作家,曾任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助理研究員。曾譯書十本,如《第三種黑猩猩》、《盲眼鐘錶匠》,另有散文集《天人之際:生物人類學筆記》。
章節試閱
本書獻給 為公共衛生奉獻了生命的男男女女 表揚他們的勇氣與創意 第一部 恐溝里 日內瓦 日內瓦,一個大會議廳內,各國公衛官員齊聚一堂。下午,最後一場集會,主題是新興傳染病。出席者有些不耐煩,畢竟開了一天會,又得擔心趕飛機的事。羅馬發生的恐怖攻擊讓每個人的神經都繃得緊緊的。 「印尼一個難民營發生了不尋常的死亡事件,死者都是青少年。」倒數第二位講者正在台上說。他的名字是漢斯什麼的。來自荷蘭。個兒很高,傲慢,一看即知每天膏粱厚味。他脖子上的灰金頭髮沒有修剪過,擠出了領子,肩上的棉絨在簡報投影機的光束下閃爍。 投影幕上是一張印尼地圖。「西爪哇,恐溝里第二難民營,在三月的第一個禮拜,開出了四十七張死亡證明書。」漢斯以雷射筆指出地點,接著幾張投影片展示了一貧如洗的難民,他們生活在髒得嚇人的環境中。這個世界充滿了失根的人,幾百萬人塞入了匆匆搭建起來的難民營,四周以圍籬封鎖,當他們犯人似的;飲食不充分,醫療設施更稀缺。難怪大疫會從那種地方爆發,泛濫四方。霍亂、白喉、登革出血熱——熱帶總是會醞釀出什麼來。 「高燒,出血,傳染快速,致死率極高。但是令這一批死者引起注意的是,」漢斯說,接著放出了一張圖表,「死者年齡的中位數。通常感染病病人的世代分布是隨機的,但是恐溝里這個例子,人口中最強健的年齡層卻是最主要的受害者。」 大會堂中的公衛官員都在認真研究那張異乎尋常的圖表。大多數致命疾病殺害的是孩童與老人,也就是U型分布,但是這個印尼的案例卻大致像W型,死亡年齡平均二十九歲。「根據疫情剛爆發時獲得的粗略報告,我們估計致死率是百分之七十。」漢斯說。 正當大夥兒因苦思而陷入沈默的當兒,「幼童或新生兒⋯⋯?」馬莉亞.沙鳳納插嘴問道,她是世界衛生組織流行病學主任。 「大部分都確診。」漢斯回答。 「會不會是因為性接觸?」一位日本醫師問道。 「不大可能。」漢斯說。他正在自得其樂。現在他的臉逐漸移進投影,在下一張投影片上投下了巨大的陰影。「接下來幾週,死亡病例的特徵維持不變,但是全體病例數大幅下降。」 「也就是說,那是一次性事件,」那位日本女醫師結論道。 「留下四十七具屍體?」漢斯說。「太誇張了吧!」 日本醫師臉紅了,一面咯咯地笑,一面以手掩口。 「好吧,漢斯, 你逗弄夠了吧。」馬莉亞不耐煩地說。 漢斯環視全場,得意洋洋。「志賀菌。」他說,台下一片不敢置信的呻吟。「要不是顛倒的死亡年齡分布,你們也會想得到。我們也被它困住了。志賀菌是貧窮國家常見的病菌,牠引起的食物中毒案例不計其數。我們詢問雅加達的公衛機構,他們的結論是:在缺乏食物的環境中,只有年輕人身體強健得足以搶到有限的食物資源。在恐溝里,身體強健要了他們的命。我們的團隊推測,病菌的來源是生牛乳。我們發表這個案例,是想請大家引以為鑑,人口刻板印象會讓人對明顯的事實視而不見。」 漢斯在敷衍的掌聲中走下講台,同時馬莉亞唱名最後一位報告人上台。他剛開口說:「威斯康辛州曲狀桿菌——,」突然有人打斷了他,以命令的口吻說: 「一種嚴重的出血熱,在一個禮拜內殺死了四十七個人,然後就消失無蹤了?」 會堂裡兩百來人都把頭轉向那宏亮的男中音來源。光聽聲音,你會以為亨利.帕森斯身材高大。錯了。他又矮又瘦,因為小時候患了佝僂症,身子不夠挺,整個人有些畸形。因此他的長相以及教授口吻,讓人產生不匹配的古怪感覺。但是亨利的丰神並沒有受體態的影響,展現的是自信。在行內他是個傳奇,知情的人談到他,敬畏、不失頑皮,背後管他叫Herr Doktor(德語:醫師大人),或「小鞭」。他會修理實習生,令他們淚流滿面——要是他們沒有正確地製作標本,或是沒有發現一個事實上只有他才認為有意義的症狀。但是,二○一四年西非爆發伊波拉疫情,率領一個國際團隊到當地調查的,是亨利.帕森斯。他追出了指示病例——亦即令公衛人員警覺一場大疫已經爆發的病人——幾內亞一個十八個月大的男孩,是由果蝠傳染的。這樣的故事還有不少,他沒有向外界透露的更多。對抗新興疾病的戰爭絕不會有終戰之日;在這一戰役中,亨利.帕森斯可不是個小人物。他是巨人。 叫漢斯的傢伙瞇著眼搜尋,找到較高席位上的亨利,那裡比較昏暗。「也不是那麼不尋常,帕森斯醫師,如果你將環境因素考慮進去的話。」 「你的報告提到『傳染』。」 漢斯笑了,很高興能繼續逗引大家。「印尼公衛機構一開始懷疑病原是病毒。」 「是什麼改變了他們的想法?」亨利問道。 馬莉亞已經感興趣了。「你認為是伊波拉?」 假如是伊波拉,我們就會觀察到疫情向都市中心蔓延,」漢斯說:「但是沒有,他們清除了污染源,感染病就消失了。 「你親自去過那個難民營嗎?」亨利問道:「例如採集標本?」 「印尼政府一直十分合作,」漢斯不屑地說:「現在無國界醫師有一個小組已抵達當地,我們很快就會接到報告,證實我們的結論。別指望意外。」 漢斯等了一會兒,但是亨利坐下了,用一根手指輕點嘴唇,若有所思。下一位報告人恢復報告。「密爾瓦基一家屠宰廠,」他說,幾位很在意時間的聽眾迅速低下頭朝出口走去。機場必然提高了安檢層級。 「我討厭你那麼做,」馬莉亞說。他們剛走入她的辦公室——明亮、又有格調,可以看見白朗峰的美景。一群白鸛正在日內瓦湖旁盤旋,準備落地。牠們從尼羅河谷歸來,越過阿爾卑斯山脈,日內瓦湖是返鄉繁衍下一代的第一個休息站。 「做什麼?」 馬莉亞身子後傾,以一根手指輕拍嘴唇,模仿亨利呢。 「那是我的習慣動作?」亨利問道,把手杖支在她的桌旁。 「只要看見你那麼做,我就知道有事要我擔心了。哪一點讓你懷疑漢斯的研究的?」 「急性出血熱。非常可能是病毒引起的。怪異的死亡分布,完全不符合志賀菌感染。而且它為什麼會突然——」 「消失了?我不知道,亨利,你告訴我。又是印尼?」馬莉亞說。 「他們隱匿過疫情。」 「這次不像是上次腦膜炎疫情的重演。」 「當然不是。」亨利管不住自己,再度不由自主地輕拍嘴唇。馬莉亞等著。「我不應告訴妳做什麼,」最後亨利說。「也許漢斯是對的。」 「但是⋯⋯?」 「致死率。太驚人了。萬一他錯了,後果不堪設想。」 馬莉亞走向窗口。雲氣四合,遮蔽了壯觀的山峰。她正想說什麼的時候,亨利打斷了她的思緒。「我得走了。」 「那正是我的想法。」 「我是說回家。」 馬莉亞點點頭,表示她聽到了,也明白,但是她美麗的義大利眼睛透露了的憂慮表情,傳達的卻是不同的訊息。「給我兩天。我知道我在為難你。我應該派一個小組去的,但是我找不到信得過的人。漢斯說無國界醫師在那裡,因此他們可以協助你。只要採取檢體就好。你回亞特蘭大的途中,出入一趟印尼就成了。」 「馬莉亞⋯⋯」 「求你了,亨利。」 他們是老朋友了,亨利好像看見了那位年輕的流行病學家,正在海地研究非洲豬瘟疫情,滿面憂容。老朋友的記憶中才會不時冒出那種瞬間。那時馬莉亞所屬的團隊主張的防疫策略是:殺光原住民的豬,根絕這種疾病。海地幾乎每一家戶都養豬;豬不但是主要的食物來源,還扮演通貨的角色,豬圈就是農民的銀行。在一年之內,由於美國政府與獨裁總統「娃娃醫生」杜華利的支持,海地特有豬種滅絕了,這是巨大的成功,幾乎史無前例。根絕行動終止了一種無法治療的疾病。但是海地的農民本來就很窮,根絕之後更窮了——鬧飢荒。美國提供的替換豬種,大部分都被腐敗的菁英階層據為己有,可是那些豬太嬌嫩了,無法適應當地環境,飼養成本又太高。由於資源稀少,海地民眾轉而生產木炭,不久森林就砍伐殆盡。海地從未恢復。當初是不是該採用「殺豬政策」,其實有辯論的餘地。亨利想,當年的我們是多麼有信心的理想主義者呀。 「兩天,絕不超過,」亨利說:「我答應吉兒會回家為泰迪慶生。」 「我會請秘書為你訂到雅加達的機票,紅眼航班。」馬莉亞保證會打電話給美國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CDC)表達歉意——亨利是CDC副主任,主管感染疾病。這是馬莉亞基於職責提出的緊急請求。 「對了,」亨利說離開的時候說,「羅馬那邊有新消息嗎?妳家人還好吧?」 「我們不知道。」馬莉亞不抱希望地說。
本書獻給 為公共衛生奉獻了生命的男男女女 表揚他們的勇氣與創意 第一部 恐溝里 日內瓦 日內瓦,一個大會議廳內,各國公衛官員齊聚一堂。下午,最後一場集會,主題是新興傳染病。出席者有些不耐煩,畢竟開了一天會,又得擔心趕飛機的事。羅馬發生的恐怖攻擊讓每個人的神經都繃得緊緊的。 「印尼一個難民營發生了不尋常的死亡事件,死者都是青少年。」倒數第二位講者正在台上說。他的名字是漢斯什麼的。來自荷蘭。個兒很高,傲慢,一看即知每天膏粱厚味。他脖子上的灰金頭髮沒有修剪過,擠出...
作者序
致親愛的讀者: 我在《十月終結戰》這本書中所寫的故事,原本是為警世。但現實生活中等不及警告。在我撰寫本書之際,全世界捲入了如同我在書中所想像的病毒性大疫中。 人們常說,書就是預言,但對我來說,它是所有縝密研究的結果。我在書中提出一個問題:對人類文明來說,最重大的威脅是甚麼?核子戰爭、全球暖化的威脅業已存在,但如果檢視人類歷史,病毒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傾覆社會。1918年「西班牙流感」取走了五千萬到一億條人命之事已經過了一個世紀。假如在我們這個旅行頻仍、城市人口更密集、公衛考量被逼退到次要地位的時代,一場大疫捲土重來,那會是什麼樣的世界? 我用相同於撰寫非虛構作品的嚴格標準來寫這本書。書中所呈示的事實,沒有一項是憑空捏造的。我訪問了許多此刻正站在美國的第一線,致力對抗疫情的科學家、流行病學者。至於書中所描述的地緣政治,僅僅只是我將自己所觀察到的世界趨勢加以合理延伸得出的結論。我也跟政府高官、軍方人物討論過,當時每個與我有過交流的人,都說起了我在書中所要傳達的隱憂——像書中這樣的大疫是有可能再發生的。而如今,它正如火如荼蔓延中。 當然,這只是小說。小說裡頭有英雄,有壞蛋,還有個時鐘在背景中滴答作響。做研究以及寫作是件教人興奮的事,而我從中學習到的種種,讓我對我們的機構以及致力於保護我們免於災難的這群人,充滿了希望。這群將生命奉獻給公共衛生的人們對危機的應變能力,以及其勇往直前的勇氣,尤其教我印象深刻。僅將這本書獻給他們。 也希望你們喜歡這本小說。 勞倫斯‧萊特
致親愛的讀者: 我在《十月終結戰》這本書中所寫的故事,原本是為警世。但現實生活中等不及警告。在我撰寫本書之際,全世界捲入了如同我在書中所想像的病毒性大疫中。 人們常說,書就是預言,但對我來說,它是所有縝密研究的結果。我在書中提出一個問題:對人類文明來說,最重大的威脅是甚麼?核子戰爭、全球暖化的威脅業已存在,但如果檢視人類歷史,病毒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傾覆社會。1918年「西班牙流感」取走了五千萬到一億條人命之事已經過了一個世紀。假如在我們這個旅行頻仍、城市人口更密集、公衛考量被逼退到次要地位的時代,...
目錄
第一部:恐溝里 第二部:大疫 第三部:在海底 第四部:十月
第一部:恐溝里 第二部:大疫 第三部:在海底 第四部: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