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比價 | 找書網 | 找車網 |
FindBook |
|
有 1 項符合
口腔顎顏面內科學的圖書 |
|
科學的源頭最早可追溯到約公元前3500年至前3000年的古埃及和兩河流域。這兩個文明在數學、天文、醫學方面的成就傳入並塑造了古典時代的希臘自然哲學,後者正式嘗試以自然原因來解釋物質世界中的事件。西羅馬帝國傾覆後,在中世紀的頭幾個世紀中,有關古希臘人的世界觀念的知識在西歐漸漸被遺忘,但卻在伊斯蘭黃金時代的穆斯林世界中得以保存下來。10世紀到13世紀,西歐找回了古希臘的著作並吸收了伊斯蘭學者的研究,自然哲學就此復活,並且接下來在始於16世紀的科學革命中轉型,其間的新觀念和新發現脫離了古希臘觀念和傳統之窠臼。科學方法迅速在獲取知識方面起到更大作用,不過科學的制度化和職業化還是要等到19世紀才開始成型。
科學原僅指對自然現象之規律的探索與總結,但人文學科也越來越多地被冠以「科學」之名。現代科學一般說來可劃分為三大分支:形式科學,研究抽象概念;自然科學,在最寬泛的意義上研究自然;以及社會科學,研究個體與社會。不過,對於形式科學能否確實算作一類科學存在不同意見,因為其並不依賴經驗證據。而運用既有科學知識以達成實用目的的學科,如工程學和醫學,則被歸為應用科學。
科學以研究為基礎,而研究通常是在學術和研究機構、以及政府機構和公司中進行。科學研究的實際影響使得科學政策被制訂出來,以求施影響於科學界,促使商業產品、武器、醫療衛生以及環境保護獲得優先發展。
維基百科
口腔顎顏面內科學是探討口腔及口周疾病,還有全身性疾病之口腔表徵的一門學科。本書除了介紹患者處置的基本原則及常見的症狀與病徵,並以問題導向式的編排方式,將現今最常見且重要的口腔疾病按章次作個別論述,讀者從章名即可迅速找到所需的診斷及治療的臨床準則。既是口腔內外科及牙科學生的理想教科書,更是提升臨床牙醫師判斷與處置能力的最佳指引!
推薦序:
儘管全方位醫療 (Total patient care) 的要求,早已是普世醫學教育的基本指標。但對不改一貫冷漠與逃避的心態而自限格局之台灣口腔醫學體系而言,面對全身疾病的判讀與管控仍有如登天,卻也是不爭的事實。如何克服,迄無對策。
口腔顎顏面內科學 (Oral and Maxillofacial Medicine) 是難得的一本好書,簡明扼要的病理生理機轉剖析與精細明確的臨床圖像說明,不但可以協助在校學子建立對全身性疾病之基本認知,也可以提昇住院醫師的臨床判斷與處置能力。不諱言,對欠缺相關臨床經驗的部分醫師而言,本書絕對是最佳指引,不讀可惜。
如果「辛苦」是對原著作者的一種寫照,「痛苦」就是對編譯者最適當不過的描述。除應具備對等的專業知識外,另須有文筆流暢的功力。主譯者李俊鋒醫師是少數擁有DDS/MD 雙學位並具有腫瘤基因生物晶片研究資歷者,住院醫師期間即曾編譯「KUBY 免疫學」一書深獲好評,今再度提筆果見日益精闢。協譯團隊,有專攻腫瘤病理學的陳冠豪醫師與專攻分子生醫光電學之李明燁醫師,也均為跨越多領域的一時之選,另外承蒙摯友陳立愷、陳成欽兩位教授的不吝指正,在在都是本書得以克服困難順利付梓的重要支柱。
「一個好的目標,絕不會因為慢慢來而落空。」美國總統林肯的這一席話正是鼓勵追求學術理想的最佳註解。今有幸忝為師匠,眼見學子諸君不畏艱難奮發向上,世代傳承的態勢更是儼然成形,欣慰之餘謹此為序。願共勉之!
醫學博士 李尚志
編譯後記:
口腔醫學是一門獨特的學科,而口腔顎顏面內科學與外科學又是其中最特殊的兩個學門,它涵蓋了醫學與牙醫學教育的兩大領域。從醫學院畢業後,有幸進入李尚志教授領導的口腔顎顏面外科團隊接受顏面外科與全身麻醉之臨床訓練,才深知臨床醫療工作之深奧與多變性。如果沒有全方位醫療的知識背景是無法應付現今緊張的醫病關係、高額醫療糾紛賠償金額以及技術競爭、更新迅速的醫療環境。
正如恩師所言「外科的基礎在麻醉」、「懂麻醉就懂急救,懂急救就懂重症照護」,現今牙科畢業生所欠缺的正是全身性疾病管理的能力,外科與麻醉的訓練正可以彌補這方面的不足。所以口腔顎顏面外科的臨床訓練一定要完成內、外科、急診及麻醉的訓練。
在這嚴格訓練過程中的艱辛非一般人所能體會,但只為了「堅持」這兩個字。這幾年來對理想的堅持與期待,就如恩師在麻醉學書上所提之座右銘「人在醫界幾暮朝,隨風逐流任飄搖,他年養就蛟龍性,藉助風雷上九霄」。檢視國外口腔醫學教育之變革,已逐漸由技術層面訓練轉為全方位醫療之模式。此本口腔顎顏面內科學所呈現的內容正是符合此一精神。
編譯書籍是一件苦差事,需長時間忍受寂寞與三更半夜挑燈夜戰,這也是另一種「堅持」的考驗。但因有如此紮實的臨床訓練背景,得以順利的完成此編譯工作,而編譯這本書更可以驗證多年來訓練的成果。眼看已要付梓,心中喜悅的心情實難以形容。
對於此書之出版要感謝的人實在太多了;感謝恩師李尚志教授的指導,使我在安全及信賴的工作環境下接受完整的外科與麻醉訓練,並提供了我進修博士學位的機會;詹嘉一教授在翻譯期間的照顧與指導;鍾國楨醫師、郭正裕醫師的支持鼓勵。另感謝蘇南彰醫師與李家因醫師在附錄翻譯校稿時給予的協助,在此一併表示由衷的謝意。
本書已經審慎校閱,如有疏漏,敬請先進學者不吝指正批評。
編譯 李俊鋒
原書序:
口腔內科學為牙醫學領域中特殊的一個科目,主要討論包含口腔及口周圍結構,特別是口腔黏膜及全身性疾病的口腔表徵的疾病。這個專業在某些國家稱為口腔醫學「stomatology」,它不只處理口腔疾病,也處理口周圍病灶,因而愈來愈多的地方稱之為口腔顎顏面內科學「oral and maxillaofacial medicine」。再者,除了明顯與口腔病理學 (oral and maxillofacial pathology) 及口腔顎顏面外科學 (oral and maxillofacial surgery) 有密切相關外,它與特殊牙科照顧及醫院牙科也有關聯。
本書試著聚焦在口腔醫學及醫院牙科領域所感興趣的主題,並以有用且容易吸收了解的編排方式呈現口腔醫學專業領域的基礎;不僅提供系統化且詳盡的資訊,也提供診斷、治療的臨床準則,和給予患者及兒童的衛教資料,上述兩者也可以在網際網路及其他地方找到。
第一部分複習病史詢問、檢查和特殊檢查,以及處置的基本原則。在缺乏變因控制的試驗下,許多的治療顯示不能完全成為實證醫學。希望未來許多醫學中心的研究能彌補這部分的不足。第二部分討論更多常見的口腔醫學症狀及病徵。第三、四部分包括口腔醫學中最常見的重要疾病。這部分也包括一些人名及其他與口腔醫學相關的疾病概要;如果特殊的疾病在此處無法找到,讀者可利用索引 (Index) 來找尋,因為它可能就位在本書的其他位置。第五部分討論HIV 感染及醫源性疾病的重要領域。
其餘相關的全身性疾病的口腔表徵,可在附錄1 找到。更進一步的細節可在「牙科的內科問題」(Medical Problems in Dentistry) (Scully and Cawson: Elsevier, Edinburgh, 2004) 一書中找到。口腔疾病的治療藥物可在附錄2 中的綱要找到。有一部分的藥物會被開業醫師作為處方藥物,但醫師可能必須處理從患者而來的治療問題,或是分辨及處理治療的併發症。更詳盡的內容可在「基礎藥理學及牙科臨床上使用的藥物」(Basic Pharmacology and Clinical Drug Use in Dentistry) (Cawson, Spector, and Skelly: Churchill Livingstone, Edinburgh, 1995) 一類的教科書中找到。
本書嘗試以一種著重在更重要的疾病學習中的方式,呈現更詳細的資訊給讀者。它之所以重要,是因為經常出現或嚴重程度較高,且引導讀者了解治療的經驗,及以問題為導向的疾病治療方式。但是要將每個主題放在最完美的地方是不可能的,因為僅有少數的疾病只影響一處(例如,即使是在舌頭上的移行性紅斑,在舌頭也不只一處);有些疾病影響的組織也不只一種(例如,外胚層分化不良 (ectodermal dysplasia) 會影響皮膚、唾液腺體及牙齒)。有些會有一系列的臨床表現(例如,扁平苔蘚及癌症都可能出現白色、紅色及潰瘍病灶,且可能無症狀或導致四肢不適)。在各部分之間的交互指引,可幫助使用者從內容中得到有價值的資料。
本書不是要給讀者各種不同治療及檢查的所有方式,因這部分會在其它教科書或藥典中論及。本書也提供了較重要的疾病插圖說明,但無法提供像「口腔疾病」(Oral Diseases) (Scully, Flint, Porter and Moos: Dunitz, London, 2004) 一樣的簡明插圖。
在此,我要感謝我的患者及護士,數年來教我如此多的東西並且持續地教導我,以及在學校與我互動的學生及同事、與我一起照顧患者的住院醫師和其他提供意見或內容的人。
我特別要感謝Oslei Almeida教授(巴西)、 Jose-Vicente Sebastian-Bagan教授(西班牙)、Johann Beck-Managetta 教授(奧地利)、 Roman Carlos 教授(瓜地馬拉)、Marco Carrozzo 教授(義大利)、Roderick Cawson 教授(英國)、Pedro Diz Dios 教授(西班牙)、Drore Eisen(美國)、Joel Epstein(加拿大)、Sergio Gandolfo教授(義大利)、 George Laskaris教授(希臘)、 Jens Pindborg教授(丹麥,已故)、Stephen Porter 教授(英國)、Peter Reichart 教授(德國)、Pierre-Luigi Sapeili 教授(義大利)、Sol "Bud" Silverman 教授(美國)及Isaac Van der Waal 教授(荷蘭)。
也謝謝下列的人事:Alan Drinnan(美國)在口腔病理學佈告欄板 (BBOP) 上的創新介紹─一個有用的世界性口腔醫學及病理學論壇的佈告;Miguel Lucas-Tomas(西班牙),建立了歐洲口腔醫學學會─一個歐洲主要的討論會;DeanMillard(美國)及David Mason(英國),有遠見地設置口腔醫學的研究會 (World Workshops);John Green-span(美國),有遠見地組織口腔AIDS 研究會;及Newell Johnson與我一同編輯「口腔疾病」(Oral Diseases) 一書。這些先進幫助我在口腔醫學的進展達到更高的程度。
如果沒有家人(Zoe 及Frances)及同事的支持,許多工作便沒有辦法進行。他們幫助我在資料上的收集,特別是John Evans、Avril Gardner、Lesley Garlick 及Karen widdowson,在此謝謝你們的辛苦。同時也謝謝Jose-Vicente Sebastian Bagan、Isaac van der Waal及我的姪子Athanassios Kalantsis博士在本教科書上所提供的意見。
最後,如果讀者有任何意見,我將樂於接受。希望將來改版時,本書能有改進的空間。
CRISPIAN SCULLY (CS)
倫敦2003
Ⅰ 患者處置的基本原則
1 診斷:病史
2 診斷:身體檢查
3 診斷:一般檢查
Ⅱ 常見的主訴
5 頸部淋巴腺病變
6 乾口症
7 口臭
8 腫塊及腫脹
9 疼痛
10 紅色、白色及色素沈著病灶
11 感覺及運動改變
12 疼痛及潰瘍
Ⅲ 常見且重要的口腔疾病
13 血管性水腫(血管神經性水腫)
14 口角性唇炎
15 阿弗他(阿弗他氏口腔炎)
16 非典型顏面疼痛
17 白塞氏症
18 貝爾氏麻痺
19 口腔灼熱症(口腔感覺異常)
20 癌症
21 念珠菌感染症
22 假牙相關性口腔炎
23 移行性紅斑
24 多形性紅斑
25 紅斑、白斑、角化症及其他潛在性惡性病灶
26 佛迪西氏斑
27 藥物誘發的牙齦性腫脹
28 肉芽腫性唇炎
29 疱疹病毒感染
30 扁平苔蘚
31 齒源性囊腫及腫瘤
32 類天疱瘡
33 天疱瘡
34 薛格倫氏症
35 顳顎關節疼痛-功能失調症
36 三叉神經及其他神經痛
Ⅳ 人名及其他疾病
37 人名及其他的病症
Ⅴ 其他相關的全身性疾病
38 人類免疫不全病毒感染
39 醫源性疾病
附錄一 特殊全身性疾病的口腔表徵
附錄二 口腔疾病患者使用的治療藥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