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比價 | 找書網 | 找車網 |
FindBook |
|
有 1 項符合
古易今用:匯通《周易》與社會科學的方法與實踐(簡體書)的圖書 |
|
$ 450 ~ 465 | 古易今用:匯通《周易》與社會科學的方法與實踐(簡體書)
作者:康曉光 出版社:八方文化創作室 出版日期:2020-12-29 語言:繁體書 ![]() |
|
科學的源頭最早可追溯到約公元前3500年至前3000年的古埃及和兩河流域。這兩個文明在數學、天文、醫學方面的成就傳入並塑造了古典時代的希臘自然哲學,後者正式嘗試以自然原因來解釋物質世界中的事件。西羅馬帝國傾覆後,在中世紀的頭幾個世紀中,有關古希臘人的世界觀念的知識在西歐漸漸被遺忘,但卻在伊斯蘭黃金時代的穆斯林世界中得以保存下來。10世紀到13世紀,西歐找回了古希臘的著作並吸收了伊斯蘭學者的研究,自然哲學就此復活,並且接下來在始於16世紀的科學革命中轉型,其間的新觀念和新發現脫離了古希臘觀念和傳統之窠臼。科學方法迅速在獲取知識方面起到更大作用,不過科學的制度化和職業化還是要等到19世紀才開始成型。
科學原僅指對自然現象之規律的探索與總結,但人文學科也越來越多地被冠以「科學」之名。現代科學一般說來可劃分為三大分支:形式科學,研究抽象概念;自然科學,在最寬泛的意義上研究自然;以及社會科學,研究個體與社會。不過,對於形式科學能否確實算作一類科學存在不同意見,因為其並不依賴經驗證據。而運用既有科學知識以達成實用目的的學科,如工程學和醫學,則被歸為應用科學。
科學以研究為基礎,而研究通常是在學術和研究機構、以及政府機構和公司中進行。科學研究的實際影響使得科學政策被制訂出來,以求施影響於科學界,促使商業產品、武器、醫療衛生以及環境保護獲得優先發展。
維基百科
本書關心的是中華民族復興的戰略與路徑問題。《周易》作為群經之首,一部古老的、生澀的、充滿神秘氣息的經典,正是儒家文化現代化這個系統工程中的“攻堅戰”。
作者試圖“整合”學術界通用的語言和方法、以“預測”見長的《周易》這兩套完全不同的思維方式,通過建構“易學―社會科學合作框架”來探討關心的問題。在此意義上,我們說本書是“匯通《周易》與社會科學的方法與實踐”。
全書共六個章節,研究內容漸次展開,探索了易學實證研究的六步法――定象、索卦(模擬)、事驗、理驗、驗核、致用。整合、吸納了現代社會科學的“新易學”或“現代易學”,延續了儒家經世致用的核心精神,充分發揮了其預測大勢、鼓舞士氣的優勢作用,並且把這一切建立在堅實的事實基礎之上,可謂“古易今用”。
作者簡介:
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公益創新研究院院長。
主要研究領域為“政治發展與政治穩定”“國家與社會關係”“非政府組織”“儒家文化”。
代表作為《鄧小平時代》《中體西用新論》《儒家憲政論綱》《行政吸納社會》《起訴》等。
論文發表於《戰略與管理》《社會學研究》《中國軟科學》《二十一世紀》《開放時代》、Modern China、Social Sciences in China、Social Research、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兩次獲“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一等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