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比價 | 找書網 | 找車網 |
FindBook |
|
有 1 項符合
台灣的仿生農業:新世紀農業的超級引擎的圖書 |
![]() |
$ 130 ~ 282 | 台灣的仿生農業:新世紀農業的超級引擎(PAD版)
作者:楊浩、楊洵 出版社:麥浩斯 出版日期:2014-05-16 ![]() |
|
臺灣自古為原住民族世居之地,原住民族在17世紀中葉以前一直居於主體民族地位;隨著漢族不斷從中國本土移入與墾殖、以及與平埔族原住民通婚,漢族遂取代原住民族成為臺灣的最大民族。自有信史記錄以來,臺灣歷史上曾經歷大肚王國、荷西時期、明鄭時期、清治時期、日治時期等多次政權遞嬗,最近一次為1945年10月後由中華民國統治。1949年兩岸分治後,中華民國的有效統治範圍限縮至臺澎金馬與部分南海島礁,臺灣自此實質上成為中華民國的主要領土,並延續至今。
歷經1860年臺灣開港以來至日治時期所打下的現代化基礎,以及中華民國政府遷臺後運用美援所進行的一系列的經濟建設,加上國際上冷戰對峙的格局,使臺灣自1960年代起在經濟與社會發展上突飛猛進,締造舉世聞名的「臺灣奇蹟」,名列亞洲四小龍之一;之後在1990年代躋身已開發國家之列,目前無論人均所得或人類發展指數均具世界先進國家水準。臺灣擁有蓬勃的製造業及尖端科技,在半導體、資訊科技、通訊、電子精密製造等領域執牛耳。貿易方面主要透過高科技產業賺取外匯,經濟發展上以高科技產業與服務業為中心,亦朝向文化產業及觀光業發展。隨著1987年戒嚴時代結束以來政治上的自由化與民主化,以國民兩黨為首的政黨政治、統獨議題、以及公民社會的形成,臺灣逐漸淡化過往戒嚴時代形塑的中國史觀,發展出臺灣主體意識與多元文化主義,使得臺灣文化呈現多元並立的面貌。
維基百科
'新世紀農業的超級引擎!
台灣原創的「天癒農法」系統,與世界尖端科技的「仿生學」概念不謀而合,
近卅年的研發與實踐,將讓農業從傳統的「糧食」,進而提升到「五生產業」,帶領台灣進入「幸福經濟」的美好願景。
人類的發展已經到了階段性的極限,不論是科技、健康、糧食……等層面,皆面臨強大的進化障礙。但人們也逐漸發現自然界中的生物態可以突破現今的障礙,諸如葉綠素對太陽光的轉換率、粒線體對燃料的轉換率……等等,過程中不僅無污染,甚至更改善環境,遠遠超越人類當前的科技能力。因此,唯有向自然界學習,以更少、更普遍的資源,找出完全乾淨的製造過程,同時強化環境生態,讓所有生物都能獲得更好的生存環境,這就是結合生態思想與尖端科技的「仿生學」概念。
歷經長達三十年的苦心造詣,楊浩先生研發,台灣原創的「天癒農法」系統,便是模仿自然、學習自然、屬於自然,結合「模仿雨林植物外環境生態」與「模仿人體動物內循環生態」,從極端的氣候、貧瘠的土壤、生命的蠻荒中創造出強大的生產能力,這是師法自然、以天地萬物為師的仿生學(Biomimicry)的具體實踐,兼顧自然生態與科技創新、從土壤裡「創造」生機的農業生產方法!人類不需要以破壞環境、掠奪資源、殺價競爭的生產方式來求得基本的生存,可以從生命體的複雜與生態的多樣性下,學習一切生物(微生物、植物、動物)的生存方式,以有益於自然的方式「生存」,選擇品質更好的「生活」,主動關懷「生態」,讓身心靈與智慧「生動」起來,然後領悟自然「生機」的意義,體會生命的意義,而達到天人合一之「五生」境界!
本書《台灣的仿生農業》,書名以台灣為開頭,除了說明本系統原創於台灣,是土生土長的技術,更是希望未來本系統在國際發展時,能讓世界知道這是源自台灣的技術,可以成功運用在農業上,是世界仿生學與農業科技之創舉。
天癒系統規劃具有幸福的確定性,可以確切的以家庭為單位,提供穩定的生存、生活品質,只要有閒置土地、失業人口、以及少量的資源,就可以形成一個穩定安適的生活圈,不只有助於經濟發展,更能夠為台灣及世界各國提供一個促進就業、增進健康的幸福方案。
作者簡介:
楊浩
1952年生,宜蘭人,淡江大學畢業,「天癒農法」創始者,著有《一生懸命在生機》、《台灣的仿生農業》。
中華自然醫學教育學會‧理事
興藝峰生技農業‧董事長
楊洵
1980年生,宜蘭人,台北醫學大學畢業。
中華民國醫事檢驗師
興藝峰生技農業‧副總經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