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比價 | 找書網 | 找車網 |
FindBook |
|
有 1 項符合
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一OO期的圖書 |
![]() |
$ 225 | 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100期
出版社:唐山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9-01 規格:21*15*1.5cm ![]() ![]() |
|
臺灣自古為原住民族世居之地,原住民族在17世紀中葉以前一直居於主體民族地位;隨著漢族不斷從中國本土移入與墾殖、以及與平埔族原住民通婚,漢族遂取代原住民族成為臺灣的最大民族。自有信史記錄以來,臺灣歷史上曾經歷大肚王國、荷西時期、明鄭時期、清治時期、日治時期等多次政權遞嬗,最近一次為1945年10月後由中華民國統治。1949年兩岸分治後,中華民國的有效統治範圍限縮至臺澎金馬與部分南海島礁,臺灣自此實質上成為中華民國的主要領土,並延續至今。
歷經1860年臺灣開港以來至日治時期所打下的現代化基礎,以及中華民國政府遷臺後運用美援所進行的一系列的經濟建設,加上國際上冷戰對峙的格局,使臺灣自1960年代起在經濟與社會發展上突飛猛進,締造舉世聞名的「臺灣奇蹟」,名列亞洲四小龍之一;之後在1990年代躋身已開發國家之列,目前無論人均所得或人類發展指數均具世界先進國家水準。臺灣擁有蓬勃的製造業及尖端科技,在半導體、資訊科技、通訊、電子精密製造等領域執牛耳。貿易方面主要透過高科技產業賺取外匯,經濟發展上以高科技產業與服務業為中心,亦朝向文化產業及觀光業發展。隨著1987年戒嚴時代結束以來政治上的自由化與民主化,以國民兩黨為首的政黨政治、統獨議題、以及公民社會的形成,臺灣逐漸淡化過往戒嚴時代形塑的中國史觀,發展出臺灣主體意識與多元文化主義,使得臺灣文化呈現多元並立的面貌。
維基百科
編輯室報告
【一般論文】
繼受的他者︰台灣的運動與國族主義焦慮
餘命治理下的生死界閾照顧倫理︰以老年就養榮民為研究案例
中國耽美(BL)小說中的情慾書寫與性/別政治
【調查報告】
台灣天體主義論述與實踐之挑戰:田野調查報告與省思
【問題與討論】重探台灣戰後農村土地改革專題︰評論與回應
編按
台灣土改評價之辯証
比較台灣土地改革與中共土地革命
傳統與現代︰中共土地改革的歷史意義再思考
土地改革與台灣經濟發展的再思考
被誇大的台灣土地改革及其漸熾的意識形態戰爭
農地改革、產權界定與土地市場
土地改革研究的現實化意義與可能
一則與地主共進午餐的故事
回應:如何評價台灣戰後農村土地改革
回應:為何土地改革的意涵爭議多?
回應:鄉莊與現代之間對台灣產權制度史的考察
【左異聲響】原住民族、國土計畫與流域治理
編按
複合式農林業與非都市土地使用管制:以石門水庫集水區為例
民間組織參與流域綜合治理的經驗
泰雅族傳統領域與流域治理的啟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