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文章傳家淵博稱世
一九八五年暑假,本人就讀淡江大學歷史系二年級,遭逢先父病逝打擊,雖年少懵懂,秉持一股文人傲氣與理想,與兄長商議,在父親墓碑二側題上「文章傳家」、「淵博稱世」之對聯,一來紀念父親楊淵文,二來期許個人與家族子孫能以文化傳承為家業,基於這樣的緣故,在三十歲投入地方文史工作,將自已所學貢獻家鄉,也期盼家鄉因子孫的投入文化耕耘,而有所改變,同時也厚基地方基層實力,延續家族在政治的服務事業,並創辨博揚文化事業公司,本人投入臺灣研究和文化出版,大約從1996~97年開始,迄今已有15、6年,先後出版「臺灣閱覽室」、「臺灣人文」、「臺灣風雲」、「臺灣真情」、「宗教經典學者自選集」、「臺灣民俗閱覽」系列叢書,個人也撰寫美麗寶島三部曲「圖說臺灣歷史」、「圖說臺灣口代誌」、「圖說臺灣第一勇」及「戀戀蘆洲情」、「蘆洲古厝的故事」、「人口問題與臺灣政治變遷」「圖說民國百年」等書。因緣際會下接觸臺灣史料文獻的蒐集,與王見川教授、李世偉教授等人投入宗教史料整理工作,先後出《民間私藏──臺灣宗教民間信仰、文化資料彙編》第一輯、第二輯,及《中國民間信仰、民間文化資料彙編》等,都深受學界推崇典藏,另外王見川教授也陸續主編《一貫道經卷、劉伯溫錦囊與其他》、《近代關帝、玉皇經卷與玄門真宗文獻》專題式套書,也頗受好評。二○一一年十月由本人及陳謙博士主編的《民國時期暨戰後臺灣資料彙編政治篇》,在臺灣研究巨擘許雪姬教授的大力推薦下,獲得兩岸學界的鼓勵肯定,陸續推出第二輯<政治篇續編>及第三輯<產業篇>,也戮力未來繼續出版<文教篇>、<人物傳記篇>、<檔案篇>、<渡台文集篇>等民國史料套書,以充實臺灣現代研究史料。
除了文化出版工作外,在文化社團及宮廟事務上,擔任臺灣古地圖史料文物協會理事長、蘆洲愛鄉文化協會理事長、河上洲文史工作室執行長等職務,蘆洲湧蓮寺委員、靈天宮顧問團主席、慈母宮及九芎宮主任委員,並在淡江大學歷史系授「臺灣社會文化史」教職,並因緣際會接觸臺灣史料文獻的蒐集,長期在臺灣本土文化耕耘,有鑑於愛鄉愛土之理念,遂投入政治事務之經營,參選2OO8年立法委員單一選區選舉,無奈分身乏術,不諳政壇險惡;宦海浮沈先利,臺灣政治環境惡質化,壯志未能履踐,遂專志於臺灣史料保存,以求金匱石室千秋志業。正如江日昇著《臺灣外志》一書所言「天之生才,豈偶然哉?生是才,必有所以用是才。」友鄭應發為之序有感而發。江日昇在明末國事動盪之時,壯志末酬,「奈何命與時違,歷落牢騷,所如不偶,行多坎懍…欲為鶯鳴義俠,反成雀言謗疑,構訟歲月,徙倚縣庭,因著臺灣外志一書。」人在困頓挫折之際,反能成就另一番千秋之業。同樣情況也映證在司馬遷撰史記,所謂「司馬遷報任安書,謂身遭腐刑而隱忍苟活者,恐沒世而文釆不表於後世也,論者遂謂遷遭李陵之禍,始發憤作史記。」從中國及臺灣歷史的撰述典藏,似乎充滿這種仕途不順,發憤作史的悲壯之舉,這和傳統士大夫學而仕觀念緊密相關。
回想近二十餘年,在歷史領域、國際關係及兩岸問題參與研究,為了述志、升等或邀稿,累積不少文章,近幾年臺灣政局混沌不明,人心浮動,經濟衰退,國勢江河日下,藍綠領導人私心自用,無能貪婪,視天下蒼生為無物,兩岸關係如漆似膠,卻也暗潮洶湧,政治紛擾,令人無感生厭。在此混噩世局,為求一遁天下,遂轉而田野採輯之學,將個人蒐集之史料彙整,如神仙傳說、故事、俗諺及鄉野奇譚等民間文學,加以整理出版,特別是祖父楊君陳的民間故事手稿,都是我未來探究之方向。為了讓世人更瞭解臺灣神明信仰多元化、民間文學豐富性,將個人多年來在各大學術研討會、期刊論文或書籍發表過的文章集結出版,大致可分為神明信仰篇、民間文學篇及北臺文史篇內容。其中<台北地區同安陳氏舍人公會之研究>一文,發表在2O1O年福建省漳洲市開漳聖王國際學術研討會。
<臺灣地震與民間文學之探討一以神話、傳說、故事為分析對象>一文發表在2O1O年國史館臺灣文獻館所舉辨的臺灣災害學術研討會。<淡水河系閩南語同安腔與歌謠一文發表在2OO9年所出版的<蘆洲市志>文化篇中。<淡水河與淡北八景>、<坌嶺吐霧覓觀音一北台觀音山傳奇>二篇文章發表在<臺灣人,臺灣事>一書。<蘆洲國小與和尚洲公學校:回憶百年創校一、二事>一文發表在蘆洲國小百年校慶特刊一書。<二重疏洪道開闢誌>一文發表在三重市公所所編的<三重埔風情畫>一書中。<台灣元宵節習俗>一文發表在中國時報。都是個人多年努力的成果,能與各方大家交流指正,也感謝博揚文化公司的夥伴們的全力協助,長期支持的各界師長友人,在此一併感謝。
楊蓮福2○12年9月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