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各科專業醫師群集體編撰的中風疑難解惑祕笈!
【本書簡介】
◎最專業──醫師群解答民眾最想知道的腦中風100個問題。
◎全方位──保健+醫療+照護+復健,提供腦中風各方面醫學常識。
◎易閱讀──由病人發問、醫師回答,淺顯白話達成醫病之間的互動及溝通。
全面終結錯誤觀念,腦中風不再駭人!
「腦中風」是目前造成國人失能疾病排名的第一位,卻每每來得很突然,
不僅讓人措手不及,後續的復健及長期照顧需求,
也造成整個家庭的沉重負荷,常常讓人徬徨無措,
偏偏對於腦中風的因應卻是眾說紛紜,令人不知所措,到底該怎麼做?
別擔心,有了這本寶典,醫師就是你的隨身顧問!
台灣腦中風學會了解病患與家屬的需求,集結不同專業醫師群,
蒐集整理最常被問到的腦中風問題,面向廣泛而且分類清晰,
提供正確、詳盡之回答,深入淺出,理解無障礙!
包括腦中風的症狀、如何搶救腦中風、腦中風後的復健及照護、生活保健
全部的必備知識,都在這本小百科之中!
沒有三高,為何還會腦中風?
常覺得脖子緊,我快中風了嗎?
想預防腦中風,菸抽少一點就好,可以嗎?
發生腦中風,在救護車來之前,我能做什麼?
腦血管阻塞,能不能直接把血管打通?
定期打通血路的針有沒有效?
出血性腦中風一定要開刀嗎?
腦中風出院後,可以去哪裡做復健?該怎麼選擇?
家屬要如何調整心態來照護病人?
腦中風吃維他命或健康食品,會不會恢復得較快?
……
坊間流傳許多錯誤的觀念或是治療偏方,致使病人或家屬對於「腦中風」累積相當多的疑惑,是以此書集合了十餘位神經內科、神經外科、放射科醫師,整理出平日行醫時最常被民眾問的問題,包括腦中風的疾病認知、預防、急性期治療、腦血管介入性治療、藥物治療、復健治療、長期照顧、避免再中風等,皆將在內容當中提供最正確且詳盡的回答,給予讀者最直接的幫助。
作者簡介:
●台灣腦中風學會編著
●策劃
葉守正醫師
台灣腦中風學會理事長
台灣腦中風關懷協會理事長
台灣神經醫學會自律神經學組召集人
澄清醫院神經內科主任
●本書腦中風專業醫師群(依姓名筆劃排序)
巫錫霖 佑民醫療社團法人佑民醫院院長
周中興 三軍總醫院神經科部主治醫師
林宏昇 高雄長庚紀念醫院腦血管科主治醫師
林清煌 高雄榮民總醫院一般內科主任
邱映倫 澄清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
紀乃方 臺北榮民總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
徐崇堯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神經部主任
馬辛一 三軍總醫院神經外科部主任
連立明 新光醫院中風中心主任
陳右緯 壢新醫院中風醫療中心主任
陳志弘 成大醫院腦中風中心召集人
陳柏霖 臺中榮民總醫院腦中風中心主任
陳啟仁 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影像醫學部主任
張健宏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腦中風中心主任
湯頌君 臺大醫院神經部主治醫師
黃虹瑜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神經部主治醫師
葉伯壽 臺大醫院新竹分院神經部主治醫師
鄔定宇 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神經科主任
章節試閱
Q15 空汙是否會增加腦中風的風險?又該如何預防?
醫學研究指出,車輛廢氣為主的環境懸浮微粒,會增加缺血性腦中風的風險,這是美國哈佛大學附屬BIDMC醫學中心,分析美國波士頓地區1999~2008年間1700多名中風患者的研究發現。此項研究針對的空氣汙染,主要是關切PM2.5的影響,將腦中風的發病時機與每小時空汙指數交叉比對,發現主要由車輛排放的黑碳與二氧化氮兩種物質,與中風的關聯性特別高,因此,研判交通廢氣的管制將是減少空汙引起腦中風的重點工作。
PM2.5是粒徑不到2.5微米的細懸浮微粒,來源包括電廠、工廠、卡車、汽車及木材燃燒,PM2.5細懸浮微粒會深入肺部,也可能進入血液。PM2.5不只影響呼吸道、危害肺部健康,這些空氣汙染源可能使腦部損傷,提高中風機率。腦中風的發生與PM2.5引起身體發炎反應、造成白血球上升有關,長期暴露空汙環境,心臟及腦部血管都會受到影響。一般口罩無法阻絕空氣中的PM2.5細懸浮微粒侵襲,民眾若發現空氣品質達到紫爆程度,應盡量避免外出。
避免暴露空汙環境 預防腦中風
1.不要吸菸或盡量減少吸菸。
2.盡量不要或減少燒香、燒金紙。
3.減少煎、油炸、快炒等易冒煙的烹調方法。
4.心血管、腎臟病、洗腎病人、肺部疾病、老人、小孩、孕
婦等族群應減少外出。
5.由戶外進入室內時,務必洗手、漱口、洗臉、鼻腔清潔。
6.多搭捷運、公車等大眾運輸以減少廢氣量。
7.戴口罩並且常更換。
8.空汙嚴重時,減少戶外運動或改成在室內運動。
Q16 工作壓力大或情緒起伏,是否會增加腦中風危險?
醫學研究指出,中年或老人家,在許多壓力、敵意與沮喪情境下,容易誘發腦中風。這可以參考一項研究在全美6個城市裡,追蹤患有心
血管疾病的6700位成年人,年齡分布於45~84歲間,其中有53%是女性,試圖找出心理因素如何影響慢性疾病。研究發現約10年期間,有147位中風、48位發生暫時性腦缺血。此研究針對慢性壓力、沮喪程度、憤怒與敵意的四個面向,判斷對人體所產生的影響,其中慢性壓力又進一步分成個人健康問題、受測者周遭的健康問題、工作或工作能力、財務狀況等類別,發現其與沮喪程度和敵意等情緒心理因素,將增加腦中風危險約2倍。
我們可推想,情緒壓力可能使血壓變得起伏不定,因而容易衝擊腦頸動脈內壁,可能使血管內硬化的斑塊破裂或脫落,在血管中產生急性血栓,引發腦中風。
Q17 可以刮痧、拔罐、按摩脖子嗎?要注意什麼?
刮痧、拔罐、按摩本身是很好的治療,只是若直接施加在血管上面,可能造成血管受傷、血管剝離,甚至血管阻塞或造成中風。頸部側面是4條供應腦血流的大血管,若要進行這些治療應避免直接在頸部側面。另外,頸部的整脊治療也必須謹慎為之,因為扭轉頸部的同時,血管也有可能因為扭轉而受傷。
Q18 喝酒活絡血路可以預防腦中風?
常常有民眾聽聞喝酒可預防心血管疾病、預防腦中風,便對酒精攝取毫無限制,以為喝越多越好,這真的是個誤會!
缺血性腦中風和喝酒之間的關係,呈現J形曲線,少量飲酒對於缺血性腦中風有些保護效果,但過量飲酒則大大增加缺血性腦中風的風險。目前證據顯示,每天少量飲用淡酒(100毫升酒精濃度小於10%之酒類),可以預防缺血性腦中風,但若飲用超過此數量,則可能增加高血壓、粥狀動脈硬化,以及腦中風的風險。酒精濃度越高的酒類越容易飲酒過量。
但是,少量飲酒對出血性腦中風是完全沒有好處的,任何程度的飲酒,都會增加出血性腦中風的風險。即便少量飲酒有些許好處,但對於沒有喝酒習慣的民眾來說,並不需要為了預防腦中風而開始喝酒,而對於有喝酒習慣的民眾,仍必須要隨時提醒過量飲酒會帶來的害處。
Q19 想預防腦中風,菸抽少一點就好,可以嗎?
抽菸是非常重要的腦中風危險因子。和沒抽菸的人相比,有抽菸的人會增加2倍缺血性腦中風的風險,增加約3倍的蜘蛛網膜下腔出血的風險。吸菸量和腦中風風險成正比,也就是菸抽得越多,腦中風的風險越高。
抽菸對腦中風所造成的風險,來自於多重因素,包括血壓升高、增加血液黏稠度、加速血管壁動脈硬化及血栓的形成。即使只是一根菸,也會造成心跳加速、血壓升高、降低血管彈性,這和少量飲酒對腦中風有幫助的狀況,是完全不一樣的。值得注意的是,環境中的「二手菸」一樣會增加腦中風的風險。
為了預防腦中風或其他心血管疾病,強烈建議民眾戒菸,並避免二手菸的暴露。在成功戒菸之後,將可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只是仍然無法降低風險到從未抽菸的程度。
有些病人,即使已經腦中風,但還是覺得戒掉長期的抽菸習慣是很困難的,總是能說出各種無法戒菸的理由。其實各大醫院都有戒菸門診,配合醫師指示,使用尼古丁替代藥物或其他戒菸藥物,配合病人本身的毅力,將會提高成功戒菸的機會。
Q20 天氣太冷或太熱,跟腦中風有關係嗎?
天氣寒冷時,腦血管容易收縮,血壓會偏高,若原本就有高血壓或是動脈硬化,則會增加腦中風的機會。若是氣溫起伏太大,例如冬天早上起床後未保暖,或是室內外溫差太大,除了可能因血管破裂導致出血性腦中風之外,腦血管的收縮和舒張也會造成血管壁的不穩定、動脈硬化斑塊破損或剝離,進而發生缺血性腦中風。
一般較熟知的是天氣寒冷時會增加腦中風的機會,但你可能不知道,其實天氣熱也可能會誘發腦中風。天氣熱時的血壓會較低,若沒有規則監測血壓,仍維持一樣的血壓藥物使用,有可能出現低血壓,而過低的血壓再加上腦血管狹窄,有可能出現腦部缺血的情況。此外,天氣熱時容易流汗,若沒有及時補充水分,容易造成脫水現象,使得血液黏稠度上升、血流緩慢、促使血栓形成,若病人動脈硬化情況嚴重,原本腦血管就有狹窄的問題,會加重腦部組織的缺血現象,就更有可能在天氣太熱時引發缺血性腦中風。
在冷、熱季節應注意的生活細節
冬天
1.注意保暖
2.避免溫差過大
3.泡澡或泡溫泉時間不過長
4.定期測量血壓
夏天
1.避免在過熱環境下運動
2.及時補充水分
3.空調溫度不過低
4.定期測量血壓
Q21 頸動脈超音波檢查與腦中風預防的關係?
根據台灣中風登錄資料發表在2 0 1 0 年《循環》(Circulation)期刊的結果顯示,約有10%的急性缺血性腦中風患者,有頸動脈明顯狹窄。頸動脈是連接心臟及主動脈到腦部最重要的血管。最常造成頸動脈狹窄的病因為粥狀動脈硬化,亦即與膽固醇相關的慢性血管病變;另外,包括頭頸部癌症接受放射治療10年以上、血管內壁出血引起頸動脈剝離,或者自體免疫疾病相關的血管炎等,雖然較少見,但也是導致頸動脈狹窄的重要原因。
頸動脈的血管直徑狹窄一旦超過50%以上,會顯著增加腦中風的發生機會。目前臨床上用來診斷頸動脈狹窄的檢查方式,包括頸動脈超音波、核磁共振血管攝影、電腦斷層血管攝影,以及侵入性的血管攝影。頸動脈超音波由於有非侵入性、無輻射、不需使用顯影劑、檢查靈敏度高等好處,目前被廣泛用來偵測頸動脈是否有明顯動脈硬化及狹窄的第一線工具。
早期診斷出頸動脈狹窄,除了藥物治療之外,亦可能使用介入性治療,如支架置放或開刀改善血管狹窄。
1.急性腦中風或曾經罹患過腦中風。
2.帶有高風險心血管危險因子。
3.疑似腦中風相關症狀,例如突然發生的臉及肢體出現麻或無力、突然出現的意識混亂、表達或理解力異常、突然出現的視力障礙、突然出現的頭暈、行走及平行障礙、突然出現的不明原因頭痛。
4.曾經接受頭頸部放射治療超過10年以上。
5.脈動性耳鳴。
Q15 空汙是否會增加腦中風的風險?又該如何預防?
醫學研究指出,車輛廢氣為主的環境懸浮微粒,會增加缺血性腦中風的風險,這是美國哈佛大學附屬BIDMC醫學中心,分析美國波士頓地區1999~2008年間1700多名中風患者的研究發現。此項研究針對的空氣汙染,主要是關切PM2.5的影響,將腦中風的發病時機與每小時空汙指數交叉比對,發現主要由車輛排放的黑碳與二氧化氮兩種物質,與中風的關聯性特別高,因此,研判交通廢氣的管制將是減少空汙引起腦中風的重點工作。
PM2.5是粒徑不到2.5微米的細懸浮微粒,來源包括電廠、工廠、卡車、汽車及木材燃...
作者序
編撰這本書的最初構想,是希望透過Q&A的方式,由病人發問、醫師回答,藉以達成醫病之間的互動及溝通,成為一本針對中風疑難解惑的祕笈。所以,我們一開始對於編輯群的組成,便廣發英雄帖,邀請國內腦中風醫學專家參加,並收集病人常問及的中風相關問題,加以分門別類,來回答中風病人與其家屬時常會面臨到的切身疑慮。
接着,亦請台灣腦中風學會的理監事們、祕書處同仁及國內的腦中風醫學專家引經據典,再以白話和淺顯的字句、條列式的方法,來回答解說。在這當中,有些看似簡單的問題,其實卻是大哉問,不是三言兩語就能說清楚。例如,中風病人要拔牙時,病人常問:「要先停預防中風的藥嗎?」「需要停多久?」「牙醫師請我停藥一週?這是對
的嗎?」諸如此類的問題……。
目前,中風是造成國人失能的疾病排名第一位。倘若家屬中有人第一次遇到中風,通常會不知所措,心中也會有很多困惑難解,而在中風後的後續照護,也有許多問題待解;然而,對於現今大部分的中風問題,醫師通常沒有足夠的時間好好解釋,這就是本書的出版目的,可以作為解惑中風病患最好的小工具書。本書雖不是一本教科書,但仍羅列出諸多廣泛的問題面向,包含中風相關層面,從認識中風開始、中風的症狀診斷及預防,到急性中風的救命術,以及居家照護和生活傳遞等,均有詳細的解說。
希望此書能成為民眾認識中風的維基百科,也是醫護人員不可或缺的中風醫療參考小百科。
台灣腦中風醫學會理事長葉守正
澄清醫院神經內科主任
編撰這本書的最初構想,是希望透過Q&A的方式,由病人發問、醫師回答,藉以達成醫病之間的互動及溝通,成為一本針對中風疑難解惑的祕笈。所以,我們一開始對於編輯群的組成,便廣發英雄帖,邀請國內腦中風醫學專家參加,並收集病人常問及的中風相關問題,加以分門別類,來回答中風病人與其家屬時常會面臨到的切身疑慮。
接着,亦請台灣腦中風學會的理監事們、祕書處同仁及國內的腦中風醫學專家引經據典,再以白話和淺顯的字句、條列式的方法,來回答解說。在這當中,有些看似簡單的問題,其實卻是大哉問,不是三言兩語就能說清楚。例如,中...
目錄
序
Part 1 居安思危──認識腦中風
Q01.為什麼要認識腦中風?
Q02.什麼是腦中風?
Q03.腦中風有哪幾種類型?
Q04.我沒有三高,為何還會腦中風?
Q05.腦中風會遺傳嗎?
Q06.心房顫動和腦中風有什麼關係?
Q07.睡眠呼吸中止和腦中風有什麼關係?
Part 2 見微知著──腦中風的症狀
Q08.腦中風前有什麼預兆嗎?
Q09.之前都好好的,沒有什麼不舒服,為什麼會突然腦中風?
Q10.為什麼腦中風常發生在早上?
Q11.頭暈目眩、站不穩,我是不是中風了?
Q12.常覺得脖子緊,我快中風了嗎?
Q13.耳鳴與腦血管疾病的關係?
Q14.視力模糊與腦血管疾病的關係?
Part 3 防患未然──預防腦中風
Q15.空汙是否會增加腦中風的風險?又該如何預防?
Q16.工作壓力大或情緒起伏,是否會增加腦中風危險?
Q17.可以刮痧、拔罐、按摩脖子嗎?要注意什麼?
Q18.喝酒活絡血路可以預防腦中風?
Q19.想預防腦中風,菸抽少一點就好,可以嗎?
Q20.天氣太冷或太熱,跟腦中風有關係嗎?
Q21.頸動脈超音波檢查與腦中風預防的關係?
Part 4 臨「微」不亂──腦中風的急性期治療
Q22.腦中風時求救的緊急電話號碼?送醫時應自行搭車或叫計程車或救護車?
Q23.發生腦中風,在救護車來之前,我能做什麼?
Q24.急性中風,以針刺手指放血有用嗎?
Q25.腦中風病人被送到了急診,會做哪些檢查?
Q26.想看是不是腦中風,要做電腦斷層還是核磁共振?
Q27.醫生說我腦血管塞住了,能用什麼藥打通嗎?
Q28.缺血性腦中風能不能開刀治療?
Q29.急性腦中風血壓控制的原則為何?
Q30.急性腦中風血糖控制的原則為何?
Q31.急性腦中風血脂控制的原則為何?
Q32.腦中風好幾次,如何判定有新的中風?
Q33.腦中風會不會復發?危險期多長?
Q34.腦中風有什麼併發症?該怎麼照顧腦中風病人?
Q35.腦中風能治好嗎?
Q36.為什麼腦中風住院之後,症狀還會變差?
Q37.我能住院住多久?還沒完全好怎麼出院?
Part 5 神乎其技──腦中風的介入性治療
Q38.腦血管阻塞,能不能直接把血管打通?
Q39.急性缺血性腦中風動脈機械取栓術的治療費用,會不會很貴?
Q40.被診斷頸動脈狹窄,應如何治療?
Q41.顱內動脈狹窄可以放支架嗎?
Q42.造成血管狹窄的阻塞物,為何不能像造成急性腦中風的血栓一樣直接取出來?
Q43.治療血管狹窄時撐開支架,阻塞的硬化斑塊會不會往上跑?
Q44.置放頸部或顱內支架後需不需要拿出來?
Q45.腦動脈的支架和心臟支架有什麼差別?
Part 6 對症下藥──腦中風的藥物治療
Q46.腦中風後要長期吃哪些藥?
Q47.為什麼吃藥都沒進步?
Q48.我可以兩天吃一次阿斯匹靈嗎?
Q49.吃預防中風的藥,胃不舒服,該如何處理?
Q50.要拔牙或開刀時,要停止吃預防中風的藥嗎?要停吃多久?
Q51.什麼情況會使用兩種抗血小板藥物來治療腦中風?
Q52.吃了抗血小板藥物還是中風,怎麼會這樣?
Q53.定期打通血路的針有沒有效?
Q54.心房顫動病人使用新型口服抗凝血劑,比傳統的抗凝血劑更好嗎?
Q55.高血壓的藥可不可以有高才吃?
Q56.我一定要吃降膽固醇的藥嗎?
Q57.我可以合併使用中藥嗎?
Part7 處變不驚──出血性腦中風
Q58.出血性腦中風、自發性腦出血及腦溢血是什麼?傻傻分不清?
Q59.出血性腦中風的常見原因為何?
Q60.出血性腦中風好發在腦部哪些區域?
Q61.出血性腦中風一定要開刀嗎?
Q62.出血性腦中風的非手術治療方式為何?
Q63.出血性腦中風的後遺症是什麼?
Q64.如何預防出血性腦中風?
Q65.什麼是蛛網膜下腔出血?要怎麼發現?
Q66.腦動脈瘤破裂的治療方式是什麼?
Part 8 百折不撓──腦中風的復健治療
Q67.腦中風後受損的腦組織是否能再生恢復功能?
Q68.腦中風病人復健要何時開始?要復健多久?
Q69.腦中風病人在住院期間如何做復健?
Q70.腦中風後要怎麼開始活動,要注意什麼?
Q71.什麼是中風急性後期照護?
Q72.腦中風出院後,可以去哪裡做復健?該怎麼選擇?
Q73.中風後針灸復健有沒有效?
Q74.復健能在家自己做嗎?
Q75.腦中風後失能,如何申請政府新的長照2.0的居家復健?
Q76.是否有腦中風後輔具的二手流通市場?
Part 9 持之以恆──腦中風的長期照護
Q77.家屬要如何調整心態來照護病人?
Q78.在家裡照顧腦中風病患,我要觀察什麼?
Q79.因為腦中風而放了鼻胃管和尿管,還有什麼其他選擇?
Q80.腦中風後,總是不吃東西怎麼辦?
Q81.腦中風後大小便失禁,該如何處理?
Q82.腦中風後,為何老是跌倒?該怎麼預防?
Q83.腦中風後如何進行居家生活空間改造?
Q84.腦中風後越來越呆,是失智了嗎?
Q85.腦中風後的失智症,和阿茲海默症的症狀有什麼不一樣?
Q86.腦中風後的失智症,要如何治療和照顧?
Q87.腦中風後總是覺得很憂鬱怎麼辦?
Q88.腦中風多久後才穩定能放心搭飛機,或面對登山時的氣壓變化?
Q89.腦中風後行動不便,就醫困難,如何讓醫師到家裡看診?
Q90.腦中風後,可以開立身心障礙手冊及外勞申請嗎?
Q91.腦中風能申請重大傷病嗎?
Q92.行動不便,能否請家人拿藥就好?
Part 10 養生之道──如何避免再中風
Q93.腦中風後,生活作息如何調整?
Q94.我每天都運動,是不是可以不要再吃藥呢?
Q95.腦中風吃維他命或健康食品,會不會恢復得較快?
Q96.吃什麼食物對腦中風有幫助?
Q97.腦中風後有沒有什麼不能吃?
Q98.腦中風後如何控制鹽分?
Q99.聽說生酮飲食能幫忙身體代謝重建,我可以嘗試嗎?
Q100.什麼樣的碳水化合物,對心血管疾病和血糖控制有幫助?
附錄 參與本書之專業醫師群
序
Part 1 居安思危──認識腦中風
Q01.為什麼要認識腦中風?
Q02.什麼是腦中風?
Q03.腦中風有哪幾種類型?
Q04.我沒有三高,為何還會腦中風?
Q05.腦中風會遺傳嗎?
Q06.心房顫動和腦中風有什麼關係?
Q07.睡眠呼吸中止和腦中風有什麼關係?
Part 2 見微知著──腦中風的症狀
Q08.腦中風前有什麼預兆嗎?
Q09.之前都好好的,沒有什麼不舒服,為什麼會突然腦中風?
Q10.為什麼腦中風常發生在早上?
Q11.頭暈目眩、站不穩,我是不是中風了?
Q12.常覺得脖子緊,我快中風了嗎?
Q13.耳鳴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