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比價 | 找書網 | 找車網 |
FindBook |
|
有 1 項符合
台灣詩學學刊二十六號:身分與認同的圖書 |
![]() |
$ 270 | 台灣詩學學刊二十六號:身分與認同
作者:林于弘 主編 出版社:唐山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11-30 規格:21*14.8cm ![]() ![]() |
|
臺灣自古為原住民族世居之地,原住民族在17世紀中葉以前一直居於主體民族地位;隨著漢族不斷從中國本土移入與墾殖、以及與平埔族原住民通婚,漢族遂取代原住民族成為臺灣的最大民族。自有信史記錄以來,臺灣歷史上曾經歷大肚王國、荷西時期、明鄭時期、清治時期、日治時期等多次政權遞嬗,最近一次為1945年10月後由中華民國統治。1949年兩岸分治後,中華民國的有效統治範圍限縮至臺澎金馬與部分南海島礁,臺灣自此實質上成為中華民國的主要領土,並延續至今。
歷經1860年臺灣開港以來至日治時期所打下的現代化基礎,以及中華民國政府遷臺後運用美援所進行的一系列的經濟建設,加上國際上冷戰對峙的格局,使臺灣自1960年代起在經濟與社會發展上突飛猛進,締造舉世聞名的「臺灣奇蹟」,名列亞洲四小龍之一;之後在1990年代躋身已開發國家之列,目前無論人均所得或人類發展指數均具世界先進國家水準。臺灣擁有蓬勃的製造業及尖端科技,在半導體、資訊科技、通訊、電子精密製造等領域執牛耳。貿易方面主要透過高科技產業賺取外匯,經濟發展上以高科技產業與服務業為中心,亦朝向文化產業及觀光業發展。隨著1987年戒嚴時代結束以來政治上的自由化與民主化,以國民兩黨為首的政黨政治、統獨議題、以及公民社會的形成,臺灣逐漸淡化過往戒嚴時代形塑的中國史觀,發展出臺灣主體意識與多元文化主義,使得臺灣文化呈現多元並立的面貌。
維基百科
挖深織廣,詩寫台灣經驗;剖情析采,論說現代詩學。
林于弘主編。一九九二年創刊迄今未曾間斷,自四十期後增加新詩評論的質與量,改名為《台灣詩學學刊》。成員多具學院派色彩,既能寫詩亦能論詩。
【特約論文】
葉維廉詩作的身份屬性與主體性 .陳鵬翔
【專輯論文:身分與認同】
渡也詩的嘆老與悲秋──以中西詩論觀之 .王 升
原型與變異──陳千武詩「媽祖」符號的生成與解讀 .林秀蓉
論洛夫詩的生死觀──以《石室之死亡》、《漂木》為主兼及其他 .曾進豐
日常生活的革命能量──論商禽詩歌的抵抗性 .廖堅均
【一般論文】
向陽《四季》的多元色彩 .茅雅媛
梁秉鈞飲食詩書寫──以《蔬菜的政治》為例 .張雅雯
英文目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