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
前言
自古以來,人生在世,總是充滿磨難與混亂。佛陀說「人生是苦」(有些詮釋認為應指「人生有苦」)為世間第一條真諦,說得極有道理。對我們的多數老祖宗來說,人生就是各種苦難的交替循環—飢餓、疾病、戰爭等物質之苦,不公與壓迫等社會之苦,還有頻繁喪失親友、得不到自由或機會等心理之苦。而對於有幸活在相對安全、富足環境的現代人,包括許多歐洲人和北美人來說,如今痛苦則以心理層面居多。今人或許不那麼受貧困、飢餓、疾病威脅,卻須體驗各式各樣的心理折磨。我們得承受現代生活的忙碌和社會競爭所帶來的壓力,也得應付大量感官刺激和資訊轟炸所造成的疲勞。我們過著支離破碎、沒有群體感的都會生活,而苦於孤寂和疏離,又因為孤寂、缺乏活著的意義,而深深被憂鬱折磨。
我們很難理解人為什麼要受苦,甚至會覺得受苦根本不可能有半點好處。然而,很多人真的發現受苦也有正面效果,至少長期來說是如此。近年有不少心理學者,致力於研究「創傷後成長」(post-traumaticgrowth,PTG)的現象。此概念描述各類型的創傷,譬如痛失摯愛、生了大病、發生事故、遭受壓迫、離婚,最終可能帶來顯著的個人成長。研究指出,約有半數人在創傷事件後經歷到某種形式的個人成長。長期而言,他們感覺獲得新的內在力量與自信,對於生命及他人充滿感激。他們與人發展出更親密真誠的關係、視野變得更加開闊,而且很清楚自己生命中重要的是什麼。*1
本書中,我們將檢視與此相關的另一種現象,我稱之為「混亂中蛻變」(transformation throughturmoil,TTT)。*2我們將探討這種不可思議的現象,仔細觀察為何強烈的心理痛苦,能使人突然轉變成嶄新的自己。本書嘗試向讀者呈現的,是靈性覺醒(spiritual awakening)可能發生在最意想不到之處。你會在本書遇見一些非常棒的人,他們都曾面對生命所能給人最巨大的考驗,卻非但沒有崩潰不起,反而像浴火重生的鳳凰,向上轉化至一種更高功能(higher-functioning)的覺醒狀態(awakened state)。你會遇見曾經痛失所愛、為憂鬱瀕臨自殺、被長年癮頭拖垮,或因重大傷病來到鬼門關前,並因此甦醒的人們。你也會遇見身陷囹圄而蛻變的長期受刑人,和在作戰壓力與焦慮下覺醒的軍人。
最了不起的蛻變
混亂中蛻變是我至今見過最令人驚嘆的現象。人們一夕之間徹底轉變的能力真的非常神奇,甚至會讓你覺得是完全不同的人住在原本的身體裡。吸毒或酗酒多年的人突然不需要藥或酒了,因為他們已重生為沒有癮頭的人。長期憂鬱的人忽然發現內心的折騰煙消雲散,進到一種自在快活的恆久狀態。一度想尋死的人們,開始將生命視作奇蹟般的偉大冒險。被拘禁多年的人們,經歷某種精神解放,再也不覺得有一丁點兒不自由或受剝奪。
這些被我稱為「蛻變者」的人,對他們自己狀態的描述,有著驚人的一致性,彷彿這是人類潛能繼續發展就會進入的一個階段,也許每個人都能到達。這是一種更高功能的狀態,此時人活得比平常更輕鬆,效益也更高。經歷混亂中蛻變的人,都體會到一種持續不散的幸福快樂,以及與他人、自然、整個世界相連的感覺。在他們看來,世界是個無比美麗迷人的地方。他們相對沒那麼物質主義、沒那麼自我中心,較富有同情心和利他精神。他們普遍覺得活著非常有意義,對生命中的一切及生命本身充滿感激。
這聽起來簡直猶如奇蹟,好似某些宗教描述的重生經驗。表面上,兩者不無相似,我們也的確會讀到一些案例中,蛻變者以宗教觀點來解讀他們的轉變,因為這是他們唯一能理解這些經驗的框架。但其實這兩種現象差異甚大。宗教重生經驗經常是觀念性的:人們由於信仰改變,開始採行一套與之相符的生活型態。混亂中蛻變則是非觀念性的,若其中有所謂重點的話,比較是在於放下信仰,而不是接受信仰。混亂中蛻變是一個人身分和人格的徹底改變。研究顯示,宗教重生經驗常是暫時的,混亂中蛻變則無一例外是永久的,原因可能就在這裡。
本書目標
我研究混亂中蛻變已有多年的時間,如今覺得時機成熟,可以將這一路上搜集到的一些美妙蛻變故事與大家分享了。本書的每一個章節,都探討了不同類型的巨大痛苦—比如參與戰爭、遭受監禁、失去親友、面對死亡、為癮所困—並對這些處境中發生的靈性覺醒加以描述。本書的基礎,是我與經歷過「超凡覺醒」的人們所進行的多次深入訪談,偶爾亦有參考其他來源,於書中另有標注。我在很大程度上,盡量以蛻變者自己的話來呈現他們的故事,但也會對故事細節進行濃縮和穿插我的分析評論。
能訪問這些蛻變者,是不可思議的美好經驗。我常不知不覺濕了眼眶或背脊發麻。聽著那些曾失去所有、熬過最極端的苦、走過最窘迫絕境的人說起他們的故事,真的會非常感動。而看到他們如此耀眼地從谷底站起,現在活得那麼充實、有意義,更是說不出地激勵人心。我很肯定,當你讀到這些故事,一定也會同樣地被觸動。
這些故事也呈現出人類心靈的韌性,讓我們看見人常常低估了自己的能耐。我們在日常的生活、工作、社交、娛樂中,通常都只運用到我們最表層的潛能。但一直以來在那表層之下,我們內在還藏著一大片又深又廣的力量、技能、韌性,只是自己沒意識到而已。我們可能缺少自信或自尊,覺得自己弱小、沒能力。然而一旦碰上生命的考驗,我們便會發覺,我們的內在其實非常強悍,幾乎足以度過任何難關。
另一方面,這些蛻變經驗說明了人的正常狀態是多麼受限。覺醒一詞意味著我們平時處於某種睡眠之中。而經歷過混亂中蛻變的人都表示,他們發現一般認為的「正常」,其實是種脫離常軌的狀態,會讓我們產生心理痛苦、用一種錯誤的表象看世界。覺醒為我們打通一條路,通向一種更完整、更高功能的狀態,在這種狀態下,我們會感覺生命很輕鬆,行走於世很自在。
除了分享這些不可思議的蛻變故事,本書後段,我也針對蛻變經驗的意義。這些經驗能夠解釋嗎?背後有哪些心理因素在作用?為何有些人會發生蛻變,有些人卻不會?我們將會看到,混亂中蛻變雖神奇,卻非完全神秘。實際上,它有很大一部分可以透過心理學來解釋。從這一現象的本質,我們能更加瞭解靈性覺醒是如何發生的。
這就把我們帶到了本書另一個重要層面。我們將在最後一章看到,混亂中蛻變提供了一些可貴的原則,我們每個人都能將其應用在自己的靈性發展上。這些原則包括釋放心理依附(psychological attachments)、面對及思索死亡、以承認和接納的心境回應痛苦。
蛻變的人們更積極有意義的新人生,使我們彷彿窺見人類未來的一種嶄新可能、一個不一樣的世界,裡頭不再有危害當今之世的種種殘暴與瘋狂。確實,這些超凡的覺醒具有一層演化方面的意義,我們將在本書最後談談這個主題。它們顯示了人類作為物種可能是什麼樣子,甚至未來必將成為什麼樣子。
「超凡」的含義
本書英文書名中的超凡有兩層含義。一方面,它指這些蛻變發生於不平凡的情境下。之所以說這些情境—例如參與戰爭、遭受監禁—如此不平凡,是因為我們通常不會將它們與靈性覺醒聯想在一塊。另一種超凡,在於這些經驗涉及了飽受剝奪與失落和某種程度的絕望,而這似乎與靈性覺醒的和諧喜樂,正好落在相反的兩極。失去親友和為癮所困的例子皆是如此。
然而,超凡一詞也可用來形容這些蛻變經驗的本質。如同前面描述的,蛻變者經歷到奇蹟似的轉變,因此可謂超凡。其中有些經驗,似乎無法透過理性原則解釋,好比上癮者沒什麼明顯原因、忽然覺得自己徹底變了個人,而且從此之後再也不為癮頭困擾。同樣難以解釋的,還有一些驚人的瀕死經驗,人們描述他們遇見了光和愛構成的終極真實,有時還遇到超自然的存在。
這裡要向讀者指出,我在本書探討的蛻變類型,是經過選擇的結果。還是有其他類型的心理混亂和創傷值得以專章討論,不過考慮篇幅而沒有納入。若要涵蓋心理混亂的所有類型,本書至少會變成目前的兩倍長。我考慮過另闢幾章來寫這些混亂中蛻變的故事,像是剛生產完的媽媽因新生兒帶來的壓力和失眠(我在舊作《飛躍》[The Leap]中敘述過,Marita 生完第二胎後患上產後憂鬱,並在連續四天沒睡後經歷了這場蛻變*3),以及關於難民在這方面發生的變化(二○一八年,我主持我們大學的一項計畫,研究尋求庇護者和難民的創傷經驗,發現參與者中也有創傷後成長和混亂中蛻變的例子),也考慮另寫罹患重病或因故傷殘者的混亂中蛻變。如果本書有機會出版續作,上述類型是我一定會納入的。
也請讀者記得,覺醒的發生方式亦可能比較平凡,未必都如本書所探討的對象。很多案例中,靈性覺醒和心理混亂甚至完全沾不上邊。最常見的靈性覺醒型態,是經年累月依循靈修方法或途徑漸漸發生的。本書的目標並非為「靈性覺醒」這個大主題提供整體概觀(這是我在《飛躍》中嘗試做的),而希望聚焦於一種特定的蛻變類型,即:人類承受極端痛苦時,可能發生的超凡的覺醒。
––––––––––
*1. Taylor, “Transformation through Loss and Grief.”
*2. 波蘭心理學家Kazimierz D browski 在一九六○ 年代發展了類似的理論。在「 積極分裂理論」(positivedisintegration)的研究中,D browski 討論了動蕩和痛苦如何導致心理成長:緊張、自我懷疑、焦慮和憂鬱,會導致舊人格的結構崩潰,讓新的、更完整的人格發展起來。
*3. 我偶爾也會使用創傷後轉變(post-traumatic transformation)一詞。這樣的用詞清楚地表示混亂中蛻變與創傷後成長有關,並且可以被視為創傷後成長的一種變體。然而該術語可能有點誤導大眾:「post」的意思是「在⋯⋯之後」,但許多人在心理動蕩「中」而不是「後」經歷轉變,倒是創傷後成長確實是在創傷後逐漸發生。雖然混亂中蛻變有時也是如此,但在心理劇烈動蕩的時期,它更有可能突然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