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比價 | 找書網 | 找車網 |
FindBook |
|
有 1 項符合
君子以經綸:沈鑒治回憶錄的圖書 |
|
$ 603 | 君子以經綸:沈鑒治回憶錄
作者:沈鑒治 出版社:三聯書店(香港)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1-03-01 語言:繁體書 ![]() |
|
沈鑒治生於上海租界,因日軍侵華,1938年隨家人避戰至香港,就讀嶺東中學附屬小學,中學就讀拔萃男書院。太平洋戰爭爆發,香港淪陷,隨父母返回上海。1949年畢業於上海聖約翰大學,後即到香港在商行工作,同時進修多國語言和文藝知識。
1956年沈鑒治加入麗的呼聲電台任職節目編導,並兼責麗的映聲電視台的籌備工作。1957年5月29日麗的映聲啟播,其後,電視節目監督辭職,沈鑒治獲晉升署理電視節目監督,署理期三個月。署理期滿,沈鑒治獲告知升任電視節目監督但這職位仍舊有三個月試用期,沈鑒治不能接受要再度被試用因而辭職。之後沈鑒治加入新新電影企業任職經理兼編導及導演,後來轉投鳳凰影業任導演。
文化大革命爆發後沈鑒治離開電影界,1966年轉任香港政府,參與籌建香港生產力促進局,1968年被派駐日本東京任職於亞洲生產力組織。在日本工作期間,經八年研讀,先取得工商管理碩士,再於1983年取得國際經濟學博士學位,其博士論文以最佳論文名列院長榮譽名錄。
1986年返香港,擔任《信報》總編輯。1996年退休赴美國定居。
2019年3月20日於美國舊金山史丹福醫院逝世,終年90歲。
維基百科
本書作者出身小康家庭,但因為生於戰亂時代,從小就經歷了上海與香港之間的往來顛沛,即使畢業於聖約翰大學,也只能離家來港謀生,當時身上只有六元多港幣。
在香港,從商行小職員做起,卻無意學做商人而心儀文藝,尤其喜愛音樂和電影,於是開始自修自學。接著就在報紙上投稿寫影評。繼而編雜誌、入電台當節目編導、又參與開創香港的首家電視台。繼而由電視進入國語電影界,當過編劇、作曲、作詞、製片和導演,兼管宣傳和發行,寫過國語時代曲歌詞,也翻譯過電影英文字幕,同時還寫了多年音樂和戲劇評論。步入中年,忽感今是昨非,改為投身促進亞洲國家經濟發展,並且經八年苦讀而取得了與工作有關的博士學位。二十年後重返傳媒界,在香港「九七倒數」的十年期間在《信報財經新聞》擔任總編輯的職務。退休後到美國定居,閑來周遊世界,雖曰不問世事,其實仍不忘求知。
這是一部個人回憶錄,一部自傳,然而從作者的人生經歷中,也能看到一部香港為何成就往日繁榮的傳奇。
作者簡介:
沈鑒治,《信報》榮休總編輯,《信報》專欄作家。生於上海,因日軍侵華,隨家人避戰至香港,就讀於拔萃男書院。太平洋戰爭爆發,香港淪陷,隨父母返回上海。一九四九年聖約翰大學畢業,即前往香港謀生,於五金貿易行任英文秘書,其間開始向報刊投稿,撰寫影評及古典音樂評論。一九五六年獲聘於麗的呼聲,參與開創香港第一個電視台——麗的映聲,並擔任電視編導。五十年代末至六十年代初,先後在國語電影界的新新公司、鳳凰公司任導演、編劇,代表作有《千里姻緣一線牽》、《椰林雙姝》、《烽火孤雛》等。文革爆發後離開國語電影界,轉任香港政府,參與籌建香港生產力促進局,後被派往日本東京任職於亞洲生產力組織(APO)。一九八六年受《信報》林行止邀請返港擔任《信報》總編輯,一九九六年退休赴美定居。
沈鑒治的中文著作包括《中國經濟論文集》、《政經縱橫》、《我看日本》等,他同時也是電影、古典音樂、京劇的資深評論人。著有《樂樂集》四卷、《樂文集——你傲慢,我偏見》、《樂文集——啊呀,好厲害的女人》、《顧曲集——京劇名伶藝術譚》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