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英檢」為教育部補助財團法人語言訓練測驗中心(LTTC)研發的英語能力檢定測驗,自開辦至今已迄二十年,為目前臺灣除入學考試外最大規模的在地英語測驗。因「全民英檢」在地化本質及與臺灣教育發展的連動關係,檢視其發展歷程可一窺過往二十年臺灣社會及教育的脈動。本書以「全民英檢」發展的時空背景切入,佐以文獻探討,進行多面向的回顧:(1)研發理念、架構及效度研究過程與結果;(2)與臺灣社會、教育情境之交互影響;(3)未來的挑戰與展望。本書將有助於了解「全民英檢」的發展與影響,並提供兼具理論與實用性的評量研發指引。
作者簡介:
【編者簡介】
沈冬
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美國馬里蘭大學民族音樂研究所博士候選人。現任財團法人語言訓練測驗中心(LTTC)執行長及國立臺灣大學音樂學研究所教授,曾擔任國立臺灣大學國際事務處國際長及藝文中心主任。
吳若蕙
語言評量測驗博士,現任LTTC研發長,深入參與「全民英檢」等多項外語能力測驗研發與課程設計等工作,曾擔任「亞洲語言測驗學會」(AALA)理事長。除受邀擔任「教育部閩南語語言能力認證考試」、「原住民族語言能力認證測驗」等本土測驗之考試委員外,也獲聘為「歐洲語言測驗者協會」(ALTE)專家諮詢委員。
【作、譯者簡介】(依姓氏筆畫順序排列)
Antony J. Kunnan 前澳門大學英文系教授。
Nathan Carr 美國加州州立大學現代語言及文學系教授。
Sathena H. C. Chan 英國貝德福德大學英語學習評量研究中心語言評量資深講師。
Stephen Bax(1960–2017)前英國貝德福德大學英語學習評量研究中心應用語言學教授。
吳怡芬 語言評量測驗博士,LTTC測驗編審組組長。
李乃欣 國立臺灣大學語言學研究所博士,LTTC兼任研究員。
李佳隆 LTTC研究發展室企劃推廣科科長。
李欣芸 LTTC測驗編審組第三科統計員。
林君文 LTTC教學訓練組組長。
邱作麟 LTTC測驗編審組第二科科長。
金 韶 LTTC研究發展室學術發展科研究員兼代科長。
張武昌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英語學系及銘傳大學應用英語學系兼任教授。
黃恆綜 國立臺灣大學外國語文學系副教授。
黃詩盛 LTTC測驗編審組第三科統計員。
廖秀育 LTTC測驗編審組第三科科長。
趙家珊 LTTC研究發展室學術發展科研究員。
潘 琳 LTTC測驗編審組第一科研究員。
章節試閱
緒論(摘錄)
沈冬、吳若蕙、李乃欣
「全民英語能力分級檢定測驗」(以下簡稱「全民英檢」)(General English Proficiency Test,簡稱GEPT)為臺灣在地機構財團法人語言訓練測驗中心(Language Training and Testing Center,以下簡稱LTTC)所研發的英語能力檢定測驗。此測驗自西元2000年開辦至今已迄二十年,為目前臺灣入學考試以外最大規模的在地語言測驗。此英語檢定測驗為「全球化」(globalization)及「在地化」(localization)之最佳體現,因其研發及施測流程恪守國際準則,而在測驗架構及內容設計上則緊扣臺灣在地之教育、文化及生活情境,呼應在地社會經濟發展以及英語教育之需求。然而在檢視「全民英檢」與臺灣英語教育之交互影響之前,我們也需回顧臺灣英語教育的過往及演變。臺灣的英語教育及政策與社會、經濟、教育思維等因素有著密切的交織,此緒論將先討論臺灣英語教育發展之社會經濟背景,接著呈現英語教育因應教育思維之變遷及社會經濟需求之演進。最後,將略述「全民英檢」於臺灣英語教育發展中之角色,並介紹全書的架構。
壹、臺灣英語教育發展之社會經濟背景
在臺灣教育裡,學習英語的熱潮至今方興未艾,然在不同時空背景下動機則稍有不同。七○年代以前在美俄冷戰的背景下,美國在臺灣積極輸入美國教育、文化及技術的資源,以提高臺灣與美國文化的連結與認同,因此也連帶促進國人學習英語的動機。而在七○年代後,雖然臺美斷交造成官方交流減少,但臺灣與美國之連繫已深植,且英語在全球化的浪潮中已逐漸奠定其國際通用語的地位,良好的英語能力已成了國際競爭力的必備條件之一,因此更加強了學習英語的必要性。以下將概述在不同時期臺灣英語教育發展的社會經濟背景。
一、七○年代前臺、美密切交流奠定英語為重要外語之地位
李振清教授(2012)在〈台灣英語教育的演進與前瞻思維〉之撰文中提到臺灣英語教育之發展可追溯至十九世紀末庚子賠款留美學生之影響。在庚子賠款的留學生中包含了曾任中央研究院院長的胡適、中英文造詣極高的文學家林語堂,以及曾任臺灣師範大學文學院院長的梁實秋等,這些菁英學者在臺灣學術界及教育界皆有著無遠弗屆之影響,直接或間接培育國人積極學習英語,以能追求西方所代表的現代化知識。
除了留美菁英學者之影響力外,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美國與臺灣交流日益頻繁,也使得英語成為臺灣重要的第二外語之一。趙綺娜(2001)在〈美國政府在台灣的教育與文化交流活動(一九五一至一九七○)〉的研究中指出,美國與蘇俄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冷戰情勢,使美國積極對外推廣美國文化,並以教育文化交流或經濟、軍事援助的技術合作方式建立公共外交。據此原則,美國政府和臺灣陸續以《共同安全法案》(Mutual Security Act,亦可簡稱為美援)、《史墨法案》(Smith-Mundt Act)及《傅爾布萊特法案》(Fulbright Act)建立並強化雙方教育、文化交流之管道。除了官方的技術、學術交流外,藝術文化之影響更深入民間,如臺美交流初始所成立的美國新聞處,常展示美國藝文文化及最新英文書籍、期刊等,而1957年成立的美軍廣播電臺(Armed Forces Radio Taiwan)播放著當時美國流行的音樂,皆加深了當時身處戒嚴時代的臺人對美國自由文化的嚮往及親切感。英語教學亦為臺美交流重點之一。美國政府曾挑選逾二十名臺灣中學英語教師赴美國大學受訓。其他美國駐臺機構也不遺餘力以各種形式推廣、促進英語教學及學習,例如,在臺舉辦短期在職訓練、邀請英語教學專家來臺交流、由駐臺人員的眷屬組成義工隊赴臺灣各地教授英語,或舉辦全臺大專院校校際英語演講比賽等等。LTTC即在這樣的時空背景,因美援的資助而成立(詳見本章參之一)。臺美之交流之頻繁也使得大量人才視美國為留學之首選,於是在當時廣為流行「來來來,來臺大;去去去,去美國」之口號。自一九五○年代以降,每年有大批學生至美國留學,且數量逐年增加,由1950年的3,637人至1994年達到最顛峰約37,430人(教育部,2013)。而且直至今日,國人在外國留學之人數仍以美國為眾。依教育部(2019b)最新提供之統計資料,截至2019年4月30日我國在美國之留學生仍有23,369人。自美國留學歸國之知識分子通常較容易在其所屬之領域受到重用並發揮影響力,並進而傳遞他們在美國所受到的思想及文化影響,陶染後進,也因此即使在1979年臺美正式斷交後,美國對臺灣社會及文化仍有長足的影響,而英語也一直保有重要外語之地位。
二、在全球化潮流下推動學習英語為全民運動
英語雖然一直為臺灣最重視的外國語言,但學習英語僅為知識分子之要務,若非要接受高等菁英教育,得過且過便行。然而在全球化及國際化的浪潮下,英語逐漸奠定其國際通用語之地位,在學術、商業、科技甚至觀光領域都是必要之能力。非英語系國家,尤其是亞洲國家,如日本、韓國、中國等紛紛積極投注資源提升國民英語能力,以期在吸引人才、人流及金融貿易上取得先機。意識到英語能力對於國家競爭力的影響,臺灣政府亦開始推廣學習英語為全民運動,並逐漸將國人英語力之發展納入國家計畫目標之一,更開始醞釀使英語成為官方語言之可能性。
(一)提升英語力納為國家計畫之一
在1998年起教育部正式宣示推動「終身學習」之政策時,「推廣全民外語學習」即為行動方案之一。基於此政策,教育部在發展外語教材、學習資源及建立全民英語檢定制度上均有具體作為,而委託LTTC規劃研發英語分級檢定即是其中之一(楊國賜,1999)。
「提升英語能力」首次成為國家發展重點是在臺灣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orld Trade Organization,簡稱WTO)之際。為了因應臺灣正式進入全球化經濟競爭的角力場,行政院(2002)首先在《挑戰2008:國家發展重點計畫(2002–2007)》中提到「營造英語生活環境建設計畫」,並於2008至2009年續推動「營造國際生活環境建設計畫」(行政院,2007a),旨在加速臺灣與國際接軌、吸引國際人才來臺以提升競爭力。政策重點主要為優化臺灣雙語環境,以提供國際人士在臺生活之便利性,提高他們在臺工作之誘因,因此英語力加強對象主要為接觸國際人士的第一線人員,包含公務人員及翻譯專業人才。然而在計畫裡也已提到平衡城鄉英語教育資源、大專院校教學國際化及推動全民學習基礎及實用的英語,並學習國際文化等計畫。
2010至2012年因應國際金融海嘯,臺灣政府擬定六大新興產業(涵蓋生物科技、綠色能源、觀光旅遊、文化創意、醫療照護、精緻農業等)往國際推廣之需求,因此推動「提升國人英語力建設計畫」(行政院,2009),除延續過去加強營造國際生活環境以吸引國際人才外,此計畫更強調全面提升國人英語能力,尤其加強培植符合職業及產業需求之英語能力,使國人得「學以致用」。
(二)推動英語成為官方語言
除了推動國人英語能力之提升外,政府也提出了「推動英語成為第二官方語言」之政策。此政策在2002年起即有初步之討論,行政院在2007年委託財團法人台灣經濟研究院進行評估,評估結果建議優先提升國民英語能力,包括:加強現有政府官員及公務員英語能力、建構翻譯資源及公文書雙語化、徹底檢討語言教育資源配置、提升英語教學資源品質、鼓勵私部門教育資源投入及增加平面與電子媒體英語資訊的比例,提升國人接觸英語的能量等等(行政院,2007b)。
2017年行政院再次啟動「推動英語為官方語」之討論,並於2018年擬定「推動英語為官方語」之計畫,指示以2030年為目標,打造臺灣成為雙語國家,並由國家發展委員會提出雙語國家政策發展藍圖,主要目標為提升國家競爭力及厚植國人英語力(行政院,2018)。「英語為官方語」之政策在臺灣社會中仍有許多爭議及討論,且其成效也仍待觀察,然英語能力在全球化社會之重要性,無論是之於個人或之於國家,已不言而喻。
貳、臺灣英語教育之變革
臺灣英語教學的方法和重點隨著時代需求及教育思維的改變,也有歷時性的變化。鍾榮富教授(引自李振清,2012)在〈教學法的歷史〉一文中依臺灣英語教科書編輯之內容及方針等資訊,將臺灣的英語教學發展劃分成三個階段。首先為1949至1955年間,此階段仍無固定教科書且採用文法翻譯教學法(Grammar-translation Method)。第二階段為1955至1968年,學生自初中即開始接受英語教學,而此時教科書有多個版本,教學法則採聽講教學法(Audio-lingual Approach)。第三階段則為1968年後,臺灣的義務教育延長為九年,此時英語教科書有了統一的版本,分別代表聽講教學法、直接教學法(Direct Method)、認知教學法(Cognitive Approach),以及近年蔚為主流的溝通式教學法(Communicative Approach)。各時期教科書所著重的教學法大致呼應了外語教學之趨勢,反映了對於英語學習重視的層面,然而卻不一定代表了真實教室情境裡英語教學的方式。
華人社會深植的考試導向文化左右了教室內落實英語教學的方式。以往高中、大學入學的英文考試題型皆為選擇題,且評量重點多為詞彙、閱讀。此外,加上班級人數眾多,且教學時數少,種種限制使得老師常以講述之方式進行教學。然而這樣的教學方式使得國人在英語溝通與運用能力不佳,且學習英語之動機低落。為了翻轉考試導向文化之影響,在2015年大學入學考試及國中會考皆正式採計英語聽力成績,期可以由考試正向影響教學,使學生能平衡發展英語各面向之能力。英語教育在臺灣國民教育的幾波改革中,也皆為改革重點之一。
例如,在2001年九年一貫課程的教育改革中,強調培養學生「帶著走的能力」。英語學習方面的主要目標為培養學生的基本溝通能力、學習興趣,以及跨文化的認知及涵養;教材及教學之設計則傾向溝通式教學法。2019年啟動的十二年國民教育課綱則以素養為主軸,除了延續九年一貫之目標外,也注重培養學習態度及建構有效的學習方法,以及以英語文進行高階認知思考之能力(例如邏輯推理、分析、創新等)。整體來說,現在的英語教育不僅強調能以英語作溝通的能力,更希望能培養學生可以英語為工具作跨領域思考、統整、創新之能力,並能作終身的英語學習者。這兩波的教育改革裡也融入了二十世紀末開始的評量典範轉移(paradigm shift),跳脫以往評量側重評測學生的學習成效及排名,轉為強調評量與學習之間密切的關連,視促進學習為評量的主要目的(江文慈,2007)。
臺灣為了促進國人學習英語之成效,也在教育制度作改變及鬆綁。例如,於2001年開始全國性實施國小五、六年級英語教育,而在2005年再將英語教育延伸至國小三年級開始辦理,甚至在有的縣市是國小一年級即開始上英語課,期讓學生能夠及早接觸並學習英語。而近年在政府宣告「以建立雙語國家為目標」後也開始積極推動雙語教育,除了推動雙聯學制、增加國際學院,也宣稱要落實中小學英語課以全英授課,並推動中小學部分學科及高職專業群科採英語授課。事實上,一些具有豐富教學資源的地方政府,如臺北市及臺南市,自2017年起已如火如荼地在中小學端推動採「學科內容與語言整合教學/學習法」(Content Language Integrated Learning,簡稱CLIL),以英語教授學科科目。
緒論(摘錄)
沈冬、吳若蕙、李乃欣
「全民英語能力分級檢定測驗」(以下簡稱「全民英檢」)(General English Proficiency Test,簡稱GEPT)為臺灣在地機構財團法人語言訓練測驗中心(Language Training and Testing Center,以下簡稱LTTC)所研發的英語能力檢定測驗。此測驗自西元2000年開辦至今已迄二十年,為目前臺灣入學考試以外最大規模的在地語言測驗。此英語檢定測驗為「全球化」(globalization)及「在地化」(localization)之最佳體現,因其研發及施測流程恪守國際準則,而在測驗架構及內容設計上則緊扣臺灣在地之教育、...
作者序
本書序
沈冬(財團法人語言訓練測驗中心執行長、臺大音樂學研究所教授)
與「全民英檢」結緣是在我擔任臺灣大學國際長時。當時大規模英文檢定測驗幾乎都是國際測驗,「全民英檢」卻以國人自行研發的測驗異軍突起,很多臺大學生報考中高級,臺大也有設考場。在逐漸熟悉並持續觀察「全民英檢」施測情況後,我對這項測驗的專業品質開始刮目相看。然而許多學生向國際處反應,雖然已經考了「全民英檢」,申請國外大學交換生或學位學程時,仍須再報考國外大學認可的國際測驗。在此同時,「全民英檢」的主辦單位語言訓練測驗中心(LTTC)也開始與國際處接觸,積極爭取國際認可。我非常認同「全民英檢」想與國際測驗並駕齊驅的企圖心,同時也對測驗團隊的專業實力有信心,於是便決定與LTTC合作,開始將「全民英檢」推薦給臺大的姐妹校。經過雙方的努力,現在已經有橫跨四大洲、超過六十所大學承認「全民英檢」的成績,嘉惠了不少大學生與研究生。
一轉眼「全民英檢」已屹立二十年了,而我有幸在這個重要的里程碑擔任LTTC的執行長。我觀察到「全民英檢」也不斷呼應學習者需求的演變,推出創新測驗服務,例如2021年上線的「GEPT聽診室」,提供考生個人化線上學習回饋,即為具體實踐108課綱培養「終身學習者」的核心精神,亦為全球標準化測驗界的創舉。
「全民英檢」能夠持續提供符合國際標準的測驗服務,植基於三個層面的努力精進:其一是嚴謹的試題編製、施測與評分流程,其二是多年累積的效度研究成果,其三是以與時俱進的方式與社會溝通。我認為應該將過去這些努力精進的成果集結成書,進行系統化回顧,讓各界更加了解「全民英檢」的實質內涵,也能自我期許持續提升與創新。從宏觀角度而言,「全民英檢」的研發緊扣臺灣在地的情境,與臺灣英語教育的變革密切連動,檢視「全民英檢」的發展歷程及影響可一窺過往二十年臺灣社會及教育的脈動。基於以上的理念,我自擔任LTTC執行長以來,即鼓勵LTTC專業人員進行本專書的編寫,並邀請臺大出版中心與我們合作專書的編輯出版。
在LTTC及臺大出版中心同仁共同努力之下,本專書得以在LTTC七十周年慶之際正式出版。在此向本書所有作者及譯者致謝,尤其是撰寫推薦序的林耀福教授與Barry O’Sullivan教授,以及同意本中心收錄並翻譯其論文的學者。此外,我要特別感謝「全民英檢」的幕後英雄們:首先是所有曾經參與「全民英檢」的LTTC同仁,以令人動容的敬業態度完成每一個工作環節;其次是所有的協辦學校,提供我們優良的場地及工作人員;再來是評分老師們,沒有他們嚴謹的把關,我們不可能完成如此完整的效度研究。最後,誠摯感謝張武昌教授,自「全民英檢」推出以來,一直是我們最堅強的後盾,並在百忙中撰寫本書精彩的結論。
「全民英檢」這二十年的成長充滿驚喜,讓我們一起期待它下個二十年的發展!
本書序
沈冬(財團法人語言訓練測驗中心執行長、臺大音樂學研究所教授)
與「全民英檢」結緣是在我擔任臺灣大學國際長時。當時大規模英文檢定測驗幾乎都是國際測驗,「全民英檢」卻以國人自行研發的測驗異軍突起,很多臺大學生報考中高級,臺大也有設考場。在逐漸熟悉並持續觀察「全民英檢」施測情況後,我對這項測驗的專業品質開始刮目相看。然而許多學生向國際處反應,雖然已經考了「全民英檢」,申請國外大學交換生或學位學程時,仍須再報考國外大學認可的國際測驗。在此同時,「全民英檢」的主辦單位語言訓練測驗中心(LTTC)也...
目錄
推薦序一/林耀福
推薦序二/Barry O’Sullivan
本書序/沈冬
專業詞彙中英對照表
緒論/沈冬、吳若蕙、李乃欣
壹、臺灣英語教育發展之社會經濟背景
貳、臺灣英語教育之變革
參、「全民英檢」在臺灣英語教育發展中的角色
肆、本書的架構
第一部分「全民英檢」二十年
第一章 融合在地化與全球化的實踐:「全民英檢」二十年/吳若蕙
壹、前言
貳、發展的時空背景
參、「全民英檢」之在地化特色
肆、影響力
伍、國際接軌
陸、未來展望
第二章 對英語教學與學習的影響:回沖與回饋/金韶
壹、前言
貳、「全民英檢」對臺灣英語教學與學習的影響:「回沖效應」觀點
參、「全民英檢」對臺灣英語教學與學習的影響:「學習者中心」觀點
肆、「全民英檢」如何回饋臺灣英語教學與學習
伍、未來努力方向
第三章 臺灣英語學習者近二十年的能力變化分析/廖秀育、李欣芸
壹、研究背景與動機
貳、「全民英檢」成績分析方式與報告之特色
參、「全民英檢」考生的變化
肆、討論與總結
第四章 臺灣英語學習者之寫作能力探究/李乃欣
壹、以在地語料檢視寫作能力發展之必要性
貳、臺灣英語學習者之英文寫作能力表現:從標準化英語寫作測驗談起
參、從「全民英檢」寫作樣本分析看臺灣英語學習者之發展及困難
肆、對教學的回饋及未來研究方向
第五章 與社會溝通的挑戰與契機/林君文、李佳隆
壹、前言
貳、語言測驗與社會溝通
參、「全民英檢」與社會溝通之挑戰與策略
肆、創新溝通與服務模式
伍、結語
第二部分 「全民英檢」效度研究
第六章 具國際宏觀的效度研究/吳怡芬
壹、前言
貳、測驗效度
參、「全民英檢」全球在地化的效度研究模式
肆、「全民英檢」效度研究回顧
伍、品質獲國際肯定
陸、「全民英檢」的未來與展望
第七章 與「托福網路測驗」的比較研究/Antony J. Kunnan、Nathan Carr著/邱作麟、黃詩盛譯
導讀
壹、研究背景
貳、文獻回顧
參、研究方法
肆、研究結果
伍、討論
陸、總結
第八章 閱讀測驗之認知效度︰眼動及刺激回憶法研究/Stephen Bax、Sathena H. C. Chan著/趙家珊譯
導讀
壹、研究目的
貳、文獻探討及研究問題
參、研究方法
肆、結果
伍、結論與建議
附錄8.1 閱讀過程檢核表
附錄8.2 刺激回憶時不同組受試者具代表性之回應
第九章 探討口說測驗應答策略之運用/黃恆綜著/潘琳、黃詩盛譯
導讀
壹、前言
貳、文獻探討
參、研究方法
肆、研究結果與討論
伍、可能的影響與未來研究方向
結論:「全民英檢」之未來展望/張武昌
壹、立足臺灣、接軌國際
貳、前瞻思維、回饋社會
參、永續經營
參考文獻
附錄一 臺灣英語教育及「全民英檢」大事記
附錄二 「全民英檢」五級能力說明
作、譯者簡介
索引
推薦序一/林耀福
推薦序二/Barry O’Sullivan
本書序/沈冬
專業詞彙中英對照表
緒論/沈冬、吳若蕙、李乃欣
壹、臺灣英語教育發展之社會經濟背景
貳、臺灣英語教育之變革
參、「全民英檢」在臺灣英語教育發展中的角色
肆、本書的架構
第一部分「全民英檢」二十年
第一章 融合在地化與全球化的實踐:「全民英檢」二十年/吳若蕙
壹、前言
貳、發展的時空背景
參、「全民英檢」之在地化特色
肆、影響力
伍、國際接軌
陸、未來展望
第二章 對英語教學與學習的影響:回沖與回饋/金韶
壹、前言
貳、「全民英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