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是世界歷史上一座著名都城,是今西安市的古稱,外國人稱之為胡姆丹。其地點由於歷史原因有過一次遷徙,但大致位於現在關中平原的西安和咸陽附近的渭河南岸。周、秦、漢、隋、唐等十餘個朝代建都於此,因此在漢、三國、晉等朝代將長安一帶的京畿地區稱為「三輔」。曾經建都長安的漢朝與唐朝都是中國歷史上最強盛的時代。長安作為中國歷史的首都地位長達800多年。 長安在它發展的頂峰時期擁有超過百萬的人口,在其發展的極盛階段一直充當著東方世界中心的地位,吸引大批的外國使節、僧侶與商人的到來,著名的絲綢之路西漢時期就是以長安為起點。目前西安市仍然存有大量當時建造的唐朝宮殿遺址、陵墓、佛塔、碑刻、壁畫、雕塑及生活用品等文化遺產。唐代為京畿道京兆府管轄,以朱雀大街為界分屬長安縣、萬年縣。唐朝滅亡後,五代時,後梁改京兆府為雍州,設大安府,後唐改大安府為京兆府。北宋置陝西路,後置永興軍路。金朝改永興軍路為京兆府路。元朝曾設安西府;後改為安西路、奉元路。
明朝建立後,朱元璋一度曾考慮以長安為首都,隨著明成祖定都北京,政治經濟中心漸向沿海地區東移,西安逐漸退出政治中心的舞台。明代改奉元路為西安府,府城分屬長安縣與咸寧縣,西安之名即由此而來。明代西安城建設上得到一定的復興,目前的西安城牆等大量古建築來自明代。1943年,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再次成立西安市,再次劃撥西安城城關及城周四鄉面積230平方公里劃歸西安市。之後該地仍然存在長安區等相關名稱。
維基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