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就讓它流轉─臺東大學語文教育研究所告別記
語教所就要走入歷史了。
還記得接掌所長上任茶會那一天,才以一首詩〈與語文教育共舞〉跟大家共勉獻身語文教育研究志業的永志弗諼,而大家也很期待語文教育研究這塊招牌的持續光亮,但不到兩年時間卻被迫要結束一切。
所原有四位教師,可以維持很好的運作形態,但離職的離職,退休的退休,如今僅剩一人,學校就以不符教育部的總量規定理由,一再逼迫我們系所整併;沒有人為我們講話,補聘案不是出不了所教評會,就是被院教評會封殺,完全得不到奧援。這時抗爭,反被當成是系所整併的阻力,徒然惹來更大的打壓。
學校一向都沒有進退場機制,誰強勢誰就把權益全盤端去,弱勢的一方永遠只有挨整的份。這從過去的語教系碩士班時代到現在的語教所,我們沒有自主權的命運都是一樣的。而面對別人的虎視眈眈,我們越感孤立無援且寒徹心骨!
東大語教所在申請設所時,就以「結合現代語言教學的理論與實務」、「發展多媒體語文教材」、「培育專業語文教育人才」、「提供在職教師語文教育進修」和「開拓未來語文教育產業」等為宗旨,至今連暑期在職專班已培養了一百多名研究生,學位論文出版超過五十種,在外口碑極佳;而所裡每年舉辦的學術會議、工作坊、學術演講、研究生論文發表會和出版語文教育叢書等,也不斷熱絡所的學術氣氛和提升師生的學術研究能力。但這些卻在學校一個整併政策下,都不被重視而全數無法再延續。
本來還可以爭取系所整併後仍維持既有的方向,但因為人力不足而人家也不願意等因素,只好忍痛把所交出去,在外享譽了十年的東大語教所從此消失。而要接語教所的華語系,只有少數平常有互動的老師,會同情我們的處境,私下幫忙奔走找救濟,但仍然無法改變既成的事實。因此,我僅能跟學校力爭保障既有研究生的權益和行政助理的工作權,此外就不便再提任何的訴求,包括我個人的去處。
我知道語教所一向都是在艱難中經營,但來這裡作研究的夥伴們卻不嫌棄,個個認同度高,也展現了超常的研究成果。不料,現在卻要眼睜睜的看著語教所吹熄燈號,可以想見大家心中的難過和不捨!而我作為一個無力挽救語教所的末代所長,說什麼對大家都有虧欠,恐怕這輩子再怎麼也償還不了。
晚近,由於出路窄化,少數夥伴中途退出,先跟語教所道別離,或經商去,或游走小眾職場,我也無能勸阻。往昔杜甫的感歎「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竟在我心頭縈繞不去。因此,結束語教所,或許也是一個必要的選擇,因為我不忍心再看到一些「求助無門」的眼神!倘若有人不諒解我所妥協的,那麼我只能以眼前「沒得可以承諾」為由,暗中羞愧的自我釋懷!
該奮鬥的我們都努力過了,而難以接受的事我們也默默面對了,東大今後會不會有更好的發展我們就愛莫能助了。離開這個舞臺,突然意識到孤獨的滋味,宛如進入空茫的世界,前景白皚皚,不知道路走去那裡了。
回顧是一班無從倒退的列車,前進中我們會看到悠悠也幽幽的自己,而時光只能讓它無償的流轉。
周慶華
中國文化大學文學博士.臺東大學語教所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