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被選為送給世界領袖的幸福實踐書!
追求幸福的你,絕對能從本書中找到屬於自己的答案!
102位來自世界各地的正向心理學頂尖專家,從時間、健康、成功、幸福感、未來、同感、遺傳學、自由意志、幽默感、痛苦、選擇、家庭、朋友等各面向,跟讀者分享發現快樂及維持快樂的最佳妙方。
本書具有一個重大的意義是來自世界各地——冰島、南非、中國、澳洲等50個國家的102位正向心理學頂尖專家,跟讀者分享了發現幸福及維持幸福的最佳妙方。近幾十年來,幸福學這門現代學科在知識與地位上均有十足的進展。本書沒有哲學上或靈性上的思辨,而是以世界各地的科學研究為基礎,清楚呈現許多真知灼見。處理的主題有:時間、健康、成功、幸福感、未來、同感、遺傳學、自由意志、幽默感、痛苦、選擇、家庭、朋友等。本書不僅探討了個體的幸福感,也探討了組織和國家的幸福感,堪稱為獨一無二的全球幸福書。
作者從多年前開始拜訪全球專研於此學科的學者及專家,蒐羅102種有實際科學基礎的幸福論證,從心理學到基因科學,從時間管理到家庭人際關係,從內在心靈到環境組織,從個人到團體……所有真正能獲得快樂的方法都在這裡!
作者簡介:
李奧.波曼斯(Leo Bormans)
研究樂觀主義的人生專家,也是一位正向心理學的研究者。
畢業於比利時魯汶大學(University of Louvain),擁有哲學與語言碩士學位,曾為教授語言以及溝通學的講師,也曾為一名記者。他目前擔任比利時荷語文化部旗下的期刊「Klasse」的總編輯。
曾撰寫《正向百分百》(100% Positivo) 一書,講述如何在日常生活中發掘樂觀態度。這幾年來,李奧.波曼斯全新投入正向心理學這門新的領域。所謂正向心理學是不以錯誤、失敗、負面症狀作為起點,而是以人的正面力量作為基礎,深入瞭解有哪些事物可讓我們健康、快樂又成功,那麼就可以更加善用這些方法,創造出自己的快樂以及周遭人們的快樂。
透過《和全世界一起幸福》這本書,採訪來自世界各地50個國家、102位的正向心理學頂尖專家,從時間、健康、成功、幸福感、未來、同感、遺傳學、自由意志、幽默感、痛苦、選擇、家庭、朋友等各面向,跟讀者分享發一現快樂及維持快樂的最佳妙方。
譯者簡介:
姚怡平
台灣苗栗縣人,政治大學英語系畢業,蒙特瑞國際研究院筆譯碩士,現為自由譯者,主要從事書籍翻譯與軟體中文化。譯作有《人體交易》、《托斯卡尼日記》、《你可以吃你的貓嗎?》、《蝴蝶先生》、《生命真正的力量》、《謊言對決》、《該死的發明》、《格雷的畫像》、《真實謊言》等。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今天這個全球化的世界裡,我們可以從其他人身上學到獲得幸福的方法。
--歐洲議會(European Council)主席Herman Van Rompuy
《和全世界一起幸福》,這概念太棒了!
─德國布萊梅雅各布大學社會學教授亞恩.德海 (Jan Delhey)
有許多工具、程序和概念都可以幫助人變得更快樂,而且這些方法經證明都很有效!我們只是要讓這些方法都能供大家運用。
─墨西哥蒙特利大學博士荷西.德.耶叔.賈西亞.維加 (José de Jesus Garcia Vega)
絕妙的計畫!
─美國正向心理學創始人之一,克里斯多福.彼得森 (Christopher Peterson) 教授
在樹立普世的快樂模式之際,當前的《和全世界一起幸福》絕對是一大里程碑。
─香港大學心理系副教授何敏賢
名人推薦:今天這個全球化的世界裡,我們可以從其他人身上學到獲得幸福的方法。
--歐洲議會(European Council)主席Herman Van Rompuy
《和全世界一起幸福》,這概念太棒了!
─德國布萊梅雅各布大學社會學教授亞恩.德海 (Jan Delhey)
有許多工具、程序和概念都可以幫助人變得更快樂,而且這些方法經證明都很有效!我們只是要讓這些方法都能供大家運用。
─墨西哥蒙特利大學博士荷西.德.耶叔.賈西亞.維加 (José de Jesus Garcia Vega)
絕妙的計畫!
─美國正向心理學創始人之一,克里斯多福.彼得森 (Christopher Peters...
章節試閱
幸福學校
Australia∣澳洲
對許多人而言,快樂與學校教育是沒有交集的。
◎有關學校裡的正向教育,有沒有什麼激勵人心的例子?正向心理學創辦人馬汀.塞利格曼(Martin Seligman)表示:「澳洲的吉隆文法學校(Geelong Grammar School)率先將正向學習法引入教學所有課程中。我認為,這種做法讓接受該教育計畫的學生,比較不可能受苦於沮喪情緒。在許多西方國家,包括澳洲在內,有越來越多的學生因學校教育而沮喪不已。這項計畫能讓更多人擁有正面又充滿成就感的人生。」馬修.懷特(Mathew White)博士便是這所幸福學校的校長。
正向教育的力量
要討論幸福與教育,並不是件容易的事。許多人一想到教育,就想起服從、競爭、過多的考試,讓人引發強烈的情緒反應。對許多人而言,國小和中學的教育正是焦慮記憶的源頭,幸福與學校教育是沒有交集的。
教育會塑造人的未來,就是要讓兒童有能力培養出對學習的愛好,也是要幫助兒童培養更高的韌性,讓兒童以後遇到生命中的諸多難題時,能夠再度重振精神,繼續追尋人生。
正向教育是一種教與學的主動式全校參與法,在課程、課外活動、田園環境裡,實施隱性與顯性的教學法,藉以營造出足以培訓學生能力的機構。正向教育法運用正向心理學,鼓勵師生體驗更正面的情緒,培養更優異的技能以恢復活力,同時追尋更偉大的意義。
關於吉隆文法學校
吉隆文法學校是澳洲最大的男女日校兼寄宿學校,擁有一百五十年的悠久歷史,重視服務、學習、韌性,學校中最獨特的當屬創辦於一九五三年的林峰校區(Timbertop)。
本校讓學生脫離一般日常的教育體驗,花一年時間在「外展」(outward bound)環境裡學習,培養更深層的韌性和勝任感。自二○○七年推出正向課程計畫以來,就不斷提出以下的問題:「應該在學校教導正向心理學嗎?」這個問題引發了幾個挑戰學校傳統功能的機會。
本校基於正向心理學開發出一個理論架構與策略,開始實施全校參與教學法。不但支持優異的教學做法,還讓全體教員使用的語彙達到一致,藉以深入了解哪些事情會讓人生更值得。美國賓州大學的幾位正向心理學大師訓練了本校的一百六十名教師,以及其他學校的兩百七十名教師。
正向教育架構的核心就是要讓學生了解正向心理學原則的三大支柱:美好的生活,有意義的生活,充實的生活。從這個結構來看,吉隆文法學校提供了兩種具體編製的課程,共同編撰制定這些課程的人是賓州大學正向心理學中心的馬汀.塞利格曼、凱倫.瑞維琪(Karen Reivich)、珍.吉漢(Jane Gillham),他們教導學生一整套生活技能,加上在學期間探討的七種實例主題,因而奠定了理論結構,以便在教育環境下討論幸福和其他情緒。
吉隆文法學校運用隱性的教學法落實正向教育,並注重取自正向心理學實證文獻的七大主題:情緒、感恩、長處、創意、勝任感、韌性、內觀。本校從七大主題中,衍生出一整套核心原則與做法,大家稱之為「正向教育」。正向教育可刺激大家對教學做法進行討論和思考,進而制定出明確主動的方法,來處理青年心理健康議題。
本校目前正努力在運動場地、管弦樂團、教室、宿舍等地方,進一步發展正向教育。優勢導向的方法──奠基於正向心理學──是極為嚴謹的,並建構於良好的教導、學習、關懷之上。
大家對於寄宿學校抱持著傳統的刻板印象,以為寄宿學校等同於冰冷的學生宿舍、麥片粥、例行事務。不過,正向教育讓寄宿學校進入轉型,努力拓展及奠定學生的學習經驗,並讓學生做好準備,邁向人生的下一個階段。
※幸福密鑰
●教育不應著眼於焦慮、服從、競爭、考試,教育是塑造人的未來。
●學生應了解正向心理學原則的三大支柱:美好的生活,有意義的生活,充實的生活。
●注重七大主題:情緒、感恩、長處、創意、勝任感、韌性、內觀。
馬修.懷特在澳洲的吉隆文法學校擔任正向教育主管,是正向教育領域的先驅,並在墨爾本大學的墨爾本教育研究所擔任研究員,以教育界的領袖為對象,在專業網站上不時更新以下文章:〈為何要在學校實施正向教育?〉(Why teach positive education in schools ?)。
量量你的幸福溫度
Australia∣澳洲
幸福屬於範圍相當狹窄的價值觀體系。
◎羅伯.康明斯(Robert A. Cummins)教授每年都會在澳洲隨機抽樣兩千人進行調查:這些人有多幸福?幸福感是否每年都不同?差異有多大?跟測量體溫的體溫計(多半維持不變)相較,幸福測量計是否比較像晴雨表(從暴風雨到風平浪靜)?
控制幸福感的系統
幸福也和許多其他詞語一樣,有一個以上的意義。在很多人眼中,幸福意味著某種美好經驗附帶的稍縱即逝的情緒。不過,新近的研究卻關心另一種層面︰也就是心境,而非情緒。情緒短暫無常,心境卻更穩定,後者代表某種持續存在的深沈情感狀態,雖然人們偶爾也會暫時和這種狀態脫節。
這種情感狀態之所以會成為顯學,主要因為它有一些極度引人入勝的特性,其中最重要的特性,或許就是正向積極。正因如此,一般人往往會對自己產生美好的感覺。此外,因為這種正向積極的感覺非常穩定,因而催生了人類的幸福感有「設定點」的觀念,而後者取決於遺傳。
澳洲整體幸福指數已經充分證明幸福感的穩定性。該項研究自二○○一年四月便定期測量澳洲人口的幸福感高低,每次都會隨機抽樣兩千人進行調查,受試者利用標準測量工具──「個人幸福指數」──來記錄自己的幸福感,目前已經執行了二十一次調查。
調查後最引人注目的數據,就是在不同調查之間,不同年份的人口幸福感平均值差異只有三個百分點。怎麼會如此?我們認為,幸福感是由稱為「主觀幸福恆定狀態」的管理系統所控制,這點和體溫等生理體系的控制機制相當類似,顯示幸福屬於範圍相當狹窄的價值觀體系。
這種恆定狀態也具有復原的能力。每當發生極好或極糟的經歷,系統雖然會暫時潰敗,但之後還是能迅速復原,使幸福感回復到正常的範圍內,至少在正常狀況下皆是如此。不過,所有恆定狀態的系統對於吸收挑戰的能力有一定的限度;如果負面經驗太強烈或持續太久,系統就無法恢復原狀,使幸福感持續低於正常範圍,導致罹患憂鬱症的高風險。
外在與內在資源
那麼人們該如何提高恆定狀態的復原力?答案是需要種種資源,依據特性可分為外在和內在的資源。兩大外在資源是人際關係和錢財。
擁有情感上很親密的關係,是最強大的防護機制。知己有助於避免陷入負面的困境。此外,發生負面經驗時,可以藉由跟知己傾吐度過難關;當幸福感消失時,這是自古流傳的特效藥。
另一大外在資源就是錢財。金錢最重要之處,當然就是供應生活所需。但除此之外,錢還能買到「防護品」。不想打掃房子?如果有錢,只要付錢請人打掃就行了。但請注意︰這裡指的是幸福心境的防護品,而非藉由購買奢侈品「買到」幸福。這種購買行為只能買到情緒上的幸福感,而這類愉悅的喜樂短暫無常。
一個人究竟能買到多少的恆定狀態防護品?答案就在從澳洲各地所得的平均值來看,幸福感在家庭總收入達到十萬美元左右起,會開始微幅上揚,然而在達到十五萬美元之後,就不會有明顯增長。這種現象的主因是,有些具有挑戰性的情境的確能花更多錢解決,但如果問題是很糟的婚姻關係或是不成材的子女,就無法靠賺更多錢解決。這時可以採取另一種策略,也就是投注更多心力在個人的人際關係上,此舉不但能解決人際關係上的問題,還是提高復原力的有效方法。
有時外在的防護機制會全部失效,這種情形偶爾也會發生,但不代表會全盤皆輸。這時人往往會展開另一種思考過程,目的是把不好的事件變得微不足道。例如被解雇之際,當事人往往很快就會說服自己,那原本就是個糟糕透頂、沒什麼前途的工作,能離開是幸運的。這類「認知上的重新組合」賦予我們更多自主權,讓人得以透過對自己有利的方式把整個情境合理化,好讓自己能重新恢復正向積極的正常感覺。
同時具備外在和內在資源,讓我們得以迎戰面對的大多數挑戰。對生命懷著正向積極的感覺是很正常的事,因為我們身上的遺傳基因就是透過這種感覺告訴我們︰「一切正常。」
※幸福密鑰
●要能區別一般的心境(相當穩定)和情緒(相當無常善變)之間的差異。若想獲得更大的幸福感,應把重點鎖定在前者上。
●找一個可以吐露心聲的人,無論在順境或逆境都願意聽你訴說的人,這將能強化你的復原力。
●不妨把幸福感看作是像體溫一樣的事物,有時會上揚,有時則會下降,但最後往往都能恢復正常水準。
羅伯.康明斯教授是澳洲迪肯大學心理學院心理學博士,擔任《幸福研究期刊》(Journal of Happiness Studies)總編輯,並與人合作進行了許多以生活品質為主題的測試、指標和報告,為國際知名的生活品質研究專家。
父母的聲音
Belgium∣比利時
父母會在你的左右支持你。
◎每一位父母都想要子女幸福,而且為人父母者,全都想要找到可確保子女幸福的神奇配方。兒童心理學家彼得.亞德安森斯(Peter Adriaenssens)就這個主題撰寫了無數的書籍。他的成功處方是什麼?就是欣然接納子女原本的面貌,然後以必然溫暖的斗篷將子女包裹起來。
擁有幸福子女的開始
幸福始於父母決定想要生孩子的那一刻起,並非始於他們發現自己真的就要有孩子的那一刻。如果這樣的過程是在有意識下進行的,那麼為人父母就會比較幸福,所產生的子女也會比較幸福。
換句話說,父母必須深思熟慮一番,再做出想要生孩子的選擇;必須想要共同體驗懷孕帶來的高低起伏;無論生子還是生女,都必須以同樣的喜悅去接納;必須期待新生命,而那新生命在未來會逐漸成長並發展自己的未來。
如果你做得到以上幾點,那麼你的子女就不會只是一個在你老的時候會照顧你的人,不會只是一個在日後會掌管家族企業的人,不會只是一個擁有你夢寐以求的職涯的人。如果你做得到以上幾點,你就能確保自己的子女能在關愛和知足的氣氛下長大成人,而不是面對暴力或否定的氣氛。
如果我們希望幸福的人變多,那麼我們就得更努力告訴未來的父母,有意識地選擇生孩子是非常重要的。畢竟,為人父母者必須願意對孩子許下一個終生的承諾:「無論你在哪裡,無論你在做什麼,我會在你的左右支持你;我永遠不會放下你,你永遠都可以倚賴我的關愛和支持,毫無條件。」換句話說,父母必須許下這個承諾,而且不能期待(更不能非要)子女回報這些感情。對子女而言,擁有幸福是父母承諾裡的無條件的要素。有意識的「處於幸福」感覺,是從無意識的「擁有幸福」狀態形成的。
這樣會很天真嗎?會不會寵壞孩子呢?不會的,因為研究已經證實,孩子生來就是毫無防備的,換句話說,孩子完全倚賴成人。
親子依附間的幸福
嬰兒沒有受到照顧就會死去,這就是生命的嚴酷現實。獲得食物但很少獲得關愛的孩子,會有發展遲緩的情況,往往比同齡的人還要瘦小。然而,如果父母愛護孩子,跟孩子講話、擁抱孩子、餵孩子、跟孩子一起大笑,親子雙方都會發現最美好的自然之禮:兩個人類之間達到真正的共感與依附。這樣的依附是一種人類「膠水」,會終生緊黏著不放。
這表示你那蹣跚學步的孩子會知道你並沒有忘記他,因而能夠安坐在學校裡;這表示你那處於青春期的女兒會在有需要的時候,半夜打電話給你,知道你永遠都會過來接她;這表示你那長大成人的孩子會在保母沒出現時,臨時打電話給你,請你幫忙帶小孩。子女都知道你的誓言:「我給了你生命,所以我永遠都會在你的左右支持你,毫無條件。」
根據研究,如果把孩子交託給命運,或者讓孩子被迫活在雙親持續壓迫或伴侶暴力的情境下,或者其中一位家長有嚴重的心理問題,那麼相較於在關愛環境下成長的孩子,這類孩子的部分大腦神經網會比一般還要少。
神經網的缺陷在日後會造成語言能力降低,認知及表達情感的能力降低,衝動、攻擊性,或過動的行為之可能性增加,在學習成熟時會遇到較大的困難,跟別人有共感的能力會降低,進而造成人格障礙、青少年犯罪、伴侶暴力的可能性大幅增加。
因此,幸福是一種選擇,是一種困難的選擇,不是浪漫的東西,不是突然就壓倒性地征服你的東西。幸福是你擁有的禮物,而這個禮物你也可以送給別人;凡是收到了父母贈與之快樂禮物的人,日後也比較容易擔負起把禮物遞給別人的責任。
如果你選擇要有孩子,我們必須敢於對彼此說:「這孩子有權獲得幸福。」如此一來,有些父母或許會質疑自己是否有能力正確養育孩子,但正是因為有這種質疑的存在,表明了目前的父母世代將能達成養育子女的任務。教育工作者(父母也是教育工作者)若想要跟孩子達到真正相互理解的境界,自我質疑是一種很好的態度。
屬於訂做的幸福
理論上的幸福是線性的,如果你的子女受到關愛、住在不錯的房子裡、可以在閒暇時間追求自己的興趣,肯定就擁有獲得幸福的一切要件了?根據報告,答案是肯定的。
不過,假設前文討論的孩子性情焦慮(十位孩子中有一位會有這種狀況),覺得難以獨立完成作業,喜歡摟抱,喜愛家庭環境的溫暖舒適,偶爾半夜會想要悄悄鑽進你的被子裡。此外,更進一步假設前文討論的父母難以實行或接受這類事情,或許是因為時間太少或者是因為太有野心,努力工作以保障子女的未來(父母可能會歸咎於此)。
在這些情況下,孩子的幸福變成一種箝制,一種執拗又注定的事物,難以從中逃離。如果發生這種情況,撫養孩子的過程就像是一輛火車在固定的鐵路線上奔馳,必須先經過幾個預先決定的車站,然後才能抵達最終的幸福目的地。
然而,我們卻可預料到一個嚴重的風險──這輛火車可能會在半路上出軌。親子之間的人類膠水會變得黏不住,堅定不移的依附會分解。孩子需要的是訂做的幸福,不是現成的幸福,沒有一個幸福理論可以恰好適合每一個孩子。
幸福的創造是兩個人類之間的動態過程,透過父子、母女等關係日漸成長。父母擁有成人世界的智慧,但唯有孩子能擁有孩子世界的智慧。能夠敏感察覺彼此以及彼此的需求,就能發展出一個適合每個人的訂做幸福,有如一種適合每個人戴的手套。
從親子關係到人際網絡
一開始是親子間的具體依附,然後日漸發展為更廣闊的情感人際網,納入家庭、鄰居、學校的朋友、老師、其他「教育人士」等。在青少年時期,同儕會在生命中扮演舉足輕重的地位,有時這會對年輕人的發展造成有益的影響,但有時卻可能有害。
許多父母低估自己在孩子青少年時期的影響力,而且在快速發展的青春期情感大漩渦裡,父母往往覺得自己被孩子推到一邊。然而,表象有可能會騙人,只要你從孩子出生第一天起的成長期間,投注足夠的關愛和努力,那麼你的子女即使看似冷淡,純粹也只是表面的行為。當你那處於青春期的子女感到害怕、孤單或有了麻煩時,總是知道該先向誰求助,人類膠水會發揮作用,子女會去尋求父母協助。
幸福不是你與孩子共享的一連串愉悅時刻,這些時刻自是有趣,而且可以替生活增添不少樂趣。然而,幸福不僅止於此,幸福是平靜知足,這種狀態是來自於知道自己的孩子──無論年紀多大──在這世上永遠不會感到真正的孤單。
※幸福密鑰
●父母必須有意識地選擇要生孩子,這個選擇必須是無條件的。如此一來,才能把幸福帶給孩子,讓孩子幸福起來。
●父母必須以溫暖的斗篷包裹著子女,這可確保終生的依附聯繫牢不可破。
●子女對父母的依附在日後會發展成更大的情感人際網;在幸福或困難的時刻,子女仍會聽見父母的聲音。
彼得.亞德安森斯教授是兒童暨青少年精神科醫生以及家庭治療師。他在比利時天主教魯汶大學擔任臨床教授,亦是防止兒童虐待和疏失機密中心(Confidential Centre for Child Abuse & Neglect)的創辦人和主任。
幸福學校
Australia∣澳洲
對許多人而言,快樂與學校教育是沒有交集的。
◎有關學校裡的正向教育,有沒有什麼激勵人心的例子?正向心理學創辦人馬汀.塞利格曼(Martin Seligman)表示:「澳洲的吉隆文法學校(Geelong Grammar School)率先將正向學習法引入教學所有課程中。我認為,這種做法讓接受該教育計畫的學生,比較不可能受苦於沮喪情緒。在許多西方國家,包括澳洲在內,有越來越多的學生因學校教育而沮喪不已。這項計畫能讓更多人擁有正面又充滿成就感的人生。」馬修.懷特(Mathew White)博士便是這所幸福學校的校長。
正...
作者序
歡迎閱讀《和全世界一起幸福》
朋友說我是研究樂觀主義的人生專家,因此,我決定撰寫《正向百分百》(100% Positivo) 講述樂觀。在該書中,我研究了樂觀的訣竅,包括了我本人的訣竅以及周遭人們的訣竅。在研究過程中,我發現已經有數千項研究以樂觀和快樂為主題,而且每天都有人進行新的研究。因此,二十一世紀的開端不只是籠罩在壞消息裡而已,世界各地有數千名研究員全心投入於正向心理學這一門相當新的學科。正向心理學不以錯誤、失敗、負面症狀作為起點,而是以人的正面力量作為基礎。如果更深入瞭解有哪些事物可讓我們健康、快樂又成功,那麼就可以更加善用這些方法,創造出自己的快樂以及周遭人們的快樂。有一次,我發表演說後,一位十七歲的男孩走過來,對我說:「如果有人問我將來想做什麼,現在我知道要怎麼回答了,我要成為樂觀的人。這也是人可以學著去做的事情,我現在知道了。」
記者向那些研究樂觀和快樂的專家所提出的第一個問題,總是充滿質疑的口吻。記者會問:「你算是理想主義者嗎?這個世界實際上是多麼悲哀多麼糟糕,你難道看不出來嗎?」這些問題往往帶著挖苦的意味。好譏諷者往往不快樂,卻對自己感到十分滿意。他們的實際想法就是:「看我有多聰明理性!只要幾分鐘的時間,我就可以將你內心燃燒的熱情、火焰、希望,全都給熄滅!」這是最簡單——卻非最有益——的人生觀。其他人則是用老套的信條,貶低樂觀主義的重要性。他們會說:「我不是樂觀主義者,也不是悲觀主義者,我是現實主義者。」所謂的現實主義者,其實就是不願承認自己是悲觀主義者。當然了,有時候,事情會出錯,大家都有權在這種情況下感到難過。即使如此,每一個人的內心都有著難以計量的正向力量,可以去培養並加強正向力量。我在尼泊爾的時候,經常聽見「Namasté」這句早晚問候語,意思就是「我向你內在的神致敬」。
我為了這本書,閱讀了無以計數的報告和研究結果。不過,我的朋友當中竟然沒有人聽過正向心理學,這點實在叫我訝異不已。他們會以疑問的口氣說:「正向心理學?那是什麼?」因此,我決定聯絡正向心理學領域中的一百位卓越專家,請這些專家用一千字左右摘述自己的工作,作為給世界的訊息。
我發現,正向心理學家在現實生活中也都是些良善的人,他們幾乎全都樂於接受我的要求。因為這幾乎是得來太過容易,所以我決定給自己設下一項額外的難題,我想要串聯世界各地的真知灼見,我想要找出五十個國家的專家,這數字恰巧就是我有幸得以造訪過的國家數量。
我希望這些專家告訴大家,如何改變自己的人生,並以下列四大關鍵要素為重心:一,我希望專家的真知灼見是奠基於研究取向的知識,我對靈性哲學不感興趣;二,專家的結論不該只注重個體的快樂,也要強調群體、群落生境、組織、國家的快樂。三,專家的結論應當可以讓各種概念在全球觀點之下相互交流,找出普世的快樂。四,必須用一般人都能理解的語言去撰寫文章,我們追尋快樂之時,可不希望被學術用語的障礙給絆倒。我聯絡到的那些教授全都認為這個難題既創新又棘手,可是,他們努力應付難題,表現出色,成功把資訊化為知識,把知識化為智慧。我衷心感謝他們,也希望本書無論如何都能提升世上每一個人的快樂度。無論際遇如何,仍舊不會因可怕的宿命論而動彈不得,反倒會因希望的活力而受到激勵,而這種境界正是我撰寫本書的背後因素。
李奧.波曼斯
作者與總編輯
歡迎閱讀《和全世界一起幸福》
朋友說我是研究樂觀主義的人生專家,因此,我決定撰寫《正向百分百》(100% Positivo) 講述樂觀。在該書中,我研究了樂觀的訣竅,包括了我本人的訣竅以及周遭人們的訣竅。在研究過程中,我發現已經有數千項研究以樂觀和快樂為主題,而且每天都有人進行新的研究。因此,二十一世紀的開端不只是籠罩在壞消息裡而已,世界各地有數千名研究員全心投入於正向心理學這一門相當新的學科。正向心理學不以錯誤、失敗、負面症狀作為起點,而是以人的正面力量作為基礎。如果更深入瞭解有哪些事物可讓我們健康、快樂...
目錄
目錄
1. 找到氣味相投的人(克里斯多福.彼得森/美國)
2. 讓自己滿懷雄心壯志(克勞蒂雅.塞尼克/法國 )
3. 重新改造失敗(羅伯.畢斯瓦-狄納/美國)
4. 幸福的矛盾(史塔洛斯.德拉克普洛斯/希臘 )
5. 讓我們學習幸福(恩斯特.葛瑪契 /奧地利與經合發組織)
6. 追求幸福的時機(荷西.德.耶叔.賈西亞.維加/墨西哥)
7. 中國的「人我關係」(康螢儀/中國)
8. 持續不斷的改變(艾卡泰琳納.塞樂內娃/俄羅斯)
9. 來自撒哈拉的寶貴功課(哈比布.提里伍因/阿爾及利亞)
10. 驕傲與謙卑(麥可.艾德/德國)
11. 幸福食譜(杜柏拉卡.米理科維克和碼達‧里賈維克 克羅埃西亞)
12. 維京世界的祕密(克里斯臣.碧約斯科夫/丹麥 )
13. 幸福的良藥(黑利.科伍瑪-洪卡能/芬蘭 )
14. 健康因子的影響(艾克瑟.福格-梅爾/瑞典)
15. 打開幸福的藏寶箱(艾利克.克奇樂/奧地利)
16. 關於幸福的勸誡(大衛.邁爾/美國)
17. 不同選擇的結果(帕歐羅.維米/義大利)
18. 遺傳因素的影響(桑妮雅.呂伯米斯基/美國)
19. 夢想假期的真相(愛雷娜.普維利/愛沙尼亞)
20. 量量你的幸福溫度(羅伯.康明斯/奧地利)
21. 尋找自己的「腔棘魚」(沃夫岡.葛拉澤/德國)
22. 幸福的「量子躍進」(黃有光/澳洲)
23. 尋求幸福的偵探(麥可.哈格提/美國)
24. 開啟幸福的神奇寶庫(艾力克斯.米卡洛/加拿大)
25. 不容忽視的靈性(諾拉妮.諾爾/馬來西亞 )
26. 眾樂樂的民族性(愛利.卡朗/黎巴嫩)
27. 運動的影響力(瓦希德.撒里-撒拉/印度)
28. 社交圈與幸福感(安德魯.克拉克/美國.法國)
29. 跟幸福相關的九種體驗(邢戰軍/中國)
30. 朋友與幸福的關係(艾杜拉多.羅拉/美國)
31. 關於幸福的遊戲實驗(李奧納多.貝澤迪和嘉科摩.德里.安東尼/義大利)
32. 革命引發的經驗(海蓮娜.赫尼利佐娃和卡雷爾.何內里卡 /捷克共和國)
33. 城市之光(傑保羅.努瓦拉第/義大利)
34. 宗教的影響力(阿哈瑪.阿卜杜勒-哈利克 埃及/科威特)
35. 陰陽的平衡感(石丹理/中國 )
36. 盡情體驗人生(史莊弗/南非)
37. 笑臉圖案的背後(申道澈/美國)
38. 悲傷的權利(格蘭特.鄧肯/紐西蘭)
39. 親手打造的藝術傑作(馬利安諾.羅哈斯/墨西哥)
40. 移民者的衝突與幸福(費利斯.納多/葡萄牙)
41. 人生的意義(蓋瑞.雷科/加拿大)
42. 從負面到正面的情緒(胡妲.阿亞希-阿布杜/黎巴嫩)
43. 幸福學校(馬修.懷特/澳洲)
44. 不丹的國民幸福指數(約翰.希拉塔/不丹)
45. 幸福啟程表(瑪姬.拉赫曼/美國 )
46. 幸福市場體制(亞歷珊卓.岡格梅-烏利斯克夫特/紐西蘭)
47. 移民者的輸贏(大衛.巴權/英國)
48. 選擇的智慧(里昂.葛杜諾/墨西哥)
49. 從兒童身上學習(泰瑞莎.弗雷勒/葡萄牙)
50. 幸福的方法(喬爾.維特索/挪威 )
51. 繽紛的綠能色彩(芬巴.布里列頓/愛爾蘭)
52. 接納自我的性格(馬瑞克.布列尼/捷克共和國)
53. 創造自己的幸福貨幣(草郷孝好/日本)
54. 在好與壞之外(多夫.施莫金/以色列)
55. 幸福關係的文化(康斯坦丁.卡菲席奧斯/希臘)
56. 幸福的主觀感受(艾德華多.威爾斯-海瑞拉/哥倫比亞)
57. 不自覺下的幸福流失(羅伯.連恩/美國)
58. 從信任感而來的幸福感(露意莎.寇拉多/英國)
59. 需求的衝突(馬汀.古恩和安.賈德曼/加拿大.美國)
60. 歐洲蛋糕(英格麗達.蓋席耶納/立陶宛)
61. 如擊掌般的喜悅(大衛.華生/美國)
62. 世界的幸福景況(凱洛.葛拉罕/美國)
63. 訓練幸福肌肉(米麗安.阿克塔/英國)
64. 衝擊之後的幸福感(卡雅.烏格拉諾瓦 /俄羅斯)
65. 內在與外在的融合(華金娜.帕洛瑪/墨西哥)
66. 跟幸福相關的問題(雷納多.阿拉爾孔 /祕魯)
67. 創造自己的故事(強納生.愛德勒/美國 )
68. 結婚還是單身好?(李奧納.卡根 /美國)
69. 幸福的三大要件(徐恩國/南韓)
70. 刺激進步的引擎(亞恩.德海/德國)
71. 幽默感是雙面刃(威爾波.魯赫/瑞士)
72. 不同的人,不同的幸福(安卓雅.艾夫錫/斯洛維尼亞)
73. 能量的重心(哈迪.沙阿/印度)
74. 改變重心的位置(莎娃拉.凱提普拉帕斯 /泰國)
75. 幸福學的新架構(佳諾波.尼尼提魯/泰國)
76. 從生命凝聚而來的幸福(薩卡利.索敏南/芬蘭)
77. 活在謊言裡的真相(克萊兒.畢茲利/英國)
78. 全新觀點下的進步(喬恩.霍爾/法國.澳洲.英國)
79. 全世界的幸福(何敏賢/中國)
80. 青少年的幸福良方(凱蒂.韓森/英國)
81. 兒童與少年的小確幸(肯尼斯.蘭德/美國)
82. 性愛與幸福(凱西.羅賓遜/英國)
83. 愛的力量(荷西.薩卡尼尼/西班牙)
84. 時間就是敵人(伊洛娜.伯尼威/英國)
85. 幸福政治學(馬克.艾查德斯 /比利時)
86. 孟買的兩位醫生(喬許.瓦遜達拉 /印度)
87. 蝴蝶引發的靈感(謝爾蓋.伯特泰斯庫/羅馬尼亞 )
88. 家庭關係(戴夫.拉杰.鮑德 /尼泊爾 )
89. 愛的黎明(安娜塔西亞.布卡希/南非)
90. 幸福的老者(芙米娜.羅喬-普瑞茲和葛羅莉亞.弗南德茲-瑪尤拉勒斯/西班牙)
91. 時間的分配(強納森.哲書尼和金柏莉.費雪/英國)
92. 良善的人生(菲利浦.凡裴瑞斯/比利時)
93. 海嘯過後(毛洛洛.阿摩薩/薩摩亞)
94. 富裕的背後(雷道夫.瓦頓/挪威 )
95. 殘疾者的能力(羅夫.古伯/澳洲)
96. 父母的聲音(彼得.亞德安森斯/比利時)
97. 幸福的誤解(朵拉.歌倫.歌蒙斯朵特/冰島)
98. 活在未來(薇樂瑞.莫勒/南非)
99. 找到自己的方向(海恩.席格斯/比利時)
100. 友誼的重要(葛蕾希拉.朵儂.托斯卡諾/阿根廷)
101. 幸福運動(查理.萊亞/英國 )
102. 我們所知的幸福(魯特.魏荷文/荷蘭)
附錄 148國的平均幸福度
目錄
1. 找到氣味相投的人(克里斯多福.彼得森/美國)
2. 讓自己滿懷雄心壯志(克勞蒂雅.塞尼克/法國 )
3. 重新改造失敗(羅伯.畢斯瓦-狄納/美國)
4. 幸福的矛盾(史塔洛斯.德拉克普洛斯/希臘 )
5. 讓我們學習幸福(恩斯特.葛瑪契 /奧地利與經合發組織)
6. 追求幸福的時機(荷西.德.耶叔.賈西亞.維加/墨西哥)
7. 中國的「人我關係」(康螢儀/中國)
8. 持續不斷的改變(艾卡泰琳納.塞樂內娃/俄羅斯)
9. 來自撒哈拉的寶貴功課(哈比布.提里伍因/阿爾及利亞)
10. 驕傲與謙卑(麥可.艾德/德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