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孩子下命令總是遇到挫敗,不知道用什麼方法應對孩子?
想尊重孩子的感受,但無法處理孩子的失控或崩潰,認為孩子就是需要管教?
教養專家提出的大道理聽起來很完美,但是自己就是完全做不到?
影響全美400萬個以上家庭的「How to Talk」溝通法
40幅漫畫情境輔助你理解親子互動的正確策略
亞馬遜讀者4.7星好評
全球壟罩疫情下,「How to Talk」系列對父母的幫助更甚以往。——《紐約時報》
周育如(清華大學幼教系副教授)、林怡辰(國小資深教師、閱讀推廣人)、胡展誥(諮商心理師)、陳志恆(諮商心理師、暢銷作家)、羅怡君(親職教育工作者)
聯合推薦
【本書特色】
親職顧問隨時陪伴:內容涵蓋幼兒、孩童到青少年,一本就能幫助父母因應不同階段的教養挑戰。多面向的討論主題,讀者可依照個人需求查詢閱讀。
漫畫情境輔助:40幅漫畫,把親子衝突中典型的性格和台詞,轉變為一系列有生命的角色,具體示意NG話語與有效溝通策略的差異。
提供解決問題步驟:以清楚可行的對話策略,在溝通中解決日常與孩子可能的大小衝突。
清楚易讀實用:每章最末為讀者作重點回顧,也有演練題供自我檢測,是最實用的工具書。
生動案例:100個來自不同家庭的故事,讓父母看到如何應用溝通技巧化解孩子遭遇的大小難題。
孩子無理取鬧時,父母究竟該怎麼辦?
孩子成了省話達人,父母該怎麼傾聽?
為什麼做功課會讓孩子情緒崩潰、家長挫敗到抓狂?
如何幫助孩子面對各種焦慮、恐懼與輸不起等大崩潰,
如何應付孩子愛抱怨、哀哀叫、講不聽等各種難搞行為?
如何跟孩子討論3C使用原則、如何教孩子遠離陌生人的騷擾?
本書內容分為基本溝通方法與教養難題實例兩大部分。第一部份作者提出經典的四大溝通心法,包括:尊重孩子感受、尋求合作、懲罰之外的替代方案、讚美之道,透過生動的漫畫情境示意,父母能很快分辨NG話語與正確的策略技巧,用溝通來化解與孩子常見的衝突,改變家庭生活氣氛。每章最末,作者也提供內容重點回顧與情境練習,幫助讀者掌握要點,並透過狀況題自我檢測。
第二部分作者集結了百位家長對教養孩子的詢問與分享,以27個主題來展示如何運用前述的基本溝通方法。主題涵蓋傳統難題和現代教養新議題,孩子年齡層則由幼兒、孩童,跨越到青少年,讀者可以隨意翻閱到自己感興趣的主題,找到所需的幫助。
當我們懂得正確的親子溝通方法,與孩子的爭執減少、感情也更加穩固,眼下的家庭生活就更加愉快。若我們想培養孩子在乎別人的感受,就必須從在乎他們的感受開始;要讓孩子懂得獨立思考、負責任解決問題、考量他人觀點,我們也就必須考量孩子的觀點,並且給他們機會練習做決定、承擔責任和解決問題。
作者簡介:
喬安娜.法伯(Joanna Faber)
一位親子教養和教育專家。她不僅為母親的得獎著作《如何說才能讓孩子學習》(How to Talk So Kids Can Learn)做出貢獻,更為母親的另部經典作《怎麼說,孩子會聽》(How to Talk So Kids Will Listen)的三十周年版撰寫一篇後記。她多年來根據母親的著作和自己身為人母和教育者的經驗,在各地舉辦講座和工作坊。目前她與丈夫和三個兒子一起住在美國紐約的哈德遜河谷。
茱莉.金(Julie King),自1995年起,一直為家長和相關專業人士提供教學與協助的工作。除了為家長提供個別諮詢,也在學校、公益組織與親子團體舉辦工作坊。她是普林斯頓大學人文藝術學士(AB),並且在耶魯大學法學院取得法律博士學位(JD)。她是三個孩子的母親,與家人住在美國舊金山灣區。
譯者簡介:
林步昇
鍾情於綠豆的貓奴,翻譯是甜蜜的負荷,配音為後半生志業,希冀用文字與聲音療癒自己與他人,譯作包括《極端經濟》、《行銷5.0》等趨勢書,以及《應許之地:歐巴馬回憶錄》(合譯)等。坊間教養書何其多,但本書重點並非「解決親子問題」,反而通篇都以「肯定感受」出發,唯有先把對錯擺一遍,好好覺察孩子與自己的感受,才有可能接住彼此、修復關係。
各界推薦
媒體推薦:
媒體評論
振奮人心……有太多值得讀者反覆思考的想法,這本指南能讓父母自認做了充足準備。—Publishers Weekly
這是一本重要的指南,父母有需要的時候可以輕鬆地從中找到方法。—BookPage
本書滿足了那些想找一本全能教養書的父母親,幫助他們找到親子關係的解方。—Booklist
本書帶有兩位作者一貫的幽默、智慧、同理心,和無數實際可行的技巧,來因應日常生活中的親子衝突,包括爭奪權力、情緒崩潰(孩子崩潰連帶我們也崩潰),使家庭恢復和樂。"Joanna —Lawrence J. Cohen, PhD, author of Playful Parenting and The Opposite of Worry
本書教家長如何在孩子身處壞情緒時,還能讓孩子願意聆聽與對話。我把這本書推薦給希望家庭關係裡少一點衝突、多一些親暱的父母親。—Hunter Clarke-Fields, author of Raising Good Humans
媒體推薦:媒體評論
振奮人心……有太多值得讀者反覆思考的想法,這本指南能讓父母自認做了充足準備。—Publishers Weekly
這是一本重要的指南,父母有需要的時候可以輕鬆地從中找到方法。—BookPage
本書滿足了那些想找一本全能教養書的父母親,幫助他們找到親子關係的解方。—Booklist
本書帶有兩位作者一貫的幽默、智慧、同理心,和無數實際可行的技巧,來因應日常生活中的親子衝突,包括爭奪權力、情緒崩潰(孩子崩潰連帶我們也崩潰),使家庭恢復和樂。"Joanna —Lawrence J. Cohen, PhD, author of Playful Parenting and...
章節試閱
我們一開始想要溫和又講理,有時仍得面對孩子的負能量與反抗。不知不覺間,我們把自己逼得退無可退,好像只剩處罰這個辦法了。何以如此?我們就來細細拆解溝通瓦解的過程:
溝通狀況1:包裝成問題的命令
家長:(小寶寶快醒了,到時誤食這些小東西就糟糕了。)莉莉,可以請你現在把美勞作業收拾一下嗎?
孩子:(爸爸在問我問題,我還沒做好,那⋯⋯)不要。
溝通狀況2:設法溫和勸說
家長:(那我貼心點,多給她一些時間吧。)好,你可以再做五分鐘,時間到就要收拾囉。
孩子:(喔,爸爸在跟我商量的話⋯⋯)不要,我還要再一百分鐘!
溝通狀況3:直接下達命令
家長:(我剛才好聲好氣了,現在要板起臉來才行!)夠了!你馬上給我收拾乾淨!
孩子:(爸爸好兇,我也會兇,誰怕誰!)不要,人家還沒好啊!我在做工具箱!
溝通狀況4:語帶責罵地警告
家長:(這孩子居然頂嘴,我可不能就這麼算了!)莉莉,不要跟爸爸吵這個,你這樣很壞喔。
孩子:(才沒有,爸爸才壞!)你才壞!是你在跟我吵!
溝通狀況5:開始說教
家長:(情況愈來愈不妙,我大概得說清楚一點。)聽好了莉莉,你知道小寶寶喜歡把東西放到嘴巴裡。弟弟可能會被這些小東西噎到。你剛開始弄勞作的時候,就知道弟弟醒來要把東西收拾啦。如果你連這個都做不到,那我之後就不准你在這裡做美勞囉⋯⋯
孩子:(囉哩叭嗦的,都是寶寶害的啦。)我不管啦!那是小寶寶自己笨。
溝通狀況6:祭出處罰
家長:(這孩子就是要人家逼,不然永遠學不會教訓!)時間到,非得要我來收拾乾淨的話,你就別想拿回去囉。
孩子:(不公平,爸爸最討厭了!)哪有這樣的,爸爸最討厭了!
◆◆◆
這位父親一開始的立意良善,提出了非常合理的要求,給女兒不只一次配合的機會,還說明她需要把東西收乾淨的原因。
當然也有一些誤判——命令、說教和威脅——但即使你做的全都「正確無誤」,孩子憤而抗拒時(可能是大吼大叫、踢來踢去、亂扔東西),你仍然不得不採取行動,總不可能在小寶寶不顧窒息危險把東西塞進嘴裡,還無止境地給予孩子選擇、肯定他們的感受。
即使這次我們蒙混過關,衝突也不會就此結束。小寶寶明天還要睡午覺,大女兒一定又會想要做其他用到小零件的勞作。這位爸爸是否應該更加強硬,不准她進行美勞作業呢?那一定會讓父女之間的芥蒂加深,女兒也會愈來愈痛恨小寶寶的存在!
還是說這位爸爸應該讓步,再給不願配合的女兒一次機會?這可能反倒加深爸爸的不滿,同時讓孩子以為爸爸是紙老虎,因此可以任意忽視他的威脅。
幸好,還有第三種方法!一旦事態進展不順,害孩子愈來愈不滿,家長則懷疑起當初幹嘛要生孩子,就是解決問題的時機了。這個過程有助於親子重回同一陣線,到頭來,你不會再覺得孩子是打不倒的敵人,並且把孩子無窮無盡的精力,從反抗權威轉化成尋找解方,並且懂得尊重各方需求。
解決問題的步驟
行動前準備:假如雙方都在火氣上⋯⋯先等等!在激烈衝突當下,不適合採取解決問題的策略。你得先等到心情平復,才會稍微有耐心。
步驟1:肯定孩子的感受
家長:我在想我們昨天為了收拾東西吵架的事情。
孩子:(呃不會吧,我又要被罵了嗎?) 家長:你美勞作業做到一半,真的很難突然停下來喔。
孩子:(看起來爸爸沒有要罵我。)
家長:你只是想要好好做完吧。
孩子:對啊,我本來快做好了。(爸爸好像可以聽懂,那我就多說一點吧。) 孩子:每次小寶寶睡午睡,我都要保持安靜,小寶寶醒來以後,我又不能繼續做勞作。
家長:小寶寶在家裡,有時候真的很不方便。
孩子:(爸爸真的懂我。)
第一步驟最重要,千萬不要急!好好聆聽孩子說話,持續接納他的感受。你花愈多時間讓孩子看到你能理解他的觀點,到了第二步驟,孩子就愈可能願意從你的角度出發。
步驟2:描述當前的問題
家長:爸爸也希望你可以完成勞作。問題是,我怕小寶寶誤食小東西而噎到。
這個步驟必須既簡短又精準!孩子面對長篇大論會自動放空,只要你按捺住不斷說教的衝動,避免滔滔不絕地說起孩子不收拾美勞用品的各種下場,溝通的效果就會比較好。
步驟3:請孩子提供點子
家長:我們需要想出一些點子,怎麼樣才可以讓你安心做美勞作業,又能確保小寶寶的安全呢?
孩子提出的想法:1、把小寶寶關在浴室。2、叫小寶寶離遠一點。3、關在房間裡做勞作。4、讓小寶寶坐跳跳椅。五、移到餐桌上做勞作。
你當然不必非得逐條寫下,但這可能會有效果。孩子會覺得父母正是重視自己的想法,才會全部寫下來又唸一遍。設法讓孩子生出第一個主意,然後把所有點子都寫下來,即使有些明顯不恰當也沒關係,孩子看到誇張的建議寫成白紙黑字,可能會感到格外的滿足。
步驟4:從中取得共識
家長:嗯⋯⋯如果我們把小寶寶關在浴室,他一定會哭耶。
孩子:可是又不可能跟他說離我遠一點,他又不會聽,我也不想一個人在房間做美勞啊。 家長:我們可以試試看跳跳椅,給他坐在裡頭一陣子,他應該會很開心。
孩子:那我把東西放在地上給他踢。
家長:你可以在餐桌上做美勞,但是我們要用報紙鋪好。
孩子:這個簡單。
步驟5:嘗試解決問題
家長:我們把清單貼在冰箱上,下次需要的話再看。
孩子:我來貼!------------
這樣聽起來,好像光是要孩子從地板移動到餐桌就有夠辛苦。那為什麼不直接跳過商量,直截了當地告訴孩子「去桌子上做美勞,小寶寶就不會碰到了」呢?
你可以試試看,但孩子很可能不大情願。你邀請孩子一起解決問題時,共同想出的方法會對孩子更有吸引力,因為他參與了整個過程,本來是你的對手,現在成了隊友!此外,你也在教導孩子寶貴的生活能力:如何尊重各方需求又能解決衝突。
我們一開始想要溫和又講理,有時仍得面對孩子的負能量與反抗。不知不覺間,我們把自己逼得退無可退,好像只剩處罰這個辦法了。何以如此?我們就來細細拆解溝通瓦解的過程:
溝通狀況1:包裝成問題的命令
家長:(小寶寶快醒了,到時誤食這些小東西就糟糕了。)莉莉,可以請你現在把美勞作業收拾一下嗎?
孩子:(爸爸在問我問題,我還沒做好,那⋯⋯)不要。
溝通狀況2:設法溫和勸說
家長:(那我貼心點,多給她一些時間吧。)好,你可以再做五分鐘,時間到就要收拾囉。
孩子:(喔,爸爸在跟我商量的話⋯⋯)不要,我還要再一百分鐘!...
作者序
如果你聽過如何與孩子相處的建議,想必對於以下忠告並不陌生:凡事溫柔又堅定,標準一致但要有彈性,給予支持但不管閒事,還有設定明確的底線,也別忘記給予無條件的關愛,建立良好關係,展現同理心,喔對了,還有務必要保持冷靜!
誰能反駁以上這些常識般的大道理呢?畢竟聽起來好像都行得通,尤其是孩子還沒成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之前,感覺應該不會太難。
想當然爾,我們這些有了親生骨肉的爸媽不久便發現,上述理論似乎並不管用,設想以下情況:兩歲孩子因為拿到的杯子顏色不對就開始尖叫;五歲孩子寫功課時,畫不出B開頭的物體(又偏偏不想只畫ball〔球〕)而崩潰哭鬧;追求潮流的十二歲孩子朝你咆哮,說全世界你最不通情理,其他爸媽都會買超貴名牌運動鞋給小孩;剛剛拿到駕照的十六歲孩子不管惡劣天氣不准開車的規定,硬要冒著暴風雪開車趕往派對……你每天都像在打仗,感受不到親情的溫暖。
「那我現在該怎麼辦啊?」
如果你問過自己這個問題,太好了,本書就適合你讀下去!過去數十年來,我們一直都在教導家長、教育工作者、其他與孩子相處或工作的成年人,如何處理上述讓人心累的情況——每天各種讓你氣到想撞牆的時刻——同時又懂得大處著眼(好,偶爾可以不必管什麼大處,但只能暫時偷懶喔!)你會在本書中獲得許多實用的方法,有助處理成年人與孩子之間難以避免的衝突。
如果你聽過如何與孩子相處的建議,想必對於以下忠告並不陌生:凡事溫柔又堅定,標準一致但要有彈性,給予支持但不管閒事,還有設定明確的底線,也別忘記給予無條件的關愛,建立良好關係,展現同理心,喔對了,還有務必要保持冷靜!
誰能反駁以上這些常識般的大道理呢?畢竟聽起來好像都行得通,尤其是孩子還沒成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之前,感覺應該不會太難。
想當然爾,我們這些有了親生骨肉的爸媽不久便發現,上述理論似乎並不管用,設想以下情況:兩歲孩子因為拿到的杯子顏色不對就開始尖叫;五歲孩子寫功課時,畫不出B開頭的物體(...
目錄
前言
第一部 基本溝通方法
第一章 處理感受:為什麼孩子就不能開開心心的啊?
為什麼我們明明在努力安撫孩子,他們有時卻變得更加激動?我們好心想給予安慰,他們接受到的訊息截然不同,甚至難過加倍?這一套方法在孩子鬧脾氣時,可以派上用場。
第二章 懂配合的孩子:是癡人說夢嗎?為什麼孩子就不能乖乖聽話呢?
我們一遍又一遍地重複某個指令卻一再被忽視,最後被逼到快抓狂,然後我們挫敗滿滿地大發雷霆,說出無比刻薄又毫無幫助的氣話……讓我們看看日常那些無效策略,如何找到解方。
第二又二分之一章 這些方法全都沒用!第二章潛藏的重大問題
嘗試過要孩子配合的方法後,孩子依舊百般抗拒我們的合理期待時,還能怎麼做?
第三章 處罰衍生的問題(與替代方案)
處罰看似是針對不乖孩子的簡單解方,但是為什麼長遠來看一點用也沒有?要解決親子間麻煩的衝突,我們需要學習一套解決問題的步驟。
第四章 讚美的陷阱
我們不斷地誇獎和稱讚孩子,然後又擔心讚美是否不夠?或者我們給太多讚美了?到底應該如何拿捏鼓勵孩子的話語呢?
第二部 疑難雜症篇
第一單元:每天帶小孩都像一場硬仗
第一章 我受夠了!——孩子無理取鬧時,究竟該怎麼辦?
第二章 孩子成了省話達人,家長該怎麼傾聽?
第三章 功課大作戰——只有我的孩子寫學習單寫到哭嗎?
第四章 橫衝直撞的小怪獸
第二單元﹔孩子莫名地動手動腳
第五章 誰來幫幫我!我家孩子打起來了!——化解手足糾紛的家庭維和任務
第六章 誰來幫幫我!我家孩子在打我!——對抗小怪獸的自我防衛之道
第七章 善待動物的方法——孩子與動物的相處之道
第三單元:孩子的各種焦慮、恐懼與大崩潰
第八章 恐懼——恐龍、蜘蛛和螞蟻⋯⋯我的媽呀!
第九章 孩子崩潰求助熱線——茱莉亞給家長的電話諮詢
第十章 分離焦慮
第四單元:孩子的態度有夠差——愛抱怨、哀哀叫、講不聽等各種難搞行為
第十一章 哀哀叫——逼人發瘋的魔音穿腦
第十二章 輸不起的孩子——競爭的兩難
第十三章 叫囂辱罵和「不雅」用語
第五單元:化解衝突
第十四章 分享的藝術——全部都是我的!
第十五章 那不是玩具!——孩子想「分享」大人的東西
第十六章 數位的困境(之一)——兒童的3C螢幕使用原則
第十七章 數位的困境(之二)——青少年的3C螢幕使用原則
第十八章 處罰可以讓孩子提早適應「現實人生」嗎?
第六單元:睡覺與洗澡時間的拉鋸戰
第十九章 刷牙——最可怕的磨人時刻
第二十章 如廁大作戰
第七單元:敏感話題
第二十一章 離婚——幫助孩子面對巨變與失落感
第二十二章 保護孩子不受可疑人士騷擾
第二十三章 性教育:這三個字怎麼這麼難!
第二十四章 不要再抱抱了——孩子太親暱的困擾
第八單元:避開對話中的地雷
第二十五章 小心使用「你」
第二十六章 小心使用「但是」
第二十七章 「說對不起」的反作用
結語
前言
第一部 基本溝通方法
第一章 處理感受:為什麼孩子就不能開開心心的啊?
為什麼我們明明在努力安撫孩子,他們有時卻變得更加激動?我們好心想給予安慰,他們接受到的訊息截然不同,甚至難過加倍?這一套方法在孩子鬧脾氣時,可以派上用場。
第二章 懂配合的孩子:是癡人說夢嗎?為什麼孩子就不能乖乖聽話呢?
我們一遍又一遍地重複某個指令卻一再被忽視,最後被逼到快抓狂,然後我們挫敗滿滿地大發雷霆,說出無比刻薄又毫無幫助的氣話……讓我們看看日常那些無效策略,如何找到解方。
第二又二分之一章 這些方法全都沒用!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