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說明
在文字出現以前,知識的傳遞方式主要就是語言,靠口耳相傳的方式記錄歷史與情感表達。人類的生活經歷、生命情感也依靠著「說故事」來「記錄」。是即人們口中常說的「傳說時代」。然而文字的出現讓「故事」不僅能夠分享,還能記錄,還能更好、更廣泛地保留、積累和傳承。
《史記》「紀傳體」這個體裁的出現,讓「信史」有了依託,讓「故事」有了新的準則:文詞精鍊,詞彙豐富,語言精切淺白;豐富的思想內容,不虛美、不隱惡。選擇人物一生中最有典型意義的事件,來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徵,以對事件的細節描寫烘托人物的情感表現,用符合人物身份的語言,表現人物的神情態度、愛好取捨。生動、雋永而又情味盎然。
「故事」中的人物和事件,從來就是人類的「熱門話題」。她是茶餘飯後的趣味談資,是小說家的鮮活素材,是政治學、人類學、社會學等取之無盡、用之不竭的研究依據和事實佐證。
中國歷史上下五千年,人物眾多,事件繁複,神話傳說與歷史事實並存,正史與野史交錯互映,頭緒繁多,內容龐雜,可謂浩如煙海、精彩紛呈,展現了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與博大精深。讓「故事」的題材取之不盡,用之不竭。而其深厚的文化底蘊如何呈現,怎樣傳承,使之重光,無疑成為《嗨!有趣的故事》出版的緣起與意趣。
《嗨!有趣的故事》秉持典籍史料所承載的歷史精神,力圖反映歷史的精彩與真實。深入淺出的文字使「故事」更為生動,更為循循善誘、發人深思。
《嗨!有趣的故事》以蘊含了或高亢激昂或哀婉悲痛的歷史現場,以對古往今來無數先賢英烈的思想、事蹟和他們事業成就的鮮活呈現,於協助讀者不斷豐富歷史視域和深度思考的同時,不斷獲得人生啟迪和現實思考、並從中汲取力量,豐富精神世界,在實現自我人生價值和彰顯時代精神的大道上,毅勇精進,不斷提升。
導讀
鄭成功,名森,幼名福松,字明儼、大木,福建泉州南安人,明熹宗天啟四年(一六二四年)七月十四生。其父鄭芝龍亦商亦盜,後來接受朝廷的招安,在官方身分的保護下,靠海外貿易、收取關稅、保護航船而積累了巨大的財富,掌握了東亞地區的海上霸權,親手締造了鄭氏的「海上帝國」。
鄭成功七歲時入學校讀書,十五歲考取秀才,後拜錢謙益為師,入南京國子監深造。此時正逢明末多事之秋,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禎皇帝自縊、吳三桂引清軍入關,天下風雲突變,明室王孫南下,成立小朝廷,史稱「南明」。在內有佞臣爭權奪利、外有清兵壓境的局勢下,風雨飄搖的南明小朝廷頻頻易主,危如累卵。
鄭芝龍先是在福州擁立唐王朱聿鍵為帝,後被清廷誘降,到北京後即遭到軟禁。鄭成功拒不投降,他招羅舊部,並焚燒儒服,以表明棄文從武的決心。從此以後,他從翩翩儒生公子變身為統兵將領,常年在東南沿海堅持抗清,成為明末重要的抗清力量,一度率領船隊北伐,入長江口溯流而上,圍攻南京,可惜功敗垂成,退到廈門,後來在廈門海戰中力挫八旗精銳,揚威海上。
永曆十五年(一六六一年),鄭成功率兵橫渡臺灣海峽,趕走了佔據臺灣的荷蘭人,結束荷蘭在臺灣三十八年的殖民統治。
清康熙帝曾說「朱成功明室遺臣,非吾之亂臣賊子」,也寫下楹聯:「四鎮多二心,兩島屯師,敢向東南爭半壁﹔諸王無寸土,一隅抗志,方知海外有孤忠。」贈與泉州三邑南安鄭氏祖墳。清末,為籠絡台灣人,清廷逐漸將鄭成功形象定位為「忠義典範」。清光緒元年(一八七四年),清廷派遣欽差大臣沈葆楨來台辦理海防事務,沈葆楨在該年底與其他官員聯名上奏,以鄭成功「感時仗節,移孝作忠」之義,應屬「為民表率」,而奏請皇帝准為其建祠祭祀。翌年,清光緒帝悉准其奏,正式在台為鄭成功立祠,並由禮部追諡「忠節」。